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中学九年级(上)入学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中学九年级(上)入学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传统节日的习俗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节喜贴春联 B. 清明节焚香祭祖
C. 端午节粽叶包粽 D. 中秋节观花赏月
2. 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 )
A. 大力削减燃煤污染 B. 深化治理工业污染 C. 精准管控扬尘污染 D. 严格控制噪音污染
3. 从变化角度看下列诗句中与其它三句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取用液体 B. 滴加液体
C. 量筒读数 D. 加热液体
5.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燃烧能发光发热
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6.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以下用游码,称量完毕后发现将药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中,该同学实际称量药品的质量为( )
A. B. C. D.
7. 下列操作中,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插入燃着的木条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8. 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
B.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
D. 液氧降温加压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态氧
9.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
A. 杜绝污染源 B. 治理污染点 C. 深埋有毒物 D. 处理废弃物
10.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筒放平稳,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无法判断
11. 某班同学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的分组辩论中,正方的观点是“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下列观点不能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 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 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
C. 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D. 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使用的燃料耗氧越来越多
12.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作出假设交流评价获得结论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制订计划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
A. B. C. D.
13. 下列是硫粉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表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从试剂瓶中取出少量硫粉,看到硫粉呈黄色
B. 硫粉在燃烧匙中被加热时变成液态
C. 液态硫受热进一步变成硫蒸气
D. 硫蒸气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4.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高的证据是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时间更长
B. 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先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D.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没变浑浊,说明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
15.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 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B.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D. 注射器内有液体
16.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和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推理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物至少有种 B. 曲线表示含量的变化
C.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D.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已耗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7. 同学们长时间待在门窗紧闭的教室里,会感到头昏气闷,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教室里 ______ 增多, ______ 减少所致,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若要探究教室里空气成分,首先要收集教室里的气体样品,其具体方法是 ______ 。
18. 某家快递公司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泄漏导致人中毒。现收集到有关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
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沸点为;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易燃,在空气中消耗氧气燃烧生成氟化氢、二氧化碳和水;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原料。
根据上述内容可归纳出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______ ,其用途有 ______ 。
按照我国国家邮政局规定氟乙酸甲酯等这类物品不得邮递,通过阅读上述资料,分析其原因为至少有一点 ______ 。
为了避免与人体直接接触,接触时应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______ 。
写出氟乙酸甲酯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 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元素或物质名称 氢气 水 氧化镁 氦 钙 硫 硅
元素或物质符号
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20. 酒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饮品。关于白酒,你了解多少呢?下面介绍一些有关白酒的知识。
一般用含有淀粉的原料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我国的白酒生产中,传统的固态发酵法的制作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原料粉碎配料原料混合蒸煮糊化冷却拌醅入窖发酵蒸酒蒸馏。
白酒的香气来源于三方面。首先是原材料中带入,像高粱就可分解为丁香酸,进而增加白酒的芳香;其次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具有特殊香气的有机物;还有就是在发酵、蒸馏或贮存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香味物质。
白酒的度数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某白酒每毫升中乙醇含量为毫升,这种酒的度数就是。液体体积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国规定在温度为时检测,也就是时,酒中含有乙醇的体积数为该酒的度数。
粮食酿造的白酒中含有醛类物质,而由乙醇或甲醇勾兑的假酒不含醛类物质。因此,可以通过对醛类物质的检测来鉴别真假白酒。
下面是真假白酒的对比实验。
在支洁净试管中,先分别加入真酒,再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加热。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将真酒替换为假酒,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
溶液体积
真酒 无 浅黄 黄
假酒 无 无 无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白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原料粉碎
B.配料
C.入窖发酵
D.蒸酒
下列有关白酒香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丁香酸有芳香味
B.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特殊香气的物质
C.长期放置的白酒香气会逐渐变淡
某酒瓶上标注的白酒为,是指 ______ 。
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真假白酒的实验方法是取不同的白酒,加入 ______ 的溶液,加热,观察显色情况,若 ______ ,则为真酒。
中医常用燃烧白酒治疗扭伤,酒精在空气中消耗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21.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选用恰当的仪器回答问题:
写出有关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加热时应用火焰的______部分加热。
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图中某仪器外,还需要______填仪器名称,读数时,仰视读数为,实际的液体体积______选填“”或“”。
22.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也称“母子火焰”,如图所示。对此他们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猜想: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猜想: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猜想:可能是 ______。
猜想: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的混合气体。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错误,原因是 ______。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换一根较长的导管插入焰心,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实验分析】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导管口 ______ ,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猜想正确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 ______ 。 猜想正确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 ______ 。 猜想正确
【实验拓展】
实验中湿毛巾的作用是 ______。
