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中学2017-2018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服晾干 B.雪糕融化 C.牛奶变酸 D.轮胎爆裂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衣服晾干是水蒸发到空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雪糕融化是液化现象,固体变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牛奶变酸产生了乳酸,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轮胎爆炸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产生,有新物质产生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2.(2018·朝阳模拟)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C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故选C.
【分析】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3.(2017九上·南山期中)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喝牛奶补钙补的是钙元素,故答案为:A。
【分析】牛奶是宏观物质,要用宏观概念来描述,即用元素来描述。
4.(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必须先放入少量水或者细沙的是(  )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硫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由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并且会产生黑色的固体熔融物,为了防止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必须要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或者细沙,故答案为:A。
【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溅落会使集气瓶炸裂,因此要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者细沙。
5.(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
A.红磷 B.硫 C.蜡烛 D.木炭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A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符合题意;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C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6.(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 B.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C.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 D.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无氟冰箱,能够减少氟元素的排放,避免大气被破坏,利于保护气体,B不符合题意;
C、驾驶私家车出行会消耗石油,产生大量的汽车尾气,不利于保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C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有利于保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会消耗更多的石油,产生大量的汽车尾气,不利于保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
7.(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 B.汽水 C.液态氧气 D.液态空气
【答案】C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自来水中含有一些能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糖、柠檬酸、色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氧气是将氧气加压后氧气由气体变成液体,里面只含有氧气,属于纯净物,C符合题意;
D、液态空气是将空气加压由气体变成液体,但是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8.(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方法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吸附 B.消毒 C.煮沸 D.沉降
【答案】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因此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A不符合题意;
B、消毒可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等,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因此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不符合题意;
C、煮沸可以将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使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出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C符合题意;
D、沉降可以使大颗粒的固体物质沉淀出来,但是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因此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降低水的硬度就是要减少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一般常用的有两种方法:煮沸和蒸馏,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9.(2017九上·南山期中)碳-14可用于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其原子的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其质子数为(  )
A.8 B.14 C.6 D.2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有6个电子,所以质子数是6,故答案为:C。
【分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核数
10.(2016九上·定州期中)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 C.H2O D.2H2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H2是氢气的化学式,可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
C、H2O是水的化学式,可表示一个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就是直接在元素符合前面加数字.
11.(2017九上·南山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给液体药品加热
B.除去水中的泥沙
C.取用液体药品
D.读出液体的体积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给液体药品加热的时候,液体药品装太多了,试管没有倾斜,A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水中的泥沙,过滤的时候没有用玻璃棒引流,B不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药品的时候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塞没有倒置,C不符合题意;
D、读液体的体积的时候,视线要平视凹液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加热液体药品时,药品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并且加热的时候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防止液体加热沸腾溅出伤人;过虑的时候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取用液体药品的时候,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置,防止液体流出来腐蚀桌面;量筒量取液体的时候视线要与凹液面平行,不能俯视或仰视。
12.(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表示药品有毒的图标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是易燃物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
B、是有毒的标志,B符合题意;
C、是爆炸性物质的标志,C不符合题意;
D、是腐蚀品的标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中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分析判断即可。
13.(2016九上·蓟州期中)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
A.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
B.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用药匙取一些蔗糖,尝一尝是否有甜味
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 mL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解:A、由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可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中取用药品时,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药品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14.(2017九上·南山期中)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由此得出的关于该物质元素组成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氮元素 B.一定含有氢元素
C.一定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氮、氢元素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那么反应物也应该含有氮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但是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中,也可能来自该化合物中,因此该物质不一定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即可。
15.(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C.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A符合题意;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C不符合题意;
D、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有些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发生变化。
16.(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木炭燃烧
C.食物的腐烂 D.酒的酿造
【答案】B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B。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人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17.(2015八上·青冈县期末)下列对“热胀冷缩”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温度升高,分子体积膨胀
B.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变慢
C.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温度升高,分子分裂为更多的分子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热胀冷缩”这一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故选:C.
