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2020-2021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物理试卷(答案)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八年级(上)
第四次月考物理试卷(附教师版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分)人们常用泡沫塑料箱运送冰冻的海鲜,这是由于泡沫塑料的(  )
A.隔热性好 B.绝缘性好 C.硬度大 D.密度大
2.(2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2分)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图中描述的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露珠慢慢变小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4.(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彩色电视的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C.正在放映的投影屏幕是光源
D.透过有色玻璃看白色的墙壁呈红色,是因为玻璃透过了红光
5.(2分)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B.中学生的体积约80dm3
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0g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00cm
6.(2分)如图所示,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下列光路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的是(  )
A. B.
C. D.
7.(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7cm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像 B.等大的像 C.缩小的像 D.正立的像
8.(2分)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9.(2分)如图所示为一幅中国区域地图,小华去北京时,乘坐的是平均速度为500km/h的飞机,这架飞机从南昌直线飞到北京大约需要(  )
A.1.2h B.2.4h C.3.6h D.4.8h
10.(2分)如图是研究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若V甲=V乙,则m甲<m乙
B.若m乙>m甲,则V乙>V甲
C.甲、乙一定是不同的物质
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小
11.(2分)新型飞机的研制都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飞机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飞行员
12.(2分)《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骄傲的兔子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下列运动图象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4分)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道路附近居民家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   减弱噪声。
14.(4分)2015年12月1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运载火箭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氢和氧在常温下都是用   的方法把它们液化后装在火箭中;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如图所示),这些“白气”是由   组成的,经历了先   后    的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15.(2分)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   ;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   现象。
16.(4分)如图所示为光由空气向玻璃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界面是   (PQ/MN),它的   侧是玻璃(左/右/上/下);折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度。
17.(4分)正在流通的一元硬币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呢?为了解决这个疑惑,小明和小丽决定测量一元硬币材料的密度。
小明的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硬币的直径为   cm,再将10枚相同的一元硬币紧叠在一起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计算出硬币的总体积.然后,用天平测量这10枚硬币的总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测量可得10枚硬币的总质量为   g,最后根据密度公式ρ=计算出硬币材料的密度。小明测得硬币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简述理由   。
18.(5分)图像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
(1)此图像中表示匀速运动的是为    (填“甲”或“乙”)。
(2)若甲乙记录了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向左运动的过程,则在0﹣3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乙相对于甲    (选填“向左”“向右”或“保持静止”),乙与甲之间的距离    (选填“变大”或“变小”)。
(3)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19.(3分)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   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为   次每分钟?
三、解答题(共50分)
20.(2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θ。
21.(2分)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22.(2分)如图所示,实线左侧为空气,右侧为玻璃,AO为入射光线,O点为入射点,画出法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3.(5分)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100g,当瓶中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400g,用此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粒的总质量为800g,若在装金属粒的瓶中再次装满水,它们的总质量为900g,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粒的密度。
24.(5分)从南京到上海的G7013次高速动车时刻表如表所示.若该高速动车长350m,行驶途中匀速通过长1.75km的桥用时30s.求:
(1)这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动车过桥的速度为多少m/s?