熄灭蜡烛,出现白烟,白烟的成分是 ______,产生白烟的原因是 ______;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23. 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______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完成以上表格
小明指出实验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 ______ 。小芳对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
猜想: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含量高。
猜想: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含量低。
【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熄灭 燃着的木条熄灭
由实验和可得出猜想 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中,能证明猜想成立的实验序号是 ______ 。
【实验反思】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和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
C.【实验】的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
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的和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喜贴春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焚香祭祖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粽叶包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观花赏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
【解析】解:、大力削减燃煤污染,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故选项错误;
B、深化治理工业污染,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故选项错误;
C、精准管控扬尘污染,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故选项错误;
D、严格控制噪音污染,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故选项正确;
故选:。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大力削减燃煤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精准管控扬尘污染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
【解析】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与其它三句有本质区别;故选项正确;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
【解析】解:、取用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故A错;
B、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壁,应垂悬于容器口上方,故B错;
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手握试管夹的长柄加热,图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大拇指按在了短柄上,故D错。
故选:。
A、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5.【答案】
【解析】【分析】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燃烧时发光、放热,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变浑浊;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最明亮,温度最高,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蜡烛燃烧时能发光、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得出结论正确。
故选:。
6.【答案】
【解析】解: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将药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中,则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是砝码,是游码,故药品质量。
故选:。
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本题难度不大,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若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和空气,无法鉴别二氧化碳、空气,故选项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8.【答案】
【解析】解:、密度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
B、颜色、气味属于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说明其热稳定性差,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液氧变成固态氧是状态改变,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具体的表现等内容,可以依据课本知识进行.
9.【答案】
【解析】解: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故选:。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其特点有: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本题主要考查绿色化学的定义和核心,难度不大.
10.【答案】
【解析】解: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倒出部分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实际体积大于;故倾倒出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
故选:。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仰视容易将示数读小,俯视容易将示数读大。
量取液体读数时,眼睛应平视,否则“高看偏高”,即从高处看,读数偏高;“低看偏低”即从低处看读数偏低。
11.【答案】
【解析】解:、汽车越来越多,使用的燃料汽油、柴油也就越多,燃烧消耗的氧气也就增多。故A论据正确;
B、远古时代的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而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数据的减少,可见氧气在逐渐消耗,故B论据合理;
C、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一政策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没有直接关系,故C论据不合理;
D、人口增多,呼吸作用和生活所用的燃料的燃烧消耗的氧气也增多,故D论据合理。
故选:。
化学反应的过程如果需要氧气的参加,就会逐渐消耗氧气,例如:汽车用燃料汽油、柴油的燃烧、人的呼吸作用以及生活燃料的燃烧等过程,都会消耗氧气,所以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减少。
题目中要学生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找出理论依据,但实际中,氧气是不会耗尽的,因为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的消耗与产生在大气循环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12.【答案】
【解析】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一般分为以下八个连续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故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故选:。
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判断硫的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硫粉呈黄色、加热时变成液态、变成硫蒸气,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产生刺激性气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14.【答案】
【解析】解:、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高的证据是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时间更长,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先熄灭,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没变浑浊,不能说明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含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根据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
【解析】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而题目说是拉动活塞,所以应该是气泡.
故选C.
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来产生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压强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利用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二是利用外力产生压强差.
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现象结果,故在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6.【答案】
【解析】解:、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物至少有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种,故A正确;
B、蜡烛在密闭容器中可以燃烧,即容器中一开始含有氧气,随蜡烛燃烧,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直到蜡烛熄灭不再变化,所以曲线是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故B正确;
C、密闭容器中,氧气不充分,所以蜡烛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曲线为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示氧气和一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时即蜡烛熄灭时,容器中还含有氧气,故D错误。
故选:。
由题意可知,蜡烛在密闭容器中可以燃烧,即容器中一开始含有氧气,随蜡烛燃烧,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直到蜡烛熄灭不再变化,所以曲线是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密闭容器中氧气不充分,所以蜡烛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随着蜡烛的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大至到蜡烛熄灭不再变化,所以曲线是一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曲线。
