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强化练习 (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 B.研究杂交水稻,获取高产稻种
C.寻找新材料,制造高性能芯片 D.规划城市布局,缓解交通拥堵
2.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 )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3.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B.
C. D.
4.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②“绿色化学”的提出
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④火的发现和利用
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④①③⑤② D.④①⑤③②
5.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选项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地球。飞船上用到了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的固体 B.见光易分解 C.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D.透光性好
7.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是吃西瓜的最佳时间。我们在购买西瓜时,会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用手指弹西瓜”听声音判断,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得出结论
8.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B.
C. D.
9.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曲线a和c对应的物质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此微型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
10.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48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6mL,这位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等于12mL B.大于12mL C.小于12mL D.无法判断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氦气填充气球 B.木炭作燃料 C.水银填充温度计 D.石墨作电极
12.从实验室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尝一尝化学实验室里蔗糖的味道
B.加热试管中药品时,不可以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C.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D.将鼻子凑近试剂瓶口直接闻气体的气味
13.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不适宜用其物理性质区分的是( )
A.汞和铁 B.白酒和白醋 C.氧气和二氧化碳 D.铝和铜
14.下列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设计中,方法合理的是( )
A. B.
C. D.
15.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焰心部分炭化变黑最明显
B.图2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C.图3中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一缕白烟,白烟被点燃
D.图4中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6.回答下列问题。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公用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②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________,然后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___________起来。
③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___________(填“试管底部”或“试管口”)套上、取下。
④某同学向量筒内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实验时药品的取用问题”提出了下列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按照老师的要求取用
②可随意取用,不必顾及药品用量的多少
③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药品用量取用
④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药品用量越多越好
⑤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7.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如图B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______,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3)如图C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________蘸去污粉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最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实验室里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
18.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因有咸味、外观酷似食盐而常被误食。下表是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
亚硝酸钠 食盐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时会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465℃
与稀盐酸反应 放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无明显现象
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种区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次实验小组同学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含量有什么不同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的性质: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支持燃烧;
氧气的性质:不易溶于水,能支持燃烧。
【收集气体】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气体。
【设计方案】用大小相同的两个塑料瓶收集气体。
方案1:
排水收集法:先将软塑料瓶装满水,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里面,倒立于水槽中,缓缓吹气。
方案2:
用塑料瓶收集:先将软塑料瓶压扁,然后缓缓向里面吹气,直到瓶子慢慢恢复原状。
【提出问题】结合查阅资料,你认为_______(填“方案1”或“方案2”)较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继续思考】若活动小组要检测蔬菜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请你设计一种收集大棚气体样品的方法:_____________。
探究环节 1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过程】将粗细相同的_____________细木条同时伸入分别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塑料瓶中,观察火焰大小和燃烧持续时间长短。
【实验现象】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燃烧火焰小并较快想灭。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环节2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过程】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中各滴入滴数、浓数相同的____________,振荡,观察是否有浑浊现象出现。
【观察现象】呼出的气体样品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样品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___________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20.小明同学通过百度搜索发现: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二氧化氮是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沸点为21℃,低温下容易转化为无色的四氧化二氮,-11℃时全部转化为四氧化二氮而凝结成无色晶体。已知,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硝酸铜固体,可以同时得到氧气和二氧化氮这两种气体,且氧气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为1:4(氧气不与二氧化氮反应)。小明同学为了验证“加热硝酸铜固体可以同时得到氧气和二氧化氮”这一结论,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集气瓶中的气体为红棕色,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步骤1所用的装置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接如图2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___________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气
