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课时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变化是( )
A. 复分解反应 B. 蒸发结晶 C. 离子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
2. 下列选项中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有色溶液是( )
A. 、、、 B. 、、、
C. 、、、 D. 、、、
3. 炼铁厂以赤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等为原料炼铁,主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铁属于混合物
B. 原料中焦炭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和制取一氧化碳
C. 炼铁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D. 工业炼铁的设备是高炉
4. 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电池一般为铅蓄电池,作为铅蓄电池的重要原料有广泛的用途。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 生成的,转移电子
D. 酸性环境下的氧化性强于
5.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已知丹砂化学式为。
A. 中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说明水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根据可知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防止中毒
D. 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6. 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通常为气体,实验室用 溶液和 溶液制备气体,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上面化学方程式,生成时转移电子数目为
B. 中所有原子都满足电子结构
C. 在 和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D.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7. 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 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还属于置换反应
B. 反应说明该条件下铝可用于制熔点较高的金属
C. 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反应和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D. 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8. 工业上利用空气吹出法提取溴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可以采用纯碱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B. 第步,需加入氧化性酸,才能将氧化为
C. 溶液颜色要比溶液深
D. 第步,采用的是蒸馏的方法
9. 已知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检验它与金属反应的性质。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 和处 B. 处 C. 和处 D. 处
10. 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作止血剂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
B. 比活泼,因此溶液可以腐蚀线路板上的
C. 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氧化性极强的气体,可用作餐具的消毒剂
D. 漂白粉在空气中易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会与反应生成
11. 有一瓶溶液,可能已部分氧化,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溶液,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结论正确的是( )
A. 溶液已部分氧化
B. 加入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
C. 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一定是
D. 此实验能确定溶液是否部分氧化
12. 实验室利用废铜屑主要成分为和,含少量回收并制备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溶解”操作中,溶液主要目的是溶解和氧化
B.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C. 加入适量锌粉,可能产生无色气体
D. “过滤”操作后,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后高温灼烧能获得纯净的
13. 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在烧杯中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有铜无铁 B. 有铁无铜 C. 铁、铜都有 D. 铁、铜都无
14. 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现有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所加溶液的体积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稀硝酸与铝粉、铁粉反应,其还原产物为硝酸铵
B. 点对应溶液的体积为
C. 点与点的差值为
D. 样品中铝粉和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二、多选题
15. 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可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一种制备的原理为红色粉末白色粉末,某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备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的熔点为、沸点为,易溶于水高浓度的易爆炸,与有机物接触时会发生剧烈反应胶塞的主要成分是橡胶,橡胶属于有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装置中盛装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中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为白色
B. 装置中橡胶塞用锡箔包裹,防止与橡胶塞反应
C. 从装置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D. 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稀释,防止发生爆炸
三、填空题
16. 金属钛因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熔点高、硬度大、可塑性强、密度小等优点,被誉为“世纪金属”。工业冶炼钛的第一步反应为。在此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生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17.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其质量之比为 。
每生成转移 电子。
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及炭黑等和为原料,制备高纯,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艺流程如下:
过程Ⅰ中,在催化下,和、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 。
过程中,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
写出的离子方程式: 。
四、实验题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并收集两瓶干燥纯净的氯气。为防止换集气瓶时生成的氯气污染空气,设计了如下装置:
写出装置Ⅰ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装置Ⅱ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氯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装置Ⅲ的作用是干燥氯气,应盛放 填试剂名称。
实验开始后,先 填“关闭”或“打开”,下同, 当集满一瓶氯气时,为减少换集气瓶时氯气的外逸,再 , ,换好集气瓶后,继续收集氯气。
兴趣小组的某些同学准备在装置Ⅵ的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填序号。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水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
19.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氯气的性质并模拟工业制备漂白粉,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反应为浓。
写出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后,立即取中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装置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中、Ⅱ、Ⅲ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正确的是 填字母。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浓硫酸 碱石灰
A.
B.
C.
D.
