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八校联考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八校联考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德惠期中)如图,下列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对玻片呼气
B.蜡烛的燃烧
C.湿衣晾干
D.灯泡通电发光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对玻片呼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的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灯泡通电发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液体的量取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用火柴点燃,不符合题意;
C、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符合题意;
D、量筒读数是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时标签、瓶塞、试剂瓶口三处要求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量筒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分析。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立即出现银白色固体银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硫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知识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实验现象不涉及生成物的名称,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立即出现银白色固体银,为结论描述,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为结论,不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D、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生成物名称描述为结论不是现象分析;
B、根据生成四氧化三铁为结论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常温下无色、无味,可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B.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强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D.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氮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由于化学性质稳定,符合题意;
B、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强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或异味,可用作除味剂,不符合题意;
D、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分析;
B、根据镁燃烧的现象确定其对应用途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D、根据酒精的可燃性,可作燃料分析。
5.(2019·洛阳模拟)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
B.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g
C.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
D.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N(NO2)3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B不符合题意;
C.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00%≈36.8%,C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1个N(NO2)3分子是由4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6.如图是摘自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据此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生成
C.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b=8
D.硫原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6
【答案】A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单位为“1”不是“g”,符合题意;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符号为S2-,不符合题意;
C、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则b=8,不符合题意;
D、硫原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6,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比值,单位为“1”分析;
B、根据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分析;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D、根据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7.测得某澄清溶液的pH为3,此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一组离子是(  )
A.Na+、Cu2+、SO42- B.NH4+、Ca2+、OH-
C.K+、Na+、CO32- D.Ba2+、Na+、SO42-
【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pH为3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 Na+、Cu2+、SO42- 与氢离子相互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B、 NH4+、H+与OH- 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H+与 CO32- 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Ba2+与SO42- 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8.某金属混合物由Cu、Fe、Al、Mg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5.6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得到氢气0.2g,则该金属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金属是(  )
A.Cu B.Mg C.Al D.Fe
【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铜不与硫酸反应,铁、铝、镁三种金属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关系如下:
Fe -- H2 2Al -- H2 Mg -- H2
56   2 18   2 24   2
5.6g   0.2g 1.8g   0.2g 2.4g   0.2g
则5.6克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0.2克,两种金属一定是一种5.6克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大于0.2克的,一种是5.6克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小于0.2克的,则一定不含铁;
故选D。
【分析】根据极值法进行计算,先取能与酸反应的镁、铝、铁各5.6克,分别计算产生氢气质量,再由混合物产生氢气质量确定金属组成分析。
9.下表对化学知识的阐述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材料
①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①华为手机屏用到的“聚酰亚胺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②青少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可适量食用海产品、瘦肉等含锌的食物 ②用钛合金制作航天飞机的外壳,利用其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质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农业
①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会造成水污染 ①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②使用脱硫煤可有效解决酸雨问题 ②农业上采用漫灌可节约用水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①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二氧化碳喷出时吸热,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不支持燃烧,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正确; ②青少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是因为缺少锌元素,可适量食用海产品、瘦肉等含锌的食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 ②用钛合金制作航天飞机的外壳,利用其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质,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正确; ②使用脱硫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效解决酸雨问题,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铁与硫酸铜反应,腐蚀铁桶且降低药效,错误; ②农业上采用漫灌不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特点及锌与人体健康关系分析;
B、根据塑料为合成材料及钛合金的特点分析;
C、根据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及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分析;
D、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漫灌浪费水分析。
