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如东县茗海中学创新班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通如东县茗海中学创新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民勤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笔折断 B.棉纱织布
C.木材燃烧 D.汽油挥发
2.(2017九上·孟津期末)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塞进橡皮塞 D.量筒读数
3.(2019·历下模拟)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稀盐酸出铁锈
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A. B. C. D.
4.(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下列资源的利用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风力发电 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
C.海水晒盐 D.铁矿石冶炼生铁
5.(2018九上·玉溪期末)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6.(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 和 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入 和
B.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C.滤液中可能含有
D.可加入HCl确定滤液成分
7.(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8.(2017九上·黑龙江期中)在室温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则(  )
①溶液质量增加 ②溶质质量增加 ③溶剂质量不变
④晶体质量不变 ⑤晶体质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①②④
9.(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没有Al,可能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0.(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2HCl ②Mg2+③CO2④⑤O2-⑥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11.(2016九上·西山期中)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毫升 B.肯定小于6毫升
C.肯定等于6毫升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12.(2019·柳州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氮气(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C 铁粉(铜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氧化铜(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 B.B C.C D.D
13.(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③⑥ C.②④ D.③④⑤
14.(2018·新乡模拟)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 和 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 和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15.(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计算题
16.(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有一份锌粉与铜粉的混合物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将32.5g样品加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是   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7.(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9.0g于烧杯中,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7.0 5.0 3.0 1.5 X
请计算:
(1)X的值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8.(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环保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3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   g。
(2)3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D.汽油挥发,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试管口塞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①用稀盐酸出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锈不属于碱。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属于酸碱中和反应。④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不属于碱。
故答案为:D。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A符合题意;
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铁矿石冶炼生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属于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A、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例如,H2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H2与CuO中O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错误;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错;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和氧气接触,故错;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对.
答案:D
【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解答;
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解答;
C、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D、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锌可以置换出铜和银,铜可以置换出银,蓝色滤液是硝酸铜,说明锌是不过量。A、滤液中一定有入硝酸铜和硝酸锌,A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一定有Ag,不一定有Cu,B符合题意;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C不符合题意;
D、可加入HCl确定滤液成分,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两种金属相距越远,优先反应,据此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t1℃时,a的溶解度为30g, 故65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g,A不符合题意;
B.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 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 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但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t1℃时,a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B、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C、根据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分析
D、根据溶液的状态不明无法比较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晶体质量不变,溶液、溶质、溶剂都不变。
故答案为:B。
【分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9.【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铝、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铝 铁 银,故将铝和铁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后,铝先与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铁与硝酸银反应,因为题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所以铝反应完了,铁也参加了反应,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铝,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硝酸亚铁。①当铝和铁没有剩余时,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故不符合题意;②当铝和铁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没有硝酸银,故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就没有沉淀产生,故不符合题意;③铝最活泼,最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后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与硝酸银反应了,铝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没有Al,只要反应进行,就一定有银生成,故不符合题意;④铝最活泼,最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后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与硝酸银反应了,铝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Al(NO3)3,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两种金属相距越远,优先反应,据此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①2HCl中的2表示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2个;②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③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个数;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中的“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⑤O2﹣中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⑥H2O2中的“2”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氢、氧原子个数。
A.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A不符合题意;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B不符合题意;
C. 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C不符合题意;
D. 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③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学式又叫分子式分析
B、根据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等是离子分析
C、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分析
D、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仰视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即剩余体积大于12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小于6mL.
故选B.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12.【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D、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选择试剂。
1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①给试管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不会造成试管破裂,①不符合题意;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会有可能造成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符合题意;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有可能造成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③符合题意;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造成液体喷溅出来,④不符合题意;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试管内液体受热不均匀,试管玻璃膨胀不均造成试管破裂,⑤符合题意;
⑥没有进行预热,会有可能造成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14.【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符合题意的叙述;该反应参见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是符合题意的叙述;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11.2g/32:5.4g/18=7:6,是符合题意的叙述;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不符合题意的叙述,答案选择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会改变,可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具体质量可利用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得;
15.【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解:A、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故此选项错误.
