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2.1.2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进阶训练 (含解析)


第2课时 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焰色试验
 进阶训练A
1.下列物质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均能生成氧气的是(  )
A.Na B.Na2O
C.Na2O2 D.NaHCO3
2.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B.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很多气体的干燥剂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
3.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  )
A.产生大量气泡 B.溶液无变化
C.最后溶液变为红色 D.最后溶液变为蓝色
4.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
2Na+2H2O===2NaOH+H2↑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Na2O和Na2O2互为同素异形体
5.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的Na+总数增大
B.溶液的碱性增强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液的质量不变
6.将钠或过氧化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  )
①稀H2SO4 ②氯化镁溶液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硫酸铜溶液 ⑤氯化铁溶液
A.①④ B.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膨松剂,其原因是(  )
①热稳定性差 ②增加甜味 ③产生二氧化碳 ④提供钠离子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8.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钠 <碳酸氢钠
B.相同条件下,热稳定性:碳酸钠 >碳酸氢钠
C.相同条件下,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碳酸钠 >碳酸氢钠
D.一定条件下,碳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可以转化为碳酸钠
9.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某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合理的是 (  )
①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 ②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Na2CO3溶液 ③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 NaHCO3溶液
④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溶液 ⑤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④⑤
10.实验室按如下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入盐酸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B.在装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测定结果更准确
C.若省去装置④,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D.反应结束后,无需再通入空气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SO+Ba2+===BaSO4↓
B.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O+OH-===CO2↑+H2O
C.碳酸钙溶解于盐酸中:
CO+2H+===CO2↑+H2O
D.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2Na2O2+2H2O===4Na++4OH-+O2↑
12.下列对进行焰色试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把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被检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要用硫酸把铂丝洗净 ④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 ⑤没有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全部
1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焰火晚会令人难忘,五颜六色的焰火的产生与焰色试验原理有关。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焰色试验是金属单质的特性
B.进行焰色试验前,应将铂丝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到无色
C.所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D.锂元素的焰色为紫红色,钙元素的焰色为砖红色
 进阶训练B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烧杯内滴加水时,发现U形管内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则烧杯内的物质是(  )
A.过氧化钠 B.氧化钠
C.钠 D.氯化钠
2.Li2O2可用作宇宙飞船的供氧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Li2O2中阳、阴离子个数之比为2∶1
B.可用Li在空气中燃烧制备Li2O2
C.Li2O2做供氧剂时既生成了O2又“固定”了CO2
D.分别用等质量的Li2O2、Na2O2做供氧剂时,Li2O2产生的O2较多
3.用焰色试验检验K+时的操作步骤有:①蘸取待测液 ②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③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④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②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4.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
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C.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
D.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
5.将10.4 g Na2O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投入到水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O2的质量为1.6 g,则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分数为(  )
A.20% B.75%
C.25% D.66%
6.某物质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试验为紫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可能是钾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钾元素
C.不能确定该物质中是否含有钠元素
D.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钾
7.下列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①取a 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 ②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g ③取a g混合物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g ④取a g混合物与过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b g固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为确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CO2质量进行计算,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气体可以是空气,反应前和反应后均需通一段时间空气
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
C.没有a装置会导致所测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
D.a装置内应装碱石灰,目的是为了尾气处理
9.侯德榜(如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他提出的联合制碱法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其工业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条件下,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生产时,应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
C.侯氏制碱法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
D.氨气和二氧化碳均来自合成氨工厂
二、非选择题
10.A 、B、 C、 D 、E 、F六种物质有如下变化关系,E是淡黄色固体,判断:
(1)写出化学式:E________,C________;
(2)E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阶训练C
 
1.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同的是(  )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
2.加热1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5 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A.58% B.42%
C.36% D.64%
3.取16.8 g 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将剩余固体分成四等份,分别取四份固体进行实验。下列能够说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的是(  )