(3)动车中座椅上的某位乘客当自己刚上桥时旅客看到电子手表显示为03:24:00,则该旅客刚下桥时,该手表所显示的时刻又是多少?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1 南京 起点站 13:00 0
2 常州 13:39 13:40 136
3 无锡 13:50 13:56 175
4 苏州 14:12 14:13 217
5 上海 14:30 终到站 300
25.(7分)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60 70 80 90 95 98 98 95 98 98 98 98
(1)除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有   。
(2)请指出他们在图1实验中操作错误之处:
a.   ;b.   。
(3)观察记录数据,可以推测表中第   分钟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理由是:   。
(4)图2中   (a/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表所示:对于下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水的沸点/℃
1 98.2
2 98.9
3 98.5
4 98.6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的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26.(9分)小丽想知道厨房中米(会吸水并发生膨胀)和酱油的密度,于是她和小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小丽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   处,指针如图甲所示,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米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米粒的质量为   g。因米粒会吸水,小明采用图丙所示的方法测量其体积,所测量的米粒体积是   cm3,这种米粒的密度是   g/cm3。
(3)小丽在测量酱油的密度时,先测出烧杯的质量,再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酱油的体积,计算出酱油的密度。小明认为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认为只用天平也能测出酱油的密度,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有盖玻璃瓶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a.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为m0;
b.将一个玻璃瓶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1;
c.   ,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d.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酱油=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27.(10分)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在   ;
(2)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
(3)在保持步骤(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5)为了研究人眼看清不同距离物体的奥秘,该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水透镜:向水凸透镜内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晶状体变化。
①调整蜡烛、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将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时模拟了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这种眼镜能使物体所成的像   (填“前”或“后”)移。
③他发现不戴眼镜,而将注射器内的水抽去少许,光屏上的像也可以再次清晰。他这样的做法是   (填“增加”或“减少”)透镜的焦距。
28.(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手机
杭杭的爸爸刚买了一只新的智能手机。并在手机上安装了很多App应用软件。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手机app种类多种多样,
包括通讯类、游戏类、娱乐类、社交类、实用生活类等等。
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后置摄像头内的透镜组合,相当于焦距为2.1mm凸透镜:
装上app软件后,利用前置摄像头,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等功能。
打开手机中的GPS定位软件,可以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安装app软件后。可
以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
(1)下列关于手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打电话时可通过音色辨别出对方是谁
B.利用手机照镜子,看到手机上的自己是等大的实像
C.增大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D.白天,通过手机上网查阅资料,此时手机屏是光源
(2)图甲是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的二维码。设备扫描二维码后可获取其中所含的信息。扫描时,   (选填“黑色”或“白色”)矩形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3)利用后置摄像头拍照,被拍物体离镜头至少   mm,拍照时成在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上的是   缩小的实像。爸爸给小明拍了一张照片后,觉得照片中的人像太小,想拍大一点,可以   (选填“靠近”或“远离”)小明,此时像距将会   (选填“变大”或“减小”)。
(4)杭杭带着爸爸的手机跑步,打开了跑步软件并记录了一次跑步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如果她另一次跑步的配速是7min30s/km,则其平均速度是   km/h。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中八年级(上)第四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分)人们常用泡沫塑料箱运送冰冻的海鲜,这是由于泡沫塑料的(  )
A.隔热性好 B.绝缘性好 C.硬度大 D.密度大
【分析】(1)隔热性好就是保温性能好,不管外面温度的变化,里面温度几乎不变;
(2)绝缘性能好其实就是不易导电;
(3)硬度大就是不易破碎;
(4)密度大就是体积相同时,质量较大。
【解答】解:运送冰冻的海鲜时,应该保证海鲜的温度在较长时间内不能上升太多,那么选用的运输箱体就要有很好的保温性能,也就是隔热性要好。
故选:A。
【点评】知道物质的常见属性,并了解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乒乓球接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
3.(2分)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图中描述的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露珠慢慢变小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解:甲图中的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乙图中的露珠慢慢变小是汽化,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丙图中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符合题意。
丁图中的冰雕变小,是固态冰直接变为水蒸气造成的,这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身边常见现象物态变化的掌握情况,要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彩色电视的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C.正在放映的投影屏幕是光源
D.透过有色玻璃看白色的墙壁呈红色,是因为玻璃透过了红光
【分析】A.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此值的;
B.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C.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不能发光的物体是靠反射其他物体照到其表面的光而被我们看到的;
D.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它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呈什么颜色。
【解答】解: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不是3×108m/s,是此值的。故A不正确;
B.彩色电视的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B不正确;
C.正在放映的投影屏幕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光是从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光照射到屏幕后反射回来的光,所以正在放映的投影屏幕不是光源。故C不正确;
D.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过有色玻璃看白色的墙壁呈红色,是因为玻璃透过了红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现象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考查。
5.(2分)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B.中学生的体积约80dm3
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0g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00cm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4.3km/h,接近5km/h,故A符合实际;
B、人体的密度和水差不多,约为1×103kg/m3,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则中学生的体积约为V===0.05m3=50dm3,故B不符合实际;
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故C不符合实际;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这是一道估算题。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对于这类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要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对物理量的计算公式熟悉,要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
6.(2分)如图所示,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下列光路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的是(  )
