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新高考(含解析))


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基础练习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上SO2和O2在常压下生成SO3
B.加热蒸干AlCl3溶液不能得到无水AlCl3
C.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制取氨气
D.水中的c(H+)比0.1mol·L-1 NaOH溶液中的大
【答案】A
【解析】工业上SO2和O2在常压下生成SO3,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常压不利于三氧化硫的转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符合;AlCl3溶液在加热时水解生成Al(OH)3,生成的HCl易挥发,最终生成Al(OH)3,在加强热时,Al(OH)3不稳定,分解生成Al2O3,能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会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氨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氢氧化钠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所以水中的c(H+)比0.1mol/LNaOH溶液中c(H+)大,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故选A。
2.反应A(g)+3B(g)2C(g) 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反应A(g)+3B(g)2C(g)的焓变,即该反应正向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将减小,降低温度,平衡将向放热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C。
3.利用现代传感技术探究压强对 2NO2(g) N2O4(g)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条件下,往针筒中充入一定体积的 NO2 气体后密封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分别在 t1、t2 时迅速移动活塞后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测定针筒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t1 时移动活塞,使容器体积增大
B.在 B、E 两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v(B)>v(E)
C.图中除 A、C、F 点外,其他点均为平衡状态
D.在 E,F,H 三点中,H 点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t1 时移动活塞,针筒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说明针筒的体积增大,故A正确;针筒内气体压强越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由图可知,B点压强大于E点,则对应的正反应速率:v(B)>v(E),故B正确;由图可知,除 A、C、F 点外,G点也没有达到平衡,故C错误;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E,F,H 三点中气体的质量相同,由图可知,t2 时移动活塞,针筒内气体压强迅速增大,说明针筒的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则E,F,H 三点中,H 点的气体物质的量最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故D正确;故选C。
4.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0 2 4 6 8
0 0.30 0.39 0.40 0.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s,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若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前,
C.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更高效的催化剂,2~6s时测得的数据均会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改为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B
【解析】0~2s,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故A错误;该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若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因此重新达到平衡前,,故B正确;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由于6s时已经达到平衡,因此6s时测得的数据不会增大,故C错误。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其他条件不变,改为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温度发生改变,因此化学平衡常数改变,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
5.温度为T1时,在容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充入一定量的M (g)和N (g),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0 5 10
n(M)/ mol 6.0 4.0
n(N)/ mol 3.0 1.0
A.T2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64,则T1>T2
B.0-5 min内,用M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 L-1 min-1
C.该反应在第8 min时v逆>v正
D.当M、N的转化率之比保持不变时,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列三段式:,再结合10min时的数据可知温度为T1时,反应在5min时已达到平衡,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由此解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已知T1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8,T2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64,故T1>T2,A正确;根据三段式可知,0-5 min内,用M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故在第8 min时v逆=v正,C错误;根据反应方程式M、N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二者的转化率之比始终保持不变,是个定值,故D错误;答案选A。
6.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升高温度的作用是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C.降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 D.加快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升高温度,平衡不一定正向移动,若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可能为放热反应,也可能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可能正向移动,也可能逆向移动,故升高温度能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故B正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错误;故选B。
7.在下,向的恒容密闭容器里按充入气体A,B,发生反应:。时达到平衡,测得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及状态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 40% 20%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起始时,充入的物质的量为
C.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D.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案】B
【解析】根据三段式:,,,。,A错误;根据上述计算,,充入的为2a,为6mol,B正确;根据以上三段式计算:,C错误;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浓度为,D错误;故选B。
8.T℃时在2 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3 mol/(L·min)
B.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2Z(g)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答案】B
【解析】根据图1所示可知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X的浓度减小了△c(X)=2.0 mol/L-1.4 mol/L=0.6 mol/L,则用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X)=,A错误;根据图示可知:在反应过程中X、Y浓度减小,Z浓度增加,反应进行到3 min时三种物质都存在,且它们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其中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在前3 min内X、Y、Z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分别是0.6 mol/L、0.2 mol/L、0.4 mol/L,三种物质的变化变化的比为3:1:2,故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3X(g)+Y(g)2Z(g),B正确;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根据图2可知温度:T2>T1。升高温度,Y的体积分数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C错误;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但各种物质的含量不变,说明化学平衡不移动。由于反应3X(g)+Y(g)2Z(g)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则改变的条件应该是使用了催化剂,而不可能是增大体系的压强,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
9.利用合成气(CO和)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Q>0),反应体系中CO的平衡转化率α(CO)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B.
