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中考押题化学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中考押题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人体缺少铁元素会患缺铁性贫血。下列元素符号表示铁元素的是(  )
A.Ne B.O C.F D.Fe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Ne为氖元素的符号;
B、O为氧元素的符号;
C、F为氟元素的符号;
D、Fe为铁元素的符号;
故答案选:D 。
【分析】根据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分析。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煤气 D.天然气
【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煤气是煤加工的产品,不属于化石燃料,故答案选:C。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分析。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水 C.硫酸铜 D.五氧化二磷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故正确;
B、水由水分子构成,故错误;
C、硫酸铜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故错误;
D、五氧化二磷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故错误;
故答案选:A。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加油站应张贴下列哪个图标?(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A图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C图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D图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都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A、C、D错误;
B图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正确;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5.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 B.塑料 C.合成纤维 D.合成橡胶
【答案】A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金属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解答】A、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
C、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错误;
D、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量取9.3mL液体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 不符合题意;
B、过滤操作中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尖口部分要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会造成酸液飞溅,引起事故,符合题意;
D、选择量筒时,要一次量取且量筒的量程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最接近或者相同,故量取9.3 mL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分析;
B、根据过滤所需仪器,以及“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注意事项等分析;
C、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分析;
D、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方法分析。
7.下列对应的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
A.汞元素:Hg B.氧化铝:Al2O3
C.亚铁离子:Fe3+ D.硝酸镁:Mg(NO3)2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汞元素表示为Hg,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2O3,不符合题意;
C、亚铁离子表示为Fe2+,符合题意;
D、化合物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硝酸根的离子符号为NO3-,硝酸镁的化学式为 Mg(NO3)2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为“一大二小”分析;
B、根据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时,氧元素的符号写在右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边,以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C、根据书写粒子符号时,在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分析;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为“归类→定序→标价→交叉→约简”分析。
8.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 B.花生油 C.面粉 D.泥沙
【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B、花生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泥沙不溶于水,只能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根据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以及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9.氯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显示出不同的化合价。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
A.NaCl B.KClO3 C.Cl2 D.ClO2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钠元素显+1价,设NaCI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x =0,则 x =-1价,不符合题意;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a +(-2)x3=0,则a=+5价,符合题意;
C、Cl2属于单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不符合题意;
D、氧元素显﹣2价,设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b+(-2)×2=0,则 b =+4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以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1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红磷、木炭、镁和硫燃烧的现象分析,注意在空气中点燃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1.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此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直接喷稀醋酸
②直接喷水
③直接放入CO2中
④喷水后放入CO2中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和二氧化碳都不与紫色石蕊反应
C.对比实验③和④可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
D.对比实验①和④可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醋酸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实验①可说明稀醋酸能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实验②可说明水不能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通过对比可探究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②可说明水不能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实验③可说明CO2不能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通过对比可探究水和二氧化碳都不与紫色石蕊反应,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③中的紫色干燥小花变红,实验④中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且生成了酸,不符合题意;
D、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醋酸呈酸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呈酸性,故能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需设计二氧化碳、水、醋酸分别与紫色干燥小花接触的实验分析。
12.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而后火药成声”,其中涉及的主要反应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K2SO4 B.K2S C.NO2 D.SO2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所给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硫1、碳3、钾2、氮2、氧6,反应后为:碳3、氮2、氧6,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有2个钾原子和1个硫原子,则X化学式为K2S,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3.某汽车尾气净化转化器内部设计为蜂窝状陶瓷结构(如图1所示),表面附着的氧化剂催化CO、NO2等有害气体并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1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蜂窝状陶瓷结构能增大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B.反应Ⅰ中分子个数会减少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蜂窝状陶瓷结构能增大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Ⅰ为NO和CO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即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2个一氧化氮分子反应生成1个氮分子和2个二氧化碳分子,分子个数减少,不符合题意;
C、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D、反应Ⅰ中的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蜂窝状表面积较大分析;
B、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化学式,进而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
C、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点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14.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等于氢气和氧气
