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蒸发。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2.(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
A.FeCl3 B.H2SiO3 C.CuCl2 D.FeCl2
3.(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B.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C.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在集气瓶口形成白色烟雾
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
4.(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与食盐溶液混合将产生聚沉现象
B.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影响下将向阳极移动
C.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不停地作布朗运动
D.光线通过Fe(OH)3胶体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
5.(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3.01×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1molH2O分子的质量与NA个H2O分子的质量相等
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1molOH-含10NA个电子
6.(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燃放了大量的烟花,五彩缤纷的焰火十分好看。研究表明,焰火颜色的产生与烟花中含有钠、钾、钙、钡、铜、锶等金属元素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彩缤纷的焰火的形成是因为上述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反应
B.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C.KCl与KNO3灼烧时火焰的颜色不相同
D.观察钾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7.(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氯 B.漂白粉 C.氯水 D.盐酸
8.(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微粒不具有还原性的是:(  )
A.H2 B.H+ C.Cl2 D.Cl-
9.(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的是铝 B.熔化的是Al2O3
C.熔化物迅速燃烧 D.熔化物迅速滴落下来
10.(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B.将CO中毒者移动到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稀溶液进行冲洗
D.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不可用手揉眼睛
11.(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H++OH-═H2O
B.过氧化钠加入水中:2O22-+2H2O═4OH-+O2↑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 H2O═Al(OH)3↓+3NH4+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 +SO42-═BaSO4↓
12.(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NH4)2SO4→ NH3 B.C → CO2
C.Cl2 → HClO D.HCl→ AgCl
13.(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物质性质和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具有碱性,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
B.氢氟酸具有酸性,可用于玻璃的腐蚀剂
C.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可作航空和潜水的供氧剂
D.活性铁粉具有还原性,在食品袋中可用作除氧剂
14.(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是:(  )
A.CO32-、Na+、Ca2+、Cl- B.MnO4-、H+、K+、SO42-
C.Fe2+、K+、NO3-、Cl- D.NO3-、SO42-、K+、H+
15.(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已知氯化锰可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吸收实验过程中制取的多余的氯气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16.(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同温同压,相同体积的CO和C2H4具有相同的:(  )
①分子数 ②原子总数 ③碳原子数 ④质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7.(2016高三上·故城期中)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18.(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各组物质有关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HCO3 > Na2CO3 B.酸性:H2SiO3 > H2CO3
C.熔点:SiO2 > CO2(干冰) D.硬度:SiO2 < CO2(干冰)
19.(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根据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
A.Fe3+>Cl2>I2 B.Cl2>I2>Fe3+
C.I2>Cl2>Fe3+ D.Cl2>Fe3+>I2
20.(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在Al2 (SO4 )3 、K2 SO4 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4 2- )等于0.2 mol/L,当加入等体积的0.2 mol/L 的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则原混合溶液中K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 mol/L B.0.25 mol/L C.0.45 mol/L D.0.225 mol/L
二、填空题
21.(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3C+S=K2S+N2↑+3CO2↑。
(1)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
(2)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KNO3+ 3C+ S ═ K2S + N2↑+ 3CO2↑   。
(3)当0.1molCO2生成时,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个。
22.(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CuSO4 5H2O晶体。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
(2)属于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   。
三、实验题
23.(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某次实验需用80mL、3mol/L 的稀H2SO4溶液,某同学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进行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98%的浓H2SO4(ρ=1.84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需要80mL、3mol/L 的稀H2SO4溶液,则需取    mL(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的该硫酸,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2)将下列步骤中的空格内所用仪器补充填写完整
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硫酸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    mL的容量瓶中
③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④将溶液冷却,恢复至室温
⑤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   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⑥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⑦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3)实验中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填序号)
(4)下列各种情况对所配制溶液浓度有何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
B.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
D.定容时俯视液面读数:   .
