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单选题
1.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应将此放大镜放在与药品说明书的距离(  )
A.小于10cm B.大于20cm
C.大于1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2.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B.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玻片亮度
3.下列如图所示的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影的形成 B. 露珠下的“叶脉”
C. 日环食 D. 水中的倒影
4.如图所示,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巴中部分学校校门安装了人脸识别及测温系统,使用时只需面对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会自动将测试者面部信息与学校备案系统相匹配,十分便捷。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凹透镜
B.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实像
C.该系统摄像头工作原理和望远镜物镜工作原理不同
D.当被拍摄的人靠近摄像头时,人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
5.下列情景中,所成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报纸 B.在电影院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鱼 D.梳头时的镜中人
6.如图所示,小明将一个生鸡蛋放入桌面上盛有足量清水的烧杯中,然后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鸡蛋,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看到的鸡蛋比实际的浅一点 B.看到的鸡蛋都是虚像
C.看到的鸡蛋比实际大一点 D.看到的鸡蛋比实际小一点
7.生产生活中常用到:①老花镜 ②穿衣镜 ③近视镜 ④显微镜 ⑤汽车观后镜 ⑥潜望镜等光学器具。其中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有( )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光的色散
B.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平面镜成像
C.彩虹——光沿直线传播
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光的反射
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放大镜把字“放大” B.树在水中形成“倒影”
C.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 D.皮影戏中屏幕上的“人影”
10.如图所示现象与影子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树叶下的圆形光斑
B.水中倒影
C.银幕上的电影
D.“变大”的鱼
11.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C.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D.望远镜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它的作用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同
12.烈日下,不能随手将装有水的矿泉水瓶放在窗台上,否则矿泉水瓶会将强烈的阳光聚焦到物体上,致使物体温度过高而被点燃导致火灾。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一款追剧“神器”——手机屏幕放大器,该“神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手机离凸透镜的距离要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该透镜的焦距,通过它就可以看到___________(填“正”或“倒”)立、放大的手机视频画面,若将手机靠近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将变___________(填“大”或“小”)。
14.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________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________镜.看水滴下的叶脉,比旁边的粗糙,因为水滴相当于________镜.
15.如图所示,是小明的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其镜头对光线有_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用这架相机拍照时,若拍完远景再拍近景,镜头需要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胶片上所成的像与显微镜的目镜所成的像,它们的性质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6.如图为一种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O1为物镜光心,F1为物镜焦点,O2为目镜的光心,F2为目镜焦点。
(1)物体AB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像;此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通过该望远镜观测物体AB时,会看到一个箭头向______(选填“上”、“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选填“实”、“虚”)像。
三、综合题
17.1609年8月21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展示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其实最早发现望远镜的人不是伽利,而是一位叫利波塞的荷兰眼镜商人,这个人在制造镜片的时候,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合在一起往外看,远处的东西就变近了.伽利对这个发现很感兴趣,他用数学进行了计算,研究用什么样的镜片,怎样组合在一起效果最好,最后,伽利做了两根管子,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凸透镜,另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凹透镜,其中一根稍细一点,正好可以套在另一根管子里面,自由滑动,这样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来回调节,选择合适的距离.就这样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他终于在160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
最早发现望远镜奥秘的人是利波塞,而人类历史上最早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望远镜的人却是伽利,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
伽利制造出来的望远镜与教材上所画的天文望远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
18.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______.(填序号)
①大光圈;②小光圈;③平面镜;④凹面镜.
(2)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____.
(3)如图甲、乙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载玻片时的视野,若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______.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4)某显微镜目镜有和,物镜有和,用这台显微镜观察,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目镜为______,物镜为______.
(5)如图丙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和,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和,那么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______个.
19.(1)小明去公园,看到湖中的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是光的______现象;看到的“白云”是光的______现象(两空均选填“反射”或“折射”),两者都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______;
(3)图(a)是铅笔水平放在透明空杯子后的情形,图(b)是给杯子中加水后观察到铅笔的情形,请解释此现象产生的原因 ( )
20.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明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桶.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装有 水的塑料瓶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作用.
(2)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3)到了晚上,小刚看见湖水中的月亮,湖中的月亮是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_________(选填 “实”或“虚”)像,水中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相比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一样大”)了.