B.2个水分子生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
C.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每2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错误;
B、从微观上,在通电的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故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故错误;
故答案选:C。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15.利用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Cu、溶液、溶液 B.Fe、Cu、Ag、稀盐酸
C.Fe、Ag、溶液 D.Fe、Cu、稀硫酸、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但不能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从而能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比铁弱,不符合题意;
B、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银均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只证明了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但不能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C、铁能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银不能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可以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所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所以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从而确定了三者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实验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对于实验方案能否得出结论,要从是否能够彼此反应与否来进行验证,若都不反应或者都反应,就可能得不到结论,所以要对每个方案都要分析论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
二、多选题
16.(2023·齐齐哈尔模拟)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少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室温下,将少量的氧化钙加入足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
C.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晶体
D.分别向盛有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足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B,C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向少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其溶液pH不会大于7,故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使得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质先下降,之后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氢氧化钙溶解度恢复,因溶剂损失,溶质质量为略微下降,故符合题意;
C.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是溶质、水是溶剂,硝酸钠的加入对水无影响,溶剂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D. 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因氧化镁中有氧元素,故镁单质中镁含量更高,故其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更多,、,故在反应完全时,镁消耗的盐酸应该更多,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三、单选题
17.物质的鉴别、检验与除杂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雄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B 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C 除去锌粉中的少量铁粉 加入足量硫酸亚铁溶液,过滤
D 鉴别甲烷和氢气 分别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纤维是合成纤维,灼烧后有刺激性气味,所以通过灼烧,闻气味可以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维,符合题意;
B、足量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蒸发后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与铁不反应,与锌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后生成水,而甲烧燃烧后生成CO2和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都会出现水雾,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根据羊毛和涤纶灼烧产生的气味不同分析;
B、根据物质分离后需恢复为原来的物质分析;
C、根据除杂时加入的试剂不能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分析;
D、根据甲烷和氢气燃烧都会产生水分析。
1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7,则碳酸钠是碱性溶液
D.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还可以是分子和中子,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正确;
C、碱溶液的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碳酸钠由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属于盐,错误;
D、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如锂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错误;
故答案选:B。
【分析】A、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
B、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C、根据碳酸钠属于盐,其溶液显碱性分析;
D、根据离子的结构分析。
1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Na2CO3、Na2SO4、NaCl、Ba(NO3)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OH和NaCl
B.由步骤Ⅰ现象可推测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Ba(NO3)2
C.由步骤Ⅱ现象可推测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2CO3、NaOH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Ba(NO3)2,可能含有NaCl,一定不含有NaOH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由实验1可知,有不溶于水的固体生成,说明至少生成了BaCO3和BaSO4中的一种,能说明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 (NO3)2;
由实验 II 可知,溶液不呈碱性,则B点溶液中没有Na2CO3和NaOH;
由实验 III 对应的图2可知,不溶性的固体有部分可溶于酸,有部分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溶于酸的是BaCO3,不溶的是BaSO4,故白色固体中一定有Na2CO3、Na2SO4、Ba (NO3)2。NaCl是否存在无法确定,NaOH一定不存在。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Na2CO3、Na2SO4分别与Ba (NO3)2反应产生可溶于酸的BaCO3沉淀和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Na2CO3和NaOH溶液显碱性分析。
20.小智同学绘制了含铁元素的部分物质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丝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实现转化①
B.转化②可通过与C发生反应实现
C.转化④可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浅绿色
D.通过Fe与CuSO4溶液反应可实现转化④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转化①为铁转化成四氧化三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符合题意;
B、转化②可以是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正确;
C、转化④可以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浅绿色,故正确;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实现转化④,正确;
故答案选:A。
【分析】根据金属铁的化学性质、铁锈蚀的条件、碳具有还原性等进行分析判断。
四、填空题
21.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序号填空。
①干冰②碳酸氢钠③熟石灰④大理石⑤酒精⑥糖类
(1)可用于改良酸性上壤的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3)常用作酒精灯燃料的是   ;
(4)大米中富含的营养成分是   ;
(5)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答案】(1)③
(2)①
(3)⑤
(4)⑥
(5)②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二氧化碳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改良酸性土壤的用的是熟石灰,故答案为:③;
(2)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CO2,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小水滴,因此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为:①;
(3)乙醇俗称酒精,具有可燃性,用作酒精灯燃料,故答案为:⑤;
(4)大米中富含的营养成分是糖类,故答案为:⑥;
(5)胃酸的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答案为:②。
【分析】根据熟石灰、二氧化碳、酒精、碳酸氢钠的用途,以及常见食物中富含的营养元素分析。
2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   。
(2)宇航员太空行走时,需“人造空气”供给呼吸。“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3)新春扫尘,以“净”迎新。用洗洁精能除去油污是利用其   作用。
(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5)矿泉水的营养成分表中“钙”“铁”“钾”“钠”是指   (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答案】(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2)相同