【分析】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8.(2017九上·南山期中)某原子中共有40个微粒,其中有14个微粒不带电,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3 B.14 C.40 D.27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该原子中有14个微粒不带电,即有14个中子,则质子+电子=40-14=26个,而质子数=电子数,所以质子=26{#mathmL#}{#/mathmL#}2=13个,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3+14=27.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微粒及其微粒的带电情况分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9.(2017九上·南山期中)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原子序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硅是“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B。
【分析】“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汞除外;“气”字头的是非金属气态元素;“石”字旁的是非金属固态元素;“氵”作偏旁的是液态元素。
20.(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的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钠---NA B.镁---Ma C.氦---H D.氯---Cl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钠的正确写法是Na,A不符合题意;
B、镁的正确写法是Mg,B不符合题意;
C、氦的正确写法是He,C不符合题意;
D、氯的写法是C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1.(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分子大,原子小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A不符合题意;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但是在物理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核和电子,B不符合题意;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符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单独不能比较大小,但是分子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物理变化中可以再分;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
22.(2017九上·南山期中)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  )
⑴质量甚微;(2)体积甚小;(3)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4)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⑸粒子间有间隔;(6)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A.(1)(2)(3)(5)(6) B.(1)(2)(3)(4)(5)(6)
C.(1)(2)(3)(4)(5) D.(1)(2)(3)(4)(6)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裂成原子,但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所以(4)不是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与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都处在不断运动的状态中,微粒间都有间隔,都可以构成物质。
23.(2015九上·重庆期中)下列关于Na和Na+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Na比Na+多一个电子 B.Na+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
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D.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解:
A、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Na比Na+多一个电子,故A正确;
B、因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B正确;
C、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故C正确;
D、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有2个电子层,而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所以它们的电子层数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来分析稳定性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的质子和电子来分析它们的转化及是否为同种元素.
24.(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 B.O C.H D.C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N只能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A不符合题意;
B、O只能表示氧元素,一个氧原子,B不符合题意;
C、H只能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C不符合题意;
D、C可以表示碳元素、一个碳原子,还可以表示碳这种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钙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的时候,就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25.(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表示Na原子,A不符合题意;
B、表示Ne原子,B不符合题意;
C、表示O原子,C不符合题意;
D、表示Na+,阳离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则为原子;核电核数{#mathmL#}{#/mathmL#}核外电子数,则为阳离子;核电核数{#mathmL#}{#/mathmL#}核外电子数,则为阴离子。
26.(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面关于化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A不符合题意;
B、化学的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人类的乱砍乱伐,乱排放造成的,B符合题意;
C、人类在通过化学研究制备新能源,如氢能,C不符合题意;
D、化学研究制备的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不仅研究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而且要根据需要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只要人类利用好化学,它就会朝着向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二、填空题和实验题
27.(2017九上·南山期中)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用化学符号表示:
(1)Fe   ,   ,   
(2)5Ag   ,
(3)2个过氧化氢分子   
(4)一个铜原子   ,
(5)2Cl   
(6)Mg2+中2的含义   
【答案】(1)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
(2)表示5个银原子
(3)2H2O2
(4)Cu
(5)表示2个氯原子
(6)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金属由原子构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所以Fe有三个意义:表示铁这种物质;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2)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就只能表示微观含义,所以5Ag就只能表示5个银原子;(3)过氧化氢分子的化学式为H2O2,所以2个过氧化氢分子就表示为:2H2O2;(4)一个铜原子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为:Cu;(5)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就只能表示微观含义,所以2Cl表示表示2个氯原子;(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Mg2+中2的含义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1)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2)表示5个银原;(3)2H2O2;(4)Cu;(5)表示2个氯原子;(6)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当元素符号又可以表示化学式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表示这三种意义;元素符号前面如果有数字,就只能表示微观意义,即几个某原子;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8.(2017九上·南山期中)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主要由   (填物质名称)和氧气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
(2)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氧气可用于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可用于   。
A.制造霓虹灯 B.医疗急救
(3)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
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b.   ;
c.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
④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   。
【答案】(1)氮气
(2)B;A
(3)检查装置气密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2)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霓虹灯;(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组装好实验装置后,要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漏气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氧气与红磷反应完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气压变小,大气压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瓶中水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可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mathmL#} {#/mathmL#}.
