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一、选择题
1.(2021·北京)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
选项 A B C D
试剂a CuSO4 NH4HCO3 H2SO4 CH3COOH
试剂b Ba(OH)2 Ca(OH)2 Ba(OH)2 NH3·H2O
A.A B.B C.C D.D
2.(2019·全国Ⅰ卷)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a1=1.1×10 3 ,Ka2=3.9×10 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 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 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
3.(2016·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mol L﹣1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L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mol L﹣1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4.(2023·宁波模拟)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
A.石墨烯 B.液态氧化钠 C.二氧化硅 D.盐酸
5.(2023·咸阳模拟)常温下,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mL 0.1mol/L丙酮酸(CH3COCOOH)溶液,滴定过程中pH及电导率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b>c
B.曲线Ⅱ为电导率曲线
C.b点溶液中:
D.若a=1.7,则CH3COCOOH的电离常数Ka的数量级为10-2(已知)
6.(2023·呼和浩特模拟)下图是0.01mol·L-1甲溶液滴定0.01mol·L-1乙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③表示盐酸滴定CH3COONa溶液,其他曲线是醋酸溶液滴定NaOH溶液或者NaOH溶液滴定盐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条件相同时离子导电能力为H+>OH->CH3COO-
B.曲线②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
C.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①始终保持最高导电能力
D.a、b、c三个点不都是反应终点
7.(2023·乌鲁木齐模拟)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电导率减小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
B 的沸点比高 O的非金属性比S强
C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的溶液的pH约为5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D 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滴入数滴溶液,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溶液呈酸性
A.A B.B C.C D.D
8.(2022·温州模拟)下列物质一定能导电的是
A.食盐 B.石英 C.盐酸 D.酒精
9.(2023·黄浦模拟)有关如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中粒子中心为黑球的是水合
B.X与电源的正极相连,Y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C.KCl溶液能导电,所以KCl溶液是电解质
D.K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0.(2022·丽水、湖州、衢州模拟)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A.Cu B.HCl
C.KNO3 D.葡萄糖(C6H12O6)
11.(2021·柳州模拟)用0.1mol/L NaOH溶液滴定10mL 0.1mol/L盐酸,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可绘制滴定过程中的电导率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导率最低点c点就是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
B.由图所知,随着NaOH溶液增加,溶液pH先变小后变大
C.b、c、d点都存在:
D.a点电导率最大是因为此时溶液中导电微粒浓度最高
12.(2022·房山模拟)用0.100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1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1的HCl和CH3COOH溶液。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越大表示溶液导电性越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代表向HCl中滴加NaOH
B.A点溶液的pH小于C点溶液的pH
C.A、B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B
D.C→D发生了反应:H++OH-=H2O
13.(2022·青岛模拟)25℃时,向20.00mL 0.10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mol·L-1 NaOH溶液,同时分别测得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3,说明HA是弱酸
B.b点对应的溶液中:c(A-)<c(Na+)<c(HA)
C.c点对应的溶液中:c(A-)+c(HA)=c(Na+)
D.根据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可推断:V1<V2
14.(2022·河西模拟)向 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后,匀速逐滴加入 溶液,过程中测得混合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间溶液中仅 降低
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 是难溶电解质
D.由 时溶液的导电率数值可推理知 不是强电解质
15.(2022·昌平模拟)如图所示,先在小烧杯中加入0.01mol/LBa(OH)2溶液50mL,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接通电源,再向滴定管小烧杯中匀速滴加0.2mol/LH2SO4溶液3mL,可观察到的现象有:①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②溶液颜色变浅直至褪去③产生白色沉淀④小灯泡变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③可说明溶液中H+与OH-发生反应
B.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是反应中酚酞被消耗
C.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的原因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直至几乎为0
D.若将H2SO4换为Na2SO4,也会产生相似现象
16.(2022·嘉兴模拟)钠在液氨中溶剂化速度极快,生成蓝色的溶剂合电子,该过程表示为:Na+(x+y)NH3Na+(NH3)x+e-(NH3)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加入液氨中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B.e-(NH3)y的可能结构为
C.e-(NH3)y具有强还原性,钠/液氨体系可以还原炔烃、苯等有机物
D.e-(NH3)y在液氨体系中会产生H2
17.(2022·绍兴模拟)下列属于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的是(  )
A.H2SO4 B.CH4 C.Na2CO3 D.Cu
18.(2022·延庆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搅拌装置已略去)探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
A B C D
试剂a NaOH Ca(OH)2 Ba(OH)2 H2SO3
试剂b CH3COOH Ca(HCO3)2 H2SO4 H2S
A.A B.B C.C D.D
19.(2022·延庆模拟)25℃时,向20.00mL 0.10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mol·L-1 NaOH溶液,同时分别测得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3,说明HA是弱酸
B.b点对应的溶液中:c(A-)<c(Na+)<c(HA)
C.c点对应的溶液中:c(A-)+c(HA)=c(Na+)
D.根据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可推断:V1<V2
20.(2022·西城模拟)向100mL 溶液中滴加 溶液,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都是强电解质
B.A→B电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反应:
C.B→C,溶液中的减小
D.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A<B<C
21.(2021高三上·黄浦月考)向0.01mol L-1的a中匀速滴入0.02mol L-1的b,不符合图像的是(  )
选项 A B C D
a Ba(OH)2 Ba(OH)2 Ca(OH)2 Ca(OH)2
b H2SO4 CuSO4 NaHCO3 NH4HCO3
A.A B.B C.C D.D
22.(2021·北海模拟)常温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 c(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
A.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
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
C.Q点pH一定等于7
D.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23.(2021·青岛模拟)常温下,向10 0.1 的 溶液中逐滴滴入0.1 的 溶液,所得溶液电导率及 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Ⅰ表示溶液的 变化情况
B. 为弱酸,其电离常数
C.开始阶段溶液电导率增大是因为生成了强电解质
D.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变化趋势与曲线Ⅱ相似
二、多选题
24.(2022·衡阳模拟)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常温下,将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电导率随加入水的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I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变化
B.a、b、c三点溶液的:
C.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D.将a、b两点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
25.(2021高一上·石家庄期末)在两份相同的H2SO4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Ba(OH)2、NaOH溶液,其导电能力随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c两点溶液中均大量存在H+和
B.b、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C.e点两溶液中c(OH-)相同
D.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6.(2021高一上·安庆期末)在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
三、非选择题
27.(2022高二上·东城期末)常温下,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探究的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传感器种类 实验操作
① 电导率传感器 向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粉末,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
② pH传感器 向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加入粉末,隔一段时间后,再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
(1)Ⅰ.实验①测得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已知:ⅰ.在稀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a点电导率不等于0的原因是水能发生   。
(2)由图1可知,在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的时刻为   (填“b”、“c”或“d”)点。
(3)分析电导率在de段逐渐上升的原因:d时刻,   (填“>”、“<”或“=”),导致   (结合沉淀溶解平衡解释原因)。
(4)Ⅱ.实验②测得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已知:ⅱ.25℃,
ⅲ.酚酞的变色范围:
pH <8.2 8.2~10 >10
颜色 无色 淡粉色 红色
依据图2可判断:A点加入的的物质的量大于C点加入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判据是   。
(5)0~300s时,实验②中溶液先变红,后   。
(6)常被用于水质改良剂,能够使水体pH约为9,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25℃时水体中约为   。
28.(2021高一上·百色期末)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多种污染物。治理汽车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内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 使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还原剂是   ,被还原的物质是   。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该小组的同学关于上图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存在Ba(OH)=Ba2++2OH-。
(3)高铁酸盐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干法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可利用Na2O2与FeSO4反应,产物还有硫酸钠、氧气和氧化钠,且反应时消耗的Na2O2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①写出制备高铁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生成1.12LO2(标准状况),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
29.(2021高一上·吉林期末)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Al ②O2③H2SO4④KOH ⑤H2O ⑥乙醇
(2)请写出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3)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加入稀硫酸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XY段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当加入硫酸的体积为a时,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当加入硫酸的体积为a时,H2SO4和Ba(OH)2恰好完全中和
D.YZ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硫酸电离,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
(4)氯元素的价类图如图所示,其中a- f 表示对应的含氯元素的物质。
①请写出a的浓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   。
②曾有报道,因混合使用洁厕灵(主要成分是a的水溶液)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f是钠盐)而发生Cl2中毒事件,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两者不能混合使用的原因:   。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a溶液比d溶液酸性弱
B.b、c均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f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转化为d
D.a的浓溶液与e反应生成3mol 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30.(2020高一上·榆林期末)现有下列物质:①氯化氢 ②二氧化碳 ③熔融硫酸钡 ④铁丝 ⑤氢氧化钡固体 ⑥蔗糖 ⑦氯化钾溶液 ⑧氢氧化钠溶液 ⑨酒精 ⑩氨气
(1)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
(2)将①通入⑧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将少量的②通入⑤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1.(2020高一上·渭滨期末)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⑤蔗糖⑥铜⑦CO2⑧H2SO4⑨KOH溶液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3)以上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32.(2020高一上·延边期末)
(1)有以下物质:①CO2;②熔融KOH;③生铁;④稀硫酸;⑤铜;⑥Na2O2;⑦苏打;⑧CaO;⑨无水乙醇;⑩CO。上述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上述条件下能导电的是   。
(2)已知① 、 、 ;② 、 、 ;③ 、 、 ,其中互为同位素的一组是   (填序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   。
(3)已知氢有3种核素: 、 、 ,氯有3种核素: 、 、 ,上述核素能形成   种不同的氯化氢分子,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有   种。
33.(2020高二上·石景山期末)电转甲烷储能技术是通过电解反应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然后将氢气和CO2反应合成甲烷,以化学能形式存储和输运电能的储能技术(如下图所示)。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解水制氢环节可以加入   增强水的导电性。
(2)0.1Mpa,n(H2):n(CO2)=4时,CO2加氢甲烷化各产物平衡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见下图,主要副反应为:CO2(g)+H2(g) H2O(g)+CO(g) H=+41.2kJ/mol
从上图可知,CO2加氢甲烷化反应:4H2(g)+CO2(g) CH4(g)+2H2O(g) H<0,请从平衡常数角度解释CO2加氢甲烷化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原因   。
(3)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烷燃料电池工作时,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闭合开关K后,a、b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b电极上得到的是   ,电解NaCl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
③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1L(标准状况),同时同流速且完全反应,则理论上最多能产生氯气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
34.(2020高一上·大兴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H2SO4,不断搅拌并测定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装置如下图所示)。