1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铝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则氢氧化钠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分子不带电,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
C.用洗洁精洗油污是溶解,用汽油洗油污是乳化作用
D.酸性溶液pH小于7,则酸溶液pH小于7
【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B、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或中子,不符合题意;
C、汽油洗油污是溶解作用,不符合题意;
D、酸性溶液pH小于7,则酸溶液pH小于7,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腐蚀性分析;
B、根据中子、原子、分子都呈中性分析;
C、根据汽油溶解油污分析;
D、根据酸性溶液pH小于7分析。
二、多选题
11.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B.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MnO2,分别同时加热
C.某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答案】A,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符合题意;
B、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MnO2,分别同时加热,加二氧化锰的很快会分解产生氧气,不符合题意;
C、某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反应过程中因温度升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然后温度恢复,仍是原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相等,不符合题意;
D、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碳酸钠与盐酸、氯化钙都反应产生氯化钠,氯化钠质量从原点起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D。
【分析】A、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分析;
B、根据氯酸钾加二氧化锰后快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析;
C、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D、根据碳酸钠与盐酸、氯化钙都反应产生氯化钠分析。
三、单选题
12.有一不纯的Na2CO3样品,杂质可能是CaCO3、K2CO3、NaCl和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g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杂质一定没有NaCl B.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C.该样品组成有三种情况 D.杂质一定有CaCO3和CuCl2
【答案】B,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氯化钠和氯化铜不与盐酸反应, Na2CO3、CaCO3、K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关系如下:
Na2CO3 -- CO2 K2CO3 -- CO2 CaCO3 -- CO2
106   44 138   44 100   44
10.6g   4.4g 13.8g   4.4g 10g   4.4g
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g二氧化碳气体 ,由上述分析可知,若杂质中含CaCO3,则可能含有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时盐酸与二氧化碳质量关系,设所用稀盐酸质量分数为x
2HCl--CO2
73 44
100gx 4.4g
73:44=100gx:4.4g
x=7.3%,符合题意;
C、该样品组成情况为 Na2CO3 、 CaCO3、K2CO3 或 Na2CO3 、 CaCO3、NaCl 或 Na2CO3 、 CaCO3、NaCl 、K2CO3 ,共三种情况,符合题意;
D、氯化铜溶液呈蓝色,而加入盐酸后溶液呈无色,则一定不含 CuCl2 ,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分析】先由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能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钾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再由 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g二氧化碳气体,由氯化铜溶液呈蓝色,确定一定不含氯化铜,一定含碳酸钙,碳酸钾和氯化钠可能含一种或两种。
四、填空题
13.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3个铜原子   。
(2)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
(3)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3Cu
(2)
(3)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1)3个铜原子表示为 3Cu;
(2)不含金属元素的碱是氨水,化学式为 ;
(3)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 。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系数分析;
(2)根据氨水中不含金属元素,属于碱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分析。
1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馅料中添加铁强化酱油,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3)引起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微量
(2)CO
(3)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1)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2)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铁元素为微量元素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1℃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t1
(2)乙>甲>丙
(3)2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即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变成t1℃饱和溶液,溶解度大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t1℃,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降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t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且小于t1℃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则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
(3) 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克,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甲只能溶解12.5克,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处溶解度相等分析;
(2)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五、流程题
16.某工厂利用废旧电子设备回收其中的贵重金属金、银,瑞瑞设计了如下流程从废旧电子粗产品中回收金、银,并制备氧化铜。
(1)步骤①中操作名称是   。
(2)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   。
(3)步骤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过滤
(2)Mg2+、Al3+
(3)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步骤①分离出固体和溶液,为过滤操作;
(2)加入足量稀硫酸,镁、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铝,则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Mg2+、Al3+ ;
(3)加入足量硫酸得到固体为铜、银、金,步骤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铜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镁、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铝,铜、银、金不与硫酸反应分析;
(3)根据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分析。
六、推断题
17.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D常用于食品干燥剂,I中含有氯元素。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写出E+H→I+C的化学方程式   。
(3)D与C→E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答案】(1)
(2)
(3)化合反应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A是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则A为乙醇,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C为水,B为二氧化碳,D常用于食品干燥剂,D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E,E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H反应可生成水,H可生成二氧化碳,则H可以是酸,I中含有氯元素 ,则H为盐酸,I为氯化钙。
(1)A化学式为 。
(2)E+H→I+C为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D+C→E为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分析】(1)根据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分析;
(2)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分析;
(3)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七、实验题
18.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常选用发生装置A,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最好选   (填“B”或“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制取装置外,还应选用G装置,装置中的液体药品是   (填写试剂名称)。
