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 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
一、单选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主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C.醋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水垢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滤纸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酸碱度
D.二氧化碳气体验满
4.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如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表)。下列实验与图象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M N y
A 水 浓硫酸 溶液的温度
B 水 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的pH
C 饱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硫酸铜 铁粉 溶液的质量
A.A B.B C.C D.D
5.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C.稀释浓硫酸 D. 检验CO2满瓶
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
B.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一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一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一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的是

A.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入稀盐酸
B.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入AgNO3固体
D.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8.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M点时溶液呈无色
B.P点时,溶液中至少含两种溶质
C.N点时溶液的pH最大
D.从M—N点反应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大,随后逐渐减少
9.与BaCl2溶液、Ca(OH)2溶液、CuO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Na2CO3溶液 B.Na2SO4溶液 C.浓盐酸 D.稀硫酸
1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和碱
C.单质都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11.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7,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则破坏燃烧的条件一定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小于4,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二、填空题
12.为测定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取该盐酸5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大理石,完全反应后收集到4.4g气体。
(1)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2)小明将测定结果与标签上所示信息(标签如图)进行对比,发现测定结果与标签有偏差。若实验操作过程均无误,则引起结果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沿器壁慢慢注入,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B实验中加热通入CO2后的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C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热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说明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_,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_____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4)D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14.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表示;测定溶液的pH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
15.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它们的水溶液都呈酸性,是由于水溶液中都含有 _____。
(2)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 _____反应。
(3)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 _____。
三、实验题
16.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2)实验2中:
①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________现象,可得出结论: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②写出Zn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7.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和D两处,操作时应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原因: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4.5克和8.8克,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之比为___________,C装置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测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还缺少哪些条件:___________。
(6)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18.小明做化学作业的时候遇到麻烦了,请你来帮忙。下图是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两处的卡片尚未粘贴。请你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贴上的卡片是 ____ (写卡片中的化学式);
(2)B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 ________ (选填“酸”、“碱”或“盐”);
(3)A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 反应;
(4))A处卡片中的物质与B处卡片中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
(5)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可多选)。
①Fe2O3 ② Mg ③ Ag ④NaOH
19.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都是无色液体,D、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F是石灰水的主要成分。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2)C→B的转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例如:______(用反应物的化学式表示)。
(3)E→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B→F的反应过程中,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五、计算题
20.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见如图)正确的是______(填写“甲”或“乙”)。
(2)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称取1.6gFe2O3于烧杯中,与一定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①______;②______;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______。
21.某兴趣小组同学取10g赤铁矿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最终得到溶液和不溶固体,请分析并计算:

(1)通过操作a可将固液分离,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_。
(2)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故A错误;
B、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错误;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故说法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说法正确;
C、醋酸能与水垢的成分反应,因此可用醋酸除水垢,故说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说法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滤纸片与乒乓球碎片其他条件一致,实验中,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可比较滤纸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B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为:在白瓷板或玻璃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C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热,故温度应升高,选项错误;B、水呈中性,氢氧化钠呈碱性,故pH应变大,选项错误;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则固体不再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错误;D、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故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铁粉,溶液质量不在变化,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5.D
【详解】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错误;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导致污染试剂,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氧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错误;
D、检验CO2满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选项正确;
B、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选项正确;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错误;
D、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选项正确,故选C。
7.B
【详解】A、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完毕,气体质量不再变化,故A正确;
B、因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更快,图像的斜率更大;由、,可知等质量的+2价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越多,即生成的氢气质量越多,故最后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更多,故B错误;
C、向稀盐酸中加入AgNO3固体,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消耗盐酸的同时生成硝酸,酸碱度不变,故C正确;
D、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不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M点还未加稀盐酸,溶液呈碱性,显红色,错误;
B、P点时反应已结束且盐酸过量,故溶液溶质中有氯化钠、氯化氢,正确;
C、N点温度最高,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pH=7,不是最大,错误;
D、从M—N点反应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大,而温度降低是由于反应完全,加入过量稀盐酸导致,错误。故选B。
9.D
【详解】A、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与CuO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与CuO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BaCl2溶液与浓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与CuO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均能发生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10.D
【详解】A、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酸、碳酸盐、碳的氧化物等不是有机物,推理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和碱,也有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推理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单质都含一种元素,但是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臭氧和氧气、石墨和金刚石等,推理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推理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A、酸雨的pH<7,但是pH<5.6的雨水才是酸雨,不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故破坏燃烧的条件一定能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D、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小于4,但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但是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1)解:设盐酸溶质的质量为x


