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燃烧的条件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上学期广东省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选编

7.3 燃烧的条件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东中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石蕊纸花变红
C.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能证明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
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下列实验的设计正确的是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用简易净水器软化硬水
C.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3.(2022秋·广东云浮·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A. B.
C. D.
4.(2022秋·广东东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探究MnO2能否加快 H2O2的分解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比较不同物质的 着火点
A.A B.B C.C D.D
5.(2022秋·广东河源·九年级统考期末)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6.(2022秋·广东韶关·九年级统考期末)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电解水的装置中,a管和b管产生气体的体积比1:2
D.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7.(2022秋·广东佛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目的 电解水研究水的组成 证明分子运动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验证白磷燃烧需达到着火点
A.A B.B C.C D.D
8.(2022秋·广东茂名·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CO的可燃
B.探究M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净化水,并降低水的硬度
9.(2022秋·广东阳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让水流过装置使硬水得到软化
D.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
10.(2022秋·广东深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B.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去除水中可溶性杂质 D.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11.(2022秋·广东梅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2.(2022秋·广东湛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装置或操作肯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燃烧的条件 D.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
C.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本实验用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二、填空题
1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基础实验
(1)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①设计B、D的目的是 。
②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 。
③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 (填序号)。
(2)如下图所示,棉花上蘸有的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的水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如果加热蘸有水的棉花时间较长,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燃烧放热, ,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 。
1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对比实验有助于辨别变化的影响因素。
(1)下列实验中,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填编号)。
(2)由下图一的实验现象可以推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下图二的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由此可以推出,燃烧需要的另一项条件是 。
(3)小明同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伸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他对燃着的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猜想 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 CO2的含量高。
猜想 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 O2的含量低。
序号 A B C D
实验操作 空气 O2和 CO2的体积比 1:4 O2和 N2体积比1:7 O2和 N2体积比1:9
实验现象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熄灭 燃着的木条熄灭
①由实验 A 和 B 可得出猜想 1 (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由实验 (填编号)可得出猜想 2 成立;
③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 1:1 的 O2和 CO2混合气体中,推测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生活中常用 CO2而非 N2灭火,你觉得合理吗?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16.(2022秋·广东河源·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
A.矿泉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运河水
(2)水和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写出微观模型中,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
(3)初中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水。如图2实验有关水的用途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多选)。
A.实验①中热水对铜片起到了加热的作用
B.实验②中主要利用了气体密度比水小
C.实验③中水没有参加反应
D.实验④中水起到冷凝的作用
17.(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①甲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通过对比 (填“a”、“b”、“c”)处的现象,可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②氨气在纯氧气中也能燃烧(),请把下图中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画齐全 。
(2)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极速燃烧可导致爆炸,下列混合物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沼气和空气 b.N2和O2 c.CO和O2 d.H2和O2
(3)灭火方式有多种,图乙、图丙灭火原理不同,它们的原理分别是:乙为: ,丙为: 。若在家里炒菜遇到油锅着火,适合使用的灭火方法是 。
三、实验题
18.(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重要方法。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A所示实验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 (选填“剧烈”或“缓慢”)。由该实验可以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 。
(2)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60℃。图B所示实验是通过控制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控制 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3)图C所示实验中,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 (选填“甲”或“乙”)燃着的木条先熄灭。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
19.(2022秋·广东深圳·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实验的创新不仅增添趣味性,还有助于更好地达到实验目的。
(1)实验甲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 ;若Y形管右端未出现浑浊现象,原因可能是 。
(2)如实验乙所示,将一定量的红磷、白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升高左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红磷 ;升高右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白磷 。据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实验丙中观察到红磷燃烧,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注射器内的液体慢慢流入Y形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 mL蒸馏水。
20.(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B制取的气体通入G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Y型管左边的白磷燃烧,右边的白磷不燃烧,可探究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 。
(4)若用B、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到 时,证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满;若F装置中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其可能原因是 。(写一个)
(5)如图装置在化学中有“万能瓶”的美称。若用该装置收集H2,则H2从 端进入;若用排水法收集H2,将装置装满水,则H2从 端进入。
21.(2022秋·广东汕头·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下图装置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使装置内充满氮气,发现B处红磷、C处白磷都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按压注射器活塞注入H2O2溶液,则A处发生的现象是 ,B处红磷不燃烧,C处白磷在水中燃烧。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 。
(3) (填操作方法),观察到B处红磷燃烧。④待B处红磷燃烧结束时关闭k,关闭k的目的是 。
