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课时作业(无答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选择题
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气
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C.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D.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3.下列事实与“酒精挥发”的微观本质相同的是(  )
A.病毒随飞沫传播 B.通电使水分解
C.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D.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
4.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5.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A.春暖花开的季节,闻到花香
B.打开浓氨水的瓶盖,浓氨水逐渐减少
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
D.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
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7.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8.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是因为分子的体积缩小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1 L大豆与1 L小米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 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
9.2022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二、非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   ,其用途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
(3)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的   (填酚酞或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2.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的角度: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下图可以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序号)。
(3)从用途角度: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用途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氮气可以制造化肥
B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高能燃料
C 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D 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 (填序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 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3.用A、B两个小烧杯分别取约10mL水,分别滴加4~5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注意观察),另取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立即用大烧杯罩住A、C两只小烧杯。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2).实验中使用烧杯B有什么作用 ?
(3).如果把大烧杯换成水槽,哪个更好? 。(填“大烧杯”或“水槽”)
4.有下列现象:①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②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③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④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27kg.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2)微粒之间有空隙   .
(3)微粒的质量很小   .
(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2-2023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44碳和碳的氧化物(填空题)(含解析)

下一篇: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训练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