(1)I.实验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写出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实验现象: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小灯泡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a时刻Ba(OH)2溶液与稀H2SO4恰好中和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Ba(OH)2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4)II.配制250mL1.0mol/LH2SO4溶液。
计算:需要18mol/LH2SO4溶液   mL(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5)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有   (填“序号”)。
①量筒 ②托盘天平 ③烧瓶 ④250mL容量瓶 ⑤烧杯 ⑥玻璃棒 ⑦胶头滴管
(6)配制过程中的正确操作顺序是:b、d、   、e(填“字母”)。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18mol/LH2SO4溶液注入盛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
c.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玻璃棒慢慢搅动,混合均匀。
e.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将稀释后的H2SO4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
g.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处。
(7)下列操作将导致所配制的H2SO4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填“字母”)。
a.移液过程有H2SO4溶液溅出瓶外 b.移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35.(2019高一下·嘉定期末)分类法对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的意义,请完成下列问题。
今有七种物质: ①铝线 ②熔化的KNO3③氯气
④NaCl晶体 ⑤液态氯化氢
⑥石灰水 ⑦乙醇,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36.(2019高二下·易县期末)现有下列物质:①稀硫酸 ②小苏打 ③氨水 ④二氧化碳 ⑤FeCl3固体 ⑥稀NaOH溶液 ⑦硝酸亚铁溶液。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序号为    。
(2)有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这两种物质的序号是   。
(3)加入盐酸、NaOH溶液均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序号为   。
(4)能导电的物质序号为   。
(5)④与⑥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小火蒸干,得到固体混合物。固体组成成分可能是(用化学式表示)   。
(6)实验室用⑤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Ba(OH)2与CuSO4发生离子反应:Ba2++2OH-+Cu2++ =BaSO4↓+Cu(OH)2↓,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几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微粒,灯泡完全熄灭。当CuSO4溶液过量时,其电离产生的Cu2+、 导电,使灯泡逐渐又变亮,A不符合题意;
B.Ca(OH)2与NH4HCO3发生离子反应:Ca2++2OH-+ + =CaCO3↓+H2O+NH3·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灯泡逐渐变暗,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微粒浓度很小,灯泡很暗。当 NH4HCO3溶液过量时,其电离产生的 、 导电,使灯泡逐渐又变亮,B不符合题意;
C.Ba(OH)2与H2SO4发生离子反应:Ba2++2OH-+2H++ =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几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微粒,灯泡完全熄灭。当H2SO4溶液过量时,其电离产生的H+、 导电,使灯泡逐渐又变亮,C不符合题意;
D.CH3COOH与氨水发生离子反应:CH3COOH+NH3·H2O=CH3COO-+ +H2O,反应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灯泡更明亮,不出现亮—灭(或暗)—亮的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实验时灯泡能出现由亮一暗一熄灭一亮,说明在滴加溶液过程中导致离子浓度减小,最终为0,再继续滴加溶液,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2.【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液的导电能力和离子浓度,还有离子所带电荷有关,所以和离子种类有关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导电能力和离子浓度有关,根据钠离子的离子浓度最大判断其导电能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像b点刚好是拐点,说明是碱和酸恰好完全反应,而恰好完全反应产物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点溶液时氢氧化钠过量,而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1:1反应得出 NaOH与邻苯二甲酸氢钾 关系比是2:1是恰好完全反应,故当氢氧化钠过量时离子浓度最大,而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发生反应所以离子浓度最小,故D答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酸碱中和的应用,根据离子之间反应关系推出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及产物的性质进行判断溶液成分,酸碱性。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盐类水解的原理
【解析】【解答】A、氢氧燃料电池中,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故A正确;
B、Na2CO3溶液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使得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22.4LCl2中,不能用公式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浓度有关,稀释0.1mol L﹣1CH3COOH溶液,使得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氢氧燃料电池中,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B、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使得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C、不是标准状况,不能用公式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D、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浓度有关.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基本原理、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NA的计算和导电能力强弱的判断等知识,综合性强,但是较为基础,掌握基本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4.【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石墨烯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碳元素),属于单质,A不符合题意;
B.液态氯化钠(NaCl)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属于能导电的化合物,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硅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不能导电,C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为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化合物是指至少含有两种元素的纯净物。
5.【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水的电离;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b点为氢氧化钠和丙酮酸反应的一半点,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的丙酮酸和丙酮酸钠,c点为氢氧化钠和丙酮酸恰好完全反应点,溶液中只有丙酮酸钠,而酸抑制水的电离,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因此水的电离程度:bB.由分析可知,曲线I为电导率曲线,曲线II为pH曲线,B不符合题意;
C.b点为氢氧化钠和丙酮酸反应的一半点,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的丙酮酸和丙酮酸钠,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CH3COCOO-)+c(OH-),物料守恒:c(CH3COCOO-)+c(CH3COCOOH)=2c(Na+),两式联立消去c(Na+)可得质子守恒:,C符合题意;
D.a=1.7,c(H+)=10-1.7mol/L=0.02mol/L,CH3CO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COOH CH3COCOO-+H+,CH3COCOOH的电离常数Ka===410-3,数量级为10-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酸抑制水的电离,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B.依据曲线变化趋势分析;
C.依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分析;
D.依据Ka=计算。
6.【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解析】【解答】A.由曲线③盐酸滴定NaAc溶液,曲线②的最低点比曲线③还低,为醋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因此曲线①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则由图可知条件相同时离子导电能力为H+>OH->CH3COO-,故A符合题意;
B.曲线②的最低点比曲线③还低,为醋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因此曲线①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故B不符合题意;
C.由曲线①起始点最高,说明盐酸的导电能力最强,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① 逐渐变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根据曲线②可知,氢氧化钠的导电能力不如盐酸,而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③的溶液逐渐变成盐酸为主的导电能力曲线,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达到终点时会形成折点,因为导电物质发生了变化,即a点是反应终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曲线③表示盐酸滴定CH3COONa溶液, 曲线②最低点比曲线③还低,为醋酸滴定NaOH溶液,曲线①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
7.【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溶液pH的定义
【解析】【解答】A.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所以电导率减小,故A符合题意;
B.的沸点比高是因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也存在水解平衡,的溶液呈酸性,说明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呈中性,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滴入数滴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浓度降低,碳酸根离子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碱性减弱,红色逐渐褪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导电能力强弱与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B.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沸点升高;
C.依据电离和水解程度判断;
D.依据水解平衡的移动原理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固态食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A不符合题意;
B.石英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导电,B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H+和Cl-,可以导电,C符合题意;
D.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金属能导电,电解质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可导电。
9.【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据分析可知,溶液中粒子中心为黑球的是水合,A不符合题意;
B.据分析可知,X与电源的正极相连,Y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不符合题意;
C.K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KCl为电解质,而KCl溶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C符合题意;
D.K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KCl在水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离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依据图中粒分析;
B.电解池中,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C.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分析;
D.溶液具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可以导电。
10.【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Cu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HCl在熔融状态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KNO3是盐在熔融状态可以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熔融状态可以导电;葡萄糖(C6H12O6)是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在熔融状态下或者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一般包括酸、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是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
11.【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中和滴定
【解析】【解答】A.根据图知,溶液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当V(NaOH)=10mL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离子浓度最小,其电导率最小,所以电导率最低点c点就是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溶液pH<7,加入NaOH溶液消耗氢离子,pH增大,随着氢氧化钠溶液增加,pH一直增大,故B符合题意;
C.b、c、d点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故C不符合题意;
D.离子浓度与电导率成正比,则离子浓度越大,其电导率越高,a点电导率最大是因为此时溶液中导电微粒浓度最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液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分析;
B.依据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判断;
C.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D.离子浓度与电导率成正比。
12.【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水的电离
【解析】【解答】A.HCl为强电解质,CH3COOH为弱电解质,浓度相同时,HCl溶液的导电能力更强,所以曲线②代表向HCl中滴加NaOH,A不符合题意;
B.曲线①为向CH3COOH中滴加NaOH,当滴加的NaOH为10.00mL时,恰好与醋酸中和,所以A点溶质为CH3COONa,同理C点溶质为NaCl,由于醋酸根的水解,A点溶液显碱性,而C点溶液显中性,所以A点溶液的pH大于C点溶液的pH,B不符合题意;
C.A点溶质为CH3COONa,B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CH3COONa和NaOH,醋酸根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NaOH的电离会抑制水的电离,所以A点水的电离程度更大,C符合题意;
D.C点溶质为NaCl,继续滴加NaOH溶液时不发生化学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浓度相同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电离程度小于盐酸,则c(H+)盐酸大于醋酸,c(H+)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曲线①为向CH3COOH中滴加NaOH的变化曲线,曲线②为HCl中滴加NaOH的变化曲线。
13.【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a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3,c(HA)=0.10mol·L-1>c(H+)=10-3mol·L-1,说明HA未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因此HA是弱酸,A不符合题意;
B.b点对应的溶液为HA、NaA等浓度的混合溶液,溶液pH<7,显酸性,说明HA的电离作用大于A-的水解作用,因此c(A-)>c(Na+)>c(HA),B符合题意;
C.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c点,溶液的导电能力出现拐点,说明此时NaOH和HA恰好完全反应,则c点对应的溶液为NaA溶液,A-在溶液中部分水解产生HA,存在水解平衡,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A-)+c(HA)=c(Na+),C不符合题意;
D.c点,HA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V2=20mL,由于HA为弱酸,故c点对应的溶液(NaA溶液)的pH大于7;V(NaOH)=V1 mL时,溶液pH为7,则说明V1<20mL,故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1<V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0.10mol·L-1 HA溶液的pH=3,说明HA部分电离;
B.b点为HA、NaA等浓度的混合溶液;
C.根据物料守恒分析;
D.NaA溶液呈碱性,要使酸碱混合溶液呈中性,HA应该稍微过量,则V1<20.00mL,V2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酸碱的体积相等,则V2=20.00mL。
14.【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 向一定体积的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2OH-+2H++SO ═BaSO4↓+2H2O,0 80s间溶液中c(Ba2+)、c(SO )都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 向一定体积的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2OH-+2H++SO ═BaSO4↓+2H2O,故B不符合题意;