A.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B.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C.称量固体,继续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不变
D.加入稍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质量为2.925 g
4.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方法Ⅰ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H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此可知方法Ⅰ________(填“能”或“不能”)鉴别Na2CO3和NaHCO3。
(2)方法Ⅱ能鉴别Na2CO3和NaHCO3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Ⅲ、Ⅳ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方法Ⅲ相比,方法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
A.方法Ⅳ比方法Ⅲ复杂
B.方法Ⅳ比方法Ⅲ安全
C.方法Ⅳ比方法Ⅲ操作简便
D.方法Ⅳ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实验,而方法Ⅲ不行
(4)若用方法Ⅳ验证Na2CO3和NaHCO3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有的同学在连接盛Na2CO3的试管的导管口观察到开始加热时也有气泡产生,据此认为Na2CO3加热也分解。你认为此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以上方法,请再写出一种鉴别二者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进阶训练A
1.答案:C
解析:Na和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不生成氧气,A项不选;Na2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生成氧气,B项不选;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C项选;NaHCO3不能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D项不选。
2.答案:D
解析: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生成O2,故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会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Na2O2与H2O反应过程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故D正确。
3.答案:A
解析:Na2O2与H2O反应放出O2,故产生大量气泡;由于Na2O2过量且Na2O2具有漂白性,可使石蕊溶液褪色,故A正确。
4.答案:B
解析: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Na和O2反应生成Na2O,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A项错误;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B项正确;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是与空气中的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C项错误;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与性质不同的单质,所以Na2O和Na2O2不是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饱和的烧碱溶液中的溶剂水减少,原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变,但数目减少,则溶液中的Na+总数减少,故A错误;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溶液碱性不变,故B错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饱和的烧碱溶液中的溶剂水减少,原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少,故D错误。
6.答案:D
解析:钠或过氧化钠投入溶液中,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或O2。稀H2SO4与NaOH反应没有沉淀产生,①不合题意;氯化镁溶液与NaOH反应产生氢氧化镁白色沉淀,②符合题意;氢氧化钠溶液与NaOH不反应,③不合题意;硫酸铜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④符合题意;氯化铁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⑤符合题意;综合以上分析,②④⑤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可知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在面团里形成大量气泡,使得面包变得松软,即原因是①③。
8.答案:B
解析:相同温度下,Na2CO3较NaHCO3易溶,故A错误;碳酸氢钠加热发生分解反应2NaHCO3 Na2CO3+CO2↑+H2O,而碳酸钠加热不分解,故B正确;碳酸钠与酸反应先转化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相同条件下,与酸反应的速率:碳酸钠<碳酸氢钠,故C错误;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或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转化为碳酸钠,故D错误。
9.答案:D
解析:Na2CO3和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均会产生BaCO3沉淀,且几乎无先后顺序,无法区分,①不选;Na2CO3和NaHCO3溶液均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均变为红色,②不选;NaHCO3固体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产生CO2,但溶液不行,③不选;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会先生成NaHCO3,NaHCO3再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④正确;⑤NaHCO3与BaCl2不反应,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⑤正确。
10.答案:A
解析:测定原理是利用盐酸和纯碱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来计算的,则滴入盐酸前应把装置中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赶走,故A正确;若添加饱和NaHCO3溶液洗气瓶,挥发出的HCl气体会和NaHCO3反应生成CO2气体,根据测定原理,对测定纯碱纯度会有影响的,故B错误;若省去装置④,则装置③右端导管会从外界进入空气,而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测定原理,进入的二氧化碳会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故C错误;反应结束后,为了使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都能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则需再次通入空气,赶走装置中剩余的CO2气体,故D错误。
11.答案:D
解析:CuSO4与Ba(OH)2反应,Cu2+与OH-可以生成Cu(OH)2沉淀,离子方程式为SO+ Cu2++Ba2++2OH-===BaSO4↓+Cu(OH)2↓,A错误;HCO不能拆,离子方程式为HCO+OH-===CO+H2O,B错误;CaCO3难溶于水,不能拆,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错误;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D正确。
12.答案:A
解析:在观测钾的焰色试验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钠的黄光的干扰,故①正确;取一根洁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被检物质,进行焰色试验,故②正确;盐酸易挥发,其盐高温时也易挥发,灼烧时,盐酸及其盐可一起挥发掉,以达洗净的目的,不用硫酸来清洗铂丝,故③错误;焰色试验是电子的跃迁引起的,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故④正确;洁净的细铁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本身无颜色,故可用铁丝进行焰色试验,故⑤正确;综合分析可知,正确的有①②④⑤,故A正确。
13.答案:D
解析:不论该金属元素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呈现出相同的特征颜色,A项错误;进行焰色试验前,应用盐酸洗涤铂丝,氯化物沸点较低,加热能除掉,B项错误;焰色试验不是所有金属元素都有的性质,C项错误;锂元素的焰色为紫红色,钙元素的焰色为砖红色,D项正确。
 进阶训练B
1.答案:B
解析:过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并生成氧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A错误;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反应中没有气体生成,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故B正确;钠加入水中放热并生成氢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C错误;氯化钠与水不反应,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故U形管内液体几乎不移动,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Li2O2中阳离子为Li+、阴离子为O,阳、阴离子个数之比为2∶1,A正确;Li在空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B错误;类比Na2O2的性质可知,Li2O2也能与CO2发生反应:2Li 2O2+2CO2===2 Li2CO3+O2,故Li2O2做供氧剂时既生成了O2又“固定”了CO2,C正确;由于Li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Na2O2,所以分别用等质量的Li2O2、Na2O2做供氧剂时,Li2O2产生的O2较多,D正确。
3.答案:B
解析:焰色试验的步骤是洗→烧→蘸→烧,因此正确顺序是④②①②③,选项B正确。
