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附高2023-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人大附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
化学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i 28 S 32 Cl 35.5 Br 80 I 127
Fe 56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C.Ga的价层电子排布: D.水分子的充填模型:
2.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g 和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
B.1mol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
C.标准状况下,11.2L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
D.2.0mol/L硫酸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目为2
3.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不正确的是
A.Mg原子失电子能力比Ca弱 B.K与水反应比Mg与水反应剧烈
C.HCl的稳定性强于HBr D.酸性强于
4.元素周期表中的五种元素A、B、E、W、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B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3个单电子;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W和E位于同一族;的3d轨道中有5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
B.A单质的晶体都属于共价晶体
C.E的单质可将W从它的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D.单质Z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下列各组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和熔化 B.Mg和S熔化 C.氯化钾和蔗糖熔化 D.碘和干冰升华
6.(g)与(g)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过程中破坏的均为非极性键
B.Ⅰ过程吸收能量,Ⅱ过程放出能量
C.氨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7.香兰素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香料,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A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C.1mol物质B最多能与3mol NaOH反应
D.香兰素中碳原子有两种杂化方式
8.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830℃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mol的A和0.6mol的B,反应初始4s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
B.4s时为0.56mol/L
C.12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D.830℃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33.3%
9.已如与相互转化: ,在恒温下,将一定量和的混合气体充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其中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a点时反应正在逆向进行
B.b点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C.25min时,导致平衡移动原因是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
D.反应进行到l0min时,体系吸收的热量为9.76kJ
10.聚碳酸酯二醇作为一种特种多元醇,已成为合成新型聚氨酯(PU)的重要原料。通过下列反应可合成聚1,4-环己基碳酸酯二醇(PCHD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CHDL是一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B.单体A是乙二醇的同系物
C.单体B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 D.该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11.某小组设计完成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深蓝色溶液中存在
B.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ⅲ中现象是逆向移动的结果
D.ⅳ中生成的气体是
12.铁氮化合物()在磁记录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铁和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如图-1所示,晶胞边长为a nm。Cu可以完全替代该晶体中a位置Fe或者b位置Fe,形成Cu替代型产物。转化为两种Cu替代型产物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 晶胞结构示意图 图-2 转化过程的能量变化
A.制备该铁氮化合物时生成氢气
B.a位置周围距离最近的铁原子有6个
C.可通过晶体的X-射线衍射实验获取晶体结构信息
D.更稳定的Cu替代型产物的化学式
13.探究草酸()性质的实验如下(已知:室温下,0.1的pH=1.3):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① 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少量溶液 产生气泡
③ 酸性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④ 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有酸性,
B.酸性:,
C.有还原性,
D.可发生酯化反应,
1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B 向稀中加入过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滴入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稀只能将Fe氧化为
C 向试管中加入1mL 0.002mol/L 溶液和1mL 0.002mol/L 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再滴加2滴0.02mol/L 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深 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D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酸性溶液中,溶液紫色逐渐变浅 乙炔具有还原性,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8分)
15.“撞击说”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含量丰富的,这可能是由于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同时,被撞击出的坑表面还发现有超石英()的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1)Ir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
(2)有多种结构,常温下最稳定的是低温石英,低温石英和超石英的晶胞如下所示:
图a.低温石英
所有大球在面上,所有小球在体内
()
图b.超石英
立方体
(,)
图c.Si与O原子的能量与核间距的关系
①Si的最高能级符号是 ,低温石英晶体中,Si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
②超石英晶体中,Si的紧邻O原子个数是 个。
③结合密度计算说明,被撞击出的坑表面有超石英存在的原因是: 。(已知)
④超石英也会出现在地壳深处,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但人们在火山活动等高温地区的地表层尚未发现过超石英,而撞击坑表面却至今还存在超石英。请解释火山活动地区未发现超石英的原因:

(3)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可制备粗硅,其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认为该反应能用来比较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

16.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将和混合加热可制备。主要的反应有:
Ⅰ.
Ⅱ.
Ⅲ.
(1)、、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2)由燃烧热求。已知(g)和CO(g)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283kJ/mol。
①要计算至少还需要一个过程的热效应(该热效应记为),则此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 (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3)的电子式是 ,其中C=O键的键能是799kJ/mol,中O—H键的键能是463kJ/mol。则,H—H键的键能与C—H的键能相差 kJ/mol。
(4)甲烷化反应的机理大体可归结为两种,右图表示了两种途径每步反应的能量变化(TSx代表过渡态,*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料),其中速率较快的途径中的决速步的化学方程式是