(1)步骤2中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接有“含冰制冷剂”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
(2)若要在上述实验步骤2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氮确实可支持燃烧,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
(3)小白同学认为只需要观察到步骤1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就能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二氧化氮可支持燃烧。他的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寻找新材料制造高性能芯片是新物质的研制,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英国的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3.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铁质护栏生锈、点燃白烟、面包发霉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制作冰雕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答案:C
解析:化学的发展是从火的发现和利用开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故选C。
5.答案:C
解析: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已成舟、铁杵磨成针、梨花开的过程中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6.答案:D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作手机屏幕用的硅酸铝玻璃应具有不易溶于水,常温下较稳定,不易与氧气反应,见光不分解,透光性好的性质。
7.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用手指弹西瓜”听声音判断是进行实际操作获取信息进行判断,类似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
8.答案: C
解析:实验后放置试管时,试管口应朝下;废弃药品不能直接倒入水池,会腐蚀水池或堵塞下水道;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故选C。
9.答案:B
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正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曲线c对应的气体浓度逐渐降低,故应该对应氧气,B不正确;数字化实验能更加方便直接地展示化学反应中物质量的变化,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C正确;微型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D正确。
10.答案:B
解析: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48mL,实际上液体的体积大于48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6mL,此时液体的体积小于36mL,所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2mL,B正确。
11.答案:B
解析:氦气填充气球利用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A选项错误;木炭作燃料,燃烧放热,利用了木炭的化学性质,B选项正确;水银填充温度计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属于物理性质,C选项错误;石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选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禁止尝化学实验室里任何药品的味道,A错误;加热试管中药品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B正确;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就医,切不可用手揉眼睛,C错误;切不能将鼻子凑到试剂瓶口直接闻气体的气味,正确操作是打开试剂瓶塞,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D错误。
13.答案:C
解析:汞在常温下是液态,铁在常温下是固态,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形态进行区分,故A不正确;白酒具有酒味,白醋具有酸味,通过气味可进行区分,故B不正确;二氧化碳和氧气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不宜根据物理性质区分,可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化学性质进行区分,故C正确;铝是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通过颜色可加以区分,故D不正确。
14.答案:B
解析:A、C、D中都不能形成封闭体系,无法确定装置是否漏气,错误;B项,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加水,若不漏气,则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且一段时间不回落,正确。
15.答案:A
解析:温度越高,木条炭化越快,图1中外焰部位炭化变黑最明显,A错误;图2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因为从烛芯处引出了可燃气体,B正确;蜡烛熄灭后,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C正确;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图4中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D正确。
16.答案:(1)①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干燥后②横放;竖立③试管底部④瓶塞没有倒放(或量筒没有倾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2)②④
解析:(2)本题考查实验时药品的取用原则。实验时,取用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或老师的要求取用,切不可随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7.答案:(1)平衡气压,方便下次使用时取下灯帽
(2)①1/3②预热
(3)试管刷;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1)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是:防止温度降低灯帽内压强变小导致下次使用不易打开。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必须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18.答案:(1)易溶于水;熔点271℃
(2)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是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或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到320℃以上,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
解析:(1)分析表中信息,熔点、溶解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2)根据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性质不同,可加入盐酸或加热,并根据现象不同加以区分。
19.答案:方案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将塑料瓶装满水后在大棚内倒掉,再盖上盖子;燃烧的;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
解析: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最好不用方案1排水收集法收集呼出气体;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则木条燃烧越旺、燃烧持续时间越久;验证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越浑浊,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
20.答案:硝酸铜分解产生了二氧化氮;集气瓶内气体变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1)除去二氧化氮,避免影响验证氧气是否生成
(2)将含冰制冷剂换为温水,将带火星木条置于U形管右侧的导管口处,木条复燃,则证明二氧化氮可支持燃烧
(3)氧气在生成气体中所占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接近,而空气无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氮可支持燃烧
解析:步骤1实验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可以得出硝酸铜分解生成了二氧化氮;步骤2,生成的气体通过有含冰制冷剂的装置,此时只有氧气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变为无色,木条复燃,证明有氧气生成。
(1)二氧化氮沸点为21℃,则通过有含冰制冷剂的装置后输出的气体不再含有二氧化氮,再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确定氧气是否生成;
(2)U形管内收集了液态二氧化氮和固态四氧化二氮,将含冰制冷剂换为温水,温度高于21℃便可以再得到二氧化氮气体,观察能否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判断二氧化氮是否可支持燃烧;
(3)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在空气中,带火星木条无法复燃,而硝酸铜分解生成氧气和二氧化氮体积比为1:4,氧气占1/5,若此时木条复燃,则说明二氧化氮可支持燃烧。
2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三中学2020-2021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