A. B.
C. D.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完成折射光路图。
【解答】解:
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落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D图符合题目。
故选:D。
【点评】本题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确定折射点,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同时发生时,要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定律作出折射光线。
7.(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7cm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像 B.等大的像 C.缩小的像 D.正立的像
【分析】根据物远像小像变小,当物距很大时,像距非常靠近焦点,从而得出焦距然后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像的性质。
【解答】解:从“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可知像的位置几乎不变,说明物距大于10倍焦距,因而成像在焦点附近,焦距大约为图中的5cm,将蜡烛移至距透镜7cm处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是中考命题的热点。熟练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实验探究中注意物理学方法是解题关键。
8.(2分)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分析】(1)根据水的性质来分析即可;
(2)一定质量的物质,状态发生改变,体积大小决定于密度的变化;
【解答】解:
A、由图知液体在4℃时,密度不是最小的,故A错误;
B、由图知温度升高,其体积增大,其密度减小,故B错误;
C,由图知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故C正确;
D、由图知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正确看清图意,是解题的关键。
9.(2分)如图所示为一幅中国区域地图,小华去北京时,乘坐的是平均速度为500km/h的飞机,这架飞机从南昌直线飞到北京大约需要(  )
A.1.2h B.2.4h C.3.6h D.4.8h
【分析】用刻度处测出图中比例尺的长度和南昌到北京的直线长度,然后求出南昌到北京的直线距离,利用速度公式估测飞机飞行的时间,然后根据选项得出答案。
【解答】解:利用刻度尺可以测量出,比例尺的距离为1cm,南昌到北京的直线长度约为3.5cm,
则南昌到北京的直线距离:
s=×380km=1330km,
由v=可得,这架飞机从南昌到北京大约飞行的时间:
t===2.66h,
根据选项数据可知,B选项比较接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根据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估测出南昌到北京的直线距离。
10.(2分)如图是研究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若V甲=V乙,则m甲<m乙
B.若m乙>m甲,则V乙>V甲
C.甲、乙一定是不同的物质
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小
【分析】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所以该图像反映的是质量随体积变化图像,因为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该图像也是密度图像。
【解答】解:从图像可知,
A、若V甲=V乙,则m甲>m乙。故A错误;
B、若m乙>m甲,体积关系不能确定。故B错误;
C、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即密度)不变,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不同(即密度不同),所以甲、乙一定是不同的物质。故C正确;
D、结合图像可知,在体积相同时,甲物体的质量大于乙物体的质量,所以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概念及应用数学函数图像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决此类图像问题时,可采取控制变量思想,取相同体积来比较质量或取相同质量为比较体积。
11.(2分)新型飞机的研制都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飞机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飞行员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被研究的物体是飞机,飞机以本身为参照物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位置的改变,是没有意义的。不符合题意。
B、被研究的物体是飞机,飞机和模拟气流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模拟气流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C、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飞机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D、飞行员坐在飞机上,飞机和飞行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2.(2分)《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骄傲的兔子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下列运动图象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  )
