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含解析)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单选题
1.(2023春·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燃烧为放热反应
B.水蒸发的过程吸热
C.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从环境吸收能量
2.(2023春·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主要利用反应所放出热量的是
A.用天然气作灶具燃料 B.用液氨作制冷剂
C.用浓H2SO4钝化铁、铝 D.用盐酸除去氯化钠中的NaHCO3
3.(2023春·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通过如图装置进行能量转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电流表指针偏转
C.Cu片;;Zn片: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4.(2023春·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电池中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直接反应会降低能量的转化效率,称为自放电现象。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Zn片发生氧化反应
B.铜表面产生,说明原电池装置可使Cu还原
C.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D.该原电池中化学能不会完全转化为电能
5.(2023春·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流出的一极是原电池的正极
B.原电池工作时必然存在氧化和还原的过程
C.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必须是两种不同金属
D.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作用是传导电子
6.(2023春·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B.碳酸氢钠粉末与柠檬酸的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灼热的氧化铜与的反应
7.(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某同学以大小相同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水果种类 电极间距离/cm 电流/
1 番茄 1 98.7
2 番茄 2 72.5
3 苹果 2 27.2
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电极材料对水果电池电流的影响
B.实验所用装置中,负极材料是铜
C.实验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实验2和3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
8.(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分解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共价化合物
B.过程②吸收能量,过程③放出能量
C.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断裂,有非极性键形成
D.标准状况下,分解生成时转移电子数约为
9.(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钠与水反应 B.乙醇的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10.(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101中学校考期末)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B C D

碱性干电池 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灶
A.A B.B C.C D.D
11.(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101中学校考期末)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12.(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人大附中校考期末)在金属Pt、Cu和铱(Ir)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r的表面发生反应:H2+N2O=N2+H2O
B.导电基体上的负极反应:H2-2e-=2H+
C.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也能消除含氮污染物
D.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
13.(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101中学校考期末)稀硫酸酸化后的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燃煤尾气中的SO2,得到MnSO4;MnSO4可与KMnO4反应制备电池材料MnO2,同时生成H2SO4。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MnO2吸收SO2的反应:MnO2+SO2═MnSO4
B.MnO2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放电反应:MnO2+e +H+═MnOOH
C.MnSO4与KMnO4反应制备MnO2:2MnO4 +3Mn2++2H2O═5MnO2+4H+
D.尾气中的SO2还可用足量的氨水吸收:SO2+2NH3 H2O═2NH4++SO32 +H2O
二、填空题
14.(2023春·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某研究小组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并进行实验。
(1)下列反应中,可通过原电池装置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选填序号) 。
① ②
③ ④
(2)甲同学用导线将电流表与片、片相连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行实验Ⅰ,如图1所示。

①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偏转、 。
②从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素来看,的作用是(选填序号,下同) ,稀硫酸的作用是 。
a.电极反应物 b.电极材料 c.离子导体 d.电子导体
(3)乙同学想利用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请在图2上标明所使用的用品 。

(4)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发电装置(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氢气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由电极经溶液流向电极
c.总反应为

