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

广东省东莞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中的“化”取自变化之意。下列日常生活所见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消毒酒精敞口放置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葡萄酿酒
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燃放烟花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
B.葡萄发酵酿酒,所有的发酵都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进入胃中与盐酸反应,转化为易溶的钙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所有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2.(2020·和平模拟)学习化学使我们对商品标签和标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识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质,标识使用恰当,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标识使用恰当,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没有毒性,不属于有毒品,标识使用不恰当,符合题意;
D、饮料瓶属于可回收塑料,标识使用恰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
3.联合制碱法将制碱和制氨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发明该方法的科学家是(  )
A.侯德榜 B.张青莲 C.屠呦呦 D.杨振宁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A符合题意;
B. 张青莲对化学的贡献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B不符合题意;
C.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C不符合题意;
D.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联合制碱法的发明人是侯德榜。
4.中国菜肴讲究色、香、味、形、器,一代代厨师研究出五花八门的菜式也是极受大众喜爱,例如北京烤鸭、豆腐、担担面等,其中担担面富含的营养成分是(  )
A.无机盐 B.维生素 C.蛋白质 D.糖类
【答案】D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担担面属于面食,所有的面食都富含糖类,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生命活动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根据面食富含糖类分析。
5.(2022·虞城模拟)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收集气体
B.倾倒液体
C.加热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A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故收集氧气从短导管导入,选项符合题意;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标签要朝向手心,试剂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如图瓶塞未倒放,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水倒流炸裂试管,如图所示不符合题意;
D、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先注入水把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用水封住,将导气管一端伸到水中,再紧握试管,若冒气泡则装置不漏气,如图所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短管进,长管出水;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先注入水把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用水封住。
6.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碱的是(  )
A.苛性钠 B.小苏打 C.纯碱 D.水银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A.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属于碱,A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属于盐,B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C不符合题意;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汞属于单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类别及常见物质的俗称。碱的定义是溶于水解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7.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B.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但会造成酸雨
C.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但不纯可能引起爆炸
D.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造成水污染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食物反应使食物变质,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但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酸性弱,造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B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所有的可燃性气体不纯,有可能引起爆炸,C不符合题意;
D.化肥能促进植物生成,但是过量使用容易造成水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正常的雨水就显酸性,pH约为5.6,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能使雨水的pH小于5.6,即酸雨。
8.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NO—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B.P2O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含有2个磷原子
C.Cu2+—表示1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2NO中的数字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A不符合题意;
B. P2O5中的数字2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2个磷原子,B符合题意;
C. Cu2+中的数字2表示1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C不符合题意;
D.中的数字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B.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C.离子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带的电荷;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溶液中均存在酸根离子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的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A正确;
B. 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是因为溶液中均存在氢离子。B错误;
C.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数目很多,说明水分子很小。C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是氧分子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正确;
故选B。
【分析】A.利用水的天然循环的原因解释;
B.酸的通性是因为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C.利用分子的特性之一:分子很小来解释;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0.合理使用化肥对“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NO3 B.NH4HCO3
C.CO(NH2)2 D.Ca(H2PO4)2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A符合题意;
B. NH4HCO3 属于氮肥,B不符合题意;
C. CO(NH2)2 属于氮肥,C不符合题意;
D. Ca(H2PO4)2 属于磷肥,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者三种元素的化肥叫做复合肥分析。
11.化学知识对生活、劳动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列生活实践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生活、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洗洁精洗涤餐具 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
B 铁栏杆刷一层铝粉防锈 铝能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C 生活中的一些失火可用水扑灭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以铁粉为主要成分的食品保鲜剂 铁粉可以吸收袋内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用洗洁精用来洗涤餐具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除油污。A正确;
B. 铁栏杆刷一层铝粉防锈是因为铝能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防止内部的金属锈蚀。B正确;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正确;
D. 以铁粉为主要成分的食品保鲜剂是因为铁粉可以吸收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防止食品腐败。D错误;
故选D。
【分析】A.洗洁精除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B.利用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解释;
C.利用灭火的原理解释;
D.食品腐败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利用药品除去氧气和水蒸气即可防腐。