C.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碱性减弱,所以红色逐渐变浅,故C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离子方程式是Ba2++SO +2H++2OH-=BaSO4↓+2H2O,硫酸钡是难溶物,溶液几乎不导电,水是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很弱,所以80s时溶液的导电率数值可推理知H2O不是强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进行判断。
15.【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现象③中产生了白色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产生白色沉淀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酚酞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故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导致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结合生成水分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少直至几乎为0,故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故C符合题意;
D.若将H2SO4换为Na2SO4,硫酸钠与氢氧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白色沉淀,而且溶液显碱性,溶液中一直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产生的实验现象与上述实验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为变红,接通电源后,逐渐滴加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红色消失,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导电性减弱,前后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据此解答。
16.【答案】B
【知识点】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液氨中无自由移动的电子,不导电,加入金属钠后形成了溶剂合电子,可导电,A不符合题意;
B.N的电负性大于H,共用电子对偏向于N,氢周围电子云密度低,故溶剂合电子可能结构应为氢原子在里,N原子在外,B符合题意;
C.e-(NH3)y具有强还原性,在钠/液氨体系中炔烃、苯等有机物很容易得电子被还原,C不符合题意;
D.液氨类似于水,能发生自耦电离,电离出的铵根离子与e-(NH3)y反应生成氢气和氨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反应式可知,加入金属钠后形成了溶剂合电子,据此分析。
B.NH3中N-H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N,而电子带负电,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进行分析。
C.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主要体现在得失电子的容易程度,据此分析。
D.液氨中存在反应NH3·H2O NH4++OH-,e-(NH3)y具有强还原性,据此分析。
17.【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H2SO4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A不符合题意;
B.CH4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B不符合题意;
C.Na2CO3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电离,C符合题意;
D.Cu是金属单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离子化合物在熔融 状态下能导判断。
18.【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醋酸为弱电解质,加入NaOH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钠,所以不会出现变暗的过程,A符合题意;
B.Ca(HCO3)2为强电解质,所以开始灯亮,加入氢氧化钙后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接近于零,此时灯灭,之后又随着氢氧化钙的加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灯泡变亮,B不符合题意;
C.硫酸为强电解质,开始灯亮,加入氢氧化钡后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接近于零,此时灯灭,之后又随着氢氧化钡的加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灯泡变亮,C不符合题意;
D.H2S为弱电解质,开始灯亮,加入亚硫酸后二者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硫难溶于水,所以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接近于零,此时灯灭,之后随着亚硫酸的加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灯泡变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19.【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a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3,c(HA)=0.10mol·L-1>c(H+)=10-3mol·L-1,说明HA未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因此HA是弱酸,A不符合题意;
B.b点对应的溶液为HA、NaA等浓度的混合溶液,溶液pH<7,显酸性,说明HA的电离作用大于A-的水解作用,因此c(A-)>c(Na+)>c(HA),B符合题意;
C.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c点,溶液的导电能力出现拐点,说明此时NaOH和HA恰好完全反应,则c点对应的溶液为NaA溶液,A-在溶液中部分水解产生HA,存在水解平衡,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A-)+c(HA)=c(Na+),C不符合题意;
D.c点,HA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V2=20mL,由于HA为弱酸,故c点对应的溶液(NaA溶液)的pH大于7;V(NaOH)=V1 mL时,溶液pH为7,则说明V1<20mL,故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1<V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未完全电离是弱酸;
B.b点溶液pH<7,显酸性分析;
C.根据物料守恒;
D.依据图像曲线的变化及对应的pH分析。
20.【答案】B
【知识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 和在溶液中均完全电离,均属于强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A→B加入的物质的量小于的物质的量,发生的反应为,故B符合题意;
C.B→C时加入的继续消耗氢氧根离子,C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因此B→C溶液中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A点溶液中全部是,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电离程度最小,B点为反应一半点,氢氧化钡还有剩余,C点和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水的电离程度:A<B<C,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均完全电离;
B.离子反应应按不足量的反应物书写;
C.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D.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21.【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反应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当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稀硫酸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反应过程与图示吻合,故A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Ba2++2OH-=BaSO4↓+Cu(OH)2↓,反应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当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硫酸铜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反应过程与图示吻合,故B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能力不能为0,反应过程与图示不吻合,故C符合题意;
D.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共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NH4++2OH-CaCO3↓+NH3↑+2H2O,当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氢铵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反应过程与图示吻合,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当溶液的导电能力为0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0。据此结合选项中所给物质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即可。
22.【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盐类水解的应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结合图像可知,M点溶液中含有CH3COOH和CH3COONa,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Q点pOH=pH=a,则有c(H+)=c(OH-),此时溶液呈中性,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离子浓度比M点的小,所以M点溶液的导电能力比Q点弱,故A不符合题意;
B.Q点pOH=pH=a,则有c(H+)=c(OH-),此时溶液呈中性,那么c(CH3COO-)=c(Na+),N点溶液呈碱性,c(OH-)>c(H+),那么c(CH3COO-)+),故B错;
C. 因为Q点pOH=pH=a,则有c(H+)=c(OH-),此时溶液呈中性,故C符合题意;
D.若消耗NaOH溶液与醋酸溶液的体积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显碱性,而Q点溶液呈中性,显然醋酸溶液的体积大于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故D错。
故答案为:C。
【分析】酸溶液中pOH越大,说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小,溶液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随着NaOH的加入,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则溶液pOH逐渐减小,pH逐渐增大。
23.【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水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Ⅰ表示溶液的 变化情况,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 为弱酸,恰好反应时pH为5时,此时溶质为NH4R,R-水解呈碱性,铵根水解呈酸性,而NH4R溶液呈酸性说明R-水解程度小于相同条件下 的水解程度,根据越弱越水解原则可知此时HR的电离能力强于 ,而此时 ,所以 电离常数 ,B符合题意;
C.开始阶段发生反应: , 为弱酸,反应生成了强电解质 ,所以溶液电导率增大,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初始有酸 ,抑制水的电离,加入 溶液后至恰好生成 的过程,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而后再加入 溶液,碱过量,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又下降,所以水的电离程度变化趋势与曲线Ⅱ相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往10 0.1 的 溶液中逐滴滴入0.1 的 溶液,溶液的pH逐渐增大,所以曲线Ⅰ表示溶液的 变化情况,则曲线Ⅱ表示溶液电导率的变化。电导率在恰好反应时最大,此时pH=5,说明原溶液的溶质HR为弱酸。
24.【答案】C,D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水的电离
【解析】【解答】A.加水稀释时,醋酸进一步电离,导电能力变化较小,则曲线I表示醋酸稀释的曲线,曲线Ⅱ表示氢氧化钠稀释的曲线,A项不符合题意;
B.NaOH溶液显碱性,醋酸显酸性,导电能力越大,说明离子浓度越大,则a、b、c三点溶液的pH:,B项不符合题意;
C.a和c点的导电率相同,则a点的氢离子浓度等于c点氢氧根离子浓度,即此时水的电离程度相等,b点在c点的基础上再加水稀释,会促进水的电离,则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项符合题意;
D.将a、b两点溶液混合,由于醋酸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浓度,反应后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
B.导电能力越大,说明离子浓度越大;
C.酸碱抑制水的电离,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D.依据物料守恒分析。
25.【答案】C,D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a、c两点,加入Ba(OH)2、NaOH较少,溶液主要成分为H2SO4,则溶液中均大量存在H+和,不符合题意;
B.b点生成BaSO4,d点生成Na2SO4,都为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B不符合题意;
C.e点,导电能力相同,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同,反应②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则②中OH-的量较少,因此e点两溶液中c(OH-)不相同,C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代表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的变化曲线,二者反应产生BaSO4、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此时由于有固体和水的产生,导致导电性变得极弱,最后硫酸过量时,导电性增强;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于硫酸钠为可溶性盐,因此只考虑水的生成,导电性减弱,但是由于还有硫酸钠的存在,为可溶性盐,因此还有一定的导电性。
26.【答案】B,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根据前面分析得到①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不符合题意;
B.b点是氢氧化钡中钡离子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即发生,因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故B符合题意;
C.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符合题意;
D.曲线②中b点还剩余氢氧根,在d点氢氧根反应完,在c点还有氢氧根剩余,而曲线①中a点氢氧化钡已经完全反应完,后面继续加硫酸,因此两溶液中含有的量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A、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硫酸钡和水,导电性减弱,继续滴加硫酸,导电性增加;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硫酸钡、水和氢氧化钠,由于有氢氧化钠的存在,即使导电性减弱,但是有一定的氢氧化钠,导电性仍然比较强,继续滴加硫酸氢钠,最终生成硫酸钠、硫酸钡和水,比起原先导电性弱一些,再继续滴加硫酸氢钠,导电性稍微变强;
B、b点,此时溶质为氢氧化钠;
C、o变为a点的过程中,为氢氧化钡和硫酸完全反应的过程;
D、曲线 ① 在a之后,硫酸过量,曲线②在b点溶质为氢氧化钠,d点溶质为硫酸钠。
27.【答案】(1)电离
(2)c
(3)<;平衡向着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4)DE段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镁过量
(5)变为淡粉色
(6)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探究沉淀溶解
【解析】【解答】(1)H2O是弱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O H++OH-,因此a点电导率不等于0;
(2)cd段,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相当于稀释,Mg2+和OH-浓度减小,电导率减小,则在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的时刻为c点;
(3)cd段再加入少量蒸馏水,Mg2+和OH-浓度减小,使得d时刻<,平衡向右移动,即平衡向着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4)由图像可知,最后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镁过量,所以A点时加入的n[ Mg(OH)2]大于C点时加入的n(H2SO4);
(5)由图像可知,AB段pH不断增大,氢氧化镁不断溶解,BC段pH不变,存在平衡,此时溶液pH>10,因此实验②中溶液变红,CD段加入稀硫酸,消耗氢氧化镁,pH减小,稀硫酸消耗完,氢氧化镁继续溶解,pH增大,最终溶液的pH值范围为9(6)25℃时,水体pH约为9,则,由得,。
【分析】(1)H2O是弱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
(2)相当于稀释;
(3)依据沉淀溶解平衡分析;
(4)根据图像可知,最后的溶液显碱性;
(5)依据最终溶液的pH值范围分析;
(6)依据pH和Ksp计算。
28.【答案】(1)2NO+2CON2+2CO2;CO或一氧化碳;NO或一氧化氮
(2)Ba2++2OH-+2H++=BaSO4↓+2H2O;CD
(3)4Na2O2+FeSO4=Na2FeO4+Na2SO4+O2↑+2Na2O;0.3N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1)NO与CO在催化剂和加热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CON2+2CO2,其中一氧化碳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一氧化氮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2)①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产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BaSO4↓+2H2O;
②A.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a时刻溶液导电能力为0,此时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A正确;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减少,不能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C不正确;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稀硫酸过量,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D不正确;
故答案为:CD。
(3)①高铁酸钠可利用Na2O2与FeSO4反应,产物还有硫酸钠、氧气和氧化钠,且反应时消耗的Na2O2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Na2O2中负一价氧中有2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生成氧气,另有6个负一价氧得到6个电子形成负二价氧,则正二价铁失去4个电子,化合价由+2变为+6价,反应方程式为:4Na2O2+FeSO4=Na2FeO4+Na2SO4+O2↑+2Na2O。