C.在不同温度、压强下进行该反应,α(CO)不可能相等
D.若,则合成气中
【答案】C
【分析】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相同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
【解析】由分析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正确; 由分析可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温度、压强均会改变平衡移动,由图可知,不同温度、压强下进行该反应,α(CO)可能相等,C错误;若,则反应中投料比等于反应的系数比,故合成气中,D正确;故选C。
10.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溶液和溶液各1mL混合得到红色溶液a,均分溶液a置于b、c两支试管中;
②向b中滴加3滴饱和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③再向上述b溶液中滴加3滴溶液,溶液颜色变浅且出现浑浊;
④向c中逐渐滴加溶液2mL,过程中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中增大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
B.实验③中发生反应:
C.实验③和④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相同
D.实验②、③、④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Fe3++3SCN- Fe(SCN)3,增大Fe3+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A正确;上述b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三价铁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反应为Fe3++3OH-═Fe(OH)3↓,故B正确;实验③中使平衡逆向移动,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红色变浅,实验④使平衡正向移动,后继续加溶液相当于稀释,红色变浅,原因不同,故C错误;实验②增大铁离子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实验③加入氢氧化钠与铁离子反应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实验④增大SCN-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实验②、③、④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C。
11.向密闭容器中充入S2Cl2、Cl2和SCl2,发生反应,S2Cl2与SCl2的初始消耗速率(v)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点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v(SCl2)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B.该反应的ΔH<0
C.200℃下反应一段时间,S2Cl2的物质的量增多
反应达到平衡后向体系中充入氦气,平衡不移动
【答案】C
【解析】图中A、B点处于平衡状态,由方程式可知,v(SCl2)=2v(S2Cl2),则a为v(SCl2)随温度的变化曲线,b为v(S2Cl2)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图中A、B点处于平衡状态,继续升高温度,SCl2的消耗速率大于S2Cl2的消耗速率的二倍,则平衡逆向移动,从而得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B正确;200℃下,SCl2的消耗速率小于S2Cl2的消耗速率的两倍,反应还没有平衡,反应继续正向进行,反应一段时间,S2Cl2的物质的量减小,故C错误;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向体系中充入氦气,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故选C。
12.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是综合利用CO2的热点研究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CO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H2O)=__________。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增大压强,则n(C2H4)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n(CO2)∶n(H2)=1∶3,在体系压强为0.1MPa,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C2H4、CO2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CO2催化加氢合成C2H4反应的ΔH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3)根据图中点A(440K,0.39),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MPa) 3(列出计算式。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C3H6、C3H8、C4H8等低碳烃。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选择性,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4 变大 (2)d c 小于
(3)或等 (4)选择合适催化剂等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分析增大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从图中找到关键数据确定代表各组分的曲线,并计算出平衡常数。根据催化剂对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对主反应的选择性,工业上通常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1)CO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6H2 CH2 = CH2+4H2O,因此,该反应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H2O)=1:4。由于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大压强,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C2H4)变大。
(2) 由题中信息可知,两反应物的初始投料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图中曲线的起点坐标可知,c和a所表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为1:3、d和b表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为1:4,则结合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判断,表示乙烯变化的曲线是d,表示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的是c。由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升高温度,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H小于0。
(3) 原料初始组成n(CO2)∶n(H2)=1∶3,在体系压强为0.1Mpa建立平衡。由A点坐标可知,该温度下,氢气和水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0.39,则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水的四分之一,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数为氢气的三分之一,即,因此,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MPa)-3=(MPa)-3。
(4)工业上通常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目标产品的选择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应当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二、真题练习
13.(2022·浙江卷)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s)+2B(g)3X(g),c(B)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a、c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c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B.从b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该化学反应在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
C.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2v(B)=3v(X)
D.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不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c(B)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乙所示
【答案】C
【解析】图像中可以得到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的浓度变化计算得到,从a、c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c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选项A正确;b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此时刻物质浓度除以此时刻时间,为反应物B的瞬时速率,选项B正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分析,3v(B)=2v(X),选项C不正确;维持温度、容积不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增大,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与原来的平衡状态相同,选项D错误;故选C。
14.(2022·辽宁卷)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有关数据如下:
时间段/ 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
0~2 0.20
0~4 0.15
0~6 0.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时,Z的浓度大于
B. 时,加入,此时
C. 时,Y的体积分数约为33.3%
D. 时,X的物质的量为
【答案】B
【解析】反应开始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逐渐减小,则内Z的平均生成速率大于内的,故时,Z的浓度大于,A正确; 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故反应在时已达到平衡,设达到平衡时生了,列三段式:
