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卷(含答案)-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卷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宏观世界的各种现象与微观世界密切相关。金秋十月鲜花艳,瓜果香,人们远远就能闻到香味,主要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气球遇热膨胀的微观解释是(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体积增大 D.分子间隔增大
3、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
A.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 B.闻到花的香味
C.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D.白糖溶于水不见了
4、考古学中,科学家使用碳14检测出土文物所属年代,碳14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A.4 B.6 C.8 D.14
5、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6、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氢气 C.氯化钠 D.水
7、下列“化学之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氢气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D.酒精灯的火焰中焰心的温度最高
8、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9、北京冬奥会上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碲的元素符号为Te B.碲属于金属元素
C.碲原子的中子数为52 D.碲原子的质量为127.6 g
1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表示中错误的是( )
A.物质是微粒构成的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空气组成 D.原子结构模型
11、化学教会我们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春天公园里柳絮纷飞,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氮气不如氯气活泼,说明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
D.一滴水大约有1.6×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1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铷(Rb)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图1为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x=38
B.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图2中与铷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③
D.图2中②属于阳离子,⑤属于阴离子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通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宇宙射线由宇宙天体发出的高能粒子组成,它们在撞击地球大气层时,跟空气中氮原子发生碰撞,氮原子就会“捕捉”一个中子,“释放”一个质子,变成了碳14原子。碳14具有放射性,经过约5730年,碳14会减少一半。再经过约5730年,又会减少一半,这个时间就是碳14的半衰期。
科学家利用碳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碳14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碳14就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碳14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代。
(1)氮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 。
(3)碳14被植物吸收的途径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14属于碳元素
B.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
C.只要测出碳14的半衰期就可推断古代遗存物的“年龄”
14、图中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画出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粒子的是 (填序号);表示原子的微粒是 (填序号)。
(3)C所表示的粒子是 (填符号);A、B、D中与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1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以空气和氢气为原料生产物质X的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中发生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氮气 -209.9 -195.8
氧气 -218 -183
注:如表所示为氮气、氧气熔沸点数据。
①空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空气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常压下液态空气升温时,温度应控制在—195.8℃<T< ℃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在该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大,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原因是 。
③微粒“”表示的物质是 (填化学符号)。
(2)步骤Ⅱ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步骤Ⅱ中,还需要加入四氧化三铁,则四氧化三铁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 。
16、实验创新是重要的科学素养,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图1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图3、图4所示。
【查阅资料】
①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后叫氨水,它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图2装置是T形三通管,T形三通管属于微型化学实验仪器。
③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分子运动的速率与分子的质量有关。
④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B处溶液变为红色,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是 。
(2)与图1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3)微热图2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加快,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
(4)如图3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棉花,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两个注射器同时向棉花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一段时间后先在c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①上述实验说明生成的氯化铵常温下的状态是 (选填“固体”或“气体”)。
②你认为先在c处产生白烟的原因是 。
(5)①如图4所示装置为“碘锤”,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该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加热后碘锤中充满紫红色碘蒸气的原因是 。
17、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
(2)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Ne的化学性质 (填“稳定”或“不稳定”)
(3)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科学家相继合成了很多新的元素。他们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4)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排布规律是 (写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A D A D A A D
11 12
A D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1) 7 ;; (2)中子数不同; (3)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4)AB。
14、(1)19.00; ; (2)BC;ABD;(3)Cl- ; D。
15、(1)物理;-183.0 ;升温时分子间距变大;O2; (2)化合反应;催化作用。
16、(1)不断运动的; (2)更环保(或节约药品);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4)固体;氨气分子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
(5)物理;碘分子受热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7、(1)门捷列夫;(2)Mg;10.81; 金属;失去;稳定;(3)118;
(4)质子数依次递增(或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或最外电子数依次递增等)。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