(5)取用任意体积的所配3mol/L硫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SO42 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四、推断题
24.(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A、B、C、D、E、F六种物质有如下变化关系,E是淡黄色粉末,判断:
(1)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A.   ;B.   ;C.   ;
D.   ;E.   ;F.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直接写出离子方程式)
B → C:   ,
E → B:   ,
C → F:   ,
F → C: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蒸发和结晶、重结晶;蒸馏与分馏;分液和萃取
【解析】【解答】
A、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故A说法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需要测馏分的沸点,故B说法正确;
C、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防止两种液体互相污染,故C说法正确;
D、萃取时,选择有机萃取剂,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不能与水互溶,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分析】萃取时有机溶剂选择的要求是:1、溶质易溶于该有机溶剂2、该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能够产生分层现象3、不相互发生反应
所以可是选择密度小于水的如:苯、汽油,也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大的如:四氯化碳
2.【答案】B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硅酸的性质及制法
【解析】【解答】
A、铁与氯气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发生:2Fe+3Cl2 2FeCl3,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SiO2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制备H2SiO3:Na2SiO3+2HCl=H2SiO3↓+2NaCl,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符合题意;
C、Cu和Cl2发生反应:Cu+Cl2 CuCl2,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可以由Fe+2FeCl3=3FeCl2,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题目要求是不能通过化合反应,所以分解、复分解、置换才符合题意。
A、铁与氯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SiO2不溶于水,不能与水通过化合反应生成H2SiO3:可通过复分解反应Na2SiO3+2HCl(通入CO2也可以)=H2SiO3↓+2NaCl制取硅酸
C、Cu和Cl2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FeCl2可通过铁和氯化铁溶液反应得到,此反应属于化合。
3.【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
A、红热的铜与氯气发生Cu+Cl2 CuCl2,生成棕黄色的烟,故A说法正确;
B、钠和氯气反应:2Na+Cl2 2NaCl,生成白色的烟,故B说法正确;
C、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HCl在瓶口形成白雾,故C说法错误;
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2HClO 2HCl+O2↑,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分析】
若在空气中生成固体,则有烟生成,若在空气中生成液体,则有雾产生。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气体,在瓶口遇到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形成的是白雾
4.【答案】B
【知识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
A、食盐的成分是NaCl,属于电解质,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造成胶体聚沉,因此氢氧化铁胶体与食盐溶液混合将产生聚沉现象,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铁胶体吸附带有阳离子,氢氧化铁胶粒带有正电荷,在电场影响下将向阴极移动,故B说法错误;
C、胶体的性质之一胶体能做布朗运动,故C说法正确;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分析】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丁达尔效应),产生聚沉,盐析,电泳,布朗运动等现象,渗析作用等性质。
B、胶体会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荷,氢氧化铁胶体可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通电时,氢氧化铁胶粒带移向阴极
5.【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
A、根据n=N/NA,氮气物质的量为3.01×1023/6.02×1023mol=0.5mol,氮气是双原子分子,即氮原子物质的量为0.5×2mol=1mol,故A说法正确;B、1molH2O的质量为18g,NA个H2O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其质量为18g,即 1molH2O分子的质量与NA个H2O分子的质量相等,故B说法正确;C、氨水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因此不能用22.4L/mol,根据题中信息,无法计算氨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故C说法错误;
D、1molOH-中含有电子物质的量10mol,即含有电子数为10NA个,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分析】本题是考查物质的量的基本公式计算。
使用22.4进行物质的量计算时,必须满足前提条件:标准状况、物质为气体,但 C选项中氨水是液体
A注意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D注意OH-带1个负电荷,说明电子总数=质子总数+1
6.【答案】C
【知识点】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
A、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故A说法正确;
B、金属钠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因此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B说法正确;
C、KCl和KClO3都含有K元素,灼烧时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故C说法错误;
D、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分析】
A、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B、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与煤油不反应,密度大于煤油)
C、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所以只要含K元素,焰色相同
D、紫色会被黄色掩盖,所以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滤掉黄色)观察钾元素的焰色
7.【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
A、液氯是把气态的氯气进行液化,液氯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漂白粉成分是CaCl2和Ca(ClO)2,漂白粉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氯水是氯气溶于水,氯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盐酸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答案为A
【分析】
A、液氯是液态的氯气
B、漂白粉成分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
C、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
D、盐酸是HCl溶于水的溶液
8.【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解析】【解答】
A、H2中H的化合价显0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H+显+1价,处于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故B正确;
C、Cl2中Cl显0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Cl-显-1价,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答案为B
【分析】
条件要求不具有还原性,说明只有氧化性,元素应该处于最高价。
9.【答案】A
【知识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因为铝是活泼的金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铝表面产生一层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因此现象是熔化而不滴落,熔化的是内部的金属铝,故选项A正确。
【分析】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氧化铝的熔点远远高于金属铝(氧化铝可作耐高温材料)
加热时铝的表面会生成氧化铝薄膜包裹住铝,所以当内部的铝受热融化时,不会滴落下来(出现类似于塑料袋包裹水滴的现象)。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
A、加热试管时,应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故A说法正确;
B、CO中毒者,需要把中毒者移动到通风处,降低CO在中毒者体内的含量,同时获得较多的氧气,故B说法正确;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C说法错误;