22.(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1图”是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调平天平后,将铁钉从天平托盘上转移到仪器a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实验过程中,天平指针始终没有发生偏移,这可以说明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
(2)“2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三组实验装置。
①通过甲装置中的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变化现象对比,可以得出有关燃烧发生的条件是 。
②用丙装置进行实验时,可观察到水槽内壁上的水位高低变化情况是 。
③甲和丙相比,丙更适合作为密闭教室的演示实验装置,原因是 。
④以下对三组实验进行的分析或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三组实验中小烧杯里的热水都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甲、丙两组实验都应用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
c、若将乙组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四、科学探究题
23.(2022秋·广东茂名·九年级统考期末)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进行探究。
写出磷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图1装置 (填“能”或“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如果能,写出能证明该结论的实验现象(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间。
【查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①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 ; ②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相比,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及白磷量不足,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乙:距试管容积的相差很大。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24.(2022秋·广东湛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进行探究。
图1装置 (填“能”或“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如果能,写出能证明该结论的实验现象(如果不能,说明可能猜想): 。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 ① ;②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相比,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及白磷量不足,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乙:距试管容积的相差很大。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五、计算题
25.(2022秋·广东湛江·九年级统考期末)“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实验最常用的实验方法。化学兴趣小组对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测定,取m g块状和1g粉末状的贝壳样品,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装置如1图所示,倾斜锥形瓶,使稀盐酸与固体充分接触,并分别测绘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1)m=_____。
(2)实验结束后共收集到165mL的气体,二氧化碳常温下的密度为1.997g/L,即收集到CO2的质量为_____g(精确到0.01g)。
(3)试计算出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请在2图中画出粉末状贝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的“时间-气压”曲线。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高,正确;
B、将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到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时,由于没有水,不能生成碳酸,石蕊纸花不变色;先用水将紫色石蕊纸花喷湿,再放到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时,由于有水,能生成碳酸,石蕊纸花变色,说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石蕊纸花变红,正确;
C、向冷水和热水中各加一滴品红,品红在热水比冷水扩散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正确;
D、燃烧的三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无法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个条件,错误。
故选D。
2.D
【详解】A、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也生成了气体,瓶内压强几乎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A实验设计不正确;
B、图中简易净水器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将硬水软化,故B设计不正确;
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由于该反应不是在密闭空间中进行,有氧气参与反应,故反应后质量增大,不能用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故C实验设计不合理;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可用于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故D实验设计合理;
故选D。
3.D
【详解】A、水不能燃烧,酒精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物质本身是可燃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没有加热的红磷不燃烧,加热的红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不符合题意;
C、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不符合题意;
D、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MnO2能促进H2O2的分解产生氧气,是反应的催化剂,没有MnO2的试管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MnO2的试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验证“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故A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谈及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图中玻璃管连接了一个小气球,形成密闭装置,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木炭燃烧,虽然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没有改变,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不会流入集气瓶中,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通过对比火柴头燃烧,而火柴梗不燃烧的现象可知,二者的着火点不同,故D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综合分析实验药品、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进行解答。
5.D
【详解】A、现象现象①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现象 ②为水中的白磷不燃,白磷①与氧气接触,白磷②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A选项错误;
B、现象②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现象 ③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二者控制变更不唯一,不能形成对比实验,故B选项错误;
C、现象③说明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C选项错误;
D、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都和氧气接触且温度相同,但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所以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正确;
B、空气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正确;
C、由图可知,电解水的装置中,a管和b管产生气体的体积比2:1,错误;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前后天平平衡,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通过电解水实验可得,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由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达到实验目的;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无色酚酞溶液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该实验可以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能达到实验目的;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重新填充了消耗氧气的空间,所以装置内的压强无明显变化,故不能用木炭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为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该实验中白磷均与氧气接触,但其中一个与热水接触,一个与冷水接触,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据此可以验证白磷燃烧需要到着火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8.C
【详解】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从氧化铜中夺取了化合态的氧元素,表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选项错误;
B、两支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探究M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项错误;
C、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即该实验能够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选项正确;
D、图中的实验是电解水,能够证明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不能净化水和降低水的硬度,选项错误,故选C。
9.A