(4)若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填“a”或“b”)进入。
【答案】(1)酒精灯
(2)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浓硫酸
(4)a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为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常选用发生装置A,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是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即B和C,B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所以最好选B为发生装置;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制取装置外,还应选用G装置,装置中的液体药品应选择具有吸水性的浓硫酸。
(4) 若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a端进入。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防止固体颗粒进入导管,以及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能控制药品接触与分离的装置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以及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八、科学探究题
19.昌五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活动开放日,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活动。
(1)【实验活动一】在进行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实验时,若要使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则:
此反应操作是向   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得到中性溶液,需借助酚酞试液,当溶液恰好中和时,溶液由红色刚好变成无色。
(2)实验结束后发现容器壁温度升高,证实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若用固体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你认为可行吗?并说明理由   。
(3)【实验活动二】
某化学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结束过滤后,同学们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内,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物质进行过滤,然后对滤液中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Ⅰ:滤液中溶质是Na2SO4。
Ⅱ:滤液中溶质是Na2SO4、CuSO4。
Ⅲ:滤液中溶质是Na2SO4、H2SO4。
Ⅳ:滤液中溶质是   。
(5)【交流讨论】同学们对以上的猜想提出了质疑,认为猜想   (填序号)不合理。
(6)【设计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的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 溶液呈无色 猜想   不成立
继续在上述的试管加入    产生蓝色沉淀 猜想   成立
【答案】(1)氢氧化钠/NaOH;
(2)不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放出热量
(3)
(4)Na2SO4、NaOH
(5)Ⅲ
(6)Ⅱ;溶液(合理即可);Ⅳ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由反应时溶液pH从大于7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可知,该反应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2)不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放出热量 ,干扰实验验证,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硫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过程放出热量。
(3) A试管中发生的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 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内,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说明A试管中溶液溶质成分为硫酸钠和硫酸铜,B试管中溶液溶质成分为硫酸钠、氢氧化钠,则反应后滤液中溶质一定有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可能有一种,故猜想 Ⅳ为:滤液中溶质是Na2SO4、NaOH 。
(5)反应后有蓝色沉淀,溶液中一定不会有硫酸, 猜想Ⅲ不合理。
(6)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溶液呈无色,说明不含使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猜想Ⅱ不成立。氢氧化钠与铜盐的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继续在上述的试管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可证明猜想 Ⅳ成立。
【分析】(1)根据图像中反应过程溶液pH的变化,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分析;
(4)根据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内,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由此确定两试管中溶液中溶质,再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生成物,反应物可能剩余一种分析;
(5)根据硫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6)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氢氧化钠与铜盐的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分析。
20.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请按要求填空。
(1)【查阅资料】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Na2O、Na2O2、NaOH久置于空气中最终都变为   (填化学式)。
(2)Na投入MgCl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3)现有一种以NaHCO3为主要成分的膨松剂,由于膨松剂存放时间较长,部分分解成Na2CO3粉末。为测定混合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皆为足量)。
【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样品m1g装入玻璃管B,测定实验前D的质量m2g。
第二步: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第三步: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第四步:拆下装置,再次称量D的质量m3g。
①第二步操作的作用是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碱石灰的作用是   。
③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有m1、m2、m3的代数式表示)。
④按以上步骤实验后测得的NaHCO3质量分数可能会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答案】(1)Na2CO3
(2)
(3)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影响测定结果;;偏小;反应结束后没有继续通入空气将生成的CO2全部排入D装置中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由查阅资料可知 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Na、Na2O、Na2O2、NaOH久置于空气中最终都变为Na2CO3。
(2) Na投入MgCl2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
(3) ①装置内有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有干扰,碱石灰可吸收二氧化碳,故第二步操作的作用是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影响测定结果;
③D中增重质量为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设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x
168 44
m1gx ( m3-m2 )g
x= ;
④按以上步骤实验, 反应结束后没有继续通入空气,装置内二氧化碳可能会有残留,生成的CO2不能全部排入D装置中,使测得的NaHCO3质量分数可能会偏小。
【分析】(1)根据查阅资料及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3)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质量比计算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及装置内二氧化碳残留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九、计算题
21.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生成氢气   g。
(3)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列出求解参加反应锌的质量的比例式为   。
(4)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
(5)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硫酸质量为   g,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
(2)0.2
(3)
(4)35%
(5)9.8;10.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解答】(1)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
(2)由图示可知,反应后生成硫酸锌质量为100g×16.1%=16.1g,设生成氢气质量为a
Zn+ H2SO4=ZnSO4+ H2↑
65 161 2
x 16.1g a
161:2=16.1g:a
a=0.2g。
(3) 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则参加反应锌的质量的比例式为 。
(4)由上述计算出锌的质量为6.5g,则铜的质量分数为.