根据,得,则Y的平衡浓度为,Z的平衡浓度为,平衡常数,时Y的浓度为,Z的浓度为,加入后Z的浓度变为,,反应正向进行,故,B错误;
反应生成的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恒等于1∶2,反应体系中只有Y和Z为气体,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Y的体积分数始终约为33.3%,C正确;由B项分析可知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生成Z为,则X的转化量为,初始X的物质的量为,剩余X的物质的量为,D正确;故选B。
15.(2022·江苏卷)用尿素水解生成的催化还原,是柴油机车辆尾气净化的主要方法。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
B.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
C. 上述反应中消耗,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D. 实际应用中,加入尿素的量越多,柴油机车辆排放的尾气对空气污染程度越小
【答案】B
【解析】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即熵增的反应,反应△S>0,故A错误;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平衡常数,故B正确;由方程式可知,反应每消耗4mol氨气,反应转移12mol电子,则反应中消耗1mol氨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mol×4××6.02×1023=3×6.02×1023,故C错误;实际应用中,加入尿素的量越多,尿素水解生成的氨气过量,柴油机车辆排放的氨气对空气污染程度增大,故D错误;故选B。
16.(2022·江苏卷)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其主要反应为,,在、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和CO的选择性及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O的选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产率随温度的变化
B. 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增大
C. 一定温度下,增大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D. 一定温度下,加入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产率
【答案】D
【解析】根据已知反应①,反应②,且反应①的热效应更大,故温度升高的时候对反应①影响更大一些,即CO2选择性增大,同时CO的选择性减小,根据CO的选择性的定义可知③代表CO2的选择性,①代表CO的选择性,②代表H2的产率,以此解题。由分析可知②代表H2的产率,A错误;由分析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减小,B错误;两种物质参加反应增大一种物质的浓度,会降低该物质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加入与水反应放热,对反应①影响较大,可以增大产率,或者选用对反应①影响较大的高效催化剂,也可以增大产率,D正确;故选D。
17.(2022·湖南卷)向体积均为1L的两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和发生反应:,其中甲为绝热过程,乙为恒温过程,两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 a点平衡常数: D. 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甲容器在绝热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先增大后减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刚开始压强增大的原因是因为容器温度升高,则说明上述反应过程放热,即<0,故A错误;根据A项分析可知,上述密闭溶液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a点和c点的压强相等,因甲容器为绝热过程,乙容器为恒温过程,若两者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则甲容器压强大于乙容器压强,则说明甲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此时相比乙容器在减小即气体总物质的量:na<nc,故B正确;a点为平衡点,此时容器的总压为p,假设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则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所以可设Y转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 L 1,则列出三段式如下:,则有,计算得到x=0.75,那么化学平衡常数K=,又甲容器为绝热条件,等效为恒温条件下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即平衡常数K<12,故C错误;根据图像可知,甲容器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温度高,所以达到平衡的速率相对乙容器的快,即Va正>Vb正,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
18.(2021·广东卷)反应经历两步:①;②。反应体系中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为c(X)随t的变化曲线 B. t1时,
C. 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D. t3后,
【答案】D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X=2Z经历两步:①;②。因此,图中呈不断减小趋势的a线为X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呈不断增加趋势的线为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小的线为Y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X是唯一的反应物,随着反应的发生,其浓度不断减小,因此,由图可知,a为c(X)随t的变化曲线,A正确;由图可知,分别代表3种不同物质的曲线相交于t1时刻,因此,t1时,B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t2时刻以后,Y的浓度仍在不断减小,说明t2时刻反应两步仍在向正反应方向发生,而且反应①生成Y的速率小于反应②消耗Y的速率,即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C正确;由图可知,t3时刻反应①完成,X完全转化为Y,若无反应②发生,则,由于反应②的发生,t3时刻Y浓度的变化量为,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Z的浓度的变化量为,这种关系在t3后仍成立, 因此,D不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19.(2021·海南卷)制备水煤气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C.恒温下,增大总压,H2O(g)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恒温恒压下,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B
【解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S>0,A错误;升高温度,物质的内能增加,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正确;恒温下,增大总压,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使H2O(g)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错误;恒温恒压下,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因此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故选B。
20. (2021·河北卷)室温下,某溶液初始时仅溶有M和N且浓度相等,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M+N=X+Y;②M+N=X+Z,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v1=k1c2(M),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v2=k2c2(M) (k1、k2为速率常数)。反应体系中组分M、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30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6.67×10-8mol L-1 min-1
B. 反应开始后,体系中Y和Z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C. 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62.5%的M转化为Z
D. 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
【答案】A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30min时,M、Z的浓度分别为0.300mol L-1和0.125 mol L-1,则M的变化量为0.5mol L-1-0.300 mol L-1=0.200 mol L-1,其中转化为Y的变化量为0.200mol L-1-0.125 mol L-1=0.075 mol L-1。因此,0~30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 L-1 min-1,A错误;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的速率之比为,Y和Z分别为反应①和反应②的产物,且两者与M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化学计量数均为1),因此反应开始后,体系中Y和Z的浓度之比等于 ,由于k1、k2为速率常数,故该比值保持不变,B正确; 结合A、B的分析可知因此反应开始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体系中Y和Z的浓度之比等于=,因此,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有 的M转化为Z,即62.5%的M转化为Z,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生成Z较多、生成Y较少,因此,反应①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小,在同一体系中,活化能较小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快,故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D正确。故选A。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05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新高考(含解析))

下一篇:2024届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