故答案为:(1)氮气;(2)B;A;(3)检查装置气密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分析】医疗上对缺氧的病人进行供氧;稀有气体经常用于霓虹灯;实验装置一般都要检查装置气密性;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就会变小,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
29.(2017九上·南山期中)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氧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它的核电荷数是8,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3)在第二周期元素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元素名称)。
(4)在第三周期共有金属元素   种。
(5)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1)二;得到;核电核数(或质子数)不同
(2)金属;Al3+
(3)氖
(4)3
(5);S2-;最外层电子数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最外层有6个电子,大于4,容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核电核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2)原子序数13的元素是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离子符号为:Al3+;(3)在第二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即氖元素;(4)第三周期中,金属元素有:钠、镁、铝4种元素;(5)16号元素是硫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6个电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离子符号为:S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二;得到;核电核数(或质子数)不同;(2)金属;Al3+;(3)氖;(4)3;(5);S2-;最外层电子数。
【分析】核电核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30.(2017九上·南山期中)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A做发生装置时,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的原因
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   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4)若想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应该用   法收集。用该法收集后,验满的操作是   。
(5)红热的木炭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   光。燃烧停止后,往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经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6)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原因是   。
【答案】(1)铁架台
(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连续均匀
(4)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满了
(5)白;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①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2)实验室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导管口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受热会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时候,要等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的时候在收集,这个时候将空气完全排出,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4)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所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时验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收集满了;(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遇到澄清的石灰水,会使石灰水变浑浊;(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锰,产生的二氧化锰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是氯酸钾开始分解的速率会比较慢。
故答案为(1)铁架台;(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连续均匀;(4)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满了;(5)白;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3)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时候,要等到导管末端连续均匀冒泡的时候在收集;(4)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验满的时候,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高锰酸钾分解会产生二氧化锰,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不过氯酸钾开始反应的速率会很慢。
31.(2017九上·南山期中)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河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   
(2)操作(1)的名称是   ,若经过操作(1)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
(3)操作(2)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操作(3)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经过操作(3)以后,小刚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混合物;水分子
(2)过滤;a、c
(3)Ⅱ;物理
(4)硬;Ⅰ;看不到浮渣,有较多泡沫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河水中含有很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以及微生物等,属于混合物;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2)操作(1)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漏斗边缘、仪器本身不干净;(3)操作(2)将过滤后的液体进行除臭、除色,所以选择装置Ⅱ,活性炭的吸附属于物理变化;(4)加入肥皂水,浮渣较多属于硬水,经过操作Ⅲ后,液体成为了蒸馏水,要经过蒸馏操作,选择装置Ⅰ,蒸馏后,硬水变成软水,重复实验,加入肥皂水的时候就看不到浮渣,这时泡沫就比较多。
故答案为:(1)混合物;水分子;(2)过滤;a、c;(3)Ⅱ;物理;(4)硬;Ⅰ;看不到浮渣,有较多泡沫。
【分析】(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过滤可以将固液分离,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漏斗边缘、仪器本身不干净;(3)过滤后的液体要除臭除色,用活性炭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加入肥皂水,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经过蒸馏操作才可以得到蒸馏水。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服晾干 B.雪糕融化 C.牛奶变酸 D.轮胎爆裂
2.(2018·朝阳模拟)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3.(2017九上·南山期中)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4.(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必须先放入少量水或者细沙的是(  )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硫
5.(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
A.红磷 B.硫 C.蜡烛 D.木炭
6.(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 B.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C.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 D.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7.(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 B.汽水 C.液态氧气 D.液态空气
8.(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方法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吸附 B.消毒 C.煮沸 D.沉降
9.(2017九上·南山期中)碳-14可用于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其原子的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其质子数为(  )
A.8 B.14 C.6 D.2
10.(2016九上·定州期中)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 C.H2O D.2H2
11.(2017九上·南山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给液体药品加热
B.除去水中的泥沙
C.取用液体药品
D.读出液体的体积
12.(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表示药品有毒的图标是()
A. B.
C. D.
13.(2016九上·蓟州期中)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
A.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
B.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用药匙取一些蔗糖,尝一尝是否有甜味
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 mL
14.(2017九上·南山期中)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由此得出的关于该物质元素组成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氮元素 B.一定含有氢元素
C.一定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氮、氢元素
15.(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C.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6.(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木炭燃烧
C.食物的腐烂 D.酒的酿造
17.(2015八上·青冈县期末)下列对“热胀冷缩”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温度升高,分子体积膨胀
B.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变慢
C.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温度升高,分子分裂为更多的分子
18.(2017九上·南山期中)某原子中共有40个微粒,其中有14个微粒不带电,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3 B.14 C.40 D.27
19.(2017九上·南山期中)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原子序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20.(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的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钠---NA B.镁---Ma C.氦---H D.氯---Cl
21.(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分子大,原子小
22.(2017九上·南山期中)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  )
⑴质量甚微;(2)体积甚小;(3)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4)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⑸粒子间有间隔;(6)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A.(1)(2)(3)(5)(6) B.(1)(2)(3)(4)(5)(6)
C.(1)(2)(3)(4)(5) D.(1)(2)(3)(4)(6)
23.(2015九上·重庆期中)下列关于Na和Na+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Na比Na+多一个电子 B.Na+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
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D.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24.(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 B.O C.H D.C
25.(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26.(2017九上·南山期中)下面关于化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填空题和实验题
27.(2017九上·南山期中)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用化学符号表示:
(1)Fe   ,   ,   
(2)5Ag   ,
(3)2个过氧化氢分子   
(4)一个铜原子   ,
(5)2Cl   
(6)Mg2+中2的含义   
28.(2017九上·南山期中)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主要由   (填物质名称)和氧气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
(2)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氧气可用于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可用于   。
A.制造霓虹灯 B.医疗急救
(3)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
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b.   ;
c.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
④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   。
29.(2017九上·南山期中)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氧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它的核电荷数是8,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3)在第二周期元素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元素名称)。
(4)在第三周期共有金属元素   种。
(5)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30.(2017九上·南山期中)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A做发生装置时,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的原因
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   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4)若想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应该用   法收集。用该法收集后,验满的操作是   。
(5)红热的木炭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   光。燃烧停止后,往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经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6)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原因是   。
31.(2017九上·南山期中)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河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   
(2)操作(1)的名称是   ,若经过操作(1)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
(3)操作(2)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操作(3)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经过操作(3)以后,小刚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衣服晾干是水蒸发到空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雪糕融化是液化现象,固体变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牛奶变酸产生了乳酸,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轮胎爆炸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产生,有新物质产生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故选C.