D、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不可用手揉眼睛,然后找医生救治,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分析】
氢氧化钠具腐蚀性,所以C选项不能采用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应用大量水冲洗后,选择碱性比较弱的碳酸氢钠溶液处理
11.【答案】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
A、HCO3-属于弱酸根离子,不能拆写,正确的是HCO3-+OH-=CO32-+H2O,故A错误;
B、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能拆写,应是2Na2O2+2H2O=4Na++4OH-+O2↑,故B错误;
C、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NH3·H2O属于弱碱,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发生Al3++3NH3·H2O=Al(OH)3↓+3NH4+,故C正确;
D、缺少Cu2+与OH-的反应,正确的是Cu2++SO42-+Ba2++2OH-=Cu(OH)2↓+BaSO4↓,故D错误。
答案为C
【分析】
离子方程式书写判断最常用方法:1、判断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得失守恒)2、改写对不对(只将易溶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盐)改写成离子形式)3、化学反应错误
A、弱酸不能拆写(HCO3-根离子保留化学式)
B、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能拆写
C、氢氧化铝,NH3·H2O属于弱碱,保留化学式
D、沉淀不能拆写(Cu(OH)2)
12.【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
A、硫酸铵生成NH3,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C→CO2,C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因此C转化成CO2需要氧化剂,故B正确;
C、氯气生成HClO,发生Cl2+H2O=HCl+HClO,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因此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
D、HCl→AgCl,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答案为B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关系:还原剂(升失氧),氧化剂(降得还)
需加入氧化剂,说明是还原剂,还原剂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选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选项即可(B符合题意)
13.【答案】D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
A、次氯酸钠溶液显碱性,与消毒、漂白无关;次氯酸钠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性质与用途没有相关性,A错误;
B、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属于特殊性质,不是利用HF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反应,B错误;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释放O2,所以它作供氧剂,与漂白性无关,C错误;
D、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吸收食品袋内O2,作除氧剂,性质与用途一致,D正确。
答案选D。
【分析】
A、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杀菌、漂白
B、大多数常见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HF酸与二氧化硅反应是特殊反应(生成低沸点物质),不是酸的通性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释放O2,所以它作供氧剂,与漂白性无关
D、铁是强还原剂
14.【答案】D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
A、Ca2+和CO32-反应发生Ca2++CO32-=CaCO3↓,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MnO4-显紫红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这些离子能够大量共存,且均为无色,故D正确。
答案为D
【分析】
首先要注意题目隐含条件:1、无色(排除有色离子) 2、强酸(排除与H+反应的离子)
A、1、Ca2+和CO32-反应(CaCO3)2、CO32-和H+反应(CO2)
B、有色离子:MnO4-显紫红色
C、NO3-和H+(稀硝酸)具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
D、能够大量共存
15.【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题中所给装置没有加热装置,故A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氯气应用氢氧化钠吸收,且应是长进短出,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氯化锰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过滤方法进行分离,故C符合题意;
D、洗气应是长进短出,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气体制备基本实验操作(反应装置、洗气、收集、尾气处理等)
A、条件加热,装置缺酒精灯等仪器;
B、洗气瓶使用应长进短出,且氯气应用氢氧化钠吸收
C、固液分离用过滤
D、洗气瓶使用应长进短出(排水法收集气体才短进长出)
16.【答案】D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解析】【解答】①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故①正确;②根据①的分析,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1molCO中含有2mol原子, 1molC2H4中含有6mol原子,因此这两种气体的原子总数不相等,故②错误;③1molCO中含有1mol碳原子,1molC2H4中含有2mol碳原子,故③错误;④1molCO的质量为28g,1molC2H4的质量为28g,故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分析】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由题目条件知CO和C2H4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
①分子数相同
②物质的量相同,CO与C2H4中含有原子不相同
③等物质的量的CO与C2H4中含有碳原子不相同
④m=nM。CO与C2H4的M均为28g/mol,则由等物质的量,知等m
17.【答案】C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解:因为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Fe2+作用无此现象,可以先滴加NH4SCN溶液,原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Fe3+,然后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含有Fe3+,则证明原溶液含有Fe2+,所以最佳顺序为③①,
故选C.
【分析】实验目的是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需要先用硫氰化钾溶液排除铁离子,然后加入氧化剂氯水证明原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据此进行解答.
18.【答案】C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硅酸的性质及制法
【解析】【解答】
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因此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故B不符合题意;
C、SiO2常温下是固体,CO2常温下是气体,因此SiO2的熔点高于干冰,故C符合题意;
D、SiO2的硬度强于CO2,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分析】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酸性:碳酸>硅酸(同主族非金属性上强)
C、D、SiO2常温下是固体,CO2常温下是气体
19.【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解析】【解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根据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可知,氯化铁是氧化剂,单质碘是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是Fe3+>I2;根据反应2FeCl2+Cl2=2FeCl3可知,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氯化铁,因此氧化性是Cl2>Fe3+,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Cl2>Fe3+>I2,答案选D。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分析:1、标出化合价,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剂:升失氧;氧化剂:降得还)
2、根据强弱规律判断:还原性: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
本题: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可知,氯化铁是氧化剂,单质碘是氧化产物,
反应2FeCl2+Cl2=2FeCl3可知,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氯化铁
20.【答案】B
【知识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解析】【解答】Al2(SO4)3、K2SO4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2mol/L的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可知原溶液中c(Al3+)= ×0.2mol/L=0.05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c(K+)+3c(Al3+)=2c(SO42-),即c(K+)=2c(SO42-)-3c(Al3+)=2×0.2mol/L-0.05mol/L×3=0.25mol/L,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了2个知识点:1、两性氢氧化物Al(OH)3的制备和性质(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2、溶液中,利用电荷守恒计算最后一种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