A. B.
C. D.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
(1)物体的s﹣t图象可以反映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物体的v﹣t图象如果平行于时间轴,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v﹣t图象不平行于时间轴,则物体做变速运动。
【解答】解:在赛跑过程中,乌龟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乌龟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各图象知A符合;乌龟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各图象知D符合实际;
兔子在比赛中的运动情况是跑﹣﹣睡觉﹣﹣快跑,即匀速运动﹣﹣静止﹣﹣匀速运动,则兔子的s﹣t图象分三段:先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后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最后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各图象知A符合兔子的运动实际;兔子的v﹣t图象是:先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后来速度为零,图象与时间轴重合,最后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各图象知,没有符合兔子运动情况的v﹣t图象;
综合分析可知,符合乌龟与兔子运动情况的图象是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要求正确理解函数图象与实际问题的关系,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4分)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振动 ,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道路附近居民家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3)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通过声获得一些消息,属于声传递信息,通过声引起其它物体的运动,属于声传递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1)人说话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3)超声波发出超声能把结石振碎,这说明声具有能量。
(4)道路附近居民家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声波;能量;传播过程中。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的传播、声的利用和噪声的减弱等,考查的内容很全面。
14.(4分)2015年12月1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运载火箭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氢和氧在常温下都是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把它们液化后装在火箭中;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如图所示),这些“白气”是由 小水珠 组成的,经历了先 汽化 后 液化  的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分析】①液化有两种方法:降温和加压;
②首先确定“白气”是什么物质,然后再根据变化前后的状态确定发生的物态变化。
【解答】解:火箭中的燃料是液氢,氧化剂是液氧,这些氢和氧在常温下都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它们液化后装在火箭中。
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小水珠;汽化;液化。
【点评】该题考查了液化方法及其应用、液化现象及汽化吸热在科技中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5.(2分)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 反射 现象。
【分析】(1)解答本题应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平静的水面好像一面镜子,所以桥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解答】解:
激光和普通光一样在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因为激光比较集中,不容易发散,所以看上去是直的;
扇形光电背景在水中的倒影是水面的平面镜成像形成的,而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故答案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知道激光的性质。要养成善于观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6.(4分)如图所示为光由空气向玻璃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界面是 MN (PQ/MN),它的 右 侧是玻璃(左/右/上/下);折射光线是 OB ,折射角是 30 度。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由图可知,∠COP=∠AOP,故MN是界面,PQ是法线,所以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入射角∠COP为90°﹣30°=60°,折射角∠BOQ为30°,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界面的右侧为玻璃。
故答案为:MN;右;OB;3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对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反射角、折射角等一定要记准确。
17.(4分)正在流通的一元硬币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呢?为了解决这个疑惑,小明和小丽决定测量一元硬币材料的密度。
小明的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硬币的直径为 2.50 cm,再将10枚相同的一元硬币紧叠在一起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计算出硬币的总体积.然后,用天平测量这10枚硬币的总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测量可得10枚硬币的总质量为 60.4 g,最后根据密度公式ρ=计算出硬币材料的密度。小明测得硬币的密度比真实值 小 (选填“大”或“小”),简述理由 因为用刻度尺量出硬币的直径和十枚硬币的总厚度,硬币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花纹,且硬币间有缝隙,会使硬币的总体积测量不准确,体积测得值偏大 。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注意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而要准确读出游码所对刻度,必须明确标尺的分度值及以游码左端所对刻度为准;硬币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并且硬币之间是有空隙的,用直尺测量10枚硬币的体积是不准确的。当然测量的密度也是不准确的。
【解答】解:图甲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50cm,硬币的直径为:3.50cm﹣1.00cm=2.50cm;
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由图乙可得,硬币的质量=50g+10g+0.4g=60.4g;
这种测量密度的方法不准确,密度值比真实值小。因为用刻度尺量出硬币的直径和十枚硬币的总厚度,硬币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花纹,且硬币间有缝隙,会使硬币的总体积测量不准确,体积测得值偏大。
故答案为:2.50;60.4;小;因为用刻度尺量出硬币的直径和十枚硬币的总厚度,硬币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花纹,且硬币间有缝隙,会使硬币的总体积测量不准确,体积测得值偏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密度的测量、长度的读数,属于基础题。
18.(5分)图像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
(1)此图像中表示匀速运动的是为  甲 (填“甲”或“乙”)。
(2)若甲乙记录了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向左运动的过程,则在0﹣3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9 m,乙相对于甲  向右 (选填“向左”“向右”或“保持静止”),乙与甲之间的距离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
(3)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  1.5 m/s。
【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甲乙的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在0﹣3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物体相当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运动,知道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向左运动,然后分析乙的运动情况以及甲乙的距离变化;
(2)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这段时间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得出乙4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v=求出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从图上可以看出在4s内,甲的速度一直保持3m/s不变,乙的速度一直在变大,但总是小于3m/s,所以此图像中表示匀速运动的是甲;
(2)在0﹣3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3m/s×3s=9m;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向左运动,在0﹣3s内,乙的速度一直在变大,但总是小于3m/s,故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右运动;乙与甲之间的距离变小;
(3)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这段时间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可知乙4s内通过的路程s乙=×3m/s×4m=6m,
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v乙===1.5m/s。
故答案为:(1)甲;(2)9;向右;变小;(3)1.5。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难度不是很大,认真分析即可。
19.(3分)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1 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 25 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为 75 次每分钟?