15.(2023春·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一种简单的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1)锌是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
a.电极材料 b.电极反应物 c.电子导体 d.离子导体
(3)该原电池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 (填“Zn→Cu”或者“Cu→Zn”)。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 。
(4)若将铜换成碳棒,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
(5)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b.
c.
16.(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常见的化学反应。
a.镁与盐酸反应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c.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d.晶体与晶体反应
(1)以上化学反应中能用上图表示其能量变化的是 (填字母),此类反应中有能量变化的原因是: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填“>”或“<”)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2)从以上反应中选择一个反应设计原电池。
①将图中原电池装置补充完整。
②证实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 。
③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17.(2023春·北京海淀·高一101中学校考期末)研究大气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是SO2和H2S)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高湿条件下,写出大气中SO2转化为HSO3-的方程式: 。
(2)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大气中H2S经两步反应氧化成SO42-,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1mol H2S(g)全部氧化成SO42-(aq)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以利用大气所含SO2快速启动,其装置示意图如下:
① 质子的流动方向为 (“从A到B”或“从B到A”)。
②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4)燃煤烟气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键。SO2烟气脱除的一种工业流程如下:
① 用纯碱溶液吸收SO2将其转化为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 若石灰乳过量,将其产物再排回吸收池,其中可用于吸收SO2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天然气燃烧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水蒸发的过程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反应时从环境吸收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2.A
【详解】A.天然气燃烧放热,A符合题意;
B.液氨汽化吸收热量,B不符合题意;
C.浓H2SO4钝化铁、铝是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反应的热量无关,C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与碳酸氢钠可以反应,用盐酸除去氯化钠中的NaHCO3,与反应的热量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该装置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锌活泼性比铜活泼性强,锌为负极,铜为正极,则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电流表指针偏转,故B正确;
C.Cu片;;Zn片: ,故C错误;
D.原电池中负极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B
【分析】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Zn2+,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正极上H+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H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总反应为Zn+2H+=Zn2++H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Zn2+,故A正确;
B.Cu为正极,正极上H+得电子生成H2,Cu没有参与反应,故B错误;
C.该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Zn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故C正确;
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但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化学能不会完全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B。
5.B
【详解】A.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故A错误;
B.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则原电池工作时必然存在氧化和还原的过程,故B正确;
C.一般而言,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材料是两种不同的金属,但也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碳棒)与金属或非金属,如燃料电池中的电极均为石墨,故C错误;
D.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即电子在导线流向正极,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向正极,电解质溶液的作用是传导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与柠檬酸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灼热的氧化铜与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D正确;
故选D。
7.D
【分析】上述装置为原电池装置,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解质溶液由水果提供。实验1和2可以研究电极间距离对电流的影响;实验2和3可以研究水果种类对电流的影响。
【详解】A.根据分析,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流的影响,A错误;
B.实验所用装置中,负极材料是锌,B错误;
C.实验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
D.根据分析,实验2和3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D正确;
故选D。
8.D
【分析】N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断键形成N原子和O原子,N原子和O原子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N2和O2,解吸得到N2和O2。
【详解】A.NO属于共价化合物,A正确;
B.过程②断键,吸收能量,过程③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B正确;
C.反应过程中N和O之间为极性键断裂,生成N2和O2时形成了非极性键,C正确;
D.标准状况下,分解生成时,N元素由-3价变为0价,共有2molNO反应,转移电子数约为,D错误;
故选D。
9.C
【详解】A.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乙醇的燃烧是放热反应,B错误;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正确;
D.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碱性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燃气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C
【分析】I中铁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生成二氧化氮;Ⅱ中Fe遇浓硝酸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所以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Ⅲ中构成原电池,Fe作为负极,且Fe与浓硝酸直接接触,会产生少量二氧化氮,Cu作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详解】A.I中铁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A正确;
B.常温下,Fe遇浓硝酸易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B正确;
C.对比Ⅰ、Ⅱ中现象,实验Ⅱ反应停止是因为发生了钝化,不能用来比较浓HNO3和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物质氧化性强弱只能通过比较物质得电子能力强弱来分析,C错误;
D.Ⅲ中构成原电池,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持续被氧化,D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由原理的示意图可知,Ir的表面H2和N2O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H2+N2O=N2+H2O,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导电基体上,H2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e-=2H+,B正确;
C.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不能形成原电池,离子被还原为NO,所以不能消除含氮污染物,C错误;
D.由原理的示意图可知: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则会更多的转化成,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3.B
【详解】A.S元素被二氧化锰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则MnO2吸收SO2的反应:MnO2+SO2═MnSO4,故A正确;
B.碱性条件下,电极方程式中不能有氢离子参加,所以MnO2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放电反应:MnO2+e +H2O═MnOOH+OH ,故B错误;
C.MnSO4被KMnO4氧化生成MnO2,则MnSO4与KMnO4反应制备MnO2: 2MnO4 +3Mn2++2H2O═5MnO2+4H+,故C正确;
D.SO2是酸性气体,与氨水反应生成盐溶液,所以尾气中的SO2还可用足量的氨水吸收:SO2+2NH3 H2O═2NH4++SO32 +H2O,故D正确。
故选B。
14.(1)②④
(2) 铜电极上产生气泡 ac
(3)
(4)abc
【详解】(1)原电池构成条件之一:有能够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②④属于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通过原电池装置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①当形成原电池,可以产生电流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同时在铜电极有气泡冒出;
②Zn的作用:做负极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物(负极反应Zn-2e-=Zn2+);电子经导线移动,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定向移动;稀硫酸的作用:电极反应物(正极反应2H++2e-=H2↑),是离子导体;
(3)根据原电池总反应:以及装置图中电子移动方向,可知左端Cu作负极发生失电子氧化反应,右端可以使用惰性电极如石墨,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溶液;
(4)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
a.燃料氢气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故a错误;
b.电子由负极a经导线流向正极b,故b错误;
c.总反应:,故c错误;
答案选abc;
15.(1) 负
(2)bd
(3) Cu→Zn 原电池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并通过能导电的物质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
(4)(或)
(5)ab
【分析】该电池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为,由此可以判断,Zn为负极失电子,电子由Zn经导线留向Cu电极,内电路中,氢离子移向正极,硫酸根移向负极,从而实现电流循环。
【详解】(1)由分析知,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反应;
(2)电解质溶液中H+在正极得电子,同时硫酸根移向负极,起到离子导体的作用,故选bd;
(3)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因此外电路中,由Cu经导线流向Zn,产生电流的原因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从而实现电子的自发流动,形成电流;
(4)正极铜并没有参与电极反应,换成碳棒,反应不变,依然是(或);
(5)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c中没有电子转移,符合条件的只有ab,故选ab。
16.(1) cd >
(2) 电流计指针偏转
【详解】(1)图示为吸热反应,镁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晶体与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选cd;此类反应中有能量变化的原因是: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2)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镁与盐酸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
①该原电池中镁作负极,电解质为盐酸溶液,图示为:;
②证实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偏转;
③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17. SO2+H2OH2SO3;H2SO3H++HSO3- H2S(g)+2O2(g)=SO42-(aq)+2H+(aq)ΔH=-806.39kJ·mol-1 从A到B SO2–2e-+2H2O==SO42-+4H+ H2O+2SO2+CO32-=2HSO3-+CO2↑ NaOH
【详解】(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产生氢离子与亚硫酸氢根离子,离子方程式:SO2+H2OH2SO3,H2SO3H++HSO3-;
(2)由图可知,第一步热化学反应为:H2S(g)+0.5O2(g)=S(s)+H2O(g)△H=-221.19 kJ mol-1;第二步反应为:S(s)+1.5O2(g)+H2O(g)=2H+(aq)+SO42-(aq))△H=-585.20 kJ mol-1;依据盖斯定律,第一步与第二步方程式相加得:H2S(g)+2O2(g)=SO42-(aq)+2H+(aq)△H=-806.39 kJ mol-1;
(3)①二氧化硫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二氧化硫所在电极为负极,氧气所在电极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质子移动方向为:从A到B;
②二氧化硫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
(4)①亚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H2O+2SO2+CO32-=2HSO3-+CO2;
②再生池中,亚硫酸氢钠可以与石灰乳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液反应,故NaOH和过量的Ca(OH)2可以用于吸收二氧化硫。
试卷第1页,共3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5化学键及其基本概念(含解析)

下一篇:[山东大联考]山东省2024届高三9月联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