21.【答案】(1)N、S;C;S、KNO3;C;CO2;N2、K2S
(2)解:如图所示:
(3)0.4NA或者2.408×1023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几组概念、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以及电子转移数目,
(1)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根据反应方程式,N的化合价由+5价→0价,被还原,S的化合价由0价→-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因此被还原的元素是N和S,还原剂是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因此被氧化的元素是C,氧化剂是S和KNO3,还原剂是C,氧化产物是还原剂被氧化得到,因此氧化产物是CO2,还原产物是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物质,因此还原产物是K2S和N2;
(2)用双线桥表示此反应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即为 ;
(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4mol=0.4mol,即转移电子个数为0.4NA或者2.408×1023。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分析:1、标出化合价,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剂:升失氧;氧化剂:降得还)
2、根据条件解题
标化合价:N的化合价由+5价→0价(被还原),S的化合价由0价→-2价(被还原),C的化合价由0价→+4价(被氧化),
(1)判断结果:氧化剂:KNO3、S; 还原剂:C
(2)双线桥(略:转移电子数共12e-)
(3) 据方程式3CO2~转移12e-进行计算
22.【答案】(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⑨⑩
(3)⑤⑧
(4)①③⑦⑩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能够导电物质是金属单质、石墨、电解质的水溶液、熔融状态的多数盐和多数金属氧化物、多数的碱,电解质包括酸、碱、多数的盐、多数的金属氧化物,以及水,因此能够导电的物质是②④⑥⑨;(2)电解质包括酸、碱、多数的盐和多数的金属氧化物、水以及部分有机物,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⑦⑨⑩;(3)非电解质是电解质外的化合物,因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⑧;(4)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因此上述状态不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①③⑦⑩。
【分析】
(1)导电的前提:自由移动的电子(金属、石墨);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溶于水中,或离子化物熔融状态)②④⑥⑨
(2)电解质:首先是化合物(排除单质②、混合物④⑥),常见物质是酸、碱、大多数盐、水及多数的金属氧化物①③⑦⑨⑩
(3)非电解质:排除电解质后的化合物(水溶液和熔融状态本身均不电离离子)⑤⑧
(4)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水溶液和熔融状态(离子化合物)①③⑦⑩不满足条件
23.【答案】(1)18.4mol/L;16.3mL;B
(2)100;胶头滴管
(3)①③④②⑦⑤⑥
(4)偏低;偏高;偏低;偏高
(5)B;D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根据c=1000ρw%/M=1000×1.84×98%/98mol·L-1=18.4mol·L-1;实验室没有80mL的容量瓶,因此需要用100mL的容量瓶,稀释过程中,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有100×10-3×3=V(H2SO4)×10-3×18.4,解得V(H2SO4)=16.3mL;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应是大而接近的,即量筒的量程为25mL,故选项B正确;(2)②根据(1)的分析,需要的容量瓶的规格是100mL,即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时,当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恢复室温→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移入试剂瓶,因此本题的步骤是①③④②⑦⑤⑥;(4)根据c=n/V=m/MV,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浓度降低,造成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即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B、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恢复到室温下,容量瓶中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即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造成容量瓶中溶质物质的量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5)A、取用任何体积的3mol·L-1的硫酸,硫酸的浓度相同,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故A错误;B、溶液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故B正确;C、根据A选项分析,硫酸物质的量不同,SO42-物质的量不同,即SO42-数目不同,故C正确;D、溶液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即密度相同,故D正确。
【分析】
(1)配置溶液首先需选择仪器,配置80mL溶液只能选择100mL的容量瓶,因此计算需用容量瓶容积(100mL)代入公式(基本公式:c=1000ρw%/M;C稀V稀=C浓V浓);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应选择容积最接近的(略大)
(2)容量瓶的规格是100mL;定容时,当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配制步骤:称量→溶解→恢复室温→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移入试剂瓶
(4)误差分析的关键是先判断操作产生的影响(n溶质,V溶液),再代入公式判断C的误差(c=n/V液)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造成实际所取溶质减少;B、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配好后,恢复到室温溶液实际体积减少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造成溶质损失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实际液面低于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
(5)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浓度、密度不变,但质量、物质的量等受溶液体积影响
24.【答案】(1)Na;NaOH;Na2CO3;NaCl;Na2O2;NaHCO3
(2)2OH-+CO2=CO32-+H2O;2Na2O2+2H2O=4Na++4OH-+O2↑;CO +H2O+CO2=2HCO3-;2NaHCO3 Na2CO3+H2O+CO2↑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无机推断,E是淡黄色粉末,即E可能是Na2O2、S,因为E是由A和氧气反应生成,即E为Na2O2,则A为Na,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Na2O2也能生成B,则B为NaOH,根据转化关系,NaOH与CO2反应,C与CO2、H2O反应生成F,则C为Na2CO3,F为NaHCO3,C和盐酸反应生成D,则D为NaCl,(1)根据上述分析,A为Na,B为NaOH,C为Na2CO3,D为NaCl,E为Na2O2,F为NaHCO3;(2)B→C:2NaOH+CO2=Na2CO3+H2O,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OH-+CO2=CO32-+H2O;E→B:2Na2O2+2H2O=4NaOH+O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C→F:Na2CO3+CO2+H2O=2NaHCO3,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CO2+H2O=2HCO3-;F→G:2NaHCO3 Na2CO3+H2O+CO2↑。
【分析】推断题解题最重要的解题思路如下:1、寻找题眼(突破口):根据题目条件可直接判断某物质或某反应 2、依据元素守恒原则,可通过反应物(或生成物)所含元素推测生成物可能含有的元素(或反应物),再根据常见反应或某些特殊条件(如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推测、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本题最明显的突破口是物质是E为Na2O2:(E是淡黄色粉末(FeS2、Na2O2、S等),A与氧气可生成E)则:A为Na,B为氢氧化钠。再推断出C为碳酸钠、D为NaCl,F为碳酸氢钠
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蒸发。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D
【知识点】蒸发和结晶、重结晶;蒸馏与分馏;分液和萃取
【解析】【解答】
A、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故A说法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需要测馏分的沸点,故B说法正确;
C、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防止两种液体互相污染,故C说法正确;
D、萃取时,选择有机萃取剂,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不能与水互溶,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分析】萃取时有机溶剂选择的要求是:1、溶质易溶于该有机溶剂2、该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能够产生分层现象3、不相互发生反应