本题主要考查蜡烛燃烧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二氧化碳 氧气 打开门窗通风 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瓶中的水倒掉,再盖好玻璃片或用注射器抽取
【解析】解:同学们长时间待在门窗紧闭的教室里,会感到头昏气闷,昏昏欲睡,这是因为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教室里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所致,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打开门窗通风。
若要探究教室里空气成分,首先要收集教室里的气体样品,其具体方法是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瓶中的水倒掉,再盖好玻璃片,或用注射器抽取。
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氧气;打开门窗通风;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瓶中的水倒掉,再盖好玻璃片或用注射器抽取
根据同学们长时间待在门窗紧闭的教室里,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结合气体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出气体的成分、气体的收集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 氟乙酸甲酯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用酒精清洗
【解析】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故属于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物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故属于氟乙酸甲酯的化学性质;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起始原料等属于氟乙酸甲酯的用途;
氟乙酸甲酯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所以不得邮递;
可溶于酒精,所以接触时应正确处理的方法是用酒精清洗;
氟乙酸甲酯和氧气点燃生成氟化氢、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
氟乙酸甲酯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用酒精清洗;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用途是指该物质的用法;
根据物质的性质考虑;
根据易溶于酒精考虑;
正确书写符号表达式。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本题考查了物质用途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要贯通所学知识。
19.【答案】解:氢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水的化学式为;是铁元素的元素符号;氧化镁中,镁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则氧化镁的化学式为;氦的元素符号为;钙的元素符号为;是氟元素的元素符号;硫的元素符号为;硅的元素符号为。
故答案为:
元素或物质名称 氢气 水 铁 氧化镁 氦 钙 氟 硫 硅
元素或物质符号

【解析】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元素符号的写法来分析。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先读的写在后面,后读的写在前面,并在对应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写上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的书写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0.【答案】 时,该酒中含有乙醇 或 显浅黄色或黄色
【解析】解:原料粉碎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配料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入窖发酵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蒸酒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
白酒的香气来源于三方面.首先是原材料中带入,像高粱就可分解为丁香酸,进而增加白酒的芳香;其次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具有特殊香气的有机物;还有就是在发酵、蒸馏或贮存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香味物质,日久弥香。
故填:;
我国规定在温度为时检测,也就是时,酒中含有乙醇的体积数为该酒的度数,所以酒瓶上标注的白酒为,是指时,该酒中含有乙醇;故填:时,该酒中含有乙醇;
由提供中的信息可知,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真假白酒的实验方法是取不同的白酒,加入或的溶液,加热,观察显色情况,若显浅黄色或黄色则为真酒.故填:或;显浅黄色或黄色。
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答案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
根据我国度白酒读数的规定来分析;
根据题干中鉴别真酒和假酒的信息来分析;
正确书写符号表达式。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1.【答案】烧杯 胶头滴管 外焰 量筒
【解析】解:仪器是烧杯,是胶头滴管;故填:烧杯;胶头滴管;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要用药匙;故填:;
试管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可直接加热;酒精灯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故填:;外焰;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用到胶头滴管和量筒;读数时,仰视读数为,实际的液体体积;故填:量筒;。
熟记仪器的名称;
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根据仪器的主要用途以及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来分析;
根据量取液体的仪器、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
22.【答案】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水蒸气不能燃烧 能点燃 可看到冷凝的固体 可看到少量冷凝的固体 冷凝或使石蜡蒸气凝结成固体 石蜡小颗粒 熄灭蜡烛温度降低,石蜡蒸气凝结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解析】解:【猜想假设】根据猜想: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猜想: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猜想: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的混合气体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猜想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故答案为: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交流讨论】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因此猜想错误;故答案为:水蒸气不能燃烧;
【实验分析】猜想正确,即导管里的气体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为气体,具有可燃性,因此导管口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故答案为:能点燃;
猜想正确,即导管里的气体为石蜡蒸气,长导管用湿毛巾包住,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固体,因此导管口不燃烧,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冷凝的固体;故答案为:猜想正确,即导管里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长导管用湿毛巾包住,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固体,导管内壁看到少量冷凝的固体;故答案为:可看到少量冷凝的固体;
【实验拓展】实验中湿毛巾的作用是冷凝或使石蜡蒸气凝结成固体;故答案为:冷凝或使石蜡蒸气凝结成固体;
熄灭蜡烛,温度降低,石蜡蒸气凝结成固体,出现白烟,白烟的成分是石蜡小颗粒;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故答案为:石蜡小颗粒;熄灭蜡烛温度降低,石蜡蒸气凝结;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猜想假设】根据题目中所给的猜想进行分析;
【交流讨论】根据水蒸气不能燃烧分析;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
【实验拓展】根据毛湿巾的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熄灭蜡烛温度降低,石蜡蒸气凝结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验现象相联系,更好地应用,主要考查石蜡燃烧的产物的探究。
23.【答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不成立 与或与
【解析】解: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所以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由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可知,实验是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实验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含量,还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其操作为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由实验和可得出猜想不成立;
【实验】中,与、与对比均能证明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含量低,即猜想成立;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和的含量不同,正确;
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而不是没有氧气,错误;
C.【实验】的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正确;
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的和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木条燃烧得更旺盛,错误。
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不成立;
与或与;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实验现象来分析;
根据实验过程来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与实验设计来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与实验设计来分析。
此题是对呼出气体成分的考查,只要把握呼吸作用进行时人体吸收掉一部分氧气,呼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并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气的知识即可。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含解析)

下一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新生初高衔接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