(3)乳化
(4)温度
(5)元素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1)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2)"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相同;
(3)用洗洁精能除去油污是利用其乳化作用,能将大分子的油污分为小分子随水冲走;
(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汽水中有溶解的二氧化碳,进入人体后,温度高,气体溶解度变小;
(5)矿泉水的营养成分表中"钙""镁""钾""钠"是指元素,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
【分析】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洗洁精去油污利用其乳化作用,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
23.水,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的自制净水器对邕江水样进行净化,得到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图2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3)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   g。
②在t1℃时,5gNa2CO3固体加入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25g水充分振荡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然后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如图4所示)。发现试管内的Na2CO3固体逐渐溶解,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理由:   。
【答案】(1)混合物
(2)氢气/H2
(3)16;29;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导致温度升高,碳酸钠溶解度升高,碳酸钠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碳酸钠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用图1所示的自制净水器对邕江水样进行净化,得到的水还含有很多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
(2)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3)①由图3可知,在 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16g;
②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6g,100g水中能溶解16g碳酸钠,则25g水中能溶解的碳酸钠的质量为4g,将5gNa2CO3固体加入试管中,加入25g水充分振荡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5g+4g=29g。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导致温度升高,碳酸钠溶解度升高,碳酸钠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碳酸钠。
【分析】(1)根据水中可溶性杂质无法通过过滤和吸附除去分析;
(2)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分析;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11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关系密切。
(2)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   。
(3)原子序数为1、7和8的三种元素可以组成酸、碱、盐等多种物质。其中属于酸的化学式为   ;NH3·H2O是碱,在水溶液能解离出的阳离子是   (填化学符号)。
【答案】(1)失去
(2)相等
(3)HNO3;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1)11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为1个,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同一周期的各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等;
(3)原子序数为1、7、8的三种元素分别为H、N、O,能组成的酸是硝酸,化学式为HNO3,NH3·H2O在水溶液能解离出NH4+和OH-,其中NH4+是阳离子。
【分析】(1)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特点分析;
(3)根据H、N、O三种元素能组成硝酸,氨水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分析。
25.我国古籍里记载的许多传统文化知识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天工开物》中介绍了用明矾使河水变清澈的技术。明矾在自来水净化过程的作用是   。
(2)《天工开物》记载:“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用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锡砂,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   (填操作名称)。
(3)《本草纲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能拉成铁丝,说明铁具有良好的   性,铁丝“日久起销”是铁与   同时接触而导致的。
(4)《本草经集注》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若石胆为硫酸铜溶液,则它与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吸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
(2)过滤
(3)延展;氧气和水
(4)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明矾在自来水净化过程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
(2)用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锡砂,能将锡砂和水分离,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过滤;
(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能拉成铁丝。铁丝"日久起销",由题意,销是铁锈,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CuSO4=FeSO4+ Cu。
【分析】(1)根据明矾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2)根据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分析;
(3)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铁锈蚀的条件分析;
(4)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五、科普阅读题
26.酒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二锅头酒”受许多爱酒者的喜爱,其开始生产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二锅头”酿造的主要过程为:原料粉碎——拌料——发酵——混蒸混烧——摘酒——贮存,其名字的由来就出现在“混蒸泥烧”这一步。
图1为古代烧酒蒸馏设备示意图。天锅用于冷却,一般要换三次凉水才能蒸完一甑酒。第一锅酒中甲醇、醛类较多,口感暴辣;第三锅酒中高级醇和酸类较多、酯类少,酸味大、寡淡不香;第二锅酒精香馥郁,醇厚甘爽,质量最好。所以,蒸馏时掐头去尾留第二锅,顾名“二锅头”。细菌是酒发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某酒厂对发酵过程中细菌的结构和温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新蒸出的“二锅头”经过贮存可使口感更加绵柔,主要原因是贮存时微量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使酒体达到各香味成分的动态平衡。
依据上述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蒸馏属于   变化。
(2)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酒的香味是因为   。
(3)图1中,蒸馏时,若用天然气作燃料,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由图2可知,发酵28天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二锅头”是指蒸一甑酒冷却流出的第二锅酒
b.贮存可使酒体达到各香味成分的动态平衡
c.“二锅头”中的主要溶质是乙醇,乙醇是有机物
d.第一锅酒口盛暴辣的原因是酒中甲醇,醛类较多
【答案】(1)物理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CH4+2O2CO2+2H2O
(4)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
(5)abc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蒸馏,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能闻到酒的香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2发酵过程中细菌结构和温度的变化数据,发酵28天中温度的变化情况为:随着天数的增加,发酵温度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
(5) a. "二锅头"是指蒸一甑酒冷却流出的第二锅酒,正确;
b.新蒸出的"二锅头"经过贮存老熟口感更加绵柔,主要原因是贮存时微量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使酒体达到各香味成分的动态平衡,正确;
c.“二锅头”中的主要溶质是乙醇,溶剂是水,乙醇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
d. 第一锅酒中甲醇、醛类较多,口感暴辣,正确;
故答案为:abcd。
【分析】(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3)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4)根据图中数据分析。
(5)根据题干信息,溶液中溶质的判断,以及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是有机物分析。
六、流程题
27.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得到黄铜(锌和铜的合金)。以下是模拟该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
(1)流程中体现了木炭的   (填“可燃性”或“还原性”)。
(2)“磨细,混匀”的目的是   。
(3)气体A中一定含有CO2,可能含有   ;为检验气体A的成分,请你设计实验验证:   (写出验证方法、现象、结论)。
(4)往黄铜中加入稀硫酸,固体部分消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还原性
(2)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一氧化碳/CO;将气体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二氧化碳,接着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并干燥气体,然后将气体通入灼烧的氧化铜,并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一氧化碳,否则不含一氧化碳
(4)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工艺流程中碳是用来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故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2)磨细混匀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环境会生成一氧化碳,故可能含有一氧化碳气体;
