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高考)·历史-R-必考-FJ]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高考)·历史-R-必考-FJ]二试题,目前我们已经汇总了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高考)·历史-R-必考-FJ]二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高中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绝密★启用前8.有学者分析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潮指出:“外在的宇宙仍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天’所显高三一轮复习40分钟周测卷/历史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式的概念所表述…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一解释系统,于是就用它作为理解和处理天地人神一切问题的内在理路,由此衍(二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上)生出种种知识与技术。”据此推断合理的是(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A.汉代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B.天人感应起源于当时社会思潮C.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D.文化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9.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合题目要求的)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1.孔子希望建立“天下有道”的社会,孟子希望建立“王道乐土”,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强天下”。他们所说的“道”是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数A.建立理想社会的规则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B.追求平等和谐的共同标准10.汉代的人们一般认为,死刑只能在死亡和衰落的季节执行,也就是在秋冬两季执行而不能在C.加强道德修养的规范春季,否则就妨碍了繁殖和生长,从而引起灾害。它体现的理念主要是OD.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A.以德治民B.尊崇儒术如2.著名史学家钱穆认为:“秦之富强,得东方游仕之力为多,如商鞅、张仪、公孙衍、甘茂、范雎C.天人感应D.人性本善蔡泽、吕不韦,皆东方人也,彼辈皆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若使东方贵族机体不推翻,当国者11.下图是汉墓出土画像石《农作·养老图》的拓片,画中一老者手持鸠杖坐于树下(东汉郑玄尽如平原、信陵、屈原、韩非之徒,平民学者不出头,游仕不发迹,一般民众皆受狭义的贵族政据《周礼》注解鸠杖是君王赐予之物),一人手提食盒准备侍奉老者。这反映汉代邮体之支配,则秦人力量便不够并吞东方。”钱穆意在说明A.秦之人才资源远弱于东方六国B.天下观念推动了统一国家形成C.秦之富强得益于平民取代贵族D.东方六国保留大量贵族制残余3.墨子认为“义,天下之良宝也”,“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荀子认为“义与利者,人O之所两有也”,“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与他们的看法接近的是A.舍利求义B.克己爱人A.扶助老幼的社保体系完备B.休养生息政策开始实施C.义利统一D.天下为公C.书画作品体现了文人意趣D.儒学教化引领社会风尚杯4.孔子盛赞舜“恭己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12.有研究认为,在汉武帝身边的亲信重臣中,固然儒者较多,但并非纯儒,而是兼通其他学派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者,即所谓“习于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者,这样的官吏在政事上倾向法治,叫作“文法的治国思想吏”。这反映出西汉A.核心在于无为B.重视规则和秩序A.独尊儒术的措施被废止C.热衷于复古路径D.强调要顺应自然B.法治思想蕴含在官方学说之中5.商鞅曾强调“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韩非子也提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C.出现了儒道并进的局面功。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这反映出法家D.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不断提升A.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认为事物不断向前变化发展13.东汉光和元年(178年)设立了鸿都门学,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并进行考C.重视法律使用时的实际效果D.强调法律对治国的重要作用试,人数多至千人,学成后多授予高官。鸿都门学的设立6.老子《道德经》讲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庄子A.打破了专习儒家经典的惯例也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B.推动了后代专科教育的发展A.利于重构社会秩序B.蕴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C.充分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理念C.旨在推动社会变革D.体现了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D.完善了汉代的私学教育体系7.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14.与唐代官员受门第的控制不同,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也。”宋代这种“士”从“民”来的人数激增。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变革A.科举制度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衰落C.“君权神授”思想遭到质疑D.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C.商品经济的繁荣D.中央集权的加强历史第1页(共4页)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40分钟周测卷二十一历史第2页(共4页)
本文标签: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生物[24·G3DY(新高考)·生物-SJB-必考-HEB]四试题

下一篇:山西省2023年高二年级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