B、温度不变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只要这一温度下溶解度相同则析出溶质应该相同,故此选项正确.
C、由于甲的溶解度在温度t2℃降至t1℃时溶解度变化比乙大,所以从t2℃降至t1℃时,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故此选项错误.
D、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A、溶解度应有单位.
B、温度不变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析出溶质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关系密切.
C、溶液析出晶体的量的多少除与溶解度有关,还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D、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
16.【答案】(1)19.5
(2)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所消耗的硫酸中的溶质的质量为y。
Zn+
H2SO4
= ZnSO4 +
H2↑
65
98
2
x
y
0.4g
x=13g
y=19.6g
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32.5g-13g=19.5g
所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混合物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题目给出了氢气的质量,所以可以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和消耗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求算铜的质量和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1)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是19.5g。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只有锌与酸反应,由图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利用氢气的质量集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锌的质量和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和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答案】(1)1.5
(2)83.3%
(3)解:根据前三次每次加入10g盐酸都是减少固体2g,可见每10g盐酸和2g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10g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解得y=1.46g
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6%
答: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前三次每次加入10g盐酸都是减少固体2g,而第四次减少了1.5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为杂质,所以第五次依旧为1.5g,所以x=1.5。
(2)根据前三次每次加入10g盐酸都是减少固体2g,可见石灰石样品原来的质量为9g,因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9.0g﹣1.5g=7.5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3.3%。
答:(1)X的值为 1.5;(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3.3%
【分析】(1)根据每次试验固体的剩余量可以得出x的值
(2)根据剩余质量和石灰石的质量可得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3)根据前三次固体减少的质量一致,说明碳酸钙反应完全,利用碳酸钙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18.【答案】(1)4.9
(2)解:设300g废水中CuSO4的质量为x,与Cu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y,
x=8g
y=20g;(3)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设300g该废水中H2SO4的质量为z
z=14.7g
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4.9%。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反应图象中的曲线可得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4.9g;
【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氢氧化铜的质量
(2)利用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硫酸铜的质量和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进一步利用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硫酸中溶质的质量
江苏省南通如东县茗海中学创新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民勤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笔折断 B.棉纱织布
C.木材燃烧 D.汽油挥发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D.汽油挥发,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17九上·孟津期末)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塞进橡皮塞 D.量筒读数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试管口塞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3.(2019·历下模拟)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稀盐酸出铁锈
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①用稀盐酸出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锈不属于碱。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属于酸碱中和反应。④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不属于碱。
故答案为:D。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下列资源的利用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风力发电 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
C.海水晒盐 D.铁矿石冶炼生铁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A符合题意;
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铁矿石冶炼生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属于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5.(2018九上·玉溪期末)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A、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例如,H2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H2与CuO中O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错误;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错;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和氧气接触,故错;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对.
答案:D
【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解答;
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解答;
C、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D、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解答.
6.(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 和 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入 和
B.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C.滤液中可能含有
D.可加入HCl确定滤液成分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锌可以置换出铜和银,铜可以置换出银,蓝色滤液是硝酸铜,说明锌是不过量。A、滤液中一定有入硝酸铜和硝酸锌,A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一定有Ag,不一定有Cu,B符合题意;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C不符合题意;
D、可加入HCl确定滤液成分,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两种金属相距越远,优先反应,据此分析
7.(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t1℃时,a的溶解度为30g, 故65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g,A不符合题意;
B.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 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 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但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t1℃时,a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B、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C、根据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分析
D、根据溶液的状态不明无法比较分析
8.(2017九上·黑龙江期中)在室温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则(  )
①溶液质量增加 ②溶质质量增加 ③溶剂质量不变
④晶体质量不变 ⑤晶体质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晶体质量不变,溶液、溶质、溶剂都不变。
故答案为:B。
【分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9.(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没有Al,可能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铝、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铝 铁 银,故将铝和铁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后,铝先与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铁与硝酸银反应,因为题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所以铝反应完了,铁也参加了反应,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铝,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硝酸亚铁。①当铝和铁没有剩余时,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故不符合题意;②当铝和铁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没有硝酸银,故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就没有沉淀产生,故不符合题意;③铝最活泼,最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后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与硝酸银反应了,铝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没有Al,只要反应进行,就一定有银生成,故不符合题意;④铝最活泼,最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后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与硝酸银反应了,铝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Al(NO3)3,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两种金属相距越远,优先反应,据此分析
10.(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2HCl ②Mg2+③CO2④⑤O2-⑥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①2HCl中的2表示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2个;②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③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个数;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中的“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⑤O2﹣中的“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⑥H2O2中的“2”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氢、氧原子个数。
A.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A不符合题意;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B不符合题意;
C. 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C不符合题意;
D. 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③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学式又叫分子式分析
B、根据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等是离子分析
C、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分析
D、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分析
11.(2016九上·西山期中)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毫升 B.肯定小于6毫升
C.肯定等于6毫升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仰视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即剩余体积大于12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小于6mL.