为检验气体A中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然后除去二氧化碳,再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 ,故实验设计为:将气体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二氧化碳,接着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并干燥气体,然后将气体通入灼烧的氧化铜,并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一氧化碳,否则不含一氧化碳;
(4)黄铜中的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碳的还原性为从含氧的化合物中夺取氧的性质分析;
(2)根据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时会生成一氧化碳,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分析;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氢前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七、实验题
28.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甲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以选择   (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
(3)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C制取CO2,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   。
(4)若将上述制取的二氧化碳缓缓通入图D烧杯,可观察到充满空气的薄壁气球飘起来,这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5)若将制得的氧气连续通入图E装置,点燃酒精灯,a、b中分别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长颈漏斗
(2)A
(3);控制反应速率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5)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会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仪器甲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且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故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
(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与装置B相比,C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可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4)充满空气的薄壁气球飘起来,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5)a中的红磷没有用酒精灯加热,b中的红磷有被加热,实验现象为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3)根据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有分液漏斗的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5)根据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分析。
八、科学探究题
29.班主任为绿化教室走廊,采购绿殖及种植花木的用品,包括生石灰,CO(NH2)2、NH4Cl、磷矿粉、K2SO4,但不慎将标签遗失。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以此开展探究性学习。
(1)Ⅰ、物质鉴别
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出的物质是   。
(2)设计实验并完成表格:
步骤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分别取少量剩余4种物质于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     该物质为生石灰
② 另分别取还未鉴别出的3种固体 物质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 再分别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其中一支试管内没 观察到明显现象 该试管内原物 质为   
(3)Ⅱ、探究生石灰成分
实验结束时发现,步骤①的试管底部残留有白色不溶物。同学们猜想该生石灰可能变质并探究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试管中再加入少量水, 振荡,静置,观察 仍有固体剩余 生石灰已经部分变质, 含有CaCO3和Ca(OH)2
向上层清液中加无色 酚酞,现察 酚酞变红
小智同学对该结论提出异议,理由是生石灰与水反应也会生成Ca(OH)2,化学方程式为   。常温下Ca(OH)2微溶于水,不能说明剩余固体为CaCO3。小组同学再次设计了如下实验:
(4)取少量该生石灰样品(体积忽略不计)装入三颈瓶,分别将装有稀盐酸和水的两支注射器,测量CO2含量化感器、磁力搅拌器连接起来,如图甲所示。
打开K1,缓慢将注射器中的水全部推入三颈瓶后关闭K1,打开K2,然后再缓慢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推入三颈瓶,直至观察到没有气泡产生时,关闭K2。测得三颈瓶内气体中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a~b段的体积分数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   。
(5)进一步探究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氯氧化钙。
查阅资料: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Ca(OH)2CaO+H2O↑。
①向如图A装置的试管中加入mg生石灰样品,加热。可根据实验前后装置   (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变化,判断生石灰样品中含有Ca(OH)2。
实验结论:生石灰样品的成分为CaO、CaCO3、Ca(OH)2。
②若用该装置测定生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兴趣小组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空气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b.反应后各装置中残留的气体会导致测量误差
c.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因冷凝回流可能使试管炸裂
d.实验结束后B中的液体可能会倒吸到A中
【答案】(1)磷矿粉
(2)溶液温度升高;尿素/CO(NH2)2
(3)
(4)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气体生成
(5)B;bc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磷肥为灰白色粉末,氮肥和钾肥为白色粉末,磷矿粉为磷肥,则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出的物质是磷矿粉。
(2)①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现象为溶液温度升高;
②CO(NH2)2、NH4Cl和 K2SO4 ,NH4Cl能与氢氧化钡反应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K2SO4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CO(NH2)2不与氢氧化钡反应,则没观察到明显现象的一支试管内原物质为尿素/CO(NH2)2。
(3)生石灰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由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而向其中滴加盐酸时,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气体生成,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盐酸才和碳酸钙反应产生气泡。
(5)①由于氢氧化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可根据装置B的质量变化来判断生石灰样品中含有Ca(OH)2;
②a、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会影响测量结果,错误;
b、若装置中残留有气体,会影响测量结果,正确;
c、由于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则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因冷凝回流可能使试管炸裂,正确;
d、实验结束后,若关闭酒精喷灯,由于左边温度降低,则可能会引起液体倒吸,正确;
故答案选:bcd。
【分析】(1)根据只有磷肥为灰白色粉末分析;
(2)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NH4Cl和 K2SO4都能与氢氧化钡反应有明显现象分析;
(3)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4)根据溶液中含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时,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钙受热分解产生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空气中含有的水和二氧化碳会影响测量结果,实验结束后要防止试管炸裂分析。
九、计算题
30.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后剩余的酸液的成分,取该废液100g,逐滴滴加10%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当滴加碳酸钠溶液至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10g固体。
(1)该废液中溶质成分为   ;
(2)求该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CaCl2、HCl
(2)设该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1.1g
则该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1.1%。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向废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废液中有盐酸,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有氯化钙,故该废液中溶质成分为:HCl、CaCl2。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滤渣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氯化钙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废液中的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中考押题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人体缺少铁元素会患缺铁性贫血。下列元素符号表示铁元素的是(  )
A.Ne B.O C.F D.Fe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煤气 D.天然气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水 C.硫酸铜 D.五氧化二磷
4.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加油站应张贴下列哪个图标?(  )