所以可是选择密度小于水的如:苯、汽油,也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大的如:四氯化碳
2.(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
A.FeCl3 B.H2SiO3 C.CuCl2 D.FeCl2
【答案】B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硅酸的性质及制法
【解析】【解答】
A、铁与氯气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发生:2Fe+3Cl2 2FeCl3,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SiO2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制备H2SiO3:Na2SiO3+2HCl=H2SiO3↓+2NaCl,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符合题意;
C、Cu和Cl2发生反应:Cu+Cl2 CuCl2,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可以由Fe+2FeCl3=3FeCl2,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题目要求是不能通过化合反应,所以分解、复分解、置换才符合题意。
A、铁与氯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SiO2不溶于水,不能与水通过化合反应生成H2SiO3:可通过复分解反应Na2SiO3+2HCl(通入CO2也可以)=H2SiO3↓+2NaCl制取硅酸
C、Cu和Cl2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FeCl2可通过铁和氯化铁溶液反应得到,此反应属于化合。
3.(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B.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C.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在集气瓶口形成白色烟雾
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
【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
A、红热的铜与氯气发生Cu+Cl2 CuCl2,生成棕黄色的烟,故A说法正确;
B、钠和氯气反应:2Na+Cl2 2NaCl,生成白色的烟,故B说法正确;
C、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HCl在瓶口形成白雾,故C说法错误;
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2HClO 2HCl+O2↑,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分析】
若在空气中生成固体,则有烟生成,若在空气中生成液体,则有雾产生。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气体,在瓶口遇到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形成的是白雾
4.(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与食盐溶液混合将产生聚沉现象
B.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影响下将向阳极移动
C.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不停地作布朗运动
D.光线通过Fe(OH)3胶体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B
【知识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
A、食盐的成分是NaCl,属于电解质,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造成胶体聚沉,因此氢氧化铁胶体与食盐溶液混合将产生聚沉现象,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铁胶体吸附带有阳离子,氢氧化铁胶粒带有正电荷,在电场影响下将向阴极移动,故B说法错误;
C、胶体的性质之一胶体能做布朗运动,故C说法正确;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分析】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丁达尔效应),产生聚沉,盐析,电泳,布朗运动等现象,渗析作用等性质。
B、胶体会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荷,氢氧化铁胶体可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通电时,氢氧化铁胶粒带移向阴极
5.(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3.01×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1molH2O分子的质量与NA个H2O分子的质量相等
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1molOH-含10NA个电子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
A、根据n=N/NA,氮气物质的量为3.01×1023/6.02×1023mol=0.5mol,氮气是双原子分子,即氮原子物质的量为0.5×2mol=1mol,故A说法正确;B、1molH2O的质量为18g,NA个H2O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其质量为18g,即 1molH2O分子的质量与NA个H2O分子的质量相等,故B说法正确;C、氨水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因此不能用22.4L/mol,根据题中信息,无法计算氨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故C说法错误;
D、1molOH-中含有电子物质的量10mol,即含有电子数为10NA个,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分析】本题是考查物质的量的基本公式计算。
使用22.4进行物质的量计算时,必须满足前提条件:标准状况、物质为气体,但 C选项中氨水是液体
A注意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D注意OH-带1个负电荷,说明电子总数=质子总数+1
6.(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燃放了大量的烟花,五彩缤纷的焰火十分好看。研究表明,焰火颜色的产生与烟花中含有钠、钾、钙、钡、铜、锶等金属元素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彩缤纷的焰火的形成是因为上述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反应
B.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C.KCl与KNO3灼烧时火焰的颜色不相同
D.观察钾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答案】C
【知识点】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
A、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故A说法正确;
B、金属钠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因此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B说法正确;
C、KCl和KClO3都含有K元素,灼烧时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故C说法错误;
D、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分析】
A、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B、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与煤油不反应,密度大于煤油)
C、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所以只要含K元素,焰色相同
D、紫色会被黄色掩盖,所以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滤掉黄色)观察钾元素的焰色
7.(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氯 B.漂白粉 C.氯水 D.盐酸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
A、液氯是把气态的氯气进行液化,液氯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漂白粉成分是CaCl2和Ca(ClO)2,漂白粉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氯水是氯气溶于水,氯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盐酸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答案为A
【分析】
A、液氯是液态的氯气
B、漂白粉成分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
C、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
D、盐酸是HCl溶于水的溶液
8.(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微粒不具有还原性的是:(  )
A.H2 B.H+ C.Cl2 D.Cl-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解析】【解答】
A、H2中H的化合价显0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H+显+1价,处于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故B正确;
C、Cl2中Cl显0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Cl-显-1价,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答案为B
【分析】
条件要求不具有还原性,说明只有氧化性,元素应该处于最高价。
9.(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的是铝 B.熔化的是Al2O3
C.熔化物迅速燃烧 D.熔化物迅速滴落下来
【答案】A
【知识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因为铝是活泼的金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铝表面产生一层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因此现象是熔化而不滴落,熔化的是内部的金属铝,故选项A正确。