②生成1.12LO2(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0.05mol,由①分析可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分析】(1)NO与CO在催化剂和加热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
(2)①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产硫酸钡沉淀和水;
②A.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a时刻溶液导电能力为0;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减少;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稀硫酸过量;
(3)①Na2O2与FeSO4反应制备高铁酸钠,产物还有硫酸钠、氧气和氧化钠;
②根据,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29.【答案】(1)⑤;③④⑤
(2)
(3)A
(4)MnO2+4HCl(浓)MnCl2+Cl2↑+2H2O;ClO-+Cl-+2H+=Cl2↑+H2O;BC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给出的几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H2O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给出的几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H2SO4、KOH、H2O,故答案为:⑤;③④⑤;
(2)硫酸氢钠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
A.XY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虽然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是溶解部分全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A不正确;
B. a点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接近于0,故B正确;
C.a点时二者发生反应,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导致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故C正确;
D.YZ段稀硫酸过量,硫酸是强电解质,硫酸电离出离子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故D正确;
故答案为:A,故答案为:A;
(4)①a的浓溶液为浓盐酸,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洁厕灵的主要成分为盐酸,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盐酸和次氯酸钠发生反应ClO-+Cl-+2H+=Cl2↑+H2O,生成的氯气有毒,因此两者不能混用,故答案为:ClO-+Cl-+2H+=Cl2↑+H2O;
③A.盐酸为强酸,次氯酸为弱酸,因此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a溶液比d溶液酸性强,故A不正确;
B.氯气和次氯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均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B正确;
C.次氯酸盐置于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HClO,故C正确;
D.浓盐酸和氯酸盐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离子方程式为,中Cl的化合价降低5,即反应中转移5e-,所以浓盐酸和氯酸盐反应生成3molCl2时,转移的电子为5mol,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BC,故答案为:BC。
【分析】(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3)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向一定体积的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由图可知,X到Y中溶液导电能力减小,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a点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接近于0,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大;
(4)由图可知,a为Cl元素-1价的氢化物,a为HCl,b为Cl元素的单质,b为Cl2,c为Cl元素+4价的氧化物,c为ClO2,d为Cl元素+1价的酸,则d为HClO,f为Cl元素+1价的盐,f为次氯酸盐,e为Cl元素+5价的盐,则e为氯酸盐。
30.【答案】(1)③④⑦⑧;①③⑤;②⑩
(2)
(3)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物质导电的条件: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且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据此分析解答。
(1)③熔融硫酸钡、⑦氯化钾溶液、⑧氢氧化钠溶液,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④铁丝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①氯化氢、③熔融硫酸钡、⑤氢氧化钡固体是电解质;②二氧化碳、⑩氨气是非电解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分别生成碳酸、一水合氨,碳酸、一水合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所以能导电的是:③④⑦⑧;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⑤;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②⑩。
(2)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少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1 )物质导电条件:存在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与水反应能生成电解质,且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2)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生成水和氯化钠;
(3)少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
31.【答案】(1)④⑥⑨
(2)①②③④⑧
(3)⑤⑦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①NaCl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NaCl晶体不导电,NaCl溶液能导电,NaCl晶体是电解质;
②液态HCl不含离子,液态HCl不导电, HCl溶液能导电,液态HCl是电解质;
③CaCO3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CaCO3固体不导电,熔融状态下CaCO3能导电,CaCO3固体是电解质;
④熔融KCl中离子能自由移动,熔融KCl能导电,KCl是电解质;
⑤蔗糖不能电离,蔗糖不导电,蔗糖是非电解质;
⑥铜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铜能导电,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⑦CO2不含离子,CO2不导电,CO2自身不能电离,CO2是非电解质;
⑧H2SO4不含离子,H2SO4不导电,H2SO4溶液能导电,H2SO4是电解质;
⑨KOH溶液中离子能自由移动,KOH溶液能导电,KOH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④⑥⑨;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④⑧;
(3)以上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⑦。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导电条件: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2.【答案】(1)⑧;②⑥⑦⑧;②③④⑤
(2)①;②
(3)9;5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同素异形体;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题目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①CO2;⑥Na2O2;⑧CaO;⑩CO共四种。其中①CO2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⑥Na2O2与酸反应除产生盐和水外,还有O2,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过氧化物;⑧CaO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⑩CO既不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也不能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因此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CaO,故答案为:⑧;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而导电。在题目涉及的物质中,①CO2、⑨无水乙醇、⑩CO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因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③生铁、⑤铜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④稀硫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而②熔融KOH、⑥Na2O2、⑦苏打、⑧CaO都是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都属于电解质,故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序号是②⑥⑦⑧;
物质若能够导电,则应该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在题目给出的物质②熔融KOH;③生铁;④稀硫酸;⑤铜中,其中KOH是化合物,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K+、OH-而导电,属于电解质;③生铁、⑤铜是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导电;④稀硫酸是混合物,其中含有H+、 ,故能够导电的物质序号是②③④⑤;
(2)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其中① 、 、 是同位素,合理选项是①;
同素异形体是由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其中② 、 、 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②;
(3)HCl分子中含有1个H原子和1个Cl原子,由于H原子有3种,Cl原子有3种,则HCl分子的种类数目为3×3=9种;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在上述9种分子中,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有36、37、38、39、40,共5种。
【分析】(1)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
(2)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存在的分子种类=C31XC31,然后去掉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即可。
33.【答案】(1)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等
(2)温度从100℃升高到500℃或温度升高,平衡时生成物的量均减小反应物的量均增大,K减小,反应放热
(3)CH4-8e-+10OH-=CO+7H2O;H2;2NaCl+2H2O2NaOH+H2↑+Cl2↑;4
【知识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为了增加导电性,可以加入适量的电解质,但加入的电解质不参与电解,加入电解质可以是H2SO4、Na2SO4、NaOH等;
故答案为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等;
(2)K=
,根据图像,H2O、CH4平衡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H2、CO2在600℃前,其平衡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故答案为温度从100℃升高到500℃或温度升高,平衡时生成物的量均减小反应物的量均增大,K减小,反应放热;
(3)①燃料电池中通燃料一极为负极,即通甲烷的一极为负极,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 OH-=CO
+7H2O;
故答案为CH4-8e-+10 OH-=CO
+7H2O;
②a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即a电极为阳极,根据电解原理,氯离子在阳极上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b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即b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电解饱和食盐水总反应为2NaCl+2H2O
2NaOH+H2↑+Cl2↑;
故答案为H2;2NaCl+2H2O
2NaOH+H2↑+Cl2↑;
③该电路是串联电路,电路中通过的电量相等,但电子的传递量只能用一个池的甲烷量计算,建立关系式CH4~8e-~4Cl2,n(Cl2)=
,因此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的体积为4L;
故答案为4。
【分析】(1)加入的物质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即增大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但又不能影响电解池阴阳极的电极反应;
(2)由图2可知,温度升高,CH4和H2O的浓度降低,平衡常数K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3)①甲烷燃料电池的介质为碱性溶液,甲烷燃烧生成的CO2进一步与KOH反应生成K2CO3;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以写出电极反应;
②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 通入O2的一极为正极,所以a为阳极,b为阴极,阳离子(H+) 移向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H2,阴离子(Cl-) 移向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为Cl2,进一步写出电极的总反应式;
③标准状况下1L甲烷为
mol,算出失去电子的总量,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求出Cl2的体积。
34.【答案】(1)Ba2++2OH-+2H++ =BaSO4↓+2H2O
(2)先变暗后变亮
(3)bc
(4)13.9
(5)②③
(6)f、a、g、c
(7)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中和滴定;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I、(1) 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
=BaSO4↓+2H2O,故答案为:Ba2++2OH-+2H++
=BaSO4↓+2H2O;
(2) 反应有沉淀产生,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直至完全反应,灯泡变暗,随着硫酸的增加,导电性又增强先变暗后变亮,故答案为:先变暗后变亮;
(3)硫酸钡为电解质,a不正确,B点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a点Ba(OH)2溶液与稀H2SO4恰好中和,故导电能力为0,c正确,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d不正确;故答案为:b、c;
II、(4)
,则
, 13.9mL,故答案为:13.9;
(5)配置一定物质量浓度的溶液不需要天平与烧瓶,故答案为:②③;
(6)用玻璃棒慢慢搅动,混合均匀之后要将稀释后的H2SO4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f、a、g、c;
(7)移液中有溶质溅出,浓度偏小,未洗涤烧杯玻璃棒,溶质减少,浓度偏小。定容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大,实际液体小于250mL,浓度偏大,多加水吸出,溶质减少,浓度偏小,故答案为:c。
【分析】(1)离子反应方程式注意配平和气体、沉淀符号;
(2)(3)牢记导电性与电解质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反应过量问题,题中产生沉淀,离子浓度降低,当钡离子完全反应完了后,继续加稀硫酸,离子浓度又会增大;
(4)溶液稀释时,变化的是溶剂的量,溶质的量在稀释前后是保持不变的;
(5)(6)(7)牢记溶液配置实验所需要仪器和实验步骤,对于某些不规范的操作所能引起的误差也要熟记于心,关键看增大或者减少的是溶质还是溶剂。
35.【答案】①②⑥;②④⑤;⑦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①铝线是金属单质,能导电,但是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熔化的KNO3能导电,属于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③氯气不能导电,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NaCl晶体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⑤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
⑥石灰水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乙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导电的物质是①②⑥;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④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⑦。
【分析】物质导电性的判断核心在于内部是否有移动的电荷;电解质的判断在于是否满足电解质的含义。
36.【答案】(1)②⑤
(2)①⑥
(3)②⑦
(4)①③⑥⑦
(5)NaOH和Na2CO3 、NaHCO3和Na2CO3
(6)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蒸发和结晶、重结晶
【解析】【解答】现有下列物质:①稀硫酸 ②小苏打 ③氨水 ④二氧化碳 ⑤FeCl3固体 ⑥稀NaOH溶液 ⑦硝酸亚铁溶液。(1)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等物质属于电解质,上述物质中小苏打和FeCl3固体都属于盐,故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序号为②⑤。(2)H++OH-=H2O,该离子方程式可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与强碱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盐的反应,上属物质中稀硫酸和稀NaOH溶液满足要求,因此这两种物质的序号是①⑥。(3)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强氧化性,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以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因此,加入盐酸、NaOH溶液均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序号为②⑦。(4)若溶液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则该溶液能导电。上述物质中,稀硫酸、氨水、稀NaOH溶液和硝酸亚铁溶液均为电解质溶液,满足要求,因此,能导电的物质序号为①③⑥⑦。(5)二氧化碳与稀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可能生成Na2CO3或NaHCO3,NaOH有可能过量。此溶液小火蒸干,NaHCO3不会完全分解;NaHCO3和NaOH不能大量共存。因此,若得到固体混合物,则固体组成成分可能是NaOH和Na2CO3 或NaHCO3和Na2CO3。(6)实验室用FeCl3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向沸水中滴加少量的FeCl3饱和溶液,加热到液体呈红褐色即可得到Fe(OH)3胶体,制备该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进行分析,根据电解质、离子方程式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