(5)设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硫酸质量为y
Zn+ H2SO4=ZnSO4+ H2↑
  98 161  
  y 16.1g  
y=9.8g, 所用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0.2g-6.5g=93.7g,则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分析】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图示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再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氢气、反应的锌、硫酸的质量,由此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及质量分数,再由反应后溶液质量计算出稀硫酸的质量,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稀硫酸质量分数。
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八校联考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德惠期中)如图,下列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对玻片呼气
B.蜡烛的燃烧
C.湿衣晾干
D.灯泡通电发光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液体的量取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立即出现银白色固体银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硫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常温下无色、无味,可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B.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强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D.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5.(2019·洛阳模拟)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
B.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g
C.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
D.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6.如图是摘自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据此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生成
C.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b=8
D.硫原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6
7.测得某澄清溶液的pH为3,此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一组离子是(  )
A.Na+、Cu2+、SO42- B.NH4+、Ca2+、OH-
C.K+、Na+、CO32- D.Ba2+、Na+、SO42-
8.某金属混合物由Cu、Fe、Al、Mg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5.6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得到氢气0.2g,则该金属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金属是(  )
A.Cu B.Mg C.Al D.Fe
9.下表对化学知识的阐述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材料
①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①华为手机屏用到的“聚酰亚胺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②青少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可适量食用海产品、瘦肉等含锌的食物 ②用钛合金制作航天飞机的外壳,利用其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质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农业
①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会造成水污染 ①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②使用脱硫煤可有效解决酸雨问题 ②农业上采用漫灌可节约用水
A.A B.B C.C D.D
1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铝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则氢氧化钠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分子不带电,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
C.用洗洁精洗油污是溶解,用汽油洗油污是乳化作用
D.酸性溶液pH小于7,则酸溶液pH小于7
二、多选题
11.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B.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MnO2,分别同时加热
C.某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三、单选题
12.有一不纯的Na2CO3样品,杂质可能是CaCO3、K2CO3、NaCl和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g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杂质一定没有NaCl B.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C.该样品组成有三种情况 D.杂质一定有CaCO3和CuCl2
四、填空题
13.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3个铜原子   。
(2)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
(3)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馅料中添加铁强化酱油,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3)引起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1℃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五、流程题
16.某工厂利用废旧电子设备回收其中的贵重金属金、银,瑞瑞设计了如下流程从废旧电子粗产品中回收金、银,并制备氧化铜。
(1)步骤①中操作名称是   。
(2)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   。
(3)步骤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六、推断题
17.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D常用于食品干燥剂,I中含有氯元素。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写出E+H→I+C的化学方程式   。
(3)D与C→E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七、实验题
18.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常选用发生装置A,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最好选   (填“B”或“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制取装置外,还应选用G装置,装置中的液体药品是   (填写试剂名称)。
(4)若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填“a”或“b”)进入。
八、科学探究题
19.昌五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活动开放日,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活动。
(1)【实验活动一】在进行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实验时,若要使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则:
此反应操作是向   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得到中性溶液,需借助酚酞试液,当溶液恰好中和时,溶液由红色刚好变成无色。
(2)实验结束后发现容器壁温度升高,证实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若用固体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你认为可行吗?并说明理由   。
(3)【实验活动二】
某化学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结束过滤后,同学们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内,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物质进行过滤,然后对滤液中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Ⅰ:滤液中溶质是Na2SO4。
Ⅱ:滤液中溶质是Na2SO4、CuSO4。
Ⅲ:滤液中溶质是Na2SO4、H2SO4。
Ⅳ:滤液中溶质是   。
(5)【交流讨论】同学们对以上的猜想提出了质疑,认为猜想   (填序号)不合理。
(6)【设计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的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 溶液呈无色 猜想   不成立
继续在上述的试管加入    产生蓝色沉淀 猜想   成立
20.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请按要求填空。
(1)【查阅资料】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Na2O、Na2O2、NaOH久置于空气中最终都变为   (填化学式)。
(2)Na投入MgCl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3)现有一种以NaHCO3为主要成分的膨松剂,由于膨松剂存放时间较长,部分分解成Na2CO3粉末。为测定混合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皆为足量)。
【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样品m1g装入玻璃管B,测定实验前D的质量m2g。
第二步: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第三步: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第四步:拆下装置,再次称量D的质量m3g。
①第二步操作的作用是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碱石灰的作用是   。
③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有m1、m2、m3的代数式表示)。
④按以上步骤实验后测得的NaHCO3质量分数可能会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九、计算题
21.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生成氢气   g。