A. B.
C. D.
5.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 B.塑料 C.合成纤维 D.合成橡胶
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量取9.3mL液体
7.下列对应的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
A.汞元素:Hg B.氧化铝:Al2O3
C.亚铁离子:Fe3+ D.硝酸镁:Mg(NO3)2
8.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 B.花生油 C.面粉 D.泥沙
9.氯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显示出不同的化合价。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
A.NaCl B.KClO3 C.Cl2 D.ClO2
1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1.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此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直接喷稀醋酸
②直接喷水
③直接放入CO2中
④喷水后放入CO2中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和二氧化碳都不与紫色石蕊反应
C.对比实验③和④可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
D.对比实验①和④可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醋酸
12.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而后火药成声”,其中涉及的主要反应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K2SO4 B.K2S C.NO2 D.SO2
13.某汽车尾气净化转化器内部设计为蜂窝状陶瓷结构(如图1所示),表面附着的氧化剂催化CO、NO2等有害气体并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1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蜂窝状陶瓷结构能增大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B.反应Ⅰ中分子个数会减少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
14.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等于氢气和氧气
B.2个水分子生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
C.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每2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
15.利用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Cu、溶液、溶液 B.Fe、Cu、Ag、稀盐酸
C.Fe、Ag、溶液 D.Fe、Cu、稀硫酸、溶液
二、多选题
16.(2023·齐齐哈尔模拟)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少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室温下,将少量的氧化钙加入足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
C.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晶体
D.分别向盛有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足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三、单选题
17.物质的鉴别、检验与除杂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雄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B 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C 除去锌粉中的少量铁粉 加入足量硫酸亚铁溶液,过滤
D 鉴别甲烷和氢气 分别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
A.A B.B C.C D.D
1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7,则碳酸钠是碱性溶液
D.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1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Na2CO3、Na2SO4、NaCl、Ba(NO3)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OH和NaCl
B.由步骤Ⅰ现象可推测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Ba(NO3)2
C.由步骤Ⅱ现象可推测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2CO3、NaOH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Ba(NO3)2,可能含有NaCl,一定不含有NaOH
20.小智同学绘制了含铁元素的部分物质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丝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实现转化①
B.转化②可通过与C发生反应实现
C.转化④可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浅绿色
D.通过Fe与CuSO4溶液反应可实现转化④
四、填空题
21.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序号填空。
①干冰②碳酸氢钠③熟石灰④大理石⑤酒精⑥糖类
(1)可用于改良酸性上壤的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3)常用作酒精灯燃料的是   ;
(4)大米中富含的营养成分是   ;
(5)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2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   。
(2)宇航员太空行走时,需“人造空气”供给呼吸。“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3)新春扫尘,以“净”迎新。用洗洁精能除去油污是利用其   作用。
(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5)矿泉水的营养成分表中“钙”“铁”“钾”“钠”是指   (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23.水,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的自制净水器对邕江水样进行净化,得到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图2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3)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   g。
②在t1℃时,5gNa2CO3固体加入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25g水充分振荡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然后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如图4所示)。发现试管内的Na2CO3固体逐渐溶解,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理由:   。
2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11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关系密切。
(2)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   。
(3)原子序数为1、7和8的三种元素可以组成酸、碱、盐等多种物质。其中属于酸的化学式为   ;NH3·H2O是碱,在水溶液能解离出的阳离子是   (填化学符号)。
25.我国古籍里记载的许多传统文化知识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天工开物》中介绍了用明矾使河水变清澈的技术。明矾在自来水净化过程的作用是   。
(2)《天工开物》记载:“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用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锡砂,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   (填操作名称)。
(3)《本草纲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能拉成铁丝,说明铁具有良好的   性,铁丝“日久起销”是铁与   同时接触而导致的。
(4)《本草经集注》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若石胆为硫酸铜溶液,则它与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科普阅读题
26.酒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二锅头酒”受许多爱酒者的喜爱,其开始生产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二锅头”酿造的主要过程为:原料粉碎——拌料——发酵——混蒸混烧——摘酒——贮存,其名字的由来就出现在“混蒸泥烧”这一步。
图1为古代烧酒蒸馏设备示意图。天锅用于冷却,一般要换三次凉水才能蒸完一甑酒。第一锅酒中甲醇、醛类较多,口感暴辣;第三锅酒中高级醇和酸类较多、酯类少,酸味大、寡淡不香;第二锅酒精香馥郁,醇厚甘爽,质量最好。所以,蒸馏时掐头去尾留第二锅,顾名“二锅头”。细菌是酒发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某酒厂对发酵过程中细菌的结构和温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新蒸出的“二锅头”经过贮存可使口感更加绵柔,主要原因是贮存时微量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使酒体达到各香味成分的动态平衡。
依据上述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蒸馏属于   变化。
(2)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酒的香味是因为   。
(3)图1中,蒸馏时,若用天然气作燃料,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由图2可知,发酵28天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二锅头”是指蒸一甑酒冷却流出的第二锅酒
b.贮存可使酒体达到各香味成分的动态平衡
c.“二锅头”中的主要溶质是乙醇,乙醇是有机物
d.第一锅酒口盛暴辣的原因是酒中甲醇,醛类较多
六、流程题
27.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得到黄铜(锌和铜的合金)。以下是模拟该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
(1)流程中体现了木炭的   (填“可燃性”或“还原性”)。
(2)“磨细,混匀”的目的是   。
(3)气体A中一定含有CO2,可能含有   ;为检验气体A的成分,请你设计实验验证:   (写出验证方法、现象、结论)。
(4)往黄铜中加入稀硫酸,固体部分消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七、实验题
28.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甲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以选择   (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