故选B.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12.(2019·柳州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氮气(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C 铁粉(铜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氧化铜(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D、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选择试剂。
13.(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③⑥ C.②④ D.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①给试管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不会造成试管破裂,①不符合题意;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会有可能造成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符合题意;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有可能造成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③符合题意;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造成液体喷溅出来,④不符合题意;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试管内液体受热不均匀,试管玻璃膨胀不均造成试管破裂,⑤符合题意;
⑥没有进行预热,会有可能造成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14.(2018·新乡模拟)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 和 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 和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符合题意的叙述;该反应参见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是符合题意的叙述;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11.2g/32:5.4g/18=7:6,是符合题意的叙述;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不符合题意的叙述,答案选择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会改变,可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具体质量可利用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得;
15.(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解:A、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故此选项错误.
B、温度不变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只要这一温度下溶解度相同则析出溶质应该相同,故此选项正确.
C、由于甲的溶解度在温度t2℃降至t1℃时溶解度变化比乙大,所以从t2℃降至t1℃时,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故此选项错误.
D、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A、溶解度应有单位.
B、温度不变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析出溶质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关系密切.
C、溶液析出晶体的量的多少除与溶解度有关,还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D、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
二、计算题
16.(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有一份锌粉与铜粉的混合物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将32.5g样品加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是   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9.5
(2)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所消耗的硫酸中的溶质的质量为y。
Zn+
H2SO4
= ZnSO4 +
H2↑
65
98
2
x
y
0.4g
x=13g
y=19.6g
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32.5g-13g=19.5g
所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混合物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题目给出了氢气的质量,所以可以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和消耗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求算铜的质量和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1)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是19.5g。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只有锌与酸反应,由图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利用氢气的质量集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锌的质量和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和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9.0g于烧杯中,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7.0 5.0 3.0 1.5 X
请计算:
(1)X的值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5
(2)83.3%
(3)解:根据前三次每次加入10g盐酸都是减少固体2g,可见每10g盐酸和2g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10g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解得y=1.46g
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6%
答: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前三次每次加入10g盐酸都是减少固体2g,而第四次减少了1.5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为杂质,所以第五次依旧为1.5g,所以x=1.5。
(2)根据前三次每次加入10g盐酸都是减少固体2g,可见石灰石样品原来的质量为9g,因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9.0g﹣1.5g=7.5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3.3%。
答:(1)X的值为 1.5;(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3.3%
【分析】(1)根据每次试验固体的剩余量可以得出x的值
(2)根据剩余质量和石灰石的质量可得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3)根据前三次固体减少的质量一致,说明碳酸钙反应完全,利用碳酸钙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18.(2019九上·如东开学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环保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3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   g。
(2)3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
【答案】(1)4.9
(2)解:设300g废水中CuSO4的质量为x,与Cu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y,
x=8g
y=20g;(3)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设300g该废水中H2SO4的质量为z
z=14.7g
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4.9%。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反应图象中的曲线可得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4.9g;
【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氢氧化铜的质量
(2)利用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硫酸铜的质量和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进一步利用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硫酸中溶质的质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下一篇: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阿龙山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