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一、选择题
1.(2021·北京)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
选项 A B C D
试剂a CuSO4 NH4HCO3 H2SO4 CH3COOH
试剂b Ba(OH)2 Ca(OH)2 Ba(OH)2 NH3·H2O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Ba(OH)2与CuSO4发生离子反应:Ba2++2OH-+Cu2++ =BaSO4↓+Cu(OH)2↓,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几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微粒,灯泡完全熄灭。当CuSO4溶液过量时,其电离产生的Cu2+、 导电,使灯泡逐渐又变亮,A不符合题意;
B.Ca(OH)2与NH4HCO3发生离子反应:Ca2++2OH-+ + =CaCO3↓+H2O+NH3·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灯泡逐渐变暗,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微粒浓度很小,灯泡很暗。当 NH4HCO3溶液过量时,其电离产生的 、 导电,使灯泡逐渐又变亮,B不符合题意;
C.Ba(OH)2与H2SO4发生离子反应:Ba2++2OH-+2H++ =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几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微粒,灯泡完全熄灭。当H2SO4溶液过量时,其电离产生的H+、 导电,使灯泡逐渐又变亮,C不符合题意;
D.CH3COOH与氨水发生离子反应:CH3COOH+NH3·H2O=CH3COO-+ +H2O,反应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灯泡更明亮,不出现亮—灭(或暗)—亮的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实验时灯泡能出现由亮一暗一熄灭一亮,说明在滴加溶液过程中导致离子浓度减小,最终为0,再继续滴加溶液,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2.(2019·全国Ⅰ卷)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a1=1.1×10 3 ,Ka2=3.9×10 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 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 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液的导电能力和离子浓度,还有离子所带电荷有关,所以和离子种类有关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导电能力和离子浓度有关,根据钠离子的离子浓度最大判断其导电能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像b点刚好是拐点,说明是碱和酸恰好完全反应,而恰好完全反应产物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点溶液时氢氧化钠过量,而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1:1反应得出 NaOH与邻苯二甲酸氢钾 关系比是2:1是恰好完全反应,故当氢氧化钠过量时离子浓度最大,而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发生反应所以离子浓度最小,故D答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酸碱中和的应用,根据离子之间反应关系推出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及产物的性质进行判断溶液成分,酸碱性。
3.(2016·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mol L﹣1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L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mol L﹣1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盐类水解的原理
【解析】【解答】A、氢氧燃料电池中,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故A正确;
B、Na2CO3溶液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使得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22.4LCl2中,不能用公式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浓度有关,稀释0.1mol L﹣1CH3COOH溶液,使得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氢氧燃料电池中,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B、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使得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C、不是标准状况,不能用公式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D、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浓度有关.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基本原理、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NA的计算和导电能力强弱的判断等知识,综合性强,但是较为基础,掌握基本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4.(2023·宁波模拟)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
A.石墨烯 B.液态氧化钠 C.二氧化硅 D.盐酸
【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石墨烯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碳元素),属于单质,A不符合题意;
B.液态氯化钠(NaCl)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属于能导电的化合物,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硅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不能导电,C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为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化合物是指至少含有两种元素的纯净物。
5.(2023·咸阳模拟)常温下,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mL 0.1mol/L丙酮酸(CH3COCOOH)溶液,滴定过程中pH及电导率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b>c
B.曲线Ⅱ为电导率曲线
C.b点溶液中:
D.若a=1.7,则CH3COCOOH的电离常数Ka的数量级为10-2(已知)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水的电离;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b点为氢氧化钠和丙酮酸反应的一半点,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的丙酮酸和丙酮酸钠,c点为氢氧化钠和丙酮酸恰好完全反应点,溶液中只有丙酮酸钠,而酸抑制水的电离,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因此水的电离程度:bB.由分析可知,曲线I为电导率曲线,曲线II为pH曲线,B不符合题意;
C.b点为氢氧化钠和丙酮酸反应的一半点,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的丙酮酸和丙酮酸钠,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CH3COCOO-)+c(OH-),物料守恒:c(CH3COCOO-)+c(CH3COCOOH)=2c(Na+),两式联立消去c(Na+)可得质子守恒:,C符合题意;
D.a=1.7,c(H+)=10-1.7mol/L=0.02mol/L,CH3CO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COOH CH3COCOO-+H+,CH3COCOOH的电离常数Ka===410-3,数量级为10-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酸抑制水的电离,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B.依据曲线变化趋势分析;
C.依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分析;
D.依据Ka=计算。
6.(2023·呼和浩特模拟)下图是0.01mol·L-1甲溶液滴定0.01mol·L-1乙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③表示盐酸滴定CH3COONa溶液,其他曲线是醋酸溶液滴定NaOH溶液或者NaOH溶液滴定盐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条件相同时离子导电能力为H+>OH->CH3COO-
B.曲线②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
C.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①始终保持最高导电能力
D.a、b、c三个点不都是反应终点
【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解析】【解答】A.由曲线③盐酸滴定NaAc溶液,曲线②的最低点比曲线③还低,为醋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因此曲线①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则由图可知条件相同时离子导电能力为H+>OH->CH3COO-,故A符合题意;
B.曲线②的最低点比曲线③还低,为醋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因此曲线①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故B不符合题意;
C.由曲线①起始点最高,说明盐酸的导电能力最强,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① 逐渐变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根据曲线②可知,氢氧化钠的导电能力不如盐酸,而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③的溶液逐渐变成盐酸为主的导电能力曲线,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达到终点时会形成折点,因为导电物质发生了变化,即a点是反应终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曲线③表示盐酸滴定CH3COONa溶液, 曲线②最低点比曲线③还低,为醋酸滴定NaOH溶液,曲线①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
7.(2023·乌鲁木齐模拟)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电导率减小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
B 的沸点比高 O的非金属性比S强
C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的溶液的pH约为5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D 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滴入数滴溶液,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溶液呈酸性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溶液pH的定义
【解析】【解答】A.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所以电导率减小,故A符合题意;
B.的沸点比高是因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也存在水解平衡,的溶液呈酸性,说明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呈中性,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滴入数滴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浓度降低,碳酸根离子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碱性减弱,红色逐渐褪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导电能力强弱与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B.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沸点升高;
C.依据电离和水解程度判断;
D.依据水解平衡的移动原理分析。
8.(2022·温州模拟)下列物质一定能导电的是
A.食盐 B.石英 C.盐酸 D.酒精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固态食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A不符合题意;
B.石英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导电,B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H+和Cl-,可以导电,C符合题意;
D.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金属能导电,电解质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可导电。
9.(2023·黄浦模拟)有关如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中粒子中心为黑球的是水合
B.X与电源的正极相连,Y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C.KCl溶液能导电,所以KCl溶液是电解质
D.K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据分析可知,溶液中粒子中心为黑球的是水合,A不符合题意;
B.据分析可知,X与电源的正极相连,Y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不符合题意;
C.K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KCl为电解质,而KCl溶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C符合题意;
D.K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KCl在水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离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依据图中粒分析;
B.电解池中,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C.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分析;
D.溶液具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可以导电。
10.(2022·丽水、湖州、衢州模拟)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A.Cu B.HCl
C.KNO3 D.葡萄糖(C6H12O6)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Cu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HCl在熔融状态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KNO3是盐在熔融状态可以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熔融状态可以导电;葡萄糖(C6H12O6)是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在熔融状态下或者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一般包括酸、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是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
11.(2021·柳州模拟)用0.1mol/L NaOH溶液滴定10mL 0.1mol/L盐酸,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可绘制滴定过程中的电导率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导率最低点c点就是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
B.由图所知,随着NaOH溶液增加,溶液pH先变小后变大
C.b、c、d点都存在:
D.a点电导率最大是因为此时溶液中导电微粒浓度最高
【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中和滴定
【解析】【解答】A.根据图知,溶液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当V(NaOH)=10mL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离子浓度最小,其电导率最小,所以电导率最低点c点就是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溶液pH<7,加入NaOH溶液消耗氢离子,pH增大,随着氢氧化钠溶液增加,pH一直增大,故B符合题意;
C.b、c、d点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故C不符合题意;
D.离子浓度与电导率成正比,则离子浓度越大,其电导率越高,a点电导率最大是因为此时溶液中导电微粒浓度最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液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分析;
B.依据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判断;
C.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D.离子浓度与电导率成正比。
12.(2022·房山模拟)用0.100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1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1的HCl和CH3COOH溶液。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越大表示溶液导电性越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代表向HCl中滴加NaOH
B.A点溶液的pH小于C点溶液的pH
C.A、B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B
D.C→D发生了反应:H++OH-=H2O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水的电离
【解析】【解答】A.HCl为强电解质,CH3COOH为弱电解质,浓度相同时,HCl溶液的导电能力更强,所以曲线②代表向HCl中滴加NaOH,A不符合题意;
B.曲线①为向CH3COOH中滴加NaOH,当滴加的NaOH为10.00mL时,恰好与醋酸中和,所以A点溶质为CH3COONa,同理C点溶质为NaCl,由于醋酸根的水解,A点溶液显碱性,而C点溶液显中性,所以A点溶液的pH大于C点溶液的pH,B不符合题意;
C.A点溶质为CH3COONa,B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CH3COONa和NaOH,醋酸根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NaOH的电离会抑制水的电离,所以A点水的电离程度更大,C符合题意;
D.C点溶质为NaCl,继续滴加NaOH溶液时不发生化学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浓度相同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电离程度小于盐酸,则c(H+)盐酸大于醋酸,c(H+)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曲线①为向CH3COOH中滴加NaOH的变化曲线,曲线②为HCl中滴加NaOH的变化曲线。
