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综合素质评价(答案) 沪教版(全国) 九年级下册

第七章综合素质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Cl—35.5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 草木灰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其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属于(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2 现有四种无色溶液:①白醋、②盐酸、③氨水、④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测定它们的pH,其中pH<7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 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
D.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
4 【2023·广州模拟】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5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碳酸钙用于补钙 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氢氧化钠用作食品干燥剂 D.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6 下列关于物质保存方法的原因(括号内为原因),不正确的是(  )
A.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白磷的着火点低)
B.浓硫酸应密封保存(浓硫酸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
C.浓盐酸应密封保存(浓盐酸易挥发)
D.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7 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的pH增大
B.厨房清洁剂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C.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会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8 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物质有KNO3、NaOH、X、BaCl2,其中X可能是(  )
A.CuSO4 B.K2CO3 C.NaNO3 D.MgCl2
9 某金属R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R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小荣同学为了验证R、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取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并选用下列溶液进行探究,其中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CuSO4溶液
B.稀硫酸、CuSO4溶液
C.稀硫酸、Al2(SO4)3溶液
D.Al(NO3)3溶液、RNO3溶液
10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等气体
C.氯化铵可作氮肥,与碱性草木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碳酸钠属于盐,其水溶液呈中性
11某同学在如图所示的五连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2 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Zn粉中含有少量ZnO:加入过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B.Cu(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AgNO3:加入过量Cu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C.Na2SO4溶液中含有少量H2SO4:加入过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CaC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2CO3:加入过量稀HCl,充分反应后过滤
13 下列稀溶液,仅用酚酞试液及同组物质之间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NaOH、H2SO4、HNO3 B.KOH、HCl、Ba(OH)2
C.NaOH、NaCl、Na2CO3 D.NaOH、NaCl、HCl
14 “X→Y→Z”物质间的转化,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物质选项 X Y Z
A K2SO4 BaSO4 Ba(NO3)2
B Cu CuO Cu(OH)2
C Zn ZnCl2 Zn(NO3)2
D KNO3 KOH Ba(OH)2
15 【2023·宝鸡模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传感器研究等体积的水和NaOH浓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装药品前,轻拉注射器活塞至一段距离后松开,若活塞恢复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刚开始曲线变化不大的原因可能是液体推入较慢
C.表示NaOH浓溶液吸收CO2的结果的曲线是②
D.若选用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再次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的上方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5分)
16 (5分)【2023·上海尚德实验学校月考】在生活、生产等方面处处存在着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从化学角度看这首诗:诗中第一句描述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诗中第二句描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铅蓄电池是生活中常见的可充电电池,充放电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2PbSO4+2H2OPb+X+2H2SO4。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给铅蓄电池充电时,内部溶液的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 (6分)如图所示,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2)反应①中,石蕊试液变为________色。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___(填序号)。
(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溶液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________。
18 (6分)如图所示,图中的A~F六种物质及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B的溶液为蓝色,C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由两种元素组成,E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图中“⌒”和“—”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转化及反应关系已略去,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均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B、E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C与A的稀溶液反应时,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________。
(3)写出A转化为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与B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填“化合”“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19 (8分)【2023·云南节选】“乌铜走银”是云南省石屏县始创的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技艺,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1)乌铜表面的黑色物质主要是氧化铜。利用稀硫酸和铁从氧化铜中得到铜单质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案实现:
方案一:FeH2Cu
方案二:CuOCuSO4Cu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方案二中体现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铜的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Cu
B.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AgNO3、Cu(NO3)2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
D.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可能呈蓝色
E.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g+、Cu2+、Zn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0 (10分)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做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能否反应 能反应 不能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振荡 溶液呈无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呈无色
【分析讨论】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反应是否发生的思路可以是:
(Ⅰ)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Ⅱ)验证________是否消失。
【拓展迁移】(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可能有______种情况,具体的溶质组成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1 (12分)【2023·抚顺】认识物质是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学们对NaOH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A试管中观察到酚酞试液变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_____性。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证明NaOH能与H2SO4反应。
(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证明B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C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了解NaOH的制备