(4)若湖中的水深1m,则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m.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的发明
17世纪初,荷兰制造眼镜的技术已经很精湛了,主要的工艺是磨制凸透镜和凹透镜。人们经常与凸透镜和凹透镜打交道,用它们可以矫正远视眼和近视眼,但是人们从来都没有想到把透镜和透镜放在一起组合起来使用。1608年的一天,在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的作坊里,一位学徒无事拿着两个磨制好的透镜片在眼前对着看,结果惊奇地发现远处的物体变得近在眼前而且非常清晰,便把这件怪事告诉了老板汉斯。汉斯马上试验证实了这种现象,为了更便于观察,他把这两个透镜片装在一个筒里,称之为“窥镜”,这就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正是有了望远镜的帮助,荷兰舰队能在敌舰发现他们之前就先行发现敌舰的动向,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使荷兰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1609年,伽利得知望远镜这种新仪器,马上意识到它的价值和作用。他立即动手制作,并且不断改进,造出了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伽利把这架望远镜指向了天空,指向了星星,由此揭开了天文学全新的一页。伽利利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有卫星,观察了月面,绘制了月面图,观察到太阳黑子。伽利这一系列重大的天文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在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争相传诵“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发现了新宇宙”。通过以上阅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由题意可知,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放大镜在使用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应将此放大镜放在与药品说明书的距离小于10cm。
故选A。
2.C
【详解】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故 A选项错误;
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选项错误;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选项正确;
D.由于是面镜,反光镜利用光的反射提高载玻片亮度,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露珠下的叶脉,叶脉变粗,是露珠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属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BC.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与望远镜的物镜的工作原理相同,故AB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当被拍摄的人靠近摄像头时,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人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用放大镜看报纸成的是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电影院看电影,是投影仪成像,故成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欣赏鱼缸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成的是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梳头时的镜中人,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AB.鸡蛋仔清水中沉入杯底,从上方观察时,鸡蛋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如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逆着折射光线看到鸡蛋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变浅,并且看到的是和鸡蛋的等大的虚像,故AB不符合题意;
CD.从侧面观察时,盛有水的圆形烧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且鸡蛋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可能看到比实际小一点的鸡蛋,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显微镜利用的是凸透镜,它们都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穿衣镜、汽车观后镜、潜望镜是利用面镜工作的,它们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工作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
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是手指经过空气、放大镜折射形成的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人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在不透明的介质中不能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彩虹——太阳光经过水珠发生色散现象,故C错误;
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大桥在水面上成像,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放大镜应用的是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树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属于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皮影戏中屏幕上的“人影”属于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影子是物体挡住了光线在物体后形成的暗影区,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树叶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银幕上的电影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C不符合题意;
D.鱼缸连同里面的水,可以看作凸透镜,“变大"的鱼是凸透镜成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
A.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故A正确;
B.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经过焦点,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故B错误;
C.放大镜是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它的作用和放大镜的作用相同,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2.A
【详解】
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因此装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强烈的阳光聚焦到物体上,致使物体温度过高而被点燃导致火灾,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小于 正 小
【详解】
[1][2]手机屏幕放大器,相当于放大镜,由放大镜的原理可知,当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焦距时,得到正立、放大的手机视频画面。
[3]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手机离透镜越近,物距越小,则像距越小,像越小。
14. 望远 显微 放大
【详解】
天体离我们很远,视角很小,无法用肉眼观察,只能通过望远镜来增大人们的视角,故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望远镜;细胞内部结构很微小,只能用放大倍数很大的显微镜来观察.看水滴下的叶脉,比旁边的粗糙,因为水滴相当于放大镜.
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可以将微小的物体放大,据此分析解答.
15. 会聚 远离 不同
【详解】
[1]照相机的镜头为凸透镜,其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物距变小)像远(像距变大)像变大。用这架相机拍照时,若拍完远景再拍近景,即物距变小,则像距要变大,故镜头需要向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
[3]胶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胶片上所成的像与显微镜的目镜所成的像,它们的性质不同。
16.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下 缩小 虚
【详解】
(1)[1][2][3]由图中可知,物体AB到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物体AB通过物镜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4][5][6]由图中可知,物体通过物镜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该实像通过目镜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是最后看到的是一个箭头向下、比物体小的虚像。
17. 说明在科学上要取得一些成就,必须有超乎常人的好奇心和毅力 伽利望远镜用凸透镜做物镜,凹透镜做目镜,教材中提到的望远镜用两个凸透镜,或用凹面镜做物镜.
(1)伽利对事物具有好奇心,并且乐于探究,不怕困难,所以在物理学史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2)掌握教材天文望远镜的构造,并与短文中的望远镜对比得出结论.
【详解】
(1)利波塞最早发现了望远镜的奥秘,但他没有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而伽利不但具有好奇心,更具有探究精神,最终制造出望远镜,说明在科学上要取得一些成就,必须有超乎常人的好奇心和毅力等等.
(2)伽利望远镜用凸透镜做物镜,凹透镜做目镜,教材中提到的望远镜用两个凸透镜,或用凹面镜做物镜.
此题通过短文,让学生学习伽利对科学探究的毅力及好奇心,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体会含义.
18. ②③ q C 2
【详解】
(1)[1]显微镜调节光线的结构有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光线较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的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平面镜;
(2)[2]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故观察“b”时看到的像是“q”;
(3)[3]显微镜下的物体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题图甲中看到的物体在左下角,说明物体在右上角,要使像在中央,应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4)[4]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使用最大的倍数组合,目镜选择;
[5]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物镜选择;
(5)[6]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和时,能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是8个,将镜头换成和,放大倍数变为原来的4倍,视野变为原来的,只能看到2个细胞.
19. 折射 反射 虚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1][2][3]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4]干冰易升华,升华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使食品温度降低;冰块易熔化,熔化时从外界吸收热量,使食品温度降低。
(3)[5]装水的透明杯子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在1倍焦距以内,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20. 凸透 会聚 反射 虚 一样大 大于
【详解】
(1)[1][2]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2)[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
(3)[4]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月亮是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成的是虚像;
[5]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水中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一样大;
(4)[6]月球距水面为3.84×105k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月亮距水面距离等于月球距地球的距离,远大于水的深度1m.
21.见解析
【详解】
望远镜的发明,是常见的两个透镜片的组合,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组合”这种方法,使得望远镜很晚才出现。如果人们学会运用组合技法的话,望远镜可能会提前很多年被发明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方法技巧在技术发明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有机物的推断3

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复习与检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