【详解】A.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可以得出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对比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白磷,可以得到燃烧需要氧气,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压基本保持不变,所以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让水流过活性炭和小暖石,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和色素以及异味,硬水无法软化,所以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D.锌粉和铁片,两个状态不一样,所以无法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所以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0.A
【详解】A、酒精属于属于可燃物,水属于不可燃物,都与空气接触,浸酒精的棉球燃烧,浸水的棉球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水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软塑料变瘪,无法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过滤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前后集气瓶中的压强几乎不变,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A。
11.B
【详解】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通过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又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因为没有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并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选项A错误;
B、图2所示实验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选项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选项C错误;
D、图4所示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但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因为红磷没有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造成的,选项D错误。故选B。
12.D
【详解】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生成物是固体,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能得出燃烧的条件,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应该是:将一根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满了,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故选D。
13.C
【详解】A、对比①③,白磷均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跟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①④,①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但是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温度和是否与氧气接触,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比③④,③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细铁丝的着火点太高,热水的温度无法满足,得不出相同的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1)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A
(2) 需要可燃物 棉花燃烧
(3)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以免污染环境
【详解】(1)①B、D的其它条件相同,水的温度不同,B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设计B、D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验证可燃物需要O2,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保证其中一个实验通入氧气,一个实验没有通入氧气,即可通过对比实验C与D,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
③验证燃烧的条件,可设计对比试验,A~D中,BD、CD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可不做的实验是A;
(2)实验中棉花上蘸有的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的水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如果加热蘸有水的棉花时间较长,水分蒸发,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棉花燃烧;
(3)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燃烧放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于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环境,故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以免污染环境。  
15.(1) 紫色的石蕊纸花变红 Ⅱ、Ⅲ、Ⅳ
(2)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不成立 A与C或A与D 木条燃烧的更旺 是合理的,因为虽然二者均不能燃且不支持燃烧,但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更容易隔绝氧气,而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容易与空气混合,不利于灭火
【详解】(1)稀醋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纸花变红色,故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纸花变红色;
实验(Ⅱ)中紫色的石蕊纸花遇水不变色,实验(Ⅲ)中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色;实验(Ⅳ)中喷水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纸花变红色,故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是Ⅱ、Ⅲ、Ⅳ;
(2)图一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图二的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均属于可燃物,且均与氧气接触,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由此可以推出,燃烧需要的另一项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①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A和B氧气占比相同,二氧化碳占比不同,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则说明木条熄灭与二氧化碳含量无关,则猜想1不成立;
②由实验序号A与C或A与D对比可知,氧气占比低于一定程度,木条熄灭,可得出猜想2成立;
③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氧气占气体总体积的二分之一,浓度比空气中大很多,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可以看到木条燃烧的更旺;
④生活中常用 CO2 而非 N2灭火,是合理的,因为虽然二者均不能燃且不支持燃烧,但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更容易隔绝氧气,而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容易与空气混合,不利于灭火。
16.(1)C
(2)
(3)AD
【详解】(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常见的水中蒸馏水中只有水,是纯净物。矿泉水、自来水、运河水中都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故选C。
(2)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3)A、实验①中热水温度较高,可以加热铜片,正确。
B、实验②是排水法收集气体,主要利用气体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性质。错误。
C、实验③中发生了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的反应,错误。
D、实验④中水在冷凝管中吸收热量,起到冷凝的作用。正确。
故选AD。
17.(1) 密闭容器和缓冲气压 a和c 画3个氧气分子,画2个氮气分子和2个水分子
(2)b
(3) 降低温度 隔绝空气 盖上锅盖
【详解】(1)①在白磷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同时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了避免五氧化二磷排入大气,用气球进行收集,同时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强变化,可以通过气球进行压力调节;为了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对照实验只要改变氧气这个变量就可以,而在a、c的之间只改变了氧气,a与氧气接触,c与氧气不接触,所以可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画3个氧气分子,画2个氮气分子和2个水分子。
(2)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一氧化碳也是易燃易爆气体,同时氢气也是易燃易爆气体,所以三种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都会发生爆炸,而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属于易燃易爆气体,所以氮气和氧气或者空气接触后遇明火不会爆炸。
(3)从图中可知,乙为利用水降低温度,使可燃物不能达到着火点,避免了燃烧,而图丙则是用灭火毯将火源盖住,使空气与可燃物隔绝,避免再次燃烧,起到灭火的目的;油锅起火可以直接将锅盖盖住油锅,可以直接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目的。
18.(1) 剧烈 氧气的浓度
(2)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接触
(3) 乙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详解】(1)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2)图B所示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需要达到着火点;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图B所示实验是通过控制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控制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接触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3)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图C所示实验中,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乙燃着的木条先熄灭。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9.(1) 变红 盐酸浓度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氯化氢气体