(3)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C制取CO2,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   。
(4)若将上述制取的二氧化碳缓缓通入图D烧杯,可观察到充满空气的薄壁气球飘起来,这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5)若将制得的氧气连续通入图E装置,点燃酒精灯,a、b中分别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八、科学探究题
29.班主任为绿化教室走廊,采购绿殖及种植花木的用品,包括生石灰,CO(NH2)2、NH4Cl、磷矿粉、K2SO4,但不慎将标签遗失。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以此开展探究性学习。
(1)Ⅰ、物质鉴别
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出的物质是   。
(2)设计实验并完成表格:
步骤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分别取少量剩余4种物质于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     该物质为生石灰
② 另分别取还未鉴别出的3种固体 物质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 再分别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其中一支试管内没 观察到明显现象 该试管内原物 质为   
(3)Ⅱ、探究生石灰成分
实验结束时发现,步骤①的试管底部残留有白色不溶物。同学们猜想该生石灰可能变质并探究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试管中再加入少量水, 振荡,静置,观察 仍有固体剩余 生石灰已经部分变质, 含有CaCO3和Ca(OH)2
向上层清液中加无色 酚酞,现察 酚酞变红
小智同学对该结论提出异议,理由是生石灰与水反应也会生成Ca(OH)2,化学方程式为   。常温下Ca(OH)2微溶于水,不能说明剩余固体为CaCO3。小组同学再次设计了如下实验:
(4)取少量该生石灰样品(体积忽略不计)装入三颈瓶,分别将装有稀盐酸和水的两支注射器,测量CO2含量化感器、磁力搅拌器连接起来,如图甲所示。
打开K1,缓慢将注射器中的水全部推入三颈瓶后关闭K1,打开K2,然后再缓慢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推入三颈瓶,直至观察到没有气泡产生时,关闭K2。测得三颈瓶内气体中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a~b段的体积分数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   。
(5)进一步探究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氯氧化钙。
查阅资料: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Ca(OH)2CaO+H2O↑。
①向如图A装置的试管中加入mg生石灰样品,加热。可根据实验前后装置   (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变化,判断生石灰样品中含有Ca(OH)2。
实验结论:生石灰样品的成分为CaO、CaCO3、Ca(OH)2。
②若用该装置测定生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兴趣小组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空气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b.反应后各装置中残留的气体会导致测量误差
c.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因冷凝回流可能使试管炸裂
d.实验结束后B中的液体可能会倒吸到A中
九、计算题
30.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后剩余的酸液的成分,取该废液100g,逐滴滴加10%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当滴加碳酸钠溶液至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10g固体。
(1)该废液中溶质成分为   ;
(2)求该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Ne为氖元素的符号;
B、O为氧元素的符号;
C、F为氟元素的符号;
D、Fe为铁元素的符号;
故答案选:D 。
【分析】根据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煤气是煤加工的产品,不属于化石燃料,故答案选:C。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故正确;
B、水由水分子构成,故错误;
C、硫酸铜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故错误;
D、五氧化二磷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故错误;
故答案选:A。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A图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C图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D图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都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A、C、D错误;
B图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正确;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金属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解答】A、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
C、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错误;
D、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 不符合题意;
B、过滤操作中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尖口部分要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会造成酸液飞溅,引起事故,符合题意;
D、选择量筒时,要一次量取且量筒的量程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最接近或者相同,故量取9.3 mL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分析;
B、根据过滤所需仪器,以及“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注意事项等分析;
C、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分析;
D、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方法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汞元素表示为Hg,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2O3,不符合题意;
C、亚铁离子表示为Fe2+,符合题意;
D、化合物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硝酸根的离子符号为NO3-,硝酸镁的化学式为 Mg(NO3)2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为“一大二小”分析;
B、根据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时,氧元素的符号写在右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边,以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C、根据书写粒子符号时,在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分析;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为“归类→定序→标价→交叉→约简”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B、花生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泥沙不溶于水,只能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根据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以及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钠元素显+1价,设NaCI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x =0,则 x =-1价,不符合题意;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a +(-2)x3=0,则a=+5价,符合题意;
C、Cl2属于单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不符合题意;
D、氧元素显﹣2价,设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b+(-2)×2=0,则 b =+4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以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红磷、木炭、镁和硫燃烧的现象分析,注意在空气中点燃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1.【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实验①可说明稀醋酸能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实验②可说明水不能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通过对比可探究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②可说明水不能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实验③可说明CO2不能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通过对比可探究水和二氧化碳都不与紫色石蕊反应,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③中的紫色干燥小花变红,实验④中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且生成了酸,不符合题意;
D、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醋酸呈酸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呈酸性,故能使紫色干燥小花变红,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需设计二氧化碳、水、醋酸分别与紫色干燥小花接触的实验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所给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硫1、碳3、钾2、氮2、氧6,反应后为:碳3、氮2、氧6,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有2个钾原子和1个硫原子,则X化学式为K2S,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3.【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蜂窝状陶瓷结构能增大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Ⅰ为NO和CO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即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2个一氧化氮分子反应生成1个氮分子和2个二氧化碳分子,分子个数减少,不符合题意;