【分析】(1)甲的心率为60次/min,即甲的心脏每分钟跳60次,然后可求出心脏每次跳动的时间间隔;
(2)由图甲所示求出坐标纸在1s内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坐标纸的速度;
(3)由图乙求出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内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求出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然后求出乙的心率。
【解答】解:
(1)心跳1min跳60次,则跳一次的时间为1s。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为1s。
(2)由图甲可知在1s时间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是25mm。
坐标纸的速度:
v===25mm/s
(3)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v相同,
由图乙可知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出纸的路程s′=20mm,
∵v=,
∴乙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
t′===0.8s,
故乙的心率即1min内心跳的次数为:
=75次/min。
故答案为:(1)1;(2)25;(3)75。
【点评】本题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是一道好题;对于这类速度公式应用的题目,要根据题意结合速度公式进行求解。
三、解答题(共50分)
20.(2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θ。
【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解答】解:过入射点O垂直反射面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再标出反射角,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反射定律作图,注意光线用实线,法线用虚线表示。
21.(2分)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分析】要正确作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必须知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如何传播?
【解答】解: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位于2倍焦距时,像也位于2倍焦距;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如下图:
【点评】凸透镜光路作图,除要牢记三条特殊光线外,还要看清光线来自哪里,学生容易将从2F发出的光线看成从F发出的光线而出错。
22.(2分)如图所示,实线左侧为空气,右侧为玻璃,AO为入射光线,O点为入射点,画出法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分析】法线与界面垂直,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过入射点O垂直界面作出法线,要用虚线,标上垂直符号;
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点评】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3.(5分)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100g,当瓶中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400g,用此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粒的总质量为800g,若在装金属粒的瓶中再次装满水,它们的总质量为900g,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粒的密度。
【分析】(1)当瓶内装满水时,水的体积就等于玻璃瓶的容积,已知瓶和水的总质量,还知道空瓶子的质量,可求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可求水的体积,即玻璃瓶的容积。
(2)已知瓶和金属的总质量,还知道空瓶子的质量,可求金属的质量;已知瓶、金属和水的总质量,还知道瓶和金属的总质量,可求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可求水的体积,玻璃瓶的容积减去水的体积就等于金属的体积,然后利用公式ρ=可求金属的密度。
【解答】解:
(1)水的质量m1=m瓶和水﹣m瓶=400g﹣100g=300g,
由ρ=可得,玻璃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V瓶=V1水===300cm3;
(2)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m瓶和金﹣m瓶=800g﹣100g=700g。
瓶子内水的质量m水=m总﹣m瓶和金=900g﹣800g=100g,
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100cm3;
金属颗粒的体积V金=V瓶﹣V水=300cm3﹣100cm3=200cm3;
金属颗粒的密度ρ金===3.5g/cm3。
答:(1)瓶的体积为300cm3;
(2)金属的密度为3.5g/cm3。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体积、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本题问题比较多,做题时一定要认真,一步做错,有可能全部做错,所以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4.(5分)从南京到上海的G7013次高速动车时刻表如表所示.若该高速动车长350m,行驶途中匀速通过长1.75km的桥用时30s.求:
(1)这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动车过桥的速度为多少m/s?