(2) 不燃烧 燃烧 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3) 6
【详解】(1)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纸花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得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若使用盐酸浓度较高,盐酸会挥发,其与氢氧化钙反应,若完全消耗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则澄清石灰水不会再变浑浊。
(2)红磷的着火点是260℃,故浸入80℃热水中再升起红磷不会燃烧;白磷的着火点是30℃,故浸入80℃热水中再升起白磷会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升起后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其与氧气接触,故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3)红磷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Y型管的容积为3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反应后装置内压强被完全消耗,注射器中水会因为压强差的作用流进Y型管,故至少应注入 。
20.(1)试管
(2) AC或AD
(3)燃烧需要氧气
(4)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漏气(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
(5) b b
【详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a的名称是试管;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填:AC或AD;;
(3)观察到Y型管左边的白磷燃烧,右边的白磷不燃烧,可探究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填:燃烧需要氧气;
(4)若用B、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满;若F装置中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其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漏气、石灰水变质等;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漏气(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
(5)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氢气从b端进入,若用排水法收集H2,将装置装满水,则H2从b端进入;故填:b;b。
【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的条件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以及万能瓶的使用,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1.(1)隔绝氧气
(2) 有气泡产生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 加热B处 防止瓶中水倒吸入玻璃管中,玻璃管炸裂
【分析】(1)
C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故白磷不燃烧;
(2)
按压注射器活塞注入H2O2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A处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不燃烧;
(3)
加热B处,使B处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
待B处红磷燃烧结束时关闭k,关闭k的目的是防止瓶中水倒吸入玻璃管中,玻璃管炸裂。
22. 锥形瓶 红色固体 质量总和相等(或质量总和不变) 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先升高后降低 可防止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合理叙述都给分) ac
【详解】⑴①如图可知,仪器是锥形瓶。
②在仪器a的溶液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而铜附着在铁的表面,所以在铁的表面可以观察到红色的固体,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其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FeSO4+ Cu。
③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就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⑵①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都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达到相同的温度,但是白磷能够发生燃烧,红磷不能够发生燃烧,就说明二者着火点不同,可以得出有关燃烧发生的条件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白磷丙装置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加热空气使装置内部的气压增加,导致水槽中的水位升高,冷却后温度降低,白磷又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装置内部的气压降低,所以水槽内壁水位水位又降低。
③用丙装置进行试验时,所有的化学反应在一个密闭的的空间中进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④a、三组试验中,小烧杯里的热水除了能提高温度的作用外,还能够使反应物隔离氧气,此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甲组试验中,处于处于相同温度、同样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和红磷,进行对比;处于相同温度,但是分为隔绝空气和不隔绝空气的白磷,,进行对比;同样在丙组实验中也有同样的对比实验;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组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此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择ac。
23. 不能 如果白磷不具可燃性,即使与氧气接触也达到了一定的温度,白磷也不会燃烧 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 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避免污染空气 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甲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
【详解】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1装置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理由是图1装置实验中没有对比实验,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如果白磷不具可燃性,即使与氧气接触也达到了一定的温度,白磷也不会燃烧,因此无法得出结论,故填:;不能;如果白磷不具可燃性,即使与氧气接触也达到了一定的温度,白磷也不会燃烧;
改进与实验: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既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故填: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相比,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逸散到空气里,其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避免污染空气,故填: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避免污染空气;
(2)在反应过程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试管内的压强变大,所以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被冲出,而气球弹性较大,因此可缓冲压强,故填: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拓展与迁移: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白磷燃烧后消耗氧气,试管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内,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故填:甲;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
24. 能 白磷燃烧,而铜板没有燃烧(或不能;铜板未燃烧可能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或其他合理答案)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没有氧气 环保,不污染空气 平衡试管内的压强,防止红磷燃烧时放热使橡皮塞弹飞(或其他合理答案) 甲 空气中氧气约占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热水中没有氧气,白磷没有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红磷没有燃烧,气球的作用是平衡试管内的压强,防止红磷燃烧时放热使橡皮塞弹飞。
【详解】铜板上的白磷燃烧,铜板本身不燃烧,白磷是可燃物,铜板不是可燃物,则图1装置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能证明该结论的实验现象:白磷燃烧,而铜板没有燃烧。
[改进与实验]
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a试管中有空气,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白磷燃烧,热水中没有氧气,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红磷没有燃烧。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 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②没有氧气。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相比,图2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没有排放在空气中,则优点是环保,不污染空气。
(2)图2装置不足之处是磷燃烧放出大量热,试管内压强变大,橡皮塞会被弹开,图3装置气球可以平衡试管内的压强,故气球的作用是平衡试管内的压强,防止红磷燃烧时放热使橡皮塞弹飞。
[拓展与迁移]
空气中氧气约占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接近试管容积的,则赞同的预测是甲,理由是空气中氧气约占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5.(1)1;(2)0.33;
(3)设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4)
【详解】(1)控制变量法是控制一个因素不同,而其它因素都相同的实验方法,本实验是取mg块状和1g粉末状的贝壳样品,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进行对比实验,则m=1;
(2)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97g/L×165mL÷1000=0.33g;
(3)见答案
(4)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答,反应速率快,因为样品的质量相同,最后生成气体的体积相同,气压相等。因此粉末状贝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的“时间-气压”曲线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周测试卷 北师大版 (含答案)

下一篇:Unit3 Weather单元测试(含答案及听力原文无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