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河南省新乡一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少儿部)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乡一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少儿部)
一、选择题
1.(2017九下·新乡期中)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慢慢融化 B.吃进的食物被消化
C.电灯泡通电发光 D.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雪糕慢慢融化,发生的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吃进的食物被消化,食物转化为人体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电灯泡通电发光,是电磁辐射的结果,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故C错误;
D、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是因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造成的,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在变化中若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的变化为化学变化,而物质的形态的改变、分子位置的改变都没有新的物质或新的分子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
2.(2017九下·新乡期中)下列有关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  )
A.大致了解各层火焰温度
B.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C.收集氢气
D.探究微粒的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解:A、根据木条各部分被烧的颜色不同判断,温度高的部分,烧焦的程度深;反之,则浅;可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准确的气压差,所以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题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该装置收集时应该是短管(伸入瓶内)进入长管(伸入瓶内)排出容器内的空气;所以题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会发现,大烧杯下得酚酞溶液变红,而外面的酚酞溶液颜色没变,所以可证明氨气分子的运动.
故选B.
【分析】A、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用木条横贯火焰,木条各部分被烧的颜色不同;
B、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压变化不大;所以测量结果不明显;
C、根据氢气的密度大小分析解答即可
D、已知A、B两个烧杯中盛放酚酞溶液,氨气分子如果能进入,则形成碱性溶液,会使酚酞溶液变红.
3.(2017九下·新乡期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铜
B.打开盛有浓硫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红色(而不是黑色)的铜,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盛有浓硫酸的瓶盖,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4.(2017九下·新乡期中)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 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 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C 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 食物变质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A解释正确;
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是利用了酒精分子的间隔受热变大,遇冷变小,故B解释错误;
C、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解释正确;
D、食物腐烂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D解释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2016九上·江阴月考)考试复习阶段,小刘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③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⑤质子数相等的一类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一定要做灯火实验。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①②⑤⑥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可能是离子;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质子数相等的一类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一定要做灯火实验。故选A.
6.(2017九下·新乡期中)豆浆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异黄酮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B.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克
C.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异黄铜是由异黄铜分子构成的,一个异黄铜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C、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5:10: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则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异黄酮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7.(2017九下·新乡期中)汽车安装使用催化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发生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 2CO2+X下列对该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B.X是N2,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NO和CO都是由氧元素和和另一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正确;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正确;
C、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由置换反应定义分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8.(2017九下·新乡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B.该反应中甲乙丙丁质量比为1:16:13:2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待测质量一定为4g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表中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为反应物,参加了18g,丙丁为生成物,分别生成了12g、6g,乙物质的质量不变.由此可知:
A、由于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故错误;
B、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无法求得反应中甲乙丙丁质量比,错误;
C、甲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正确;
D、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4g,故错误.
故选C.
【分析】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表中乙待测出的数据,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9.(2016九上·永登期末)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
A.H2,CO B.CO,CH4 C.H2,CH4 D.CO2,CH4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①由“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可知,其成分中没有CO2;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铜被置换出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铜,故可推断其成分中有H2;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说明该气体是CO或CH4,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D.
【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根据已知条件中的化学反应现象进行推断.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稀硫酸 铜 过滤
B. CaSO4溶液 稀硫酸 过量CaCO3、过滤
C.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解:A、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稀硫酸能与过量CaCO3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2017九下·新乡期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在100 g水中放入60 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漏掉了单位,故错误;
B、不知两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多少,故错误;
C、t2℃时甲乙的溶解度最小是50g,所以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二者形成的均是不饱和溶液,若降温至0℃,乙溶液恰好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而甲的溶解度是10g,则降温至此温度时甲析出晶体10g,溶剂的质量不变,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正确;
D、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乙,所以在100 g水中放入60 g乙,剩余溶质10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3.3%,故错误;
故选:C.