(3)动车中座椅上的某位乘客当自己刚上桥时旅客看到电子手表显示为03:24:00,则该旅客刚下桥时,该手表所显示的时刻又是多少?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1 南京 起点站 13:00 0
2 常州 13:39 13:40 136
3 无锡 13:50 13:56 175
4 苏州 14:12 14:13 217
5 上海 14:30 终到站 300
【分析】(1)由表读出G7013次高速动车的由南京开往上海的路程,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2)列车车头通过大桥时,车身还在桥上,所以列车还要向前行驶自身长度的距离才算通过大桥,据此求出过大桥需要通过的路程。根据列车的过桥速度可求得动车过桥的速度;
(3)计算乘客过桥的时间时,用桥长除以火车的速度即可;据乘客刚上桥时的时间分析即可。
【解答】解:(1)G7013次高速动车的由南京开往上海的路程s=300km,运行时间t=14:30﹣13:00=1.5h,
G7013次高速动车的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的平均速度:
v===200km/h;
(2)1.75km=1750m,列车过桥时通过的距离为s′=s桥+s车=1750m+350m=2100m,所用时间为t′=30s,
所以过桥的速度为:v′===70m/s;
(3)乘客通过此桥的时间为:
t″===25s。
所以手表所显示的时刻03:24:00+25s=03:24:25。
答:(1)G7013次高速动车的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0km/h;
(2)动车过桥的速度为70m/s;
(3)动车中座椅上的乘客手表所显示的时刻又是03:24:25。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列车时刻表得出列车的始发时间、到站时间和路程,难点是旅客经过的路程判断。
25.(7分)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60 70 80 90 95 98 98 95 98 98 98 98
(1)除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有 秒表 。
(2)请指出他们在图1实验中操作错误之处:
a. 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b. 玻璃泡不应该与容器底接触 。
(3)观察记录数据,可以推测表中第 7 分钟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理由是: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
(4)图2中   (a/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表所示:对于下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组别 水的沸点/℃
1 98.2
2 98.9
3 98.5
4 98.6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的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分析】(1)水吸收的热量不能直接看出,用水吸收热量的长短反映水吸收热量的多少,所以用秒表测量水吸收热量的时间。
(2)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进行判断: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根据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再改变,所以98℃是其沸点,据此分析错误的数据;
(4)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5)要解决此题,需要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数据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
【解答】解:(1)此实验中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用的测量器材有秒表和温度计,实验中已给出了温度计,所以还需要添加秒表;
(2)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这样示数会受烧杯底部温度的影响;
图中在进行读数时俯视,视线未与液面相平,读数会偏大;
(3)第7min记录的95℃数据错误,原因是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应该是98℃;
(4)由图2知,a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5)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还有水的沸点还受其上方气压的影响。
故答案为:(1)秒表;
(2)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玻璃泡不应该与容器底接触;
(3)7;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b;
(5)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水沸腾时的现象及特点,并且考查了对水沸腾时实验现象的理解。对于水的沸腾实验,这些都是应该掌握的内容,是一道很好的实验题目。
26.(9分)小丽想知道厨房中米(会吸水并发生膨胀)和酱油的密度,于是她和小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小丽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 零刻度线 处,指针如图甲所示,向 右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米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米粒的质量为 111.4 g。因米粒会吸水,小明采用图丙所示的方法测量其体积,所测量的米粒体积是 60 cm3,这种米粒的密度是 1.86 g/cm3。
(3)小丽在测量酱油的密度时,先测出烧杯的质量,再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酱油的体积,计算出酱油的密度。小明认为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认为只用天平也能测出酱油的密度,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有盖玻璃瓶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a.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为m0;
b.将一个玻璃瓶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1;
c. 把水倒出,把玻璃瓶擦干净,玻璃瓶中装满酱油 ,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d.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酱油= ρ水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分析】(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调节。
(2)米粒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值的和。
米粒的体积等于米粒和细铁砂的总体积与细铁砂体积的差。
知道米粒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米粒的密度。
(3)由于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导致酱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酱油的密度测量值偏大。
(4)玻璃瓶中分别装满酱油和水,酱油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相等,求出水的体积,即酱油的体积,求出酱油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酱油的密度。
【解答】解:(1)小丽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调节,使天平平衡。
(2)米粒的质量为:m=100g+10g+1.4g=111.4g,
米粒和细铁砂的总体积是160mL,细铁砂体积是100mL,
米粒的体积:V=160mL﹣100mL=60mL=60cm3。
米粒的密度:ρ==≈1.86g/cm3。
(3)由于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导致酱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酱油的密度测量值偏大。
(4)玻璃瓶中分别装满酱油和水,酱油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相等,求出水的体积,即酱油的体积,所以在步骤c中把水倒出,把玻璃瓶擦干净,玻璃瓶中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1﹣m0,烧杯中酱油的质量:m酱油=m2﹣m0,