【分析】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氧化铝的熔点远远高于金属铝(氧化铝可作耐高温材料)
加热时铝的表面会生成氧化铝薄膜包裹住铝,所以当内部的铝受热融化时,不会滴落下来(出现类似于塑料袋包裹水滴的现象)。
10.(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B.将CO中毒者移动到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稀溶液进行冲洗
D.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不可用手揉眼睛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
A、加热试管时,应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故A说法正确;
B、CO中毒者,需要把中毒者移动到通风处,降低CO在中毒者体内的含量,同时获得较多的氧气,故B说法正确;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C说法错误;
D、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不可用手揉眼睛,然后找医生救治,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分析】
氢氧化钠具腐蚀性,所以C选项不能采用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应用大量水冲洗后,选择碱性比较弱的碳酸氢钠溶液处理
11.(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H++OH-═H2O
B.过氧化钠加入水中:2O22-+2H2O═4OH-+O2↑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 H2O═Al(OH)3↓+3NH4+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 +SO42-═BaSO4↓
【答案】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
A、HCO3-属于弱酸根离子,不能拆写,正确的是HCO3-+OH-=CO32-+H2O,故A错误;
B、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能拆写,应是2Na2O2+2H2O=4Na++4OH-+O2↑,故B错误;
C、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NH3·H2O属于弱碱,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发生Al3++3NH3·H2O=Al(OH)3↓+3NH4+,故C正确;
D、缺少Cu2+与OH-的反应,正确的是Cu2++SO42-+Ba2++2OH-=Cu(OH)2↓+BaSO4↓,故D错误。
答案为C
【分析】
离子方程式书写判断最常用方法:1、判断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得失守恒)2、改写对不对(只将易溶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盐)改写成离子形式)3、化学反应错误
A、弱酸不能拆写(HCO3-根离子保留化学式)
B、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能拆写
C、氢氧化铝,NH3·H2O属于弱碱,保留化学式
D、沉淀不能拆写(Cu(OH)2)
12.(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NH4)2SO4→ NH3 B.C → CO2
C.Cl2 → HClO D.HCl→ AgCl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
A、硫酸铵生成NH3,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C→CO2,C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因此C转化成CO2需要氧化剂,故B正确;
C、氯气生成HClO,发生Cl2+H2O=HCl+HClO,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因此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
D、HCl→AgCl,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答案为B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关系:还原剂(升失氧),氧化剂(降得还)
需加入氧化剂,说明是还原剂,还原剂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选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选项即可(B符合题意)
13.(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物质性质和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具有碱性,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
B.氢氟酸具有酸性,可用于玻璃的腐蚀剂
C.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可作航空和潜水的供氧剂
D.活性铁粉具有还原性,在食品袋中可用作除氧剂
【答案】D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
A、次氯酸钠溶液显碱性,与消毒、漂白无关;次氯酸钠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性质与用途没有相关性,A错误;
B、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属于特殊性质,不是利用HF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反应,B错误;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释放O2,所以它作供氧剂,与漂白性无关,C错误;
D、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吸收食品袋内O2,作除氧剂,性质与用途一致,D正确。
答案选D。
【分析】
A、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杀菌、漂白
B、大多数常见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HF酸与二氧化硅反应是特殊反应(生成低沸点物质),不是酸的通性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释放O2,所以它作供氧剂,与漂白性无关
D、铁是强还原剂
14.(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是:(  )
A.CO32-、Na+、Ca2+、Cl- B.MnO4-、H+、K+、SO42-
C.Fe2+、K+、NO3-、Cl- D.NO3-、SO42-、K+、H+
【答案】D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
A、Ca2+和CO32-反应发生Ca2++CO32-=CaCO3↓,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MnO4-显紫红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这些离子能够大量共存,且均为无色,故D正确。
答案为D
【分析】
首先要注意题目隐含条件:1、无色(排除有色离子) 2、强酸(排除与H+反应的离子)
A、1、Ca2+和CO32-反应(CaCO3)2、CO32-和H+反应(CO2)
B、有色离子:MnO4-显紫红色
C、NO3-和H+(稀硝酸)具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
D、能够大量共存
15.(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已知氯化锰可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吸收实验过程中制取的多余的氯气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题中所给装置没有加热装置,故A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氯气应用氢氧化钠吸收,且应是长进短出,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氯化锰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过滤方法进行分离,故C符合题意;
D、洗气应是长进短出,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气体制备基本实验操作(反应装置、洗气、收集、尾气处理等)
A、条件加热,装置缺酒精灯等仪器;
B、洗气瓶使用应长进短出,且氯气应用氢氧化钠吸收
C、固液分离用过滤
D、洗气瓶使用应长进短出(排水法收集气体才短进长出)
16.(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同温同压,相同体积的CO和C2H4具有相同的:(  )
①分子数 ②原子总数 ③碳原子数 ④质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解析】【解答】①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故①正确;②根据①的分析,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1molCO中含有2mol原子, 1molC2H4中含有6mol原子,因此这两种气体的原子总数不相等,故②错误;③1molCO中含有1mol碳原子,1molC2H4中含有2mol碳原子,故③错误;④1molCO的质量为28g,1molC2H4的质量为28g,故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分析】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由题目条件知CO和C2H4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
①分子数相同
②物质的量相同,CO与C2H4中含有原子不相同
③等物质的量的CO与C2H4中含有碳原子不相同
④m=nM。CO与C2H4的M均为28g/mol,则由等物质的量,知等m
17.(2016高三上·故城期中)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解:因为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Fe2+作用无此现象,可以先滴加NH4SCN溶液,原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Fe3+,然后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含有Fe3+,则证明原溶液含有Fe2+,所以最佳顺序为③①,
故选C.