【分析】A、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B、不知两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多少;
C、据甲乙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情况;
D、据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12.(2017九下·新乡期中)在CuCl2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
A.Cu和Fe B.Fe和Zn C.Zn和Cu D.Cu、Fe和Zn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由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排在氢前的金属,而Zn+CuCl2=Cu+ZnCl2,Zn+FeCl2=Fe+ZnCl2,Fe+CuCl2=Cu+FeCl2,反应顺序是首先Zn置换出Cu,然后Zn置换出Fe,因滤渣与稀盐酸产生气体,故一定有Cu,至少还有Fe,可能还有Zn.由此分析,一定含有Cu、Fe.由此可知:
A、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Fe,故A正确;
B、滤渣中可能含有Zn,故B错误;
C、滤渣中可能含有Zn,故C错误;
D、滤渣中一定含有Cu、Fe,可能含有Zn,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才可以和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判断反应的发生或物质的存在.
二、填空题
13.(2017九下·新乡期中)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硫酸根离子   ;
(2)体温计中(熔点最低)的金属元素是   ;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4)3个氮分子   ;
(5)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①FeCl2   ;②(NH4)2SO4   ;③HNO3   .
【答案】(1)2SO42﹣
(2)Hg
(3)2O3
(4)3N2
(5)氯化亚铁;硫酸铵;硝酸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2)体温计中(熔点最低)的金属元素是金属汞,其符号为:Hg;(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2O3;(4)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5)根据化合物的读法,①FeCl2可读作氯化亚铁;②(NH4)2SO4可读作硫酸铵;③HNO3可读作硝酸;故答案为:(1)2SO42﹣;(2)Hg;(3) 2O3;(4)3N2;(5)①氯化亚铁②硫酸铵③硝酸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4.(2017九下·新乡期中)根据问题填空:
(1)氧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所示.
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①B框中的物质属于   (填序号:A化合物、B单质、C纯净物、D混合物).
②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8;得到
(2)BC;2H2S+3O2 2SO2+2H2O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文字表达式;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解:(1)图1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2)①B框中的物质为氧气,是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单质属于纯净物;
②根据分析,该反应是硫化氢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硫,去掉一个没有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微粒个数比为2:3:2:2,方程式为:2H2S+3O2 2SO2+2H2O;
故答案为:(1)8; 得到;(2)B C; 2H2S+3O2 2SO2+2H2O.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分析回答;(2)观察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及名称,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15.(2017九下·新乡期中)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相互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经分析推断,A、E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   ;E   .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类型是   .
【答案】C;O2;C+CO2 2CO;化合反应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C是二氧化碳,A是黑色固体,能与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A可能是木炭,E可能是氧气,黑色固体B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B可能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则生成的D为铜或铁,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A是C,E是O2,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属于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
故答案为:C,O2,C+CO2 2CO,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C是二氧化碳,A是黑色固体,能与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A可能是木炭,E可能是氧气,黑色固体B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B可能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则生成的D为铜或铁,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16.(2017九下·新乡期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Ⅱ.取少量I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
【答案】(1)Na2CO3;NaOH
(2)Na2CO3+2HCl=2NaCl+H2O+CO2↑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加入足量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一定无硫酸铜(铜离子在溶液中呈蓝色);根据“取少量I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说明一定含有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因为BaCl2和Na2CO3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而Ⅰ中所得溶液是透明的,说明二者不能共存,所以一定无氯化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Na2CO3; NaOH; (2)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BaCl2和Na2CO3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而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分析解答.
17.(2017九下·新乡期中)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和氧气点燃燃烧   .
(2)实验室制取氢气   .
(3)铝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氧化物   .
【答案】(1)3Fe+2O2 Fe3O4
(2)Zn+H2SO4=ZnSO4+H2↑
(3)2Al+Fe2O3. 2Fe+Al2O3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式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3)铝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2Fe+Al2O3;故答案为:(1)3Fe+2O2 Fe3O4 (2)Zn+H2SO4=ZnSO4+H2↑ (3)2Al+Fe2O3 2Fe+Al2O3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三、简答题
18.(2017九下·新乡期中)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事实和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加压时,6000L氧气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3)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答案】(1)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2)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1)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3)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答案为:(1)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9.(2017九下·新乡期中)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可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汽油,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分解的速率加快.这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什么因素影响?
