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基础)(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基础)——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全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种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石油 B.煤 C.酒精 D.天然气
2.“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3.下列图标中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 B. C. D.
4.下图中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与另外三支蜡烛熄灭原因不同的是( )
A. B.
C. D.
5.2020年12月22日,我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火箭燃料无毒、无污染,对环境几乎无影响,该火箭选择的燃料为( )
A.甲烷 B.汽油 C.煤气 D.液氢
6.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7.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8.下列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利用率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外部不间断供应足量的氧气 B.把固体燃料粉碎
C.提高燃烧的温度 D.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
9.下列各组混合气体,遇明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天然气和氧气 B.一氧化碳和空气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液化石油气和空气
10.下列场所通常需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的是( )
①化工厂;②煤矿矿井;③汽油加油站;④面粉加工厂
A.仅①②③ B.仅①②④ C.仅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如图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成站立姿势跑出 B.伏低身子沿墙角快速逃出
C.用水淋湿衣服迅速跑出 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成蹲势逃离
12.2020年11月6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1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采用的航空煤油来自煤,而普通航空煤油来自石油。下列有关煤、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属于纯净物 B.石油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C.煤中主要含有C、H元素 D.石油提炼煤油属于物理变化
13.下列四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够得出燃烧所需全部条件的一组实验是( )
A B
C D
14.为了保护环境,许多城市的公交车改用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下列关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等
B.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有利于减少雾霾的产生
C.新能源电动汽车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
15.某混合气体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小星同学为探究该混合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②迅速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于是他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一定由、组成 B.一定由、组成
C.一定由、、组成 D.可能只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6.“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焚烧秸秆B.汽车尾气排放C.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B.石油C.氢气D.煤
(4)为从源头消除污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燃料。随着科技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请比较分析选用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A.甲醇 B.甲酸
C.乙醇 D.乙酸
17.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现如今更多的城镇家庭使用天然气作燃料。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③城市煤气作为家庭燃料逐步被天然气取代,城市煤气中含有CO气体,与天然气相比,从安全角度看,煤气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
(3)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图丙为氢能源利用的示意图。氢能源汽车光催化制氢设备中的原料是_________。
18.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的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可看作铝和镓的混合物)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9.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步骤 操作 现象
① 打开,关闭 无明显现象
② 打开,关闭 _________
③ 打开,关闭,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 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
④ 打开,关闭,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 D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分析】
(1)步骤①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
(2)对比_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结论】
通过对实验分析,小组同学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氧气、______。
【反思】
(1)装置中的气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2)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本实验步骤④中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其原因是______。
20.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值分别是____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吨,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C。
2.答案:C
解析:A、酒精燃烧时,空气充足,故A错误;B、纸张是可燃物,故B错误;C、加热时,水蒸发吸热,达不到纸的着火点,纸不会燃烧,故C 正确.D、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降低,故D错误.
3.答案:D
解析:A图为禁止烟火标志,B图为禁止吸烟标志,C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它们都属于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消防安全标志;D图为节水标志。故选D。
4.答案:B
解析:A、C、D蜡烛熄灭是因为隔绝氧气;B蜡烛熄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5.答案:D
解析: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氮氧化物会污染空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氢气无毒,氢气燃烧只有水生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故选D。
6.答案:A
解析:向火上浇油,会使可燃物燃烧更旺,A不合理;刮风能带来新鲜的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使可燃物燃烧更旺,B合理;薪是柴火,把柴火拿走,即移走可燃物,从而使火熄灭,C合理;钻木时做功,使木柴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后燃烧起来, D合理。
7.答案:B
解析: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使可燃物不被引燃。
8.答案:C
解析:提供充足的氧气及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燃料充分燃烧。
9.答案:C
解析:燃烧导致的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而引起的,因此只有具有可燃性和具有助燃性的气体混合,遇到明火才有可能引起爆炸,四个选项中天然气、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均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故选C。
10.答案:D
解析:①化工厂中的某些化工原料或产品是易燃易爆物;②煤矿矿井中的瓦斯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易发生爆炸;③汽油加油站的空气中有挥发出来的汽油蒸气,汽油蒸气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易发生爆炸;④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有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故选D。
11.答案:A
解析:从高的蜡烛先熄灭可知,气体受热膨胀,密度会变小,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会随热气流上升,因此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应伏低身子沿墙角快速逃出,故A错误、B正确;用水淋湿衣服可以降低空气温度,以防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故C正确;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同时成蹲势逃离,故D正确。
12.答案:D
解析: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不是化工产品。石油提炼煤油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图中小木块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图中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图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D图烧杯中的蜡烛一定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太阳能、氢能、核能都属于新能源,A正确;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有利于减少雾霾的产生,保护环境,B正确;新能源电动汽车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错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使用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D正确。
15.答案:D
解析: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生成了水;迅速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该气体成分有多种可能:a.只有甲烷一种成分;b.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c.是氢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d.是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混合气体;e.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故选D。
16.答案:(1)C
(2)
(3)C
(4);热值高,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原料来源丰富
(5)B
解析:(4)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有:热值髙燃烧产物无污染、原料来源丰富。(5)由于反应物是和,要实现“零排放则生成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必是1:2,对照选项只有B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
17.答案:(1)
(2)①②甲③CO有毒,一旦泄漏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
(3)水
解析:(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
(2)①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②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泄漏后会向上飘,所以安装位置正确的是甲。③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泄漏会污染环境并造成安全事故。
(3)由题图丙可知,水是光催化制氢设备中的原料。
18.答案:(1);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2)催化作用;
(3)常温下进行,不需要消耗能源(合理即可)
解析:(1)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被称为“绿色能源”。
(2)反应①中镓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使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的铝与水能够发生反应,所以镓起催化作用;常温下,在镓的催化作用下,铝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氢气。
(3)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消耗能源等。
19.答案:【实验】无明显现象
【分析】(1)没有与氧气接触(2)①、④
【结论】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反思】(1)调节装置内压强,使装置密封(2)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解析:【实验】在步骤②中,C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且其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
【分析】(1)在步骤①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2)①和④的变量为氧气,对比①、④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参加,且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
【反思】(1)在白磷燃烧时,会放出热量,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起到了调节装置内压强的作用,同时又能形成密封装置。(2)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20.答案:(1)2、2
(2)解:设理论上可吸收二氧化硫的最大质量为。
答: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64吨。
解析:(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得出、。
(2)氧化钙的质量为,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2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2023秋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1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3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课时同步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