待中物质完全反应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得到漂白粉样品。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漂白粉有效成分为 填化学式。
装置的作用是 ,盛放的试剂是 。
装置中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氯气的体积为,则需消耗的物质的量为 。
2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为干燥的品红试纸, 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装置Ⅰ中仪器的名称是 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装置Ⅱ的作用是 。
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为 。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 Ⅲ中观察到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上图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下图中的 装置填序号。
装置Ⅴ的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空气,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1. 为探究、、的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中有气泡产生,中红棕色溶液褪色, 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取中沉淀加入盐酸 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打开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溶液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已知:溴水易挥发,且可溶于苯或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中红棕色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甲同学通过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和之间增加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
按乙同学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
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为化合反应,
为分解反应,
为置换反应,且、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分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熟悉离子的性质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明确常见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有色,故C可选;
D.、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是溶液无色,故D不选。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炼铁的原理以及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工业中炼铁的设备等知识,题目较简单。
【解答】
A. 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B. 原料中焦炭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和制取一氧化碳,故正确;
C. 炼铁的原理为,此过程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 工业炼铁的设备是高炉,故正确。
4.【答案】
【解析】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由价降低到价,元素化合价由价升高到价,则为氧化剂,体现氧化性,A错误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分别是、,其物质的量之比为,故B错误
生成的,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故C错误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所以酸性环境下的氧化性强于,故D正确。
5.【答案】
【解析】水银是汞,属于金属,应是水银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错误
铁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是,故B错误
和反应生成,因此可以用硫粉覆盖温度计打破后流出的水银,防止中毒,故C正确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的前面,因此不能置换出,故 D错误。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一般,注意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进行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对于反应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由中价升高为中的价,由中的价降低为中的价,据此解答。
A.未指明气体所处状态,无法计算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中所有原子都满足电子结构,故B正确;
C.在 和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由中价升高为中的价,则作还原剂,由中的价降低为中的价,则作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C错误;
D.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
【解析】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水, 为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为过氧化氢在催化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为氯酸钾在催化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为铝和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和氧化铝,均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为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制熔点较高的金属,故B正确
中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升高为价, 中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升高为价,则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反应和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故C错误
反应浓中,元素的化合价由价降低为价,中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升高为价,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D错误。
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涉及了离子的除杂、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利用、混合物分离提纯及溴的制备,提高了试题的综合性,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的反应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由流程可知,中发生,利用空气将吹出塔中含的溶液,经过吹出、吸收、酸化来重新获得含的溶液,其目的是富集溴,提高的浓度,加入碱液重新吸收,所得溶液富含,中发生,最后利用蒸馏得到溴,以此来解答.
A.纯碱是碳酸钠,与溴反应有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溶液中含有、,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无需加入氧化酸,故B错误;
C.经过富集,浓度较大,则的颜色比深,故C正确;
D.溴的浓度较大,与水的沸点不同,可蒸馏分离,故D正确。
故选:。
9.【答案】
【解析】实验设计的目的是制备纯净、干燥的,并检验它的性质。中的溶液能与反应而使被吸收,导致无法进行后续实验干燥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错误试管封闭,容易引发危险,还缺少加热装置缺酒精灯。
10.【答案】
【解析】解:血液属于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溶液可使胶粒聚沉,血液凝聚达到止血效果,故A错误;
B.亚铁离子氧化性弱于铜离子,所以氯化亚铁不能与铜反应,故B错误;
C.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可以作餐具的消毒剂,故C正确;
D.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次氯酸钙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故D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和应用的分析判断,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11.【答案】
【解析】A.滴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一定是,但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原溶液中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或两者均有,故A错误;
B.加入溶液后,当亚硫酸钠未被氧化时,亚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所以加入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不一定含有,故B错误;
C.取少量溶液,滴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原溶液中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或两者均有,加硝酸后亚硫酸根离子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所以加过量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故C正确;
