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大化高中2023-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大化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1-6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得4分,选错得0分;在7-10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的得5分,少选的得3分,多选或错选的得0分。
1. 如图所示,健身爱好者用双手抓住“飞力士棒”的握柄,晃动“飞力士棒”,“飞力士棒”就在手的晃动下振动起来。“飞力士棒”振动稳定后,振动频率取决于(  )
A. 人晃动的幅度 B. 人晃动的频率
C. 人晃动时的力量 D. “飞力士棒”器材本身
2. 以下四幅图片是来自课本的插图,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再会有光线从面射出
B. 图乙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减小屏到挡板间距离,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将增大
C. 图丙是针尖在灯光下发生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的干涉现象
D. 图丁是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Q的实验结果,右边是光屏。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
3.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一根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内有两段长为的水银柱,封闭了长度均为的A、B两段空气柱,已知大气压强,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则A、B两段空气柱的压强(  )
A.
B.
C.
D
4. 如图为某实验器材的结构示意图,金属内筒和绝热外筒间封闭了一定体积的理想气体,内筒中有水。在对水加热升温的过程中,被封闭的空气(  )
A. 内能保持不变
B. 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
C. 分子势能减小
D.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5. 如图甲所示,竖直悬挂弹簧振子在C、D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振子到达D点开始计时,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图乙是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则(  )
A. 弹簧振子从D点经过O点再运动到C点为一次全振动
B. 图乙中的P点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
C. 弹簧振子的振动方程为
D. 弹簧振子在前2.5s内的路程为1m
6. 如图所示,折射率透明玻璃半圆柱体,半径为R,O点是某一截面的圆心,虚线与半圆柱体底面垂直。现有一条与距离的光线垂直底面入射,经玻璃折射后与的交点为M,图中未画出,则M到O点的距离为( )
A. B. C. D.
7.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脱脂棉脱脂的目的在于使它从可以被水浸润变为不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
B. 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C.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D. 荷叶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8. 轿车的悬挂系统是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及避震器组成的支持系统.某型号轿车的“车身一悬挂系统”的固有周期是,这辆汽车匀速通过某路口的条状减速带,如图,已知相邻两条减速带间的距离为,该车经过该减速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轿车以的速度通过减速带时,车身上下振动的频率为
B. 轿车通过减速带的速度大小不同,车身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小可能相同
C. 当轿车以的速度通过减速带时,车身上下颠簸得最剧烈
D. 轿车通过减速带的速度越大,车身上下颠簸得越剧烈
9.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从状态A→B→C→A的过程,气体在状态A时的体积为,CA的延长线过p-T坐标系的原点O,气体的内能(k为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A到B的过程,气体对外界放热
B. 从B到C的过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但某些分子的平均速率可能增大
C. 在状态C时,气体内能是在状态A时的2倍
D. 从C到A的过程,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
10. 如图甲所示,一列机械波沿直线传播,、为传播直线上两质点,,、两点的振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波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波速可能是 B. 波长可能是6m
C. 波速可能是 D. 波长可能是m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1. 用插针法测定透明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折射率,O为玻璃砖的圆心,使入射光线与玻璃砖的平面端垂直.下面的四个图中,P1、P2、P3、P4是四个同学插针的结果:
①在这四个图中,肯定错误是____________.
②在这四个图中,可以比较准确测出折射率的是________.
③在较准确的图中,画出光路图,标出要测量的角度(入射角θ1、折射角θ2),写出计算玻璃折射率的公式是______.
12.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______秒。
(2)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3)有两位同学分别在北京和厦门两地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并由计算机绘制了图像(如图甲所示)。北京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填“A”或“B”)。另外,在厦门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种单摆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b两单摆的摆长之比=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3. 如图所示,深度为h、导热性能极好的汽缸,开口竖直向上固定在水平面上。现用一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的导热的活塞,从汽缸开口处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活塞缓慢下降至距离汽缸底部某一高度处静止。已知活塞与缸内壁密切且光滑接触、不漏气,外界环境的热力学温度为,大气压强为,汽缸和活塞的厚度均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活塞静止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2)若活塞静止时距离汽缸底部0.8h,大气压强不变、外界环境温度缓慢升高,当活塞恰好上升至汽缸顶端时,外界热力学温度为多少?