x=7.3g
该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2)浓盐具有挥发性,溶质挥发后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详解】(1)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的质量关系,然后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氯化氢的质量。用氯化氢的质量除以盐酸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详细计算过程见答案。
(2)浓盐具有挥发性,溶质挥发后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3.(1)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2)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H2CO3=H2O+CO2↑
(3)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4P+5O22P2O5 与氧气接触 导热 CuO
(4)溶剂的种类
【详解】(1)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A实验中沿器壁慢慢注入,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2)二氧化碳能与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而加热后碳酸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则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碳酸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温度一样但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由于红磷的着火点高,白磷的着火点低,故填: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白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热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是因为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是由于铜和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该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化学式是
(4)D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14. 酸碱指示剂 pH pH试纸
【详解】指示剂可以粗略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表示;测定溶液的pH可以使用pH试纸;
15. H+ 中和 浓盐酸
【详解】(1)硫酸和盐酸都是酸,它们的水溶液都呈酸性,是由于酸溶于水时解离出H+,因此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H+。
(2)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所以硫酸和盐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中和反应。
(3)因为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凝结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因此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
【点睛】两种常见的强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16. 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色,气球鼓起 锌片表面有气泡生成,倾斜前铜片无明显现象
【详解】(1)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吸热升华后成为气态二氧化碳,气体越来越多,气球就会鼓起;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能观察到的现象为: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色,气球鼓起。
(2)实验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右侧无明显现象,而左侧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而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可得出结论: 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故②填:锌片表面有气泡生成,倾斜前铜片无明显现象。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17.(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2)吸收未反应的氧气,防止其影响氮气的测定
(3) 2∶5 CO2+2NaOH=Na2CO3+H2O
(4)测氮气的体积
(5)氮气的密度
(6)SO2+2NaOH=Na2SO3+H2O
【解析】(1)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本实验的测定原理是: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测定生成物的量,推断出该氨基酸的分子构成。因此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数据的测定。
(2)
未参加反应的氧气不能被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加热D处玻璃管内的铜网,铜能和未反应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操作时应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原因是:吸收未反应的氧气,防止其影响氮气的测定
(3)
浓硫酸能吸收水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4.5克和8.8克,说明反应中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4.5克和8.8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故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等于4.5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其数值为:,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其数值为:,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之比为:∶=2∶5。C装置内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
从装置中看出,生成的氮气是用排水法收集,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生成的氮气的体积,因此F装置的作用是测氮气的体积。
(5)
该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的水、二氧化碳以及氮气的质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元素的质量,然后利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等于各元素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得出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故除了知道氮气的体积外,还应知道氮气的密度,求出氮气的质量。
(6)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18.(1)HCl
(2)碱
(3) 置换
(4)
(5)②④/④②
【分析】铁会和盐酸反应,因此A是盐酸,盐酸会与B反应,所以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A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2)B处卡片中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属于碱;
(3)A处卡片是盐酸,盐酸和铁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5)①氧化铁和硫酸铜不能反应,故错误;
②镁能够与硫酸铜、盐酸反应,可以代替,故正确;
③银不能喝硫酸铜、盐酸反应,不能代替,故错误;
④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铜、盐酸都反应,可以代替,故正确;
故选项为:②④。
19.(1)作燃料(或治炼金属)
(2)CH4和O2
(3)
(4)放出
【分析】常温下A、B都是无色液体,且A能生成B和C,则A可能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F是石灰水的主要成分,则F是氢氧化钙;D、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E能与F(石灰水)反应,则E可能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将A、B、C、D、E、F放入图中,符合题意。
(1)
由分析可知,D物质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它的一种用途是作燃料(或治炼金属)。
(2)
C是氧气,B是水,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C→B的转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故填CH4和O2。
(3)
E是二氧化碳,B是水,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B→F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该过程放出热量。
20.(1)乙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3)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答:参与反应的HCl质量是2.19g
【详解】(1)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导致盐酸的质量减小,故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乙;
(2)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逐渐减小,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
(3)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见答案。
21.(1)引流
(2)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为10g-2g=8g,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4.7g
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
【详解】(1)过滤可将固液分离,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吉林省榆树市八号镇第一中学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2023—2024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达标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