4.答案:D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A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遇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B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溶液褪色,故C正确;生成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发生了分解,因此放出大量气泡,故D错误。
5.答案:C
解析: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设混合物中Na2O2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题意可得:
2Na2O2+2H2O===4NaOH+O2↑
 2   1
 x 0.05 mol
解得x=0.1 mol,混合物中m(Na2O2)=0.1 mol×78 g·mol-1=7.8 g,m(Na2O)=10.4 g-7.8 g=2.6 g,则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分数为×100%=25%。
6.答案:D
解析:钾的化合物中含有钾元素,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试验为紫色,A正确;某物质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试验为紫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钾元素,B正确;蓝色钴玻璃可以过滤黄光,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钠元素,C正确;该物质含有钾元素,可以是钾单质,也可以是钾的化合物,D错误。
7.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过量,在加热、蒸干、灼烧过程中可生成Na2CO3,则不能确定NaHCO3分解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不能确定质量分数,故①错误;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NaHCO3的质量分数,故②正确;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能测定含量,故③错误;只有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根据沉淀的质量可确定Na2CO3的质量,进而可确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故④正确。
8.答案:B
解析:X气体不能是空气,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会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也被装置C吸收,测得的碳酸氢钠质量增大,碳酸钠质量减小,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A错误;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水蒸气进入装置C导致测定二氧化碳质量增大,碳酸氢钠质量增大,碳酸钠质量减小,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B正确;没有装置a,会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也被装置C吸收,测得的碳酸氢钠质量增大,碳酸钠质量减小,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C错误;仪器a应装碱石灰,目的是防止外界的水蒸气与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影响二氧化碳质量测定,故D错误。
9.答案:A
解析: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氯化铵、碳酸氢铵,从溶液中析出,并非碳酸氢钠难溶于水,A错误;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大,先通入氨气形成铵盐的水溶液,溶液的碱性比较强,易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溶液中获得更多的碳酸氢根,从而产生更多的纯碱,故应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B正确;由图示可知,母液中的氯化钠可循环使用,副产物氯化铵可用作氮肥,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C正确;氨气来自合成氨工厂,二氧化碳源于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D正确。
10.答案:(1)Na2O2 Na2CO3 (2)1∶2 
(3)2Na+O2Na2O2 
2NaHCO3Na2CO3+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A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粉末E,E为Na2O2,则A为Na,钠与水反应生成B且也能由过氧化钠转化得到,可推知B为NaOH,由于NaOH与二氧化碳得到C,C与二氧化碳、水反应得到F,可推知C为Na2CO3、F为NaHCO3,碳酸钠与HCl反应得到D,D也能由过氧化钠转化得到,可推知D为NaCl,据此分析解答。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a,B为NaOH,C为Na2CO3、D为NaCl,E为Na2O2,F为NaHCO3;
(2)E为Na2O2,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钠离子,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2;
(3)A→E是钠的燃烧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F→C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C→D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进阶训练C
1.答案:C
解析:Na和O2在不加热时生成Na2O,加热时生成Na2O2,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NaOH和CO2反应,CO2少量时生成Na2CO3,CO2过量时生成NaHCO3,量不同,生成物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Na2O2和CO2反应只生成Na2CO3和O2,与条件无关,故C符合题意;木炭(C)和O2反应,当O2不足时,生成CO,当氧气充足时,生成CO2,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时,碳酸钠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则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碳酸氢钠分解,设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利用差量法计算,则
2NaHCO3Na2CO3+CO2↑+H2O Δm
2×84     106         62
 m            10.0 g-8.45 g=1.55 g
=, m=4.2 g
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0 g-4.2 g=5.8 g,
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58%。
3.答案:C
解析:NaHCO3和Na2CO3溶液都呈碱性,滴加酚酞后都变红,无法证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故A错误;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NaHCO3也会出现白色沉淀,无法证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故B错误;称量固体,继续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不变,说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故C正确;加入稍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根据Na元素守恒可知,无论碳酸氢钠是否完全分解,最后得到的NaCl始终相等,无法证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故D错误。
4.答案:(1)①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②NaHCO3+HCl===NaCl+H2O+CO2↑
③能
(2)盛NaHCO3的装置比盛Na2CO3的装置反应剧烈且反应后的气球大
(3)2NaHCO3Na2CO3+H2O+CO2↑,
CO2+Ca(OH)2===CaCO3↓+H2O D
(4)NaHCO3 错误 试管A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5)把二者分别配成溶液后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Na2CO3,无现象的为NaHCO3
解析:(1)方法Ⅰ中Na2CO3与稀盐酸反应开始时无气泡放出,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稀盐酸滴加到一定量时才有气泡产生,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立即有气泡产生,所以能鉴别二者; (2)方法Ⅱ利用等质量的NaHCO3、Na2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NaHCO3与稀盐酸反应剧烈且产生的气体多进行鉴别,现象为盛NaHCO3的装置比盛Na2CO3的装置反应剧烈且反应后的气球大;(3)方法Ⅲ、Ⅳ利用了NaHCO3受热分解可生成CO2,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的性质进行鉴别。方法Ⅳ的优点是用一套装置可同时做两个实验; (4)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A,可知试管A中温度比试管B中温度高,因此试管B中盛放NaHCO3,且与试管B相连的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与试管A相连的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更能说明稳定性:Na2CO3>NaHCO3,连接盛Na2CO3的试管的导管口观察到开始加热时也有气泡产生,是试管A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5) 把二者分别配成溶液后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Na2CO3,无现象的为NaHCO3,此方法也可鉴别。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9-2020高二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