(3)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列出求解参加反应锌的质量的比例式为   。
(4)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
(5)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硫酸质量为   g,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对玻片呼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的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灯泡通电发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用火柴点燃,不符合题意;
C、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符合题意;
D、量筒读数是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时标签、瓶塞、试剂瓶口三处要求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量筒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实验现象不涉及生成物的名称,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立即出现银白色固体银,为结论描述,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为结论,不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D、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生成物名称描述为结论不是现象分析;
B、根据生成四氧化三铁为结论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氮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由于化学性质稳定,符合题意;
B、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强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或异味,可用作除味剂,不符合题意;
D、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分析;
B、根据镁燃烧的现象确定其对应用途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D、根据酒精的可燃性,可作燃料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N(NO2)3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B不符合题意;
C.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00%≈36.8%,C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1个N(NO2)3分子是由4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单位为“1”不是“g”,符合题意;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符号为S2-,不符合题意;
C、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则b=8,不符合题意;
D、硫原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6,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比值,单位为“1”分析;
B、根据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分析;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D、根据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pH为3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 Na+、Cu2+、SO42- 与氢离子相互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B、 NH4+、H+与OH- 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H+与 CO32- 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Ba2+与SO42- 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8.【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铜不与硫酸反应,铁、铝、镁三种金属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关系如下:
Fe -- H2 2Al -- H2 Mg -- H2
56   2 18   2 24   2
5.6g   0.2g 1.8g   0.2g 2.4g   0.2g
则5.6克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0.2克,两种金属一定是一种5.6克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大于0.2克的,一种是5.6克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小于0.2克的,则一定不含铁;
故选D。
【分析】根据极值法进行计算,先取能与酸反应的镁、铝、铁各5.6克,分别计算产生氢气质量,再由混合物产生氢气质量确定金属组成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①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二氧化碳喷出时吸热,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不支持燃烧,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正确; ②青少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是因为缺少锌元素,可适量食用海产品、瘦肉等含锌的食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 ②用钛合金制作航天飞机的外壳,利用其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质,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正确; ②使用脱硫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效解决酸雨问题,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铁与硫酸铜反应,腐蚀铁桶且降低药效,错误; ②农业上采用漫灌不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特点及锌与人体健康关系分析;
B、根据塑料为合成材料及钛合金的特点分析;
C、根据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及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分析;
D、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漫灌浪费水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B、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或中子,不符合题意;
C、汽油洗油污是溶解作用,不符合题意;
D、酸性溶液pH小于7,则酸溶液pH小于7,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腐蚀性分析;
B、根据中子、原子、分子都呈中性分析;
C、根据汽油溶解油污分析;
D、根据酸性溶液pH小于7分析。
11.【答案】A,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符合题意;
B、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MnO2,分别同时加热,加二氧化锰的很快会分解产生氧气,不符合题意;
C、某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反应过程中因温度升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然后温度恢复,仍是原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相等,不符合题意;
D、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碳酸钠与盐酸、氯化钙都反应产生氯化钠,氯化钠质量从原点起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D。
【分析】A、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分析;
B、根据氯酸钾加二氧化锰后快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析;
C、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D、根据碳酸钠与盐酸、氯化钙都反应产生氯化钠分析。
12.【答案】B,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氯化钠和氯化铜不与盐酸反应, Na2CO3、CaCO3、K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关系如下:
Na2CO3 -- CO2 K2CO3 -- CO2 CaCO3 -- CO2
106   44 138   44 100   44
10.6g   4.4g 13.8g   4.4g 10g   4.4g
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g二氧化碳气体 ,由上述分析可知,若杂质中含CaCO3,则可能含有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时盐酸与二氧化碳质量关系,设所用稀盐酸质量分数为x
2HCl--CO2
73 44
100gx 4.4g
73:44=100gx:4.4g
x=7.3%,符合题意;
C、该样品组成情况为 Na2CO3 、 CaCO3、K2CO3 或 Na2CO3 、 CaCO3、NaCl 或 Na2CO3 、 CaCO3、NaCl 、K2CO3 ,共三种情况,符合题意;
D、氯化铜溶液呈蓝色,而加入盐酸后溶液呈无色,则一定不含 CuCl2 ,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分析】先由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能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钾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再由 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g二氧化碳气体,由氯化铜溶液呈蓝色,确定一定不含氯化铜,一定含碳酸钙,碳酸钾和氯化钠可能含一种或两种。
13.【答案】(1)3Cu
(2)
(3)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1)3个铜原子表示为 3Cu;
(2)不含金属元素的碱是氨水,化学式为 ;
(3)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 。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系数分析;
(2)根据氨水中不含金属元素,属于碱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分析。
14.【答案】(1)微量
(2)CO
(3)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1)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2)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铁元素为微量元素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5.【答案】(1)t1