【答案】(1)解:C2H5OH+3O2. 2CO2+3H2O
(2)解: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2)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硫酸铜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快了分解的速率,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催化剂的影响;故答案为:(l)C2H5OH+3O2. 2CO2+3H2O(2)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分析】1)根据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2)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硫酸铜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0.(2017九下·新乡期中)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了四个实验:A、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B、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将锌粒放入稀盐酸中;D、将铁钉放入稀硫酸中.
(1)请描述B中的实验现象.
(2)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上述哪些实验?   (写序号)
【答案】(1)解:铁丝上附有红色固体,溶液由为蓝色变浅绿色
(2)解:Fe+H2SO4=FeSO4+H2↑
(3)A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所以B中的实验现象是:铁丝上附有红色固体,溶液由为蓝色变浅绿色.(2)将铁钉放入稀硫酸中,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3)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将银置换出来,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通过上述两个实验即可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是Fe>Cu>Ag.所以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上述AB.故答为:(1)铁丝上附有红色固体,溶液由为蓝色变浅绿色;(2)Fe+H2SO4=FeSO4+H2↑;(3)A B.
【分析】要探究金属的活动性,一般是利用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通过金属和酸是否反应或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或通过金属是否能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据此分析回答.
四、综合应用题
21.(2017九下·新乡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b   .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E收集,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c或d).
(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用C装置代替B装置在操作方面的优点是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要分离CO2和CO的混合气体,可将气体通过图2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   ,打开活塞   (填a或b,),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   气体.
②然后   (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答案】(1)长颈漏斗
(2)2KMnO4 K2MnO4+MnO2+O2↑;c
(3)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Zn+H2SO4═ZnSO4+H2↑
(4)b;a;一氧化碳;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解:(1)a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反应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b端进入;(3)C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图2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加入盐酸后,有把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答案:(1)长颈漏斗;(2)2KMnO4 K2MnO4+MnO2+O2↑; c; (3)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Zn+H2SO4═ZnSO4+H2↑;(4)①b; a; CO; ②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
【分析】(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查气密性;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应“长进短出”;(3)根据C装置的特点分析其优点;(4)根据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图2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加入盐酸后,有把二氧化碳释放出来解答.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乡一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少儿部)
一、选择题
1.(2017九下·新乡期中)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慢慢融化 B.吃进的食物被消化
C.电灯泡通电发光 D.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2.(2017九下·新乡期中)下列有关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  )
A.大致了解各层火焰温度
B.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C.收集氢气
D.探究微粒的运动
3.(2017九下·新乡期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铜
B.打开盛有浓硫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2017九下·新乡期中)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 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 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C 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 食物变质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
5.(2016九上·江阴月考)考试复习阶段,小刘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③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⑤质子数相等的一类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一定要做灯火实验。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①②⑤⑥
6.(2017九下·新乡期中)豆浆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异黄酮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B.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克
C.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2017九下·新乡期中)汽车安装使用催化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发生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 2CO2+X下列对该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B.X是N2,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8.(2017九下·新乡期中)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B.该反应中甲乙丙丁质量比为1:16:13:2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待测质量一定为4g
9.(2016九上·永登期末)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
A.H2,CO B.CO,CH4 C.H2,CH4 D.CO2,CH4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稀硫酸 铜 过滤
B. CaSO4溶液 稀硫酸 过量CaCO3、过滤
C.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A.A B.B C.C D.D
11.(2017九下·新乡期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在100 g水中放入60 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12.(2017九下·新乡期中)在CuCl2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
A.Cu和Fe B.Fe和Zn C.Zn和Cu D.Cu、Fe和Zn
二、填空题
13.(2017九下·新乡期中)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硫酸根离子   ;
(2)体温计中(熔点最低)的金属元素是   ;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4)3个氮分子   ;
(5)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①FeCl2   ;②(NH4)2SO4   ;③HNO3   .
14.(2017九下·新乡期中)根据问题填空:
(1)氧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所示.
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①B框中的物质属于   (填序号:A化合物、B单质、C纯净物、D混合物).
②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2017九下·新乡期中)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相互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经分析推断,A、E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   ;E   .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类型是   .
16.(2017九下·新乡期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Ⅱ.取少量I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
17.(2017九下·新乡期中)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和氧气点燃燃烧   .
(2)实验室制取氢气   .
(3)铝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氧化物   .
