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 (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钢 B.黄铜 C.水银 D.18k黄金
2.2020年底,铜陵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三连冠”目标,垃圾分类回收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A.废易拉罐—可回收垃圾 B.大棒骨—厨余垃圾(湿垃圾)
C.旧荧光灯管—有害垃圾 D.卫生废纸—其他垃圾(干垃圾)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对下列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用途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A.铁导热性良好,可制铁锅 B.氢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氮气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D.石墨质软,可作电极
4.下列鉴别物质的两种方法都不正确的是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1 鉴别方法2
A 氧气,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 通入NaOH溶液
B 黄铜,黄金 加入硝酸银溶液 比较硬度
C 铝粉,银粉 观察颜色 加入稀盐酸
D 氢气,一氧化碳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在加热状态下,观察是否能还原氧化铜
A.A B.B C.C D.D
5.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浸入稀盐酸中,Z溶解并放出氢气,X、Y不溶解;将Y浸入XSO4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 >Y>Z B.Z>X>Y C.Z>Y>X D.Y>X>Z
6.右图为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实验开始时应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氧化碳 气体,后点燃酒精灯
B.现象:玻璃管中红色粉末变黑
C.结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改进: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稀硫酸能与金属反应,所以可以用和铜反应制氢气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B.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林木可以随意砍伐
C.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
D.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
9.通过所做实验判断,铁钉在下列情况下,最容易生锈(生锈最快)的是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在潮湿的空气中
C.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D.浸没在植物油中
10.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D “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A.A B.B C.C D.D
11.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以下是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Mg(NO3)2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没有气泡产生
④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Fe
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Y、Z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Z、Y B.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Y、Z
C.X、Y、Z依次可能是Mg、Zn、Fe D.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Y>Z>X
二、填空题
13.钢铁是人类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钢铁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请完成下列填空:
(1)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这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__ 等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其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最简比),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
(2)新型食品保鲜剂“铁粉”被称为“双吸剂”,其实质就是利用了铁生锈的原理: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______检验,若出现__________
(3)用磁铁矿冶炼铁的原理可用:4CO+Fe3O4 =3Fe+4CO2表示,检验产物CO2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
14.河南省实验中学某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了久置于空气中的镁条与足量的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的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刚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
(2)实验中装置内气压增大到120kPa以上,其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
15.一场疫情让我们更加懂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哈尔滨市也将全面启动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分类的知识也将纳入中小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识、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1)垃圾箱的板面由塑料制成,制作垃圾箱的边框使用了铁的合金,铁合金表面进行了喷漆处理,喷漆的目的是_____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比,一般具有的一条优良的物理性质是_____。
(2)如图所示的垃圾箱分别回收四类垃圾,铝制饮料罐应该往_____(填字母)类垃圾投放口投放。
A 有害垃圾
B 厨余垃圾(狭义)
C 可回收物
D 其他垃圾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节约能源,也可以②_____。(答全)
(3)这种垃圾箱安装了太阳能板,白天收集阳光产生电流,能量被蓄电池储存,以便居民为手机、电瓶车充电。夜晚用这种垃圾箱为电瓶车充电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
16.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金属X是______,判断的理由为______。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答一条即可。
三、实验题
17.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中,蜡烛从下至上依次熄灭,据此可以推测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
(2)实验二中,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________接触;
(3)实验三中,通过对比A和C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与________有关。
18.“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燃烧的条件        B、铁钉生锈的条件
C、证明CO2与NaOH反应   D、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______共同作用。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烧杯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说明浓盐酸有______。
四、推断题
19.如图,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有______性;
(3)请写出变化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简述实验室检验B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______。
2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反应③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五、计算题
21.(1)黄铜是___________(填“Cu-Ag”或“Cu-Zn”)的合金。