【分析】实验目的是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需要先用硫氰化钾溶液排除铁离子,然后加入氧化剂氯水证明原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据此进行解答.
18.(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下列各组物质有关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HCO3 > Na2CO3 B.酸性:H2SiO3 > H2CO3
C.熔点:SiO2 > CO2(干冰) D.硬度:SiO2 < CO2(干冰)
【答案】C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硅酸的性质及制法
【解析】【解答】
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因此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故B不符合题意;
C、SiO2常温下是固体,CO2常温下是气体,因此SiO2的熔点高于干冰,故C符合题意;
D、SiO2的硬度强于CO2,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分析】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酸性:碳酸>硅酸(同主族非金属性上强)
C、D、SiO2常温下是固体,CO2常温下是气体
19.(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根据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
A.Fe3+>Cl2>I2 B.Cl2>I2>Fe3+
C.I2>Cl2>Fe3+ D.Cl2>Fe3+>I2
【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解析】【解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根据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可知,氯化铁是氧化剂,单质碘是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是Fe3+>I2;根据反应2FeCl2+Cl2=2FeCl3可知,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氯化铁,因此氧化性是Cl2>Fe3+,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Cl2>Fe3+>I2,答案选D。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分析:1、标出化合价,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剂:升失氧;氧化剂:降得还)
2、根据强弱规律判断:还原性: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
本题: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可知,氯化铁是氧化剂,单质碘是氧化产物,
反应2FeCl2+Cl2=2FeCl3可知,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氯化铁
20.(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在Al2 (SO4 )3 、K2 SO4 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4 2- )等于0.2 mol/L,当加入等体积的0.2 mol/L 的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则原混合溶液中K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 mol/L B.0.25 mol/L C.0.45 mol/L D.0.225 mol/L
【答案】B
【知识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解析】【解答】Al2(SO4)3、K2SO4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2mol/L的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可知原溶液中c(Al3+)= ×0.2mol/L=0.05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c(K+)+3c(Al3+)=2c(SO42-),即c(K+)=2c(SO42-)-3c(Al3+)=2×0.2mol/L-0.05mol/L×3=0.25mol/L,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了2个知识点:1、两性氢氧化物Al(OH)3的制备和性质(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2、溶液中,利用电荷守恒计算最后一种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
二、填空题
21.(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3C+S=K2S+N2↑+3CO2↑。
(1)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
(2)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KNO3+ 3C+ S ═ K2S + N2↑+ 3CO2↑   。
(3)当0.1molCO2生成时,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个。
【答案】(1)N、S;C;S、KNO3;C;CO2;N2、K2S
(2)解:如图所示:
(3)0.4NA或者2.408×1023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几组概念、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以及电子转移数目,
(1)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根据反应方程式,N的化合价由+5价→0价,被还原,S的化合价由0价→-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因此被还原的元素是N和S,还原剂是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因此被氧化的元素是C,氧化剂是S和KNO3,还原剂是C,氧化产物是还原剂被氧化得到,因此氧化产物是CO2,还原产物是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物质,因此还原产物是K2S和N2;
(2)用双线桥表示此反应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即为 ;
(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4mol=0.4mol,即转移电子个数为0.4NA或者2.408×1023。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分析:1、标出化合价,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剂:升失氧;氧化剂:降得还)
2、根据条件解题
标化合价:N的化合价由+5价→0价(被还原),S的化合价由0价→-2价(被还原),C的化合价由0价→+4价(被氧化),
(1)判断结果:氧化剂:KNO3、S; 还原剂:C
(2)双线桥(略:转移电子数共12e-)
(3) 据方程式3CO2~转移12e-进行计算
22.(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CuSO4 5H2O晶体。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
(2)属于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   。
【答案】(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⑨⑩
(3)⑤⑧
(4)①③⑦⑩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能够导电物质是金属单质、石墨、电解质的水溶液、熔融状态的多数盐和多数金属氧化物、多数的碱,电解质包括酸、碱、多数的盐、多数的金属氧化物,以及水,因此能够导电的物质是②④⑥⑨;(2)电解质包括酸、碱、多数的盐和多数的金属氧化物、水以及部分有机物,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⑦⑨⑩;(3)非电解质是电解质外的化合物,因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⑧;(4)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因此上述状态不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①③⑦⑩。
【分析】
(1)导电的前提:自由移动的电子(金属、石墨);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溶于水中,或离子化物熔融状态)②④⑥⑨
(2)电解质:首先是化合物(排除单质②、混合物④⑥),常见物质是酸、碱、大多数盐、水及多数的金属氧化物①③⑦⑨⑩
(3)非电解质:排除电解质后的化合物(水溶液和熔融状态本身均不电离离子)⑤⑧
(4)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水溶液和熔融状态(离子化合物)①③⑦⑩不满足条件
三、实验题
23.(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某次实验需用80mL、3mol/L 的稀H2SO4溶液,某同学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进行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98%的浓H2SO4(ρ=1.84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需要80mL、3mol/L 的稀H2SO4溶液,则需取    mL(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的该硫酸,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2)将下列步骤中的空格内所用仪器补充填写完整
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硫酸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    mL的容量瓶中
③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④将溶液冷却,恢复至室温
⑤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   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⑥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⑦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3)实验中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填序号)
(4)下列各种情况对所配制溶液浓度有何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
B.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
D.定容时俯视液面读数:   .
