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章节练习2(含解析)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章节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长度为的物体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一支铅笔的长 C. 一座楼房的高 D. 一页纸的厚度
2.(3分)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秒;测得第秒末的速度为,第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前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B. 在后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3.(3分)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内走,内走,内走……,则此车的运动是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4.(3分)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5.(3分)下列不属于速度单位的是
A. B. C. D.
6.(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 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 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
D. 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7.(3分)年月日,国际田联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选手 用时
刘翔
奥利弗
A. 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B. 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C. 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D. 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8.(3分)小华同学正确测得铅笔的长度是。从这个数据看,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A. B. C. D.
9.(3分)如图是声现象的四个情景,对这些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球反复弹起,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B. 乙图的实验器材既可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又可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 丙图中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丁图中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音调的高低
10.(3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C.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11.(3分)深圳赛格广场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一桩物理趣闻:当时,一片彩云飞快地飘过广场工地上一幢高为米大楼的上空,突然有观察者惊呼“楼要倒了”。立即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观察者惊呼“楼要倒了”,是因为当时观察者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观察者自己 B. 地面 C. 大楼 D. 彩云
1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细声细语”中的“细”指声音的音调“细”
C. “尖声细嗓”中的“尖”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13.(1分)“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____.
14.(2分)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此时以水为参照物,船是______的。
15.(5分)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一定大于____s以上;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____传来的,其理由是____.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____次声音.原因是____.
16.(5分)为了研究声音的特点,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两个相同的音叉都在发声,发声时叉股将乒乓球弹起,乒乓球的作用是将______转化放大为乒乓球的跳动。根据你对振幅的理解,______图中的音叉发声时响度更大选填“甲”或“乙”。
17.(2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地面是________的,相对太阳是________的。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10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于是他决定与同学们一起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铜 -- --


尼龙
尼龙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______、______。
本实验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序号。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建模法
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三根以上的琴弦进行实验比较合理,这是为了______。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9.(10分)在学校的联欢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产生的.在学校走廊里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让学生保持肃静的做法是属于从____方面减弱噪声.
20.(10分)一列长的火车,以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的隧道.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此长度可能是一支铅笔的长。
故选:。
首先将题目中的微米换算成米,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了解作出判断。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左右;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成年人的身高在左右,一步的步幅在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左右,等等。
2.【答案】C;
【解析】解:、因为运动员不是匀速运动,故测得第秒末的速度为,不能确定在前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故A错误;
B、在后秒内运动员的路程不知,所以不能求得在后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百米竞赛的位移就是,到达终点,时间就为.
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不要被题目的一些数据迷惑,此题属于基础题,也是易错题.
3.【答案】C;
【解析】解: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虽然每秒通过的路程相等,但不能保证每通过的路程也相等,所以此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故正确。
故选:。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方向不变且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全面、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5.【答案】C;
【解析】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或,常用单位是,所以不属于速度单位的只有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单位的理解和掌握,如密度单位,比热容单位等等。
6.【答案】C;
【解析】
声音既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递声音;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传播介质和乐音三要素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错误;
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错误;
C.固体是可以传递声音的,故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故正确;
D.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错误。
故选。
7.【答案】B;
【解析】解:如图所示,观众看到刘翔跑在前面,因为两人是同时起跑,此时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刘翔通过的距离长,故观众认为刘翔跑得快;
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刘翔在米的路程内,用的时间比奥利弗短,说明刘翔跑得快。
故选:。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远近;二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该题通过赛跑来考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从这个数据看,最后一为的是估计的,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故错误,正确。
故选:。
测量长度时,记录数据时,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知道测量长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可解答此题。
9.【答案】B;
【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球反复弹起,这表明音叉在振动,不能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错误;
、改变伸出桌边的钢尺的长度,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高低。所以实验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正确;
、甲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属于阻止噪声的产生,故错误;
、用力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音调,故错误。
故选:。
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通过声获得一些消息,属于声传递信息,通过声引起其它物体的运动,属于声传递能量;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此题涉及到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属于基础题。
10.【答案】A;
【解析】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正确。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零,故错误。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错误。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错误。
故选:。
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声音的远近有关。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真空不能传声、减弱噪声的途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
11.【答案】D;
【解析】解:
、“楼要倒了”,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楼房与观察者自己、地面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观察者自己、地面为参照物,大楼是静止的,故不符合题意;
、参照物不能选择本研究的物体本身,故不符合题意;
、一片彩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彩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彩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所以有人说:“楼要倒了”,故符合题意。
故选:。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答案】C;
【解析】解:、“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指的是响度,故A错误;
B、“细声细语”指的是声音小,即响度小,故B错误;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声音很高,即指音调高,故C正确;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声音很高,即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C.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将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3.【答案】音调;
【解析】解:由于声带的特点不同,所以女高音的振动快,音调高.男低音振动慢,音调低.所以我们经常说的“男低音”、“男高音”“女高音”“女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音调.
故答案为:音调.
14.【答案】地面; 静止;
【解析】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水”和“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水”和“船”是向上运动的,所以会说“水涨船高”,以水为参照物,船和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船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地面;静止。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5.【答案】0.1;空气;空气中的声速小于钢铁中的声速;1;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1)因为只有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才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
所以,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一定大于0.1s以上.
(2)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在敲击钢管时,第一次声音是由钢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经空气传来的.
(3)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又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的;
所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1次钢管传播的声音.
故答案为:0.1;空气;空气中的声速小于钢铁中的声速;1;真空不能传声.
16.【答案】微小的振动 乙;
【解析】解: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法;
由图可知,换用相同的绳长时,乙图的音叉将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较大,即振幅较大,甲图中音叉将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较小,故乙图中的音叉发声时响度更大。
故答案为:微小的振动;乙。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此实验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条件,利用物理学研究方法中的放大法进行分析解答问题,是一道综合题目。
17.【答案】静止;运动;
【解析】因为同步卫星的转动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地球怎么转卫星也怎么转,所以它相对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而地球上的人观察卫星自然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所以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与地球是静止的;太阳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因此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于太阳也是运动的。
18.【答案】A、B、C A、D、F 80 1.02 ① 寻找普遍规律;
【解析】解:为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进行研究。
为验证猜想二,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进行研究。
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择横截面积和长度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研究,故长度都是,横截面积都是;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多个因素有关,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验次数较多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因此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采用三根琴弦实验。
故答案为:、、;、、;;;;寻找普遍规律。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采用三根琴弦实验。
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19.【答案】解: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肃静”是不让说话,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因此是属于从防止噪声的产生方面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防止噪声的产生.;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0.【答案】解:火车行驶的速度;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需要通过的路程:

由得所用时间: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需要通过的路程:

由得所用时间:

答: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速度公式的计算。注意通过的路程的判断,同时,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据此换算单位;知道通过隧道是从火车头经过隧道到火车尾离开隧道结束;火车通过的路程为隧道长加车长;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是从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头刚出隧道;火车通过的路程为隧道长减车长;最后根据可求得时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物理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2.1 质量及测量》同步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