C、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D、反应Ⅰ中的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蜂窝状表面积较大分析;
B、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化学式,进而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
C、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点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错误;
B、从微观上,在通电的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故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故错误;
故答案选:C。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15.【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但不能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从而能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比铁弱,不符合题意;
B、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银均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只证明了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但不能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C、铁能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银不能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可以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所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所以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从而确定了三者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实验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对于实验方案能否得出结论,要从是否能够彼此反应与否来进行验证,若都不反应或者都反应,就可能得不到结论,所以要对每个方案都要分析论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
16.【答案】B,C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向少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其溶液pH不会大于7,故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使得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质先下降,之后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氢氧化钙溶解度恢复,因溶剂损失,溶质质量为略微下降,故符合题意;
C.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是溶质、水是溶剂,硝酸钠的加入对水无影响,溶剂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D. 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因氧化镁中有氧元素,故镁单质中镁含量更高,故其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更多,、,故在反应完全时,镁消耗的盐酸应该更多,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7.【答案】A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纤维是合成纤维,灼烧后有刺激性气味,所以通过灼烧,闻气味可以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维,符合题意;
B、足量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蒸发后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与铁不反应,与锌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后生成水,而甲烧燃烧后生成CO2和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都会出现水雾,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根据羊毛和涤纶灼烧产生的气味不同分析;
B、根据物质分离后需恢复为原来的物质分析;
C、根据除杂时加入的试剂不能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分析;
D、根据甲烷和氢气燃烧都会产生水分析。
18.【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还可以是分子和中子,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正确;
C、碱溶液的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碳酸钠由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属于盐,错误;
D、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如锂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错误;
故答案选:B。
【分析】A、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
B、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C、根据碳酸钠属于盐,其溶液显碱性分析;
D、根据离子的结构分析。
19.【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由实验1可知,有不溶于水的固体生成,说明至少生成了BaCO3和BaSO4中的一种,能说明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 (NO3)2;
由实验 II 可知,溶液不呈碱性,则B点溶液中没有Na2CO3和NaOH;
由实验 III 对应的图2可知,不溶性的固体有部分可溶于酸,有部分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溶于酸的是BaCO3,不溶的是BaSO4,故白色固体中一定有Na2CO3、Na2SO4、Ba (NO3)2。NaCl是否存在无法确定,NaOH一定不存在。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Na2CO3、Na2SO4分别与Ba (NO3)2反应产生可溶于酸的BaCO3沉淀和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Na2CO3和NaOH溶液显碱性分析。
20.【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转化①为铁转化成四氧化三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符合题意;
B、转化②可以是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正确;
C、转化④可以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浅绿色,故正确;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实现转化④,正确;
故答案选:A。
【分析】根据金属铁的化学性质、铁锈蚀的条件、碳具有还原性等进行分析判断。
21.【答案】(1)③
(2)①
(3)⑤
(4)⑥
(5)②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二氧化碳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改良酸性土壤的用的是熟石灰,故答案为:③;
(2)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CO2,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小水滴,因此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为:①;
(3)乙醇俗称酒精,具有可燃性,用作酒精灯燃料,故答案为:⑤;
(4)大米中富含的营养成分是糖类,故答案为:⑥;
(5)胃酸的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答案为:②。
【分析】根据熟石灰、二氧化碳、酒精、碳酸氢钠的用途,以及常见食物中富含的营养元素分析。
22.【答案】(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2)相同
(3)乳化
(4)温度
(5)元素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1)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2)"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相同;
(3)用洗洁精能除去油污是利用其乳化作用,能将大分子的油污分为小分子随水冲走;
(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汽水中有溶解的二氧化碳,进入人体后,温度高,气体溶解度变小;
(5)矿泉水的营养成分表中"钙""镁""钾""钠"是指元素,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
【分析】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洗洁精去油污利用其乳化作用,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
23.【答案】(1)混合物
(2)氢气/H2
(3)16;29;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导致温度升高,碳酸钠溶解度升高,碳酸钠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碳酸钠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用图1所示的自制净水器对邕江水样进行净化,得到的水还含有很多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
(2)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3)①由图3可知,在 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16g;
②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6g,100g水中能溶解16g碳酸钠,则25g水中能溶解的碳酸钠的质量为4g,将5gNa2CO3固体加入试管中,加入25g水充分振荡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5g+4g=29g。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导致温度升高,碳酸钠溶解度升高,碳酸钠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碳酸钠。
【分析】(1)根据水中可溶性杂质无法通过过滤和吸附除去分析;
(2)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分析;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4.【答案】(1)失去
(2)相等