D.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原溶液中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或两者均有,此实验不能确定是否部分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离子检验方法的应用,主要是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现象分析、干扰离子的判断,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明确硝酸的氧化性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工艺流程的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制备流程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操作方法,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解答】
“溶解”操作中,发生反应:、或,溶液能溶解并将铁氧化为,故A正确;
B.加入调溶液,促进水解生成,则滤渣的主要成分为,故B正确;
C.由流程可知溶液,加入适量锌粉可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C正确;
D.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则硫酸锌灼烧不易生成,故D错误。
13.【答案】
【解析】解:的还原性大于,所以加入、时先参加反应,当完全反应后、部分反应,则烧杯中有无,故A不选;
B.的还原性大于,所以加入、时先参加反应,如果溶液中有而无铜,则会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所以不可能出现有而无现象,故B可选;
C.如果铁完全将铁离子还原还剩余,则就不参加反应,所以烧杯中还剩、,故C不选;
D.如果铁离子的量足够大,、完全反应后铁离子还剩余,则烧杯中、都不存在,故D不选;
故选:。
的还原性大于,所以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可能发生的反应有、、,且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铁、铜的性质及活动性顺序,明确金属及离子反应先后顺序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1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象形式,考查金属与硝酸的反应、混合物计算等,清楚图中各阶段反应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解答中注意守恒思想的运用,为易错题目,难度较大。
【解答】
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量很稀充分反应,被氧化为、,通过题意,反应始终没有气体生成,可以得出不会有氮的氧化物生成,又有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可以推测元素由变成了价,由图可得硝酸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应先与硝酸反应,再生成沉淀,当沉淀完全后,由图知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量不变,可得与发生了反应,则随着的滴加,发生的反应依次有:
,,,,,
与的差值为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由图可知,段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故该阶段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为,根据可知,的物质的量为,根据铝元素守恒,故混合金属中,
由图可知,段消耗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为,故该阶段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为,根据可知,计算溶液中,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即,解得,
由反应过程可知,到加入氢氧化钠为时,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钠与硝酸铵,,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根据氮元素守恒计算原硝酸溶液中,而点溶液为、、、,根据氮元素守恒,故点溶液中,故点加入的物质的量,据此解答。
A.由上述分析可知,稀硝酸与铝粉、铁粉反应,其还原产物为硝酸铵,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点对应溶液的体积,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与的差值,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混合金属中、,样品中铝粉和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D正确。
故选B。
15.【答案】
【解析】装置中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装置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氯气中的,装置中的试剂可以是浓硫酸,用来干燥氯气,氯气进入装置中与反应生成气体装置中冷凝得到液体,最后出来的气体主要为空气及过量的高浓度的易爆炸,干燥空气可将生成的稀释,防止发生爆炸。
根据分析可知装置中为饱和食盐水,装置中为浓硫酸,故A错误
橡胶属于有机物,与有机物接触时会发生剧烈反应,所以橡胶塞用锡箔包裹,故B正确
沸点为,在装置中冷凝成液体,最后出来的气体主要为空气及过量的,故C错误
高浓度的易爆炸,干燥的空气可将生成的稀释,防止发生爆炸,故 D正确。
16.【答案】
【解析】由反应可知,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升高为价,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为氧化产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由价降低为价,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为还原产物,反应中生成 转移电子。
17.【答案】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中的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中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为,生成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由反应可知,每生成转移电子,则每生成转移电子。
根据题给化学工艺流程知,过程中,在催化下,、和反应生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题给信息知,反应中被氧化为,则反应中被还原为,离子方程式为。
18.【答案】 浓;
除去中混有的;浓硫酸;
关闭;打开;打开;关闭;
;
;
【解析】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是实验室制取的常用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浓。
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水蒸气和气体,因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易溶于水,所以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气体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而且不和反应,所以装置Ⅲ应盛放浓硫酸。
为了防止氯气外逸,在更换集气瓶时必须关闭弹簧夹,关闭后气压会增大,打开,就是让气球暂时贮存部分氯气以平衡气压。所以实验开始后,先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当集满一瓶氯气时,再打开弹簧夹,关闭弹簧夹,换好集气瓶后,继续收集氯气。
浓硫酸不能吸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而且溶解的只有部分与水反应,所以水不能用于的尾气处理。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和,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19.【答案】;先变红后褪色
;
吸收氯气;溶液
【解析】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中溶液显酸性,且含有分子,具有漂白性,所以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装置可验证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先通过湿润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再通入干燥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漂白粉有效成分为。
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氯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中反应为浓,标准状况下氯气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的物质的量为。
20.【答案】分液漏斗;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解析】装置Ⅰ中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装置Ⅱ中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杂质氯化氢。
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够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所以装置 Ⅳ中通入氯气后,溶液变蓝。
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Ⅱ和Ⅲ之间可加干燥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根据氯气的化学性质可知,应选浓硫酸做干燥剂,本题正确答案是。
装置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1.【答案】
打开弹簧夹,通入,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或苯或饱和溶液
【解析】在中浓硫酸与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溴单质具有氧化性,在水中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因为氧化性:,能将氧化为,与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也能氧化,所以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进入中的中可能会混有,所以还应该在和之间增加洗气瓶来除去,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或苯或饱和溶液。
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所以通过题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