14. 如图,在空气中有一直角棱镜,∠A=30°,一束单色光从边中点射入棱镜,入射角为45°,在边发生全反射后垂直于边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
(1)直角棱镜的折射率;
(2)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
15. 图甲为某波源的振动图像,图乙是该波源产生的横波在时刻的波动图像,波动图像中的O点表示波源,P、Q是介质中的两点。求:
(1)这列波的波速;
(2)质点Q开始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和Q点的起振方向;
(3)质点Q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时,质点P通过的路程。
大化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物理试卷 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1-6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得4分,选错得0分;在7-10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的得5分,少选的得3分,多选或错选的得0分。
1. 如图所示,健身爱好者用双手抓住“飞力士棒”的握柄,晃动“飞力士棒”,“飞力士棒”就在手的晃动下振动起来。“飞力士棒”振动稳定后,振动频率取决于(  )
A. 人晃动幅度 B. 人晃动的频率
C. 人晃动时的力量 D. “飞力士棒”器材本身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飞力士棒”在健身爱好者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频率取决于健身爱好者的晃动频率,与晃动的振幅无关,故A错误;
B.“飞力士棒”在健身爱好者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频率取决于健身爱好者的晃动频率,故B正确;
C.“飞力士棒”在健身爱好者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频率取决于健身爱好者的晃动频率,与晃动的力量无关,故C错误;
D.“飞力士棒”在健身爱好者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频率取决于健身爱好者的晃动频率,与器材本身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2. 以下四幅图片是来自课本的插图,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再会有光线从面射出
B. 图乙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减小屏到挡板间距离,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将增大
C. 图丙是针尖在灯光下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的干涉现象
D. 图丁是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Q的实验结果,右边是光屏。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甲中,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的入射角,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无论怎么增大入射角,下表面的入射角不会达到临界角,光线都会从面射出,故A错误;
B.图乙中,根据双缝干涉相邻条纹间距公式
可知只减小屏到挡板间距离,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将减小,故B错误;
C.图丙是针尖的衍射现象图片,故C错误;
D.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所以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故D正确。
故选D。
3.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一根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内有两段长为的水银柱,封闭了长度均为的A、B两段空气柱,已知大气压强,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则A、B两段空气柱的压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B.因为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对A段空气柱有
故A错误,B正确;
CD.对B段空气柱有
故CD错误;
故选B。
4. 如图为某实验器材的结构示意图,金属内筒和绝热外筒间封闭了一定体积的理想气体,内筒中有水。在对水加热升温的过程中,被封闭的空气(  )
A. 内能保持不变
B. 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
C. 分子势能减小
D.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D.水加热升温使空气温度升高,故封闭空气的内能增大,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A错误,D正确;
C.分子间距离不变,故分子间分子势能不变,C错误;
B.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一个统计规律,温度升高时并不是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有少数分子动能可能减小,故不是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B错误。
故选D。
5. 如图甲所示,竖直悬挂弹簧振子在C、D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振子到达D点开始计时,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图乙是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则(  )
A. 弹簧振子从D点经过O点再运动到C点为一次全振动
B. 图乙中的P点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
C. 弹簧振子的振动方程为
D. 弹簧振子在前2.5s内的路程为1m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弹簧振子从D点经过O点再运动到C点为次全振动,故A错误;
B.图乙中的P点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为负方向,加速度方向沿正方向,故B错误;
C.由图乙知周期为T=1s,弹簧振子的振幅为A=0.1m,则
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振子到达D点开始计时,t=0时刻位移为0.1m,可知初相为,则弹簧振子的振动方程为
故C错误;
D.弹簧振子在前2.5s内的路程为
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折射率的透明玻璃半圆柱体,半径为R,O点是某一截面的圆心,虚线与半圆柱体底面垂直。现有一条与距离的光线垂直底面入射,经玻璃折射后与的交点为M,图中未画出,则M到O点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知在B点的入射角为
α=30°
根据折射定律有
解得
θ=45°
可知
β=135°
r=15°
根据正弦定理有
解得
故选A。
7.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脱脂棉脱脂的目的在于使它从可以被水浸润变为不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
B. 烧热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C.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D. 荷叶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未脱脂的棉花对水不浸润因而不吸水,脱脂后可以被水浸润,方便吸取药液,故A错误;
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由于云母片导热的各向异性,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是晶体,故B错误;
C.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故C正确;
D.荷叶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CD。
8. 轿车的悬挂系统是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及避震器组成的支持系统.某型号轿车的“车身一悬挂系统”的固有周期是,这辆汽车匀速通过某路口的条状减速带,如图,已知相邻两条减速带间的距离为,该车经过该减速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轿车以的速度通过减速带时,车身上下振动的频率为
B. 轿车通过减速带的速度大小不同,车身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小可能相同
C. 当轿车以的速度通过减速带时,车身上下颠簸得最剧烈
D. 轿车通过减速带的速度越大,车身上下颠簸得越剧烈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当轿车以的速度通过减速带时,车身上下振动的周期为
则车身上下振动的频率为
故A错误;
BD.车身上下振动的频率与车身系统的固有频率越接近,车身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所以当轿车通过减速带的速度大小不同时,车身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小可能相同。故B正确;D错误;