(5)将混合气持续以一定的流速通过含催化剂的恒容反应器,测定的转化率和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温度高于500℃后,的转化率几乎保持不变但的选择性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
(6)不同压强下,保持相同的投料比,测定反应体系中的平衡转化率和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时曲线出现拐点的温度高于时的,原因是 。
17.法匹拉韦是我国最早批准的可用于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的药物之一,而最新文献研究也证实了其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抑制作用。F是合成法匹拉韦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A可以与溶液反应产生,A的官能团名称为 。
(2)X含三种元素,请写出B→X的方程式 。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
(4)Y含有酯基,请写出Y的结构简式 。
(5)补充下列合成路线:合成E分三步进行,③为取代反应,中间产物2和E互为同分异构体,请补充中间产物1、中间产物2和E的结构简式 。
(6)依据整个反应流程判断反应②的目的是 。
18.用消毒的饮用水中会含有、和,化学小组用如下方法测定预处理后的饮用水中、和的含量和总量(总氯)。
资料:氧化性强弱:>>; (和溶液颜色均为无色)
Ⅰ.和含量的测定
①向 mL的饮用水中加入过量KI溶液,用a mol/L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 mL;
②向①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2,充分反应后,继续用a mol/L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又消耗溶液 mL。
Ⅱ.总氯的测定
③向mL的饮用水中加入过量KBr溶液,加入浓盐酸调节溶液pH=0.5,密封放置20min;然后加入过量KI溶液,立即用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调节溶液pH≈1.5。
④用a mol/L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 mL。
⑤用 mL的纯水重复③~④,消耗溶液 mL。
(1)配制v mL a mol/L 标准溶液,需称量固体 g。
(2)①中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应该是 ,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
(3)②中加入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磷酸氢二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5)③中加入KI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水样中的含量是 mg/L。
(7)测定总氯时不用KI直接反应,而是先加入KBr的原因是 。
19.某同学研究浓硝酸与KSCN溶液的反应。
资料:
Ⅰ.中S、C、N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价、+4价、-3价。
Ⅱ.的性质类似卤素离子,能被氧化为黄色的,可聚合为红色的。
Ⅲ.可溶于浓硝酸使溶液变黄。
实验一:
(1)向浓硝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 (填化学式)。
(2)研究的转化产物。
实验二:
a.将实验一ⅲ中的气体通入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溶液,不褪色。
c.另取少量实验一ⅲ中试管内的溶液加入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①通过b证实了红棕色气体中不含,理由是 。
②a中,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以增大浓度的目的是 。
③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转化的最终产物中一定有 。
(3)继续研究实验一ⅲ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突然剧烈反应,红色迅速褪去”的原因。
实验三:
①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三可得结论:一定浓度的 。
②结合实验三,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实验一ⅱ和ⅲ中的现象: 。
人大附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
化学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A D C D D C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C B B B C A
15.
(1)第六周期Ⅷ族
(2)①3p ②6
③超石英密度为,低温石英密度为,低温石英密度较小,可在高压下(被撞击时)转变为密度较大的超石英。
④超石英由于原子间距离过近,室温下不稳定,在高温下转变为低温石英的速率较快,因此火山喷发携带出的超石英在高温下会转变为低温石英,导致至今未发现过超石英。
(3) 不同意,该反应只能说明在该条件下C的还原性大于Si的,而无法说明C的氧化性大于Si的,因此无法用来比较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
16.
(1)
(2)① ②
或① ②
(3) 22.25
(4)(或:)
(5)(速率角度)温度高于500℃后,因积碳或超过了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等,致使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效率降低,反应Ⅰ反应速率减慢,造成甲烷的选择性下降,而反应Ⅱ、Ⅲ的反应速率仍有所增加,可以保持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基本不变。
(或平衡角度)温度高于500℃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反应Ⅰ、Ⅲ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的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能使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基本不变,而甲烷占含碳产物的比例下降,即选择性下降。
(6)升高温度,反应Ⅰ(和Ⅲ)的平衡左移使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反应Ⅱ的平衡右移,使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因此,图像中拐点前体系中以反应Ⅰ(和Ⅲ)为主,拐点后体系中以反应Ⅱ为主。图中>,高压条件下更有利于反应Ⅰ(和Ⅲ),因此条件下需要更高温度才能抑制反应Ⅰ(和Ⅲ),促进反应Ⅱ,使体系中的反应Ⅱ成为主要方面。
17.
(1)羧基
(2)
(3)氧化反应
(4)
(5)、、
(6)保护醛基
18.
(1)0.158va
(2)淀粉 溶液蓝色恰好消失
(3)
(4)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溶液呈碱性
(5)
(6)
(7)避免(或减少)高酸度条件下溶解氧与碘离子的反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氯酸根氧化性弱,需要在高酸度条件下长时间反应,但此条件下碘离子能与溶解氧反应;溴离子不与氧气反应,与碘离子的反应比氧气快得多)
19.
(1)
(2)①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沉淀中无既又无;(排除了反应生成或生成的继续被氧化的可能)故红棕色气体中不含
②避免混合气体中大量的使溶液呈酸性,干扰检验和
③、
(3)①能加快浓硝酸氧化的化学反应速率(或能催化浓硝酸氧化)
②实验一中存在反应:a.浓硝酸氧化,b.浓硝酸氧化,化学反应速率:,所以ⅱ中溶液立即变红;静置过程中,生成的溶于硝酸,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使增大,红色迅速褪去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61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化学试题(人教版)(答案)

下一篇:必修一 3.2 金属材料 课时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