【分析】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喝牛奶补钙补的是钙元素,故答案为:A。
【分析】牛奶是宏观物质,要用宏观概念来描述,即用元素来描述。
4.【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由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并且会产生黑色的固体熔融物,为了防止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必须要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或者细沙,故答案为:A。
【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溅落会使集气瓶炸裂,因此要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者细沙。
5.【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A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符合题意;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C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6.【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无氟冰箱,能够减少氟元素的排放,避免大气被破坏,利于保护气体,B不符合题意;
C、驾驶私家车出行会消耗石油,产生大量的汽车尾气,不利于保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C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有利于保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会消耗更多的石油,产生大量的汽车尾气,不利于保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
7.【答案】C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自来水中含有一些能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糖、柠檬酸、色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氧气是将氧气加压后氧气由气体变成液体,里面只含有氧气,属于纯净物,C符合题意;
D、液态空气是将空气加压由气体变成液体,但是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8.【答案】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因此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A不符合题意;
B、消毒可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等,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因此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不符合题意;
C、煮沸可以将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使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出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C符合题意;
D、沉降可以使大颗粒的固体物质沉淀出来,但是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因此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降低水的硬度就是要减少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一般常用的有两种方法:煮沸和蒸馏,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9.【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有6个电子,所以质子数是6,故答案为:C。
【分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核数
10.【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H2是氢气的化学式,可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
C、H2O是水的化学式,可表示一个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就是直接在元素符合前面加数字.
11.【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给液体药品加热的时候,液体药品装太多了,试管没有倾斜,A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水中的泥沙,过滤的时候没有用玻璃棒引流,B不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药品的时候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塞没有倒置,C不符合题意;
D、读液体的体积的时候,视线要平视凹液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加热液体药品时,药品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并且加热的时候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防止液体加热沸腾溅出伤人;过虑的时候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取用液体药品的时候,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置,防止液体流出来腐蚀桌面;量筒量取液体的时候视线要与凹液面平行,不能俯视或仰视。
12.【答案】B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是易燃物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
B、是有毒的标志,B符合题意;
C、是爆炸性物质的标志,C不符合题意;
D、是腐蚀品的标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中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分析判断即可。
13.【答案】D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解:A、由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可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中取用药品时,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药品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那么反应物也应该含有氮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但是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中,也可能来自该化合物中,因此该物质不一定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A符合题意;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C不符合题意;
D、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有些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发生变化。
16.【答案】B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B。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人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17.【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热胀冷缩”这一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故选:C.
【分析】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8.【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该原子中有14个微粒不带电,即有14个中子,则质子+电子=40-14=26个,而质子数=电子数,所以质子=26{#mathmL#}{#/mathmL#}2=13个,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3+14=27.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微粒及其微粒的带电情况分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9.【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硅是“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B。
【分析】“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汞除外;“气”字头的是非金属气态元素;“石”字旁的是非金属固态元素;“氵”作偏旁的是液态元素。
20.【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钠的正确写法是Na,A不符合题意;
B、镁的正确写法是Mg,B不符合题意;
C、氦的正确写法是He,C不符合题意;
D、氯的写法是C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1.【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A不符合题意;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但是在物理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核和电子,B不符合题意;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符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单独不能比较大小,但是分子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物理变化中可以再分;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
22.【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裂成原子,但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所以(4)不是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与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都处在不断运动的状态中,微粒间都有间隔,都可以构成物质。
23.【答案】D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解:
A、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Na比Na+多一个电子,故A正确;
B、因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B正确;
C、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故C正确;
D、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有2个电子层,而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所以它们的电子层数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来分析稳定性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的质子和电子来分析它们的转化及是否为同种元素.