C.当轿车以的速度通过减速带时,车身上下振动的频率为
车身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此时
所以车身发生共振,颠簸得最剧烈。故C正确。
故选BC。
9.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从状态A→B→C→A的过程,气体在状态A时的体积为,CA的延长线过p-T坐标系的原点O,气体的内能(k为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A到B的过程,气体对外界放热
B. 从B到C的过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但某些分子的平均速率可能增大
C. 在状态C时,气体的内能是在状态A时的2倍
D. 从C到A的过程,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
【答案】BC
【解析】
【详解】A.从A到B的过程,气体压强不变而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体积增大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A错误;
B.从B到C的过程,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但某些分子的平均速率可能增大,B正确;
C.由于气体的内能满足
状态C的温度是状态A的两倍,则在状态C时,气体的内能是在状态A时的2倍,C正确;
D.从C到A的过程,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故气体的体积不变,在压强减小时,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减少,D错误。
故选BC。
10. 如图甲所示,一列机械波沿直线传播,、为传播直线上两质点,,、两点的振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波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波速可能是 B. 波长可能是6m
C. 波速可能是 D. 波长可能是m
【答案】AD
【解析】
【详解】由图知,周期为
在时刻,a点位于波谷,b点经过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振动。
若波的传播方向向右,且,则有
可得波长为
则波速为
若波的传播方向向左,且,则有
可得波长为
则波速为
故选A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1. 用插针法测定透明半圆柱形玻璃砖折射率,O为玻璃砖的圆心,使入射光线与玻璃砖的平面端垂直.下面的四个图中,P1、P2、P3、P4是四个同学插针的结果:
①在这四个图中,肯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②在这四个图中,可以比较准确测出折射率的是________.
③在较准确的图中,画出光路图,标出要测量的角度(入射角θ1、折射角θ2),写出计算玻璃折射率的公式是______.
【答案】 ①. AB ②. D ③.
【解析】
【详解】解:①[1]A.光线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不可能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线从玻璃垂直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线不折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光线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②[2]要比较准确地测定折射率,折射角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图C中,光线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度过小,故比较准确地测定折射率的是D图。
③[3]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由折射定律可知
12.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______秒。
(2)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3)有两位同学分别在北京和厦门两地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并由计算机绘制了图像(如图甲所示)。北京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填“A”或“B”)。另外,在厦门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种单摆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b两单摆的摆长之比=______。
【答案】 ①. 低 ②. ③. C ④. B ⑤.
【解析】
【详解】(1)[1][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
(2)[3]A.海拔越高,g值越小,A错误;
B.摆球的质量越重,误差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不会导致测得的g值偏大,B错误;
C.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可得,重力加速度为
测出n此全振动的时间为t,误作为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则周期偏小,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偏大,C正确。
故选C。
(3)[4]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可得
知图像斜率为
即斜率越大,则重力加速度越小,因为厦门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北京,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的斜率小,则北京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B。
[5]由振动图线知,两单摆的周期之比为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可知,单摆的摆长为
即,两单摆的摆长之比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3. 如图所示,深度为h、导热性能极好的汽缸,开口竖直向上固定在水平面上。现用一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的导热的活塞,从汽缸开口处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活塞缓慢下降至距离汽缸底部某一高度处静止。已知活塞与缸内壁密切且光滑接触、不漏气,外界环境的热力学温度为,大气压强为,汽缸和活塞的厚度均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活塞静止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2)若活塞静止时距离汽缸底部0.8h,大气压强不变、外界环境温度缓慢升高,当活塞恰好上升至汽缸顶端时,外界热力学温度为多少?
【答案】(1);(2)
【解析】
【详解】(1)对活塞,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解得
(2)活塞过程中,封闭气体处于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知
解得
14. 如图,在空气中有一直角棱镜,∠A=30°,一束单色光从边中点射入棱镜,入射角为45°,在边发生全反射后垂直于边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
(1)直角棱镜的折射率;
(2)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
【答案】(1);(2)
【解析】
【详解】(1)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得
α=θ=60°,γ=30°
由折射率公式有
解得
(2)由折射率与速度的关系
解得
为等腰三角形,则
则有
15. 图甲为某波源的振动图像,图乙是该波源产生的横波在时刻的波动图像,波动图像中的O点表示波源,P、Q是介质中的两点。求:
(1)这列波的波速;
(2)质点Q开始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和Q点的起振方向;
(3)质点Q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时,质点P通过的路程。
【答案】(1);(2)5s,沿y轴负方向;(3)0.7m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题图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T=2s、
则波速
(2)质点Q开始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Q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沿y轴负方向。
(3)波由质点P传到质点Q经历时间
质点P已经振动时间
P共振动时间
质点P通过的路程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4有理数的加法(分层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2023—2024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阶段性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