(2)小桦和小杰对黄铜的成分产生兴趣,他俩决定对黄铜中的铜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探究:
小桦称取10g黄铜样品,量取60g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平均分成六等份,分别加入到盛有黄铜的烧杯中,当小杰观察到无气泡冒出时记录了以下表格数据:
次数 1 2 3 4 5 6
加稀盐酸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烧杯中固体质量(g) 8.7 7.4 6.1 4.8 3.5 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反应到无气泡冒出时,所消耗的稀盐酸是____________g。
②生成氢气为多少_______ g?(写出计算过程)
③黄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
④画出黄铜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变化关系图: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详解】A、钢是铁的合金,含有碳和铁,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黄铜中含有锌和铜,属于混合物,故B不正确;
C、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正确;
D、18K黄金的主要成分是金,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C。
2.B
【详解】A、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如:玻、金、塑、纸、衣,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A正确;
B、大棒骨属于干垃圾,干垃圾是指即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B错误;
C、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有害,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垃圾,废旧荧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C正确;
D、卫生废纸属于其他垃圾(干垃圾),D正确。
故选B。
3.D
【分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气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铁导热性良好,可制铁锅,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B不符合题意;
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C不符合题意;
D、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D
【详解】A、鉴别方法1,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烧更旺,伸入二氧化碳中立即熄灭,可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鉴别方法2,氧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A选项有一种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鉴别方法1,黄铜加入硝酸银溶液,铜锌合金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黄铜表面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金与硝酸银不反应,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黄铜和金;鉴别方法2,黄铜硬度大,黄金质软,比较硬度可以鉴别,B选项两种方法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C、鉴别方法1,铝粉和银粉均为银白色,不能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鉴别方法2,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产生气泡,银粉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C选项有一种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鉴别方法1,氢气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一氧化碳燃烧火焰为蓝色,二者的火焰颜色差别不大,不容易区分,不能通过点燃、观察火焰颜色鉴别;鉴别方法2,在加热状态下,氢气与一氧化碳都能够还原氧化铜,不能鉴别;D选项两种方法都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5.B
【详解】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浸入稀盐酸中,Z溶解并放出氢气,X、Y不溶解,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Z排在氢前,X、Y排在氢后,将Y浸入XSO4溶液中,无任何现象,说明X比Y活泼,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X>Y。
故选B。
6.B
【详解】A、CO具有可燃性,玻璃管中原来含有空气,若直接加热,溶液引发爆炸,所以需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故选项正确;
B、氧化铜为黑色,被还原后变色红色的铜,所以实验现象为黑色粉末变红,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且污染空气,反应不能完全消耗CO,所以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故选项正确。
故选B
7.B
【详解】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A选项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反应物中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蜡烛燃烧时有氧气参与反应,氧气能提供氧元素,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可能含有O,故B选项正确;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才能进行,灭火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目的,故C选项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但排在氢后的金属铜不能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 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因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正确;B. 植物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同时植物、能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有利于保护环境,我国虽地域面积广阔,但不能随意砍伐林木,错误;C. 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会导致环境污染,错误;D. 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有引发火灾的隐患,错误。故选A。
9.C
【分析】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和氧气、水充分接触。
【详解】在干燥的空气中铁没有与水接触,所以不易生锈;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容易生锈;铁部分浸入氯化钠溶液中,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且氯化钠能加速铁的锈蚀,所以比在潮湿的空气中更易生锈;浸没在植物油中铁没有与水和氧气接触,不易生锈,故选C。
10.D
【详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解释,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由于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铝制品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子大小没有改变,选项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11.B
【分析】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和Fe的混合粉末,硝酸银先和Mg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后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说明镁完全反应,铁部分或全部反应。
【详解】由分析可知,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浅绿色,说明Fe已开始反应,Al已经反应完,若AgNO3过量则滤渣中不含有铁,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故⑤错误,③正确;
Mg和Fe都可以和AgNO3反应,把Ag置换出来,故滤渣中一定含有Ag,若铁过量,则含有铁,故④正确;若Fe不足,滤液中Ag+可能没有被置换完,滤液中可能含AgNO3,一定含有Fe(NO3)2、Mg(NO3)2,故①②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A、据图可以看出,X的斜线最陡,反应的速率最快,Y的斜线最平缓,故反应的速率最慢,故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X>Z>Y,故正确;