13.(2022·青岛模拟)25℃时,向20.00mL 0.10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mol·L-1 NaOH溶液,同时分别测得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3,说明HA是弱酸
B.b点对应的溶液中:c(A-)<c(Na+)<c(HA)
C.c点对应的溶液中:c(A-)+c(HA)=c(Na+)
D.根据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可推断:V1<V2
【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a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3,c(HA)=0.10mol·L-1>c(H+)=10-3mol·L-1,说明HA未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因此HA是弱酸,A不符合题意;
B.b点对应的溶液为HA、NaA等浓度的混合溶液,溶液pH<7,显酸性,说明HA的电离作用大于A-的水解作用,因此c(A-)>c(Na+)>c(HA),B符合题意;
C.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c点,溶液的导电能力出现拐点,说明此时NaOH和HA恰好完全反应,则c点对应的溶液为NaA溶液,A-在溶液中部分水解产生HA,存在水解平衡,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A-)+c(HA)=c(Na+),C不符合题意;
D.c点,HA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V2=20mL,由于HA为弱酸,故c点对应的溶液(NaA溶液)的pH大于7;V(NaOH)=V1 mL时,溶液pH为7,则说明V1<20mL,故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1<V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0.10mol·L-1 HA溶液的pH=3,说明HA部分电离;
B.b点为HA、NaA等浓度的混合溶液;
C.根据物料守恒分析;
D.NaA溶液呈碱性,要使酸碱混合溶液呈中性,HA应该稍微过量,则V1<20.00mL,V2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酸碱的体积相等,则V2=20.00mL。
14.(2022·河西模拟)向 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后,匀速逐滴加入 溶液,过程中测得混合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间溶液中仅 降低
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 是难溶电解质
D.由 时溶液的导电率数值可推理知 不是强电解质
【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 向一定体积的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2OH-+2H++SO ═BaSO4↓+2H2O,0 80s间溶液中c(Ba2+)、c(SO )都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 向一定体积的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2OH-+2H++SO ═BaSO4↓+2H2O,故B不符合题意;
C.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碱性减弱,所以红色逐渐变浅,故C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离子方程式是Ba2++SO +2H++2OH-=BaSO4↓+2H2O,硫酸钡是难溶物,溶液几乎不导电,水是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很弱,所以80s时溶液的导电率数值可推理知H2O不是强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进行判断。
15.(2022·昌平模拟)如图所示,先在小烧杯中加入0.01mol/LBa(OH)2溶液50mL,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接通电源,再向滴定管小烧杯中匀速滴加0.2mol/LH2SO4溶液3mL,可观察到的现象有:①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②溶液颜色变浅直至褪去③产生白色沉淀④小灯泡变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③可说明溶液中H+与OH-发生反应
B.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是反应中酚酞被消耗
C.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的原因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直至几乎为0
D.若将H2SO4换为Na2SO4,也会产生相似现象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现象③中产生了白色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产生白色沉淀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酚酞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故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导致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结合生成水分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少直至几乎为0,故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故C符合题意;
D.若将H2SO4换为Na2SO4,硫酸钠与氢氧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白色沉淀,而且溶液显碱性,溶液中一直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产生的实验现象与上述实验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为变红,接通电源后,逐渐滴加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红色消失,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导电性减弱,前后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据此解答。
16.(2022·嘉兴模拟)钠在液氨中溶剂化速度极快,生成蓝色的溶剂合电子,该过程表示为:Na+(x+y)NH3Na+(NH3)x+e-(NH3)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加入液氨中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B.e-(NH3)y的可能结构为
C.e-(NH3)y具有强还原性,钠/液氨体系可以还原炔烃、苯等有机物
D.e-(NH3)y在液氨体系中会产生H2
【答案】B
【知识点】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液氨中无自由移动的电子,不导电,加入金属钠后形成了溶剂合电子,可导电,A不符合题意;
B.N的电负性大于H,共用电子对偏向于N,氢周围电子云密度低,故溶剂合电子可能结构应为氢原子在里,N原子在外,B符合题意;
C.e-(NH3)y具有强还原性,在钠/液氨体系中炔烃、苯等有机物很容易得电子被还原,C不符合题意;
D.液氨类似于水,能发生自耦电离,电离出的铵根离子与e-(NH3)y反应生成氢气和氨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反应式可知,加入金属钠后形成了溶剂合电子,据此分析。
B.NH3中N-H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N,而电子带负电,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进行分析。
C.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主要体现在得失电子的容易程度,据此分析。
D.液氨中存在反应NH3·H2O NH4++OH-,e-(NH3)y具有强还原性,据此分析。
17.(2022·绍兴模拟)下列属于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的是(  )
A.H2SO4 B.CH4 C.Na2CO3 D.Cu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H2SO4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A不符合题意;
B.CH4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B不符合题意;
C.Na2CO3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电离,C符合题意;
D.Cu是金属单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离子化合物在熔融 状态下能导判断。
18.(2022·延庆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搅拌装置已略去)探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
A B C D
试剂a NaOH Ca(OH)2 Ba(OH)2 H2SO3
试剂b CH3COOH Ca(HCO3)2 H2SO4 H2S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醋酸为弱电解质,加入NaOH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钠,所以不会出现变暗的过程,A符合题意;
B.Ca(HCO3)2为强电解质,所以开始灯亮,加入氢氧化钙后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接近于零,此时灯灭,之后又随着氢氧化钙的加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灯泡变亮,B不符合题意;
C.硫酸为强电解质,开始灯亮,加入氢氧化钡后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接近于零,此时灯灭,之后又随着氢氧化钡的加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灯泡变亮,C不符合题意;
D.H2S为弱电解质,开始灯亮,加入亚硫酸后二者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硫难溶于水,所以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接近于零,此时灯灭,之后随着亚硫酸的加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灯泡变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19.(2022·延庆模拟)25℃时,向20.00mL 0.10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mol·L-1 NaOH溶液,同时分别测得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3,说明HA是弱酸
B.b点对应的溶液中:c(A-)<c(Na+)<c(HA)
C.c点对应的溶液中:c(A-)+c(HA)=c(Na+)
D.根据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可推断:V1<V2
【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a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3,c(HA)=0.10mol·L-1>c(H+)=10-3mol·L-1,说明HA未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因此HA是弱酸,A不符合题意;
B.b点对应的溶液为HA、NaA等浓度的混合溶液,溶液pH<7,显酸性,说明HA的电离作用大于A-的水解作用,因此c(A-)>c(Na+)>c(HA),B符合题意;
C.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c点,溶液的导电能力出现拐点,说明此时NaOH和HA恰好完全反应,则c点对应的溶液为NaA溶液,A-在溶液中部分水解产生HA,存在水解平衡,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A-)+c(HA)=c(Na+),C不符合题意;
D.c点,HA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V2=20mL,由于HA为弱酸,故c点对应的溶液(NaA溶液)的pH大于7;V(NaOH)=V1 mL时,溶液pH为7,则说明V1<20mL,故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1<V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未完全电离是弱酸;
B.b点溶液pH<7,显酸性分析;
C.根据物料守恒;
D.依据图像曲线的变化及对应的pH分析。
20.(2022·西城模拟)向100mL 溶液中滴加 溶液,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都是强电解质
B.A→B电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反应:
C.B→C,溶液中的减小
D.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A<B<C
【答案】B
【知识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 和在溶液中均完全电离,均属于强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A→B加入的物质的量小于的物质的量,发生的反应为,故B符合题意;
C.B→C时加入的继续消耗氢氧根离子,C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因此B→C溶液中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A点溶液中全部是,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电离程度最小,B点为反应一半点,氢氧化钡还有剩余,C点和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水的电离程度:A<B<C,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均完全电离;
B.离子反应应按不足量的反应物书写;
C.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D.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21.(2021高三上·黄浦月考)向0.01mol L-1的a中匀速滴入0.02mol L-1的b,不符合图像的是(  )
选项 A B C D
a Ba(OH)2 Ba(OH)2 Ca(OH)2 Ca(OH)2
b H2SO4 CuSO4 NaHCO3 NH4HCO3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反应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当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稀硫酸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反应过程与图示吻合,故A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Ba2++2OH-=BaSO4↓+Cu(OH)2↓,反应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当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硫酸铜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反应过程与图示吻合,故B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能力不能为0,反应过程与图示不吻合,故C符合题意;
D.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共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NH4++2OH-CaCO3↓+NH3↑+2H2O,当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氢铵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反应过程与图示吻合,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当溶液的导电能力为0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0。据此结合选项中所给物质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即可。
22.(2021·北海模拟)常温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 c(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
A.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
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
C.Q点pH一定等于7
D.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盐类水解的应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结合图像可知,M点溶液中含有CH3COOH和CH3COONa,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Q点pOH=pH=a,则有c(H+)=c(OH-),此时溶液呈中性,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离子浓度比M点的小,所以M点溶液的导电能力比Q点弱,故A不符合题意;
B.Q点pOH=pH=a,则有c(H+)=c(OH-),此时溶液呈中性,那么c(CH3COO-)=c(Na+),N点溶液呈碱性,c(OH-)>c(H+),那么c(CH3COO-)+),故B错;
C. 因为Q点pOH=pH=a,则有c(H+)=c(OH-),此时溶液呈中性,故C符合题意;
D.若消耗NaOH溶液与醋酸溶液的体积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显碱性,而Q点溶液呈中性,显然醋酸溶液的体积大于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故D错。
故答案为:C。
【分析】酸溶液中pOH越大,说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小,溶液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随着NaOH的加入,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则溶液pOH逐渐减小,pH逐渐增大。
23.(2021·青岛模拟)常温下,向10 0.1 的 溶液中逐滴滴入0.1 的 溶液,所得溶液电导率及 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Ⅰ表示溶液的 变化情况
B. 为弱酸,其电离常数
C.开始阶段溶液电导率增大是因为生成了强电解质
D.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变化趋势与曲线Ⅱ相似
【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水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Ⅰ表示溶液的 变化情况,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 为弱酸,恰好反应时pH为5时,此时溶质为NH4R,R-水解呈碱性,铵根水解呈酸性,而NH4R溶液呈酸性说明R-水解程度小于相同条件下 的水解程度,根据越弱越水解原则可知此时HR的电离能力强于 ,而此时 ,所以 电离常数 ,B符合题意;
C.开始阶段发生反应: , 为弱酸,反应生成了强电解质 ,所以溶液电导率增大,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初始有酸 ,抑制水的电离,加入 溶液后至恰好生成 的过程,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而后再加入 溶液,碱过量,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又下降,所以水的电离程度变化趋势与曲线Ⅱ相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往10 0.1 的 溶液中逐滴滴入0.1 的 溶液,溶液的pH逐渐增大,所以曲线Ⅰ表示溶液的 变化情况,则曲线Ⅱ表示溶液电导率的变化。电导率在恰好反应时最大,此时pH=5,说明原溶液的溶质HR为弱酸。
二、多选题
24.(2022·衡阳模拟)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常温下,将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电导率随加入水的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I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变化
B.a、b、c三点溶液的:
C.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D.将a、b两点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
【答案】C,D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水的电离
【解析】【解答】A.加水稀释时,醋酸进一步电离,导电能力变化较小,则曲线I表示醋酸稀释的曲线,曲线Ⅱ表示氢氧化钠稀释的曲线,A项不符合题意;
B.NaOH溶液显碱性,醋酸显酸性,导电能力越大,说明离子浓度越大,则a、b、c三点溶液的pH:,B项不符合题意;
C.a和c点的导电率相同,则a点的氢离子浓度等于c点氢氧根离子浓度,即此时水的电离程度相等,b点在c点的基础上再加水稀释,会促进水的电离,则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项符合题意;
D.将a、b两点溶液混合,由于醋酸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浓度,反应后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
B.导电能力越大,说明离子浓度越大;
C.酸碱抑制水的电离,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D.依据物料守恒分析。
25.(2021高一上·石家庄期末)在两份相同的H2SO4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Ba(OH)2、NaOH溶液,其导电能力随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c两点溶液中均大量存在H+和
B.b、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C.e点两溶液中c(OH-)相同
D.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C,D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a、c两点,加入Ba(OH)2、NaOH较少,溶液主要成分为H2SO4,则溶液中均大量存在H+和,不符合题意;
B.b点生成BaSO4,d点生成Na2SO4,都为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B不符合题意;
C.e点,导电能力相同,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同,反应②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则②中OH-的量较少,因此e点两溶液中c(OH-)不相同,C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代表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的变化曲线,二者反应产生BaSO4、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此时由于有固体和水的产生,导致导电性变得极弱,最后硫酸过量时,导电性增强;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于硫酸钠为可溶性盐,因此只考虑水的生成,导电性减弱,但是由于还有硫酸钠的存在,为可溶性盐,因此还有一定的导电性。
26.(2021高一上·安庆期末)在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
【答案】B,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根据前面分析得到①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不符合题意;
B.b点是氢氧化钡中钡离子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即发生,因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故B符合题意;
C.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符合题意;
D.曲线②中b点还剩余氢氧根,在d点氢氧根反应完,在c点还有氢氧根剩余,而曲线①中a点氢氧化钡已经完全反应完,后面继续加硫酸,因此两溶液中含有的量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A、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硫酸钡和水,导电性减弱,继续滴加硫酸,导电性增加;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硫酸钡、水和氢氧化钠,由于有氢氧化钠的存在,即使导电性减弱,但是有一定的氢氧化钠,导电性仍然比较强,继续滴加硫酸氢钠,最终生成硫酸钠、硫酸钡和水,比起原先导电性弱一些,再继续滴加硫酸氢钠,导电性稍微变强;
B、b点,此时溶质为氢氧化钠;
C、o变为a点的过程中,为氢氧化钡和硫酸完全反应的过程;
D、曲线 ① 在a之后,硫酸过量,曲线②在b点溶质为氢氧化钠,d点溶质为硫酸钠。
三、非选择题
27.(2022高二上·东城期末)常温下,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探究的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传感器种类 实验操作
① 电导率传感器 向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粉末,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
② pH传感器 向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加入粉末,隔一段时间后,再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
(1)Ⅰ.实验①测得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已知:ⅰ.在稀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a点电导率不等于0的原因是水能发生   。
(2)由图1可知,在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的时刻为   (填“b”、“c”或“d”)点。
(3)分析电导率在de段逐渐上升的原因:d时刻,   (填“>”、“<”或“=”),导致   (结合沉淀溶解平衡解释原因)。
(4)Ⅱ.实验②测得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已知:ⅱ.25℃,
ⅲ.酚酞的变色范围:
pH <8.2 8.2~10 >10
颜色 无色 淡粉色 红色
依据图2可判断:A点加入的的物质的量大于C点加入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判据是   。
(5)0~300s时,实验②中溶液先变红,后   。
(6)常被用于水质改良剂,能够使水体pH约为9,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25℃时水体中约为   。
【答案】(1)电离
(2)c
(3)<;平衡向着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4)DE段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镁过量
(5)变为淡粉色
(6)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探究沉淀溶解
【解析】【解答】(1)H2O是弱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O H++OH-,因此a点电导率不等于0;
(2)cd段,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相当于稀释,Mg2+和OH-浓度减小,电导率减小,则在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的时刻为c点;
(3)cd段再加入少量蒸馏水,Mg2+和OH-浓度减小,使得d时刻<,平衡向右移动,即平衡向着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4)由图像可知,最后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镁过量,所以A点时加入的n[ Mg(OH)2]大于C点时加入的n(H2SO4);
(5)由图像可知,AB段pH不断增大,氢氧化镁不断溶解,BC段pH不变,存在平衡,此时溶液pH>10,因此实验②中溶液变红,CD段加入稀硫酸,消耗氢氧化镁,pH减小,稀硫酸消耗完,氢氧化镁继续溶解,pH增大,最终溶液的pH值范围为9(6)25℃时,水体pH约为9,则,由得,。
【分析】(1)H2O是弱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
(2)相当于稀释;
(3)依据沉淀溶解平衡分析;
(4)根据图像可知,最后的溶液显碱性;
(5)依据最终溶液的pH值范围分析;
(6)依据pH和Ksp计算。
28.(2021高一上·百色期末)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多种污染物。治理汽车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内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 使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还原剂是   ,被还原的物质是   。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该小组的同学关于上图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存在Ba(OH)=Ba2++2OH-。
(3)高铁酸盐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干法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可利用Na2O2与FeSO4反应,产物还有硫酸钠、氧气和氧化钠,且反应时消耗的Na2O2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①写出制备高铁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生成1.12LO2(标准状况),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
【答案】(1)2NO+2CON2+2CO2;CO或一氧化碳;NO或一氧化氮
(2)Ba2++2OH-+2H++=BaSO4↓+2H2O;CD
(3)4Na2O2+FeSO4=Na2FeO4+Na2SO4+O2↑+2Na2O;0.3N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1)NO与CO在催化剂和加热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CON2+2CO2,其中一氧化碳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一氧化氮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2)①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产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BaSO4↓+2H2O;
②A.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a时刻溶液导电能力为0,此时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A正确;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减少,不能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C不正确;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稀硫酸过量,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D不正确;
故答案为:CD。
(3)①高铁酸钠可利用Na2O2与FeSO4反应,产物还有硫酸钠、氧气和氧化钠,且反应时消耗的Na2O2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Na2O2中负一价氧中有2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生成氧气,另有6个负一价氧得到6个电子形成负二价氧,则正二价铁失去4个电子,化合价由+2变为+6价,反应方程式为:4Na2O2+FeSO4=Na2FeO4+Na2SO4+O2↑+2Na2O。
②生成1.12LO2(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0.05mol,由①分析可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分析】(1)NO与CO在催化剂和加热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
(2)①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产硫酸钡沉淀和水;
②A.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a时刻溶液导电能力为0;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减少;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稀硫酸过量;
(3)①Na2O2与FeSO4反应制备高铁酸钠,产物还有硫酸钠、氧气和氧化钠;
②根据,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29.(2021高一上·吉林期末)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Al ②O2③H2SO4④KOH ⑤H2O ⑥乙醇
(2)请写出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3)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加入稀硫酸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XY段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当加入硫酸的体积为a时,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当加入硫酸的体积为a时,H2SO4和Ba(OH)2恰好完全中和
D.YZ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硫酸电离,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
(4)氯元素的价类图如图所示,其中a- f 表示对应的含氯元素的物质。
①请写出a的浓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   。
②曾有报道,因混合使用洁厕灵(主要成分是a的水溶液)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f是钠盐)而发生Cl2中毒事件,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两者不能混合使用的原因:   。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a溶液比d溶液酸性弱
B.b、c均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f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转化为d
D.a的浓溶液与e反应生成3mol 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答案】(1)⑤;③④⑤
(2)
(3)A
(4)MnO2+4HCl(浓)MnCl2+Cl2↑+2H2O;ClO-+Cl-+2H+=Cl2↑+H2O;BC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给出的几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H2O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给出的几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H2SO4、KOH、H2O,故答案为:⑤;③④⑤;
(2)硫酸氢钠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
A.XY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虽然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是溶解部分全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A不正确;
B. a点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接近于0,故B正确;
C.a点时二者发生反应,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导致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故C正确;
D.YZ段稀硫酸过量,硫酸是强电解质,硫酸电离出离子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故D正确;
故答案为:A,故答案为:A;
(4)①a的浓溶液为浓盐酸,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洁厕灵的主要成分为盐酸,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盐酸和次氯酸钠发生反应ClO-+Cl-+2H+=Cl2↑+H2O,生成的氯气有毒,因此两者不能混用,故答案为:ClO-+Cl-+2H+=Cl2↑+H2O;
③A.盐酸为强酸,次氯酸为弱酸,因此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a溶液比d溶液酸性强,故A不正确;
B.氯气和次氯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均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B正确;
C.次氯酸盐置于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HClO,故C正确;
D.浓盐酸和氯酸盐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离子方程式为,中Cl的化合价降低5,即反应中转移5e-,所以浓盐酸和氯酸盐反应生成3molCl2时,转移的电子为5mol,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BC,故答案为:BC。
【分析】(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3)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向一定体积的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由图可知,X到Y中溶液导电能力减小,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a点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接近于0,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大;
(4)由图可知,a为Cl元素-1价的氢化物,a为HCl,b为Cl元素的单质,b为Cl2,c为Cl元素+4价的氧化物,c为ClO2,d为Cl元素+1价的酸,则d为HClO,f为Cl元素+1价的盐,f为次氯酸盐,e为Cl元素+5价的盐,则e为氯酸盐。
30.(2020高一上·榆林期末)现有下列物质:①氯化氢 ②二氧化碳 ③熔融硫酸钡 ④铁丝 ⑤氢氧化钡固体 ⑥蔗糖 ⑦氯化钾溶液 ⑧氢氧化钠溶液 ⑨酒精 ⑩氨气
(1)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
(2)将①通入⑧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将少量的②通入⑤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③④⑦⑧;①③⑤;②⑩
(2)
(3)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物质导电的条件: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且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据此分析解答。
(1)③熔融硫酸钡、⑦氯化钾溶液、⑧氢氧化钠溶液,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④铁丝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①氯化氢、③熔融硫酸钡、⑤氢氧化钡固体是电解质;②二氧化碳、⑩氨气是非电解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分别生成碳酸、一水合氨,碳酸、一水合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所以能导电的是:③④⑦⑧;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⑤;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②⑩。
(2)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少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1 )物质导电条件:存在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与水反应能生成电解质,且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2)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生成水和氯化钠;