三、简答题
18.(2017九下·新乡期中)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事实和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加压时,6000L氧气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3)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19.(2017九下·新乡期中)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可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汽油,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分解的速率加快.这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什么因素影响?
20.(2017九下·新乡期中)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了四个实验:A、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B、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将锌粒放入稀盐酸中;D、将铁钉放入稀硫酸中.
(1)请描述B中的实验现象.
(2)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上述哪些实验?   (写序号)
四、综合应用题
21.(2017九下·新乡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b   .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E收集,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c或d).
(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用C装置代替B装置在操作方面的优点是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要分离CO2和CO的混合气体,可将气体通过图2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   ,打开活塞   (填a或b,),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   气体.
②然后   (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雪糕慢慢融化,发生的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吃进的食物被消化,食物转化为人体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电灯泡通电发光,是电磁辐射的结果,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故C错误;
D、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是因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造成的,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在变化中若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的变化为化学变化,而物质的形态的改变、分子位置的改变都没有新的物质或新的分子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解:A、根据木条各部分被烧的颜色不同判断,温度高的部分,烧焦的程度深;反之,则浅;可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准确的气压差,所以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题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该装置收集时应该是短管(伸入瓶内)进入长管(伸入瓶内)排出容器内的空气;所以题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会发现,大烧杯下得酚酞溶液变红,而外面的酚酞溶液颜色没变,所以可证明氨气分子的运动.
故选B.
【分析】A、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用木条横贯火焰,木条各部分被烧的颜色不同;
B、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压变化不大;所以测量结果不明显;
C、根据氢气的密度大小分析解答即可
D、已知A、B两个烧杯中盛放酚酞溶液,氨气分子如果能进入,则形成碱性溶液,会使酚酞溶液变红.
3.【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红色(而不是黑色)的铜,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盛有浓硫酸的瓶盖,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A解释正确;
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是利用了酒精分子的间隔受热变大,遇冷变小,故B解释错误;
C、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解释正确;
D、食物腐烂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D解释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可能是离子;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质子数相等的一类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一定要做灯火实验。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异黄铜是由异黄铜分子构成的,一个异黄铜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C、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5:10: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则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异黄酮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NO和CO都是由氧元素和和另一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正确;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正确;
C、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由置换反应定义分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8.【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表中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为反应物,参加了18g,丙丁为生成物,分别生成了12g、6g,乙物质的质量不变.由此可知:
A、由于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故错误;
B、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无法求得反应中甲乙丙丁质量比,错误;
C、甲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正确;
D、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4g,故错误.
故选C.
【分析】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表中乙待测出的数据,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9.【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①由“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可知,其成分中没有CO2;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铜被置换出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铜,故可推断其成分中有H2;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说明该气体是CO或CH4,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D.
【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根据已知条件中的化学反应现象进行推断.
10.【答案】D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解:A、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稀硫酸能与过量CaCO3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漏掉了单位,故错误;
B、不知两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多少,故错误;
C、t2℃时甲乙的溶解度最小是50g,所以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二者形成的均是不饱和溶液,若降温至0℃,乙溶液恰好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而甲的溶解度是10g,则降温至此温度时甲析出晶体10g,溶剂的质量不变,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正确;
D、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乙,所以在100 g水中放入60 g乙,剩余溶质10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3.3%,故错误;
故选:C.
【分析】A、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B、不知两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多少;
C、据甲乙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情况;
D、据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12.【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由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排在氢前的金属,而Zn+CuCl2=Cu+ZnCl2,Zn+FeCl2=Fe+ZnCl2,Fe+CuCl2=Cu+FeCl2,反应顺序是首先Zn置换出Cu,然后Zn置换出Fe,因滤渣与稀盐酸产生气体,故一定有Cu,至少还有Fe,可能还有Zn.由此分析,一定含有Cu、Fe.由此可知:
A、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Fe,故A正确;
B、滤渣中可能含有Zn,故B错误;
C、滤渣中可能含有Zn,故C错误;
D、滤渣中一定含有Cu、Fe,可能含有Zn,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才可以和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判断反应的发生或物质的存在.