(3)HNO3;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1)11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为1个,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同一周期的各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等;
(3)原子序数为1、7、8的三种元素分别为H、N、O,能组成的酸是硝酸,化学式为HNO3,NH3·H2O在水溶液能解离出NH4+和OH-,其中NH4+是阳离子。
【分析】(1)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特点分析;
(3)根据H、N、O三种元素能组成硝酸,氨水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分析。
25.【答案】(1)吸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
(2)过滤
(3)延展;氧气和水
(4)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明矾在自来水净化过程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
(2)用孔径小于锡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锡砂,能将锡砂和水分离,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的过滤;
(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能拉成铁丝。铁丝"日久起销",由题意,销是铁锈,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CuSO4=FeSO4+ Cu。
【分析】(1)根据明矾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2)根据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分析;
(3)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铁锈蚀的条件分析;
(4)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26.【答案】(1)物理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CH4+2O2CO2+2H2O
(4)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
(5)abc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蒸馏,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能闻到酒的香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2发酵过程中细菌结构和温度的变化数据,发酵28天中温度的变化情况为:随着天数的增加,发酵温度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
(5) a. "二锅头"是指蒸一甑酒冷却流出的第二锅酒,正确;
b.新蒸出的"二锅头"经过贮存老熟口感更加绵柔,主要原因是贮存时微量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使酒体达到各香味成分的动态平衡,正确;
c.“二锅头”中的主要溶质是乙醇,溶剂是水,乙醇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
d. 第一锅酒中甲醇、醛类较多,口感暴辣,正确;
故答案为:abcd。
【分析】(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3)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4)根据图中数据分析。
(5)根据题干信息,溶液中溶质的判断,以及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是有机物分析。
27.【答案】(1)还原性
(2)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一氧化碳/CO;将气体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二氧化碳,接着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并干燥气体,然后将气体通入灼烧的氧化铜,并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一氧化碳,否则不含一氧化碳
(4)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工艺流程中碳是用来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故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2)磨细混匀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环境会生成一氧化碳,故可能含有一氧化碳气体;
为检验气体A中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然后除去二氧化碳,再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 ,故实验设计为:将气体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二氧化碳,接着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并干燥气体,然后将气体通入灼烧的氧化铜,并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一氧化碳,否则不含一氧化碳;
(4)黄铜中的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碳的还原性为从含氧的化合物中夺取氧的性质分析;
(2)根据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时会生成一氧化碳,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分析;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氢前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28.【答案】(1)长颈漏斗
(2)A
(3);控制反应速率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5)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会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仪器甲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且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故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
(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与装置B相比,C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可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4)充满空气的薄壁气球飘起来,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5)a中的红磷没有用酒精灯加热,b中的红磷有被加热,实验现象为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3)根据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有分液漏斗的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5)根据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分析。
29.【答案】(1)磷矿粉
(2)溶液温度升高;尿素/CO(NH2)2
(3)
(4)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气体生成
(5)B;bc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磷肥为灰白色粉末,氮肥和钾肥为白色粉末,磷矿粉为磷肥,则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出的物质是磷矿粉。
(2)①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现象为溶液温度升高;
②CO(NH2)2、NH4Cl和 K2SO4 ,NH4Cl能与氢氧化钡反应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K2SO4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CO(NH2)2不与氢氧化钡反应,则没观察到明显现象的一支试管内原物质为尿素/CO(NH2)2。
(3)生石灰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由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而向其中滴加盐酸时,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气体生成,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盐酸才和碳酸钙反应产生气泡。
(5)①由于氢氧化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可根据装置B的质量变化来判断生石灰样品中含有Ca(OH)2;
②a、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会影响测量结果,错误;
b、若装置中残留有气体,会影响测量结果,正确;
c、由于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则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因冷凝回流可能使试管炸裂,正确;
d、实验结束后,若关闭酒精喷灯,由于左边温度降低,则可能会引起液体倒吸,正确;
故答案选:bcd。
【分析】(1)根据只有磷肥为灰白色粉末分析;
(2)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NH4Cl和 K2SO4都能与氢氧化钡反应有明显现象分析;
(3)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4)根据溶液中含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时,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钙受热分解产生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空气中含有的水和二氧化碳会影响测量结果,实验结束后要防止试管炸裂分析。
30.【答案】(1)CaCl2、HCl
(2)设该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1.1g
则该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1.1%。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向废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废液中有盐酸,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有氯化钙,故该废液中溶质成分为:HCl、CaCl2。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滤渣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氯化钙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废液中的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7.6 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同步练习(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希望初级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