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Na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X 2NaOH+Cl2↑+H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活动三:测定NaOH样品的纯度
工业制得的NaOH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同学们采用“沉淀法”对某NaOH样品的纯度进行测定。实验方案如下:
(1)判断加入的MgCl2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量前需将滤渣洗涤、干燥,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2 将30 g碳酸钠溶液与48.2 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 g。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________g。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
1.A
2.A 【点拨】白醋和盐酸属于酸性溶液,其pH<7;氨水和氢氧化钾溶液属于碱性溶液,其pH>7。
3.B 【点拨】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属于化学变化;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是因为水分蒸发,溶剂减少,氯化钠结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木材中的氢、氧元素以水的组成比脱去,使其炭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是因为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B 【点拨】浓硫酸用作干燥剂,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涉及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中和反应。
5.C 【点拨】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6.D 【点拨】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7.C 【点拨】厕所清洁剂的pH=1,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加水稀释,酸性变弱,溶液的pH增大,A正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并且可以与油脂反应,可以作厨房清洁剂,B正确;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清洁剂混合会发生反应,降低清洁效果,C错误;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7,显酸性,能和铁制品发生化学反应,使铁制品腐蚀,D正确。
8.C 【点拨】因溶液为无色,所以不可能是CuSO4,且CuSO4会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还会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无法共存;若X是K2CO3,K2CO3会与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无法共存;若X是NaNO3,NaNO3与其他三种物质均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若X是MgCl2,MgCl2会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无法共存。
9.C 【点拨】A项中铝能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活动性:铝>铜,R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说明活动性:铜>R,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铝>铜>R;B项中铝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R不能,说明活动性:铝>氢>铜、R,R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说明活动性:铜>R,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铝>铜>R;C项中铝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R不能,说明活动性:铝>氢>铜、R,R、铜均不能与Al2(SO4)3溶液反应,无法确定R和铜的活动性强弱;D项中铜、R与Al(NO3)3溶液不反应,说明活动性:铝>铜、R,铜能与RNO3溶液反应置换出R,说明活动性:铜>R,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铝>铜>R。
10.A 【点拨】氢氧化钠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B错误;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草木灰显碱性,两者混合使用会释放氨气,造成氮元素的损耗,降低肥效,C错误;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D错误。
11.C 【点拨】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共涉及3种基本反应类型。
12.B 【点拨】A项中Zn和ZnO均能与稀H2SO4反应,会把杂质除去,但也会把原物质除去,方法错误;B项中Cu屑能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方法正确;C项中Na2SO4、H2SO4均能与Ba(OH)2反应,会把杂质除去,但也会把原物质除去,方法错误;D项中Na2CO3、CaCO3均能与稀HCl反应,会把杂质除去,但也会把原物质除去,方法错误。
13.D 【点拨】A项中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H2SO4、HNO3溶液均显酸性,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法鉴别H2SO4、HNO3;B项中HCl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KOH、Ba(OH)2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无法鉴别KOH、Ba(OH)2溶液;C项中NaCl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NaOH、Na2CO3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无法鉴别NaOH、Na2CO3溶液;D项中NaOH溶液显碱性,NaCl溶液显中性,HCl溶液显酸性,各取少许三种溶液,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NaOH溶液,不变色的是NaCl、HCl溶液,再将NaCl、HCl溶液分别滴加至变红色的溶液中,能使红色褪去的是HCl溶液,不能使红色褪去的是NaCl溶液,可以鉴别。
14.C 【点拨】A项中硫酸钾和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钡不能一步转化为硝酸钡;B项中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铜;C项中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氯化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锌,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D项中硝酸钾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钾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钡。
15.D 【点拨】等体积的水和NaOH浓溶液分别吸收CO2,NaOH浓溶液的吸收效果更好,CO2的浓度减小幅度更大,故表示NaOH浓溶液吸收CO2的结果的曲线是②。若选用等体积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Ca(OH)2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比NaOH浓溶液差,其曲线在①的下方,在②的上方。
16.(1)物理;CaCO3 CaO+CO2↑ (2)PbO2;减小
17.(1)H+ (2)红 (3)Al2O3+6HCl=== 2AlCl3+3H2O (4)③⑤ (5)Na2CO3
18.(1)CuSO4;Ca(OH)2 (2)浅绿色 (3)H2SO4+BaCl2=== BaSO4↓+2HCl 
(4)置换
【点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A是硫酸;B可由硫酸转化得到,且B的溶液为蓝色,所以B是硫酸铜;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所以C是铁;氢氧化钙溶液俗称石灰水,所以E是氢氧化钙;硫酸能转化成酸或盐,而盐酸能与铁和氢氧化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能和氢氧化钙反应,所以F可能是硫酸铁。代入验证,推导合理。
19.(1)①方案二;不需要加热,操作方便、安全,且节省原料 
②Fe+CuSO4=== Cu+FeSO4 (2)B、D、E
【点拨】(2)金属活动性:Zn>Cu>Ag,因此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Zn,Zn先和AgNO3反应:
Zn+2AgNO3=== Zn(NO3)2+2Ag;AgNO3反应完后,若Zn还有剩余,Zn再和Cu(NO3)2反应:Zn+Cu(NO3)2=== Zn(NO3)2+Cu,故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A错误;如果加入的Zn的量较少,Zn只与部分AgNO3反应,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为AgNO3、Cu(NO3)2和Zn(NO3)2,B正确;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没有Zn,Zn反应完,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C错误;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AgNO3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溶液呈蓝色,D正确;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氯化银,说明AgNO3部分发生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gNO3、Cu(NO3)2、Zn(NO3)2,其中的金属离子是Ag+、
Cu2+、Zn2+,E正确。
20.【分析讨论】可行;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钠消失了,进而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总结提升】反应物
【拓展迁移】(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均可)
(2)3;NaCl,NaCl、HCl,NaCl、NaOH
21.活动一:(1)碱;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稀盐酸(合理均可) 
(3)2NaOH+MgCl2===2NaCl+Mg(OH)2↓ 活动二:H2O 活动三:(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合理均可) (2)偏大
22.(1)19.7
(2)解:设滤液中NaCl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2NaCl+BaCO3↓
117 197
x 19.7g
= x=11.7 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高级中学2021-2022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育才中学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