(5)取用任意体积的所配3mol/L硫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SO42 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答案】(1)18.4mol/L;16.3mL;B
(2)100;胶头滴管
(3)①③④②⑦⑤⑥
(4)偏低;偏高;偏低;偏高
(5)B;D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根据c=1000ρw%/M=1000×1.84×98%/98mol·L-1=18.4mol·L-1;实验室没有80mL的容量瓶,因此需要用100mL的容量瓶,稀释过程中,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有100×10-3×3=V(H2SO4)×10-3×18.4,解得V(H2SO4)=16.3mL;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应是大而接近的,即量筒的量程为25mL,故选项B正确;(2)②根据(1)的分析,需要的容量瓶的规格是100mL,即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时,当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恢复室温→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移入试剂瓶,因此本题的步骤是①③④②⑦⑤⑥;(4)根据c=n/V=m/MV,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浓度降低,造成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即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B、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恢复到室温下,容量瓶中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即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造成容量瓶中溶质物质的量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5)A、取用任何体积的3mol·L-1的硫酸,硫酸的浓度相同,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故A错误;B、溶液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故B正确;C、根据A选项分析,硫酸物质的量不同,SO42-物质的量不同,即SO42-数目不同,故C正确;D、溶液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即密度相同,故D正确。
【分析】
(1)配置溶液首先需选择仪器,配置80mL溶液只能选择100mL的容量瓶,因此计算需用容量瓶容积(100mL)代入公式(基本公式:c=1000ρw%/M;C稀V稀=C浓V浓);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应选择容积最接近的(略大)
(2)容量瓶的规格是100mL;定容时,当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配制步骤:称量→溶解→恢复室温→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移入试剂瓶
(4)误差分析的关键是先判断操作产生的影响(n溶质,V溶液),再代入公式判断C的误差(c=n/V液)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造成实际所取溶质减少;B、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配好后,恢复到室温溶液实际体积减少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造成溶质损失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实际液面低于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
(5)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浓度、密度不变,但质量、物质的量等受溶液体积影响
四、推断题
24.(2018高一上·湖北期末)A、B、C、D、E、F六种物质有如下变化关系,E是淡黄色粉末,判断:
(1)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A.   ;B.   ;C.   ;
D.   ;E.   ;F.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直接写出离子方程式)
B → C:   ,
E → B:   ,
C → F:   ,
F → C:   。
【答案】(1)Na;NaOH;Na2CO3;NaCl;Na2O2;NaHCO3
(2)2OH-+CO2=CO32-+H2O;2Na2O2+2H2O=4Na++4OH-+O2↑;CO +H2O+CO2=2HCO3-;2NaHCO3 Na2CO3+H2O+CO2↑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无机推断,E是淡黄色粉末,即E可能是Na2O2、S,因为E是由A和氧气反应生成,即E为Na2O2,则A为Na,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Na2O2也能生成B,则B为NaOH,根据转化关系,NaOH与CO2反应,C与CO2、H2O反应生成F,则C为Na2CO3,F为NaHCO3,C和盐酸反应生成D,则D为NaCl,(1)根据上述分析,A为Na,B为NaOH,C为Na2CO3,D为NaCl,E为Na2O2,F为NaHCO3;(2)B→C:2NaOH+CO2=Na2CO3+H2O,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OH-+CO2=CO32-+H2O;E→B:2Na2O2+2H2O=4NaOH+O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C→F:Na2CO3+CO2+H2O=2NaHCO3,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CO2+H2O=2HCO3-;F→G:2NaHCO3 Na2CO3+H2O+CO2↑。
【分析】推断题解题最重要的解题思路如下:1、寻找题眼(突破口):根据题目条件可直接判断某物质或某反应 2、依据元素守恒原则,可通过反应物(或生成物)所含元素推测生成物可能含有的元素(或反应物),再根据常见反应或某些特殊条件(如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推测、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本题最明显的突破口是物质是E为Na2O2:(E是淡黄色粉末(FeS2、Na2O2、S等),A与氧气可生成E)则:A为Na,B为氢氧化钠。再推断出C为碳酸钠、D为NaCl,F为碳酸氢钠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17-2018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