(2)乙>甲>丙
(3)2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即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变成t1℃饱和溶液,溶解度大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t1℃,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降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t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且小于t1℃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则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
(3) 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克,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甲只能溶解12.5克,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处溶解度相等分析;
(2)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16.【答案】(1)过滤
(2)Mg2+、Al3+
(3)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步骤①分离出固体和溶液,为过滤操作;
(2)加入足量稀硫酸,镁、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铝,则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Mg2+、Al3+ ;
(3)加入足量硫酸得到固体为铜、银、金,步骤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铜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镁、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铝,铜、银、金不与硫酸反应分析;
(3)根据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分析。
17.【答案】(1)
(2)
(3)化合反应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A是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则A为乙醇,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C为水,B为二氧化碳,D常用于食品干燥剂,D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E,E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H反应可生成水,H可生成二氧化碳,则H可以是酸,I中含有氯元素 ,则H为盐酸,I为氯化钙。
(1)A化学式为 。
(2)E+H→I+C为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D+C→E为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分析】(1)根据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分析;
(2)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分析;
(3)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18.【答案】(1)酒精灯
(2)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浓硫酸
(4)a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为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常选用发生装置A,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是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即B和C,B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所以最好选B为发生装置;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制取装置外,还应选用G装置,装置中的液体药品应选择具有吸水性的浓硫酸。
(4) 若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a端进入。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防止固体颗粒进入导管,以及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能控制药品接触与分离的装置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以及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19.【答案】(1)氢氧化钠/NaOH;
(2)不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放出热量
(3)
(4)Na2SO4、NaOH
(5)Ⅲ
(6)Ⅱ;溶液(合理即可);Ⅳ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由反应时溶液pH从大于7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可知,该反应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2)不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放出热量 ,干扰实验验证,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硫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过程放出热量。
(3) A试管中发生的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 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内,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说明A试管中溶液溶质成分为硫酸钠和硫酸铜,B试管中溶液溶质成分为硫酸钠、氢氧化钠,则反应后滤液中溶质一定有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可能有一种,故猜想 Ⅳ为:滤液中溶质是Na2SO4、NaOH 。
(5)反应后有蓝色沉淀,溶液中一定不会有硫酸, 猜想Ⅲ不合理。
(6)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溶液呈无色,说明不含使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猜想Ⅱ不成立。氢氧化钠与铜盐的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继续在上述的试管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可证明猜想 Ⅳ成立。
【分析】(1)根据图像中反应过程溶液pH的变化,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分析;
(4)根据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内,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由此确定两试管中溶液中溶质,再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生成物,反应物可能剩余一种分析;
(5)根据硫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6)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氢氧化钠与铜盐的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分析。
20.【答案】(1)Na2CO3
(2)
(3)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影响测定结果;;偏小;反应结束后没有继续通入空气将生成的CO2全部排入D装置中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由查阅资料可知 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Na、Na2O、Na2O2、NaOH久置于空气中最终都变为Na2CO3。
(2) Na投入MgCl2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
(3) ①装置内有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有干扰,碱石灰可吸收二氧化碳,故第二步操作的作用是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影响测定结果;
③D中增重质量为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设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x
168 44
m1gx ( m3-m2 )g
x= ;
④按以上步骤实验, 反应结束后没有继续通入空气,装置内二氧化碳可能会有残留,生成的CO2不能全部排入D装置中,使测得的NaHCO3质量分数可能会偏小。
【分析】(1)根据查阅资料及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3)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质量比计算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及装置内二氧化碳残留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21.【答案】(1)
(2)0.2
(3)
(4)35%
(5)9.8;10.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解答】(1)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
(2)由图示可知,反应后生成硫酸锌质量为100g×16.1%=16.1g,设生成氢气质量为a
Zn+ H2SO4=ZnSO4+ H2↑
65 161 2
x 16.1g a
161:2=16.1g:a
a=0.2g。
(3) 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则参加反应锌的质量的比例式为 。
(4)由上述计算出锌的质量为6.5g,则铜的质量分数为.
(5)设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硫酸质量为y
Zn+ H2SO4=ZnSO4+ H2↑
  98 161  
  y 16.1g  
y=9.8g, 所用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0.2g-6.5g=93.7g,则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分析】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图示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再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氢气、反应的锌、硫酸的质量,由此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及质量分数,再由反应后溶液质量计算出稀硫酸的质量,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稀硫酸质量分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5化学变化及其表示检测题(答案)

下一篇: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综合素质检测(一)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