(3)少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
31.(2020高一上·渭滨期末)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⑤蔗糖⑥铜⑦CO2⑧H2SO4⑨KOH溶液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3)以上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答案】(1)④⑥⑨
(2)①②③④⑧
(3)⑤⑦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①NaCl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NaCl晶体不导电,NaCl溶液能导电,NaCl晶体是电解质;
②液态HCl不含离子,液态HCl不导电, HCl溶液能导电,液态HCl是电解质;
③CaCO3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CaCO3固体不导电,熔融状态下CaCO3能导电,CaCO3固体是电解质;
④熔融KCl中离子能自由移动,熔融KCl能导电,KCl是电解质;
⑤蔗糖不能电离,蔗糖不导电,蔗糖是非电解质;
⑥铜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铜能导电,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⑦CO2不含离子,CO2不导电,CO2自身不能电离,CO2是非电解质;
⑧H2SO4不含离子,H2SO4不导电,H2SO4溶液能导电,H2SO4是电解质;
⑨KOH溶液中离子能自由移动,KOH溶液能导电,KOH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④⑥⑨;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④⑧;
(3)以上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⑦。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导电条件: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2.(2020高一上·延边期末)
(1)有以下物质:①CO2;②熔融KOH;③生铁;④稀硫酸;⑤铜;⑥Na2O2;⑦苏打;⑧CaO;⑨无水乙醇;⑩CO。上述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上述条件下能导电的是   。
(2)已知① 、 、 ;② 、 、 ;③ 、 、 ,其中互为同位素的一组是   (填序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   。
(3)已知氢有3种核素: 、 、 ,氯有3种核素: 、 、 ,上述核素能形成   种不同的氯化氢分子,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有   种。
【答案】(1)⑧;②⑥⑦⑧;②③④⑤
(2)①;②
(3)9;5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同素异形体;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题目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①CO2;⑥Na2O2;⑧CaO;⑩CO共四种。其中①CO2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⑥Na2O2与酸反应除产生盐和水外,还有O2,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过氧化物;⑧CaO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⑩CO既不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也不能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因此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CaO,故答案为:⑧;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而导电。在题目涉及的物质中,①CO2、⑨无水乙醇、⑩CO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因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③生铁、⑤铜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④稀硫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而②熔融KOH、⑥Na2O2、⑦苏打、⑧CaO都是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都属于电解质,故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序号是②⑥⑦⑧;
物质若能够导电,则应该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在题目给出的物质②熔融KOH;③生铁;④稀硫酸;⑤铜中,其中KOH是化合物,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K+、OH-而导电,属于电解质;③生铁、⑤铜是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导电;④稀硫酸是混合物,其中含有H+、 ,故能够导电的物质序号是②③④⑤;
(2)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其中① 、 、 是同位素,合理选项是①;
同素异形体是由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其中② 、 、 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②;
(3)HCl分子中含有1个H原子和1个Cl原子,由于H原子有3种,Cl原子有3种,则HCl分子的种类数目为3×3=9种;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在上述9种分子中,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有36、37、38、39、40,共5种。
【分析】(1)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
(2)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存在的分子种类=C31XC31,然后去掉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即可。
33.(2020高二上·石景山期末)电转甲烷储能技术是通过电解反应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然后将氢气和CO2反应合成甲烷,以化学能形式存储和输运电能的储能技术(如下图所示)。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解水制氢环节可以加入   增强水的导电性。
(2)0.1Mpa,n(H2):n(CO2)=4时,CO2加氢甲烷化各产物平衡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见下图,主要副反应为:CO2(g)+H2(g) H2O(g)+CO(g) H=+41.2kJ/mol
从上图可知,CO2加氢甲烷化反应:4H2(g)+CO2(g) CH4(g)+2H2O(g) H<0,请从平衡常数角度解释CO2加氢甲烷化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原因   。
(3)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烷燃料电池工作时,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闭合开关K后,a、b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b电极上得到的是   ,电解NaCl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
③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1L(标准状况),同时同流速且完全反应,则理论上最多能产生氯气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
【答案】(1)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等
(2)温度从100℃升高到500℃或温度升高,平衡时生成物的量均减小反应物的量均增大,K减小,反应放热
(3)CH4-8e-+10OH-=CO+7H2O;H2;2NaCl+2H2O2NaOH+H2↑+Cl2↑;4
【知识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为了增加导电性,可以加入适量的电解质,但加入的电解质不参与电解,加入电解质可以是H2SO4、Na2SO4、NaOH等;
故答案为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等;
(2)K=
,根据图像,H2O、CH4平衡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H2、CO2在600℃前,其平衡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故答案为温度从100℃升高到500℃或温度升高,平衡时生成物的量均减小反应物的量均增大,K减小,反应放热;
(3)①燃料电池中通燃料一极为负极,即通甲烷的一极为负极,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 OH-=CO
+7H2O;
故答案为CH4-8e-+10 OH-=CO
+7H2O;
②a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即a电极为阳极,根据电解原理,氯离子在阳极上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b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即b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电解饱和食盐水总反应为2NaCl+2H2O
2NaOH+H2↑+Cl2↑;
故答案为H2;2NaCl+2H2O
2NaOH+H2↑+Cl2↑;
③该电路是串联电路,电路中通过的电量相等,但电子的传递量只能用一个池的甲烷量计算,建立关系式CH4~8e-~4Cl2,n(Cl2)=
,因此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的体积为4L;
故答案为4。
【分析】(1)加入的物质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即增大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但又不能影响电解池阴阳极的电极反应;
(2)由图2可知,温度升高,CH4和H2O的浓度降低,平衡常数K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3)①甲烷燃料电池的介质为碱性溶液,甲烷燃烧生成的CO2进一步与KOH反应生成K2CO3;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以写出电极反应;
②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 通入O2的一极为正极,所以a为阳极,b为阴极,阳离子(H+) 移向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H2,阴离子(Cl-) 移向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为Cl2,进一步写出电极的总反应式;
③标准状况下1L甲烷为
mol,算出失去电子的总量,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求出Cl2的体积。
34.(2020高一上·大兴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H2SO4,不断搅拌并测定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装置如下图所示)。
(1)I.实验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写出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实验现象: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小灯泡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a时刻Ba(OH)2溶液与稀H2SO4恰好中和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Ba(OH)2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4)II.配制250mL1.0mol/LH2SO4溶液。
计算:需要18mol/LH2SO4溶液   mL(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5)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有   (填“序号”)。
①量筒 ②托盘天平 ③烧瓶 ④250mL容量瓶 ⑤烧杯 ⑥玻璃棒 ⑦胶头滴管
(6)配制过程中的正确操作顺序是:b、d、   、e(填“字母”)。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18mol/LH2SO4溶液注入盛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
c.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玻璃棒慢慢搅动,混合均匀。
e.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将稀释后的H2SO4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
g.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处。
(7)下列操作将导致所配制的H2SO4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填“字母”)。
a.移液过程有H2SO4溶液溅出瓶外 b.移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答案】(1)Ba2++2OH-+2H++ =BaSO4↓+2H2O
(2)先变暗后变亮
(3)bc
(4)13.9
(5)②③
(6)f、a、g、c
(7)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中和滴定;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I、(1) 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
=BaSO4↓+2H2O,故答案为:Ba2++2OH-+2H++
=BaSO4↓+2H2O;
(2) 反应有沉淀产生,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直至完全反应,灯泡变暗,随着硫酸的增加,导电性又增强先变暗后变亮,故答案为:先变暗后变亮;
(3)硫酸钡为电解质,a不正确,B点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a点Ba(OH)2溶液与稀H2SO4恰好中和,故导电能力为0,c正确,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d不正确;故答案为:b、c;
II、(4)
,则
, 13.9mL,故答案为:13.9;
(5)配置一定物质量浓度的溶液不需要天平与烧瓶,故答案为:②③;
(6)用玻璃棒慢慢搅动,混合均匀之后要将稀释后的H2SO4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f、a、g、c;
(7)移液中有溶质溅出,浓度偏小,未洗涤烧杯玻璃棒,溶质减少,浓度偏小。定容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大,实际液体小于250mL,浓度偏大,多加水吸出,溶质减少,浓度偏小,故答案为:c。
【分析】(1)离子反应方程式注意配平和气体、沉淀符号;
(2)(3)牢记导电性与电解质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反应过量问题,题中产生沉淀,离子浓度降低,当钡离子完全反应完了后,继续加稀硫酸,离子浓度又会增大;
(4)溶液稀释时,变化的是溶剂的量,溶质的量在稀释前后是保持不变的;
(5)(6)(7)牢记溶液配置实验所需要仪器和实验步骤,对于某些不规范的操作所能引起的误差也要熟记于心,关键看增大或者减少的是溶质还是溶剂。
35.(2019高一下·嘉定期末)分类法对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的意义,请完成下列问题。
今有七种物质: ①铝线 ②熔化的KNO3③氯气
④NaCl晶体 ⑤液态氯化氢
⑥石灰水 ⑦乙醇,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答案】①②⑥;②④⑤;⑦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①铝线是金属单质,能导电,但是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熔化的KNO3能导电,属于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③氯气不能导电,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NaCl晶体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⑤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
⑥石灰水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乙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导电的物质是①②⑥;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④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⑦。
【分析】物质导电性的判断核心在于内部是否有移动的电荷;电解质的判断在于是否满足电解质的含义。
36.(2019高二下·易县期末)现有下列物质:①稀硫酸 ②小苏打 ③氨水 ④二氧化碳 ⑤FeCl3固体 ⑥稀NaOH溶液 ⑦硝酸亚铁溶液。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序号为    。
(2)有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这两种物质的序号是   。
(3)加入盐酸、NaOH溶液均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序号为   。
(4)能导电的物质序号为   。
(5)④与⑥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小火蒸干,得到固体混合物。固体组成成分可能是(用化学式表示)   。
(6)实验室用⑤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②⑤
(2)①⑥
(3)②⑦
(4)①③⑥⑦
(5)NaOH和Na2CO3 、NaHCO3和Na2CO3
(6)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蒸发和结晶、重结晶
【解析】【解答】现有下列物质:①稀硫酸 ②小苏打 ③氨水 ④二氧化碳 ⑤FeCl3固体 ⑥稀NaOH溶液 ⑦硝酸亚铁溶液。(1)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等物质属于电解质,上述物质中小苏打和FeCl3固体都属于盐,故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序号为②⑤。(2)H++OH-=H2O,该离子方程式可表示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与强碱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盐的反应,上属物质中稀硫酸和稀NaOH溶液满足要求,因此这两种物质的序号是①⑥。(3)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强氧化性,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以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因此,加入盐酸、NaOH溶液均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序号为②⑦。(4)若溶液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则该溶液能导电。上述物质中,稀硫酸、氨水、稀NaOH溶液和硝酸亚铁溶液均为电解质溶液,满足要求,因此,能导电的物质序号为①③⑥⑦。(5)二氧化碳与稀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可能生成Na2CO3或NaHCO3,NaOH有可能过量。此溶液小火蒸干,NaHCO3不会完全分解;NaHCO3和NaOH不能大量共存。因此,若得到固体混合物,则固体组成成分可能是NaOH和Na2CO3 或NaHCO3和Na2CO3。(6)实验室用FeCl3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向沸水中滴加少量的FeCl3饱和溶液,加热到液体呈红褐色即可得到Fe(OH)3胶体,制备该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进行分析,根据电解质、离子方程式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下一篇: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电离平衡常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