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燃 料 单元练习 -2023-2024九年化学上册 粤教版

第五章 燃 料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铁丝 C.氢气 D.硫粉
2.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数目不同
D.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因此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
3.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
B.分类观:氧化镁属于金属氧化物
C.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气
D.守恒观: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4.与氧气有关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5.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是氧化物
B.“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室温效应
C.“干水”就是“干冰”
D.“干水”是纯净物
6.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D.电解水得到氢分子和氧分子—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7.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
X 氧化物 纯净物 分子 化石燃料
Y 化合物 混合物 原子 天然气
A.A B.B C.C D.D
8.类比、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它们的性质相似
B.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水
二、填空题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9 (填物质名称,下同);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10 。
11.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还原氧化铜: 。
(2)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
12.自然界中碳循环。
(1)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主要的温室性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地球“发烧”、灾害频发,成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最严重的问题。分析上述材料——自然界中碳循环图,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 。在②中,以石灰石为例,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③中以石灰石为例,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在⑧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 ,此过程产生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和氧气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在⑨中,消耗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何除去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据统计,大气中每年新增CO2约为185~242亿吨,而其综合利用还不足1亿吨/年,仅靠碳的自然循环来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已不可能。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化学家们正想尽办法用化学反应的手段使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①火电厂用碱液(主要成分NaOH)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获得化工产品碳酸钠(化学式Na2CO3)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常压、300℃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化学式C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用三甲基膦做催化剂,在高压、极低温度条件下,CO2和H2可以高效合成甲酸( HCOOH),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
13.如图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几个性质实验:
(1)A中看到的现象有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2)B中往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少适量水振荡后,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是: 。
(3)C中通入二氧化碳后石蕊试液变成 色,将所得液体加热,发生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4)E中的现象是 、 。
(5)以上实验,只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四、简答题
14.根据图1~图3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小题。

(1) 如图1进行木炭燃烧实验。加热后的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微弱,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放出热量。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2)如图2进行电解水实验。水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操作是:先将 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处 ,再打开活塞b。
(4)如图3进行CO2性质实验。从T型管一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下端木条熄灭,上端木条没有明显变化。下端燃着的木条熄灭,从CO2性质的角度分析原因 。
15.某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作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硫燃烧产生的SO2可以溶解在NaOH溶液中,该反应与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相似,写出SO2溶解在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扇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NaOH溶液中,观察现象
五、科学探究题
16.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小明将12g碳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点燃,碳完全反应,那么反应后的气体的成分有哪些?同学们认为应该分两种情况去分析。
第一种情况:氧气无剩余
【假设1】剩余气体为CO
【假设2】剩余气体为CO2
【假设3】剩余气体为
第二种情况:氧气过量
【假设4】剩余气体为CO2和O2
【假设5】剩余气体为CO和O2
(1)小光同学认为 (填“假设?”即可)根本就不成立,你认为他做出判断的依据是 。
(2)小华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第一种情况下哪种假设成立,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无,则证明 (填“假设?”即可)成立:若有,将生成的沉淀 、洗涤、干燥、称量后,进行计算即可判定。CO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六、综合应用题
17.如图所示,将一定量氧化铜与碳的混合物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记录A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100秒后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s) 0 60 80 90 100
A中固体质量(g) 9.6 9.6 8.6 7.4 7.4
①0—60秒内固体质量不变,原因是 ,但导管口已有气泡冒出,该气泡是 (填“空气”、“氧气”或“二氧化碳”);实验中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是 ;选择100秒后停止加热的理由是 。
② 反应共生成 克二氧化碳。
③ 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没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错误;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正确;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没有黑色固体,故错误;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没有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正确;
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因此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正确。
故选C。
3.A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化镁是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气正确,如光合作用,故选项正确;
D、质量守恒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任何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A。
4.B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说法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说法错误;
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法正确;
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说法正确;
故选:B。
5.B
【详解】A、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故干水属混合物,A错误;
B、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B正确;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C错误;
D、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故干水属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得到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分析】本题主要从物质的分类和定义方面分析。
【详解】由图示可知,Y与X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不合题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不合题意;
D、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故不合题意。
8.B
【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A错误;
B、可燃性气体在燃烧时都有爆炸极限范围,当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就会爆炸。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同理,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虽然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但是不能任意组合不同的元素,需要遵守客观的规律,故C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 可知,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 ,1g氢气和8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9g水,氧气有剩余,故D错误;
故选B。
9.氧气 10.金刚石
【解析】9.空气属于混合物,其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10.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它可以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镶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11.(1)
(2)
【详解】(1)木炭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铜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所以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会置换出银并生成硝酸铜,方程式为:。
12.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面积的锐减 光合作用
【详解】(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能源,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是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森林面积的锐减,会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而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面积的锐减;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⑧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在光和酶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酶的作用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⑨中,消耗二氧化碳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常压、300℃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化学式C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用三甲基膦做催化剂,在高压、极低温度条件下,CO2和H2可以高效合成甲酸( HCO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 小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 红 碳酸水+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中液面上升 D
【详解】(1)稀盐酸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小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但该题下面先熄灭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为小烧杯较低,离低蜡烛较近,从烧杯逸出会先接触低的蜡烛。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中往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少适量水振荡后,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
(3)C中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将所得液体加热,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水+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气体体积减少。所以E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液面上升。
(5)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A、体现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体现的是化学性质。
B、体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物理性质。同时也体现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是化学性质。
C、体现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是化学性质。
D、体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
E、体现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是化学性质。
故选D。
14.(1) 发出白光 氧气浓度不同
(2)2H2O2H2↑+O2↑
(3)带火星木条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详解】(1)加热后的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微弱,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氧气与空气的不同之处是氧气的浓度不同,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不同;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3)水在通电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操作是:先将带火星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处,再打开活塞b;
(4)下端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5. 集气瓶 SO2+2NaOH=Na2SO3+H2O A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
(2)硫燃烧产生的SO2可以溶解在NaOH溶液中,该反应与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相似, 所以SO2溶解在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NaOH=Na2SO3+H2O。
(3)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都没有现象;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正确的是扇闻两种气体的气味;故选A。
16. CO和CO2 假设5 在点燃条件下CO和O2不能共存 假设1 过滤
【详解】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后如果氧气无剩余,可能是碳与氧气充分燃烧恰好完全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是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恰好完全生成一氧化碳,还可能是一部分碳与氧气生产二氧化碳,还有一部分碳与氧气生产一氧化碳,故假设3剩余气体填CO和CO2;
(1)在点燃条件下CO和O2能够发生反应,二者不可能同时存在,故假设5不成立;
(2)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剩余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气体,对于第一种情况,假设2和3都有二氧化碳,故假设1成立;要通过计算确定剩余气体的成分,需要先得到反应后纯净的碳酸钙沉淀,故需要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的操作;CO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时,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7. 还没有开始反应 空气 A处黑色变成红色或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碳与氧化铜已经完全反应 2.2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x=8g
故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8g÷80g/mol=0.1mol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详解】①由于反应条件是高温,0-60秒内,温度较低,还没有开始反应,故固体质量不变;
但导管口已有气泡冒出,该气泡是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排出的;
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实验中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是:A处黑色变成红色或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选择100秒后停止加热的理由是:从表中数据可知,90秒~100秒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碳与氧化铜已经完全反应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9.6g-7.4g=2.2g;
③见答案。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5.4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同步练习-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 科粤版(2012)

下一篇:2022-2023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