B、由A可知,金属活动性为X>Z>Y,故错误;
C、据图,再结合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Zn>Fe,不符合其活动性为X>Z>Y,故错误;
D、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故错误;
故选A。
【点睛】质量相等的金属与足量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与金属的化合价相成正比。
13. 水蒸气 7:3 70% 磁铁 “铁粉”不被吸引现象,则完全失效 澄清石灰水
【详解】(1)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这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56×2):(16×3)=7:3,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2)用物理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磁铁检验,若出现“铁粉”不被吸引现象,则完全失效。
(3)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4. 稀盐酸先和镁条表面的氧化镁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放热。
【详解】(1)由于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所以刚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其原因是:镁表面的氧化镁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和水,没有气体生成。
(2)氧化镁先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镁反应完全后,镁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是放热的。
15. 防止生锈 密度小,硬度大,熔点低 C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详解】(1)喷漆的目的是:防止铁合金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接触,产生铁锈;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比,一般具有的一条优良的物理性质是:密度小,硬度大,熔点低;
(2)铝制饮料罐属于可回收垃圾,应该往C类垃圾投放口投放。
故选:C。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节约能源,也可以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夜晚用这种垃圾箱为电瓶车充电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瓶车中的电池内。
16. 铁 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 锌比铁活泼(合理即可)
【分析】分析图中可知,Y的反应时间要短,则Y比X活泼,X产生氢气要比Y的多。
【详解】(1)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56:2 ;锌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65:2。由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铁生成的氢气质量要大,锌生成的氢气质量要小。所以X是铁,Y是锌。
(2)从图中可知,锌反应所需的时间要短,铁反应所需时间要长,说明锌比铁活泼。
【点睛】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如果生成的金属盐溶液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相同,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氢气越多。
17. 灭火 氧气 水
【详解】(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蜡烛从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可推测二氧化碳的用途是:灭火;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A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铁钉生锈,C中的铁钉与氧气接触,与水不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8. 温度达到着火点 水和氧气 红色变为无色 挥发性
【详解】(1)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乒乓球碎片、滤纸碎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碎片着火点低,先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为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②没有与氧气接触,没有生锈,③没有与水接触没有生锈,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故填:氧气和水。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O2=Na2CO3+H2O,故填:。
(4)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中性溶液和酸性变为无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或酸性,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红色变为无色;挥发性。
19.(1)O2
(2)还原
(3)
(4)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分析】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反应可以为氧化铜和还原剂生成铜的反应;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反应可以为氧化铁和还原剂生成铁粉的反应;则AC具有还原性且A能生成C,A为碳、C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则AE反应为氧化铜和碳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F反应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代入检验,推断正确。
(1)
D的化学式为O2;
(2)
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在反应中得到氧,有还原性;
(3)
变化②反应为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为: ;
(4)
B为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20.(1)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 分解反应
【分析】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A是一氧化碳;
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是氧化铁;
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C是水;
F是最轻的气体,F是氢气;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水分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推测D是铁,E是氧气,G是四氧化三铁;
综上分析:A是一氧化碳,B是氧化铁,C是水,D是铁,E是氧气,F是氢气,G是四氧化三铁。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G是四氧化三铁,故填:Fe3O4;
(2)反应③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反应②是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故填:;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1.(1)Cu-Zn(2)50;0.2 g;35%;
【详解】(1)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和第6次剩余的固体都是3.5g,即黄铜中铜的质量为3.5g,说明第5次实验时不再产生气体,所以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是5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锌的质量=10g-3.5g=6.5g;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则:
Zn+H2SO4=ZnSO4+H2
65 2
6.5g x
x=0.2g,
黄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5%;
黄铜的质量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直到不再产生气泡,剩余的质量为3.5g,此时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50g,据此画出示意图:。
22.(1)0.2(2)67.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吉林省榆树市八号镇第一中学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