13.【答案】(1)2SO42﹣
(2)Hg
(3)2O3
(4)3N2
(5)氯化亚铁;硫酸铵;硝酸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2)体温计中(熔点最低)的金属元素是金属汞,其符号为:Hg;(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2O3;(4)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5)根据化合物的读法,①FeCl2可读作氯化亚铁;②(NH4)2SO4可读作硫酸铵;③HNO3可读作硝酸;故答案为:(1)2SO42﹣;(2)Hg;(3) 2O3;(4)3N2;(5)①氯化亚铁②硫酸铵③硝酸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4.【答案】(1)8;得到
(2)BC;2H2S+3O2 2SO2+2H2O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文字表达式;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解:(1)图1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2)①B框中的物质为氧气,是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单质属于纯净物;
②根据分析,该反应是硫化氢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硫,去掉一个没有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微粒个数比为2:3:2:2,方程式为:2H2S+3O2 2SO2+2H2O;
故答案为:(1)8; 得到;(2)B C; 2H2S+3O2 2SO2+2H2O.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分析回答;(2)观察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及名称,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15.【答案】C;O2;C+CO2 2CO;化合反应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C是二氧化碳,A是黑色固体,能与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A可能是木炭,E可能是氧气,黑色固体B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B可能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则生成的D为铜或铁,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A是C,E是O2,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属于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
故答案为:C,O2,C+CO2 2CO,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C是二氧化碳,A是黑色固体,能与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A可能是木炭,E可能是氧气,黑色固体B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B可能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则生成的D为铜或铁,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16.【答案】(1)Na2CO3;NaOH
(2)Na2CO3+2HCl=2NaCl+H2O+CO2↑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加入足量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一定无硫酸铜(铜离子在溶液中呈蓝色);根据“取少量I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说明一定含有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因为BaCl2和Na2CO3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而Ⅰ中所得溶液是透明的,说明二者不能共存,所以一定无氯化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Na2CO3; NaOH; (2)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BaCl2和Na2CO3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而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分析解答.
17.【答案】(1)3Fe+2O2 Fe3O4
(2)Zn+H2SO4=ZnSO4+H2↑
(3)2Al+Fe2O3. 2Fe+Al2O3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式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3)铝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2Fe+Al2O3;故答案为:(1)3Fe+2O2 Fe3O4 (2)Zn+H2SO4=ZnSO4+H2↑ (3)2Al+Fe2O3 2Fe+Al2O3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18.【答案】(1)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2)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1)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3)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答案为:(1)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9.【答案】(1)解:C2H5OH+3O2. 2CO2+3H2O
(2)解: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2)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硫酸铜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快了分解的速率,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催化剂的影响;故答案为:(l)C2H5OH+3O2. 2CO2+3H2O(2)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分析】1)根据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2)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硫酸铜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0.【答案】(1)解:铁丝上附有红色固体,溶液由为蓝色变浅绿色
(2)解:Fe+H2SO4=FeSO4+H2↑
(3)A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所以B中的实验现象是:铁丝上附有红色固体,溶液由为蓝色变浅绿色.(2)将铁钉放入稀硫酸中,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3)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将银置换出来,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通过上述两个实验即可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是Fe>Cu>Ag.所以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上述AB.故答为:(1)铁丝上附有红色固体,溶液由为蓝色变浅绿色;(2)Fe+H2SO4=FeSO4+H2↑;(3)A B.
【分析】要探究金属的活动性,一般是利用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通过金属和酸是否反应或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或通过金属是否能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据此分析回答.
21.【答案】(1)长颈漏斗
(2)2KMnO4 K2MnO4+MnO2+O2↑;c
(3)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Zn+H2SO4═ZnSO4+H2↑
(4)b;a;一氧化碳;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解:(1)a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反应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b端进入;(3)C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图2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加入盐酸后,有把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答案:(1)长颈漏斗;(2)2KMnO4 K2MnO4+MnO2+O2↑; c; (3)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Zn+H2SO4═ZnSO4+H2↑;(4)①b; a; CO; ②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
【分析】(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查气密性;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应“长进短出”;(3)根据C装置的特点分析其优点;(4)根据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图2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加入盐酸后,有把二氧化碳释放出来解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初级中学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