24.【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N只能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A不符合题意;
B、O只能表示氧元素,一个氧原子,B不符合题意;
C、H只能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C不符合题意;
D、C可以表示碳元素、一个碳原子,还可以表示碳这种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钙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的时候,就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2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表示Na原子,A不符合题意;
B、表示Ne原子,B不符合题意;
C、表示O原子,C不符合题意;
D、表示Na+,阳离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则为原子;核电核数{#mathmL#}{#/mathmL#}核外电子数,则为阳离子;核电核数{#mathmL#}{#/mathmL#}核外电子数,则为阴离子。
26.【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解答】A、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A不符合题意;
B、化学的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人类的乱砍乱伐,乱排放造成的,B符合题意;
C、人类在通过化学研究制备新能源,如氢能,C不符合题意;
D、化学研究制备的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不仅研究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而且要根据需要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只要人类利用好化学,它就会朝着向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27.【答案】(1)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
(2)表示5个银原子
(3)2H2O2
(4)Cu
(5)表示2个氯原子
(6)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金属由原子构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所以Fe有三个意义:表示铁这种物质;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2)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就只能表示微观含义,所以5Ag就只能表示5个银原子;(3)过氧化氢分子的化学式为H2O2,所以2个过氧化氢分子就表示为:2H2O2;(4)一个铜原子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为:Cu;(5)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就只能表示微观含义,所以2Cl表示表示2个氯原子;(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Mg2+中2的含义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1)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2)表示5个银原;(3)2H2O2;(4)Cu;(5)表示2个氯原子;(6)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当元素符号又可以表示化学式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表示这三种意义;元素符号前面如果有数字,就只能表示微观意义,即几个某原子;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8.【答案】(1)氮气
(2)B;A
(3)检查装置气密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2)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霓虹灯;(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组装好实验装置后,要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漏气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氧气与红磷反应完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气压变小,大气压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瓶中水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可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mathmL#} {#/mathmL#}.
故答案为:(1)氮气;(2)B;A;(3)检查装置气密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分析】医疗上对缺氧的病人进行供氧;稀有气体经常用于霓虹灯;实验装置一般都要检查装置气密性;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就会变小,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
29.【答案】(1)二;得到;核电核数(或质子数)不同
(2)金属;Al3+
(3)氖
(4)3
(5);S2-;最外层电子数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最外层有6个电子,大于4,容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核电核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2)原子序数13的元素是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离子符号为:Al3+;(3)在第二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即氖元素;(4)第三周期中,金属元素有:钠、镁、铝4种元素;(5)16号元素是硫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6个电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离子符号为:S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二;得到;核电核数(或质子数)不同;(2)金属;Al3+;(3)氖;(4)3;(5);S2-;最外层电子数。
【分析】核电核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30.【答案】(1)铁架台
(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连续均匀
(4)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满了
(5)白;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①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2)实验室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导管口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受热会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时候,要等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的时候在收集,这个时候将空气完全排出,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4)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所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时验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收集满了;(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遇到澄清的石灰水,会使石灰水变浑浊;(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锰,产生的二氧化锰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是氯酸钾开始分解的速率会比较慢。
故答案为(1)铁架台;(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连续均匀;(4)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满了;(5)白;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3)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时候,要等到导管末端连续均匀冒泡的时候在收集;(4)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验满的时候,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高锰酸钾分解会产生二氧化锰,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不过氯酸钾开始反应的速率会很慢。
31.【答案】(1)混合物;水分子
(2)过滤;a、c
(3)Ⅱ;物理
(4)硬;Ⅰ;看不到浮渣,有较多泡沫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河水中含有很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以及微生物等,属于混合物;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2)操作(1)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漏斗边缘、仪器本身不干净;(3)操作(2)将过滤后的液体进行除臭、除色,所以选择装置Ⅱ,活性炭的吸附属于物理变化;(4)加入肥皂水,浮渣较多属于硬水,经过操作Ⅲ后,液体成为了蒸馏水,要经过蒸馏操作,选择装置Ⅰ,蒸馏后,硬水变成软水,重复实验,加入肥皂水的时候就看不到浮渣,这时泡沫就比较多。
故答案为:(1)混合物;水分子;(2)过滤;a、c;(3)Ⅱ;物理;(4)硬;Ⅰ;看不到浮渣,有较多泡沫。
【分析】(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过滤可以将固液分离,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漏斗边缘、仪器本身不干净;(3)过滤后的液体要除臭除色,用活性炭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加入肥皂水,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经过蒸馏操作才可以得到蒸馏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宜春市第十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