水和酱油的体积相等,所以,=,
=,
则酱油的密度:ρ酱油=ρ水。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右;(2)111.4;60;1.86;(3)偏大;(4)把水倒出,把玻璃瓶擦干净,玻璃瓶中装满酱油;ρ水。
【点评】(1)由于米粒间有缝隙,米粒体积测量是米粒密度测量的关键;
(2)测量酱油密度时,没有量筒,只有天平,可以利用水,使水和酱油的体积相等,根据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酱油的密度。
27.(10分)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2)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上 方;
(3)在保持步骤(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L0﹣2L (用L0、L表示)。
(5)为了研究人眼看清不同距离物体的奥秘,该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水透镜:向水凸透镜内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晶状体变化。
①调整蜡烛、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将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时模拟了 近视眼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凹透镜 ,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这种眼镜能使物体所成的像 后 (填“前”或“后”)移。
③他发现不戴眼镜,而将注射器内的水抽去少许,光屏上的像也可以再次清晰。他这样的做法是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透镜的焦距。
【分析】(1)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2)当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判定像的位置变化;
(3)当物距大于像距成实像时,应该成倒立缩小实像;
(4)对比(2)(3)成像条件,结合烛焰和光屏之间距离不变,分析解答;
(5)①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②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延迟光线会聚,近视镜片是凹透镜;
③“注水”会使水透镜的焦距变短;“抽水”会使水透镜的焦距变长。
【解答】解:(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即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目的是将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2)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会向下移动,由于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则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相当于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当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此时应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像应该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当凸透镜移至B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的距离应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
(5)①若将蜡烛远离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前方,是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②若光屏不移动,需要延迟光的会聚,可以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使物体所成的像后移,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③注射器内的水抽去少许,可以增加透镜的焦距,延迟会聚。
故答案为:(1)较暗;同一高度;(2)倒立;投影仪; 上;(3)照相机; (4)<;L0﹣2L;(5)①近视眼;②凹透镜;后;③增加。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熟记成像条件,灵活运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28.(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手机
杭杭的爸爸刚买了一只新的智能手机。并在手机上安装了很多App应用软件。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手机app种类多种多样,
包括通讯类、游戏类、娱乐类、社交类、实用生活类等等。
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后置摄像头内的透镜组合,相当于焦距为2.1mm凸透镜:
装上app软件后,利用前置摄像头,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等功能。
打开手机中的GPS定位软件,可以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安装app软件后。可
以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
(1)下列关于手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打电话时可通过音色辨别出对方是谁
B.利用手机照镜子,看到手机上的自己是等大的实像
C.增大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D.白天,通过手机上网查阅资料,此时手机屏是光源
(2)图甲是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的二维码。设备扫描二维码后可获取其中所含的信息。扫描时, 黑色 (选填“黑色”或“白色”)矩形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3)利用后置摄像头拍照,被拍物体离镜头至少 4.2 mm,拍照时成在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上的是 倒立 缩小的实像。爸爸给小明拍了一张照片后,觉得照片中的人像太小,想拍大一点,可以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小明,此时像距将会 变大 (选填“变大”或“减小”)。
(4)杭杭带着爸爸的手机跑步,打开了跑步软件并记录了一次跑步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如果她另一次跑步的配速是7min30s/km,则其平均速度是 8 km/h。
【分析】认真阅读材料,结合题干中的问题,找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分别从光学、力学等角度逐一做出解答即可。
【解答】解:(1)A.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打电话时可通过音色辨别出对方是谁,说法正确;
B.利用手机照镜子,看到手机上的自己是等大的虚像,不是实像,说法错误;
C.增大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说法正确;
D.白天,通过手机上网查阅资料,此时手机屏可以发光,是光源,说法正确。
故选B。
(2)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色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
(3)凸透镜的焦距为2.1mm,则物体应在其二倍焦距以外,故利用后置摄像头拍照,被拍物体离镜头至少4.2 mm,拍照时成在传感器上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拍了一张照片后,想拍大一点,可以靠近小明,此时像距将会变大。
(4)根据跑步的配速是7min30s/km,
由其平均速度:v===m/s=8km/h;
故答案为:(1)B;
(2)黑色;
(3)4.2;倒立;靠近;变大;
(4)8。
【点评】以智能手机的使用为内容,考查了与之相关的多个知识点,体现了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值得我们关注。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有解析)

下一篇: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单元检测卷(无答案)2023-2024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