12.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在t2℃时,H点表示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由t1℃升温到t2℃时,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而通过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①某固体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
A.在t1℃时, 甲、乙两物质溶解曲线交于一点,二者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 在t1℃时, 甲、乙两物质溶解曲线交于一点,二者溶解度相等,但题干并没有说明甲、乙物质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C. 在t2℃时,H点在乙溶解度曲线上方,表示饱和溶液,故错误;
D. 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由t1℃升温到t2℃时,甲的溶解度变大,其它条件不变,故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故选:D
1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利用该反应可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从微观示意图中可以看出, 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A正确;
B.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正确;
C.反应物中的四个氢分子反应后还有一个剩余,故实际参与反应的氢分子个数为三个,所以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C错误;
D.该反应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减缓温室效应。D正确;
故选C。
【分析】A.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甲醇的化学式;
B.计算出甲醇中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得出各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C.从微观示意图中分析出参与反应的微粒个数比,要注意实际参与反应的微粒数目是多少;
D.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温室效应,若能利用二氧化碳,则能减缓温室效应。
14.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试剂
A 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 观察颜色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浑浊程度
C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水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纯棉线和羊毛线都是白色的,故不能通过观察颜色进行鉴别。A错误;
B.硬水和软水都是澄清透明的,故无法通过观察浑浊程度来鉴别。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故可以用水来鉴别硝酸钠和氯化钠。C正确;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引入新的杂质。D错误;
故选C。
【分析】A.鉴别的思路是要有区别现象,若想通过观察颜色鉴别,二者的颜色应不同;
B.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是溶解在水中的,硬水和软水均是澄清透明的;
C.课内常见的通过水鉴别的三种物质是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因为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
D.溶液中的除杂问题,要看所选用的试剂是否会引入新的杂质以及是否与原物质反应。
15.表示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就能实现转化,则如图的四组物质中,不都能按箭头转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碳酸钙高温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转化为碳酸钙。A正确;
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氯化钠无法转变成氢氧化钠。B错误;
C.碳不充分燃烧转化为一氧化碳,碳充分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C正确;
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D正确;
故选B。
【分析】A.利用钙三角的转化关系分析;
B.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C.利用碳三角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D.利用复分解反应以及课内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6.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飞船制造中使用了镁铝合金和钛合金,一般来说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增大熔点   (填“升高”“降低”之一)。
(2)火箭发动机动力源自液氢一液氧,氢气是公认的最清洁的燃料。请写出液氢和液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航天员出舱需携带高压氧气罐,并将氧气罐集成到“飞天”舱外航天服上、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氧气罐中的微观实质是   。为了保持太空舱空气新鲜,航天员产生的CO2被一种叫“分子筛”的设备分离出来,其原理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原理相似,该操作的名称是   。
(4)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制动时利用联氨液体(N2H4)和双氧水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降低
(2);化合反应
(3)分子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过滤
(4)H2O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 合金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熔点降低;
(2)氢气与液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该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 气体可压缩是因为 分子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
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是过滤;
(4)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可知X为 H2O 。
【分析】(1)合金比组成的纯金属在很多方面的性能都有极大的提升,但是熔沸点降低;
(2)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课内的化学方程式,记好课内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3)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容易被压缩,压缩之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过滤是最常见的固液分离的操作方式;
(4)推断化学方程式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借助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这一原理。
17.新型高导热镁合金常用作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散热器。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由图1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镁元素位于第   周期。
(2)图2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为   。表示镁离子的符号为   。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叫价类二维图,图3为镁的价类二维图,B处的物质类别是   。MgCO3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比为   。
(4)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金属镁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以生成A和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24.31;3/三
(2)12;Mg2+
(3)盐;1:2
(4)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由信息图可知,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
镁元素为12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 镁元素为12号元素,则质子数为12。所以X的数值为12;
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
(3) MgCO3属于盐,所以B处的物质类别是盐;
MgCO3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比为 24:16×3=1:2;
(4) 根据信息可知金属镁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分析】(1)元素信息图中的最下部的数字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周期有两种元素,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都有八种元素。镁元素是第12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根据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相等分析;
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和离子符号的关系写出镁离子的符号;
(3)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
根据化学式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式分析;
(4)在书写非课内的化学方程式时,先找出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进行书写。
三、实验题
18.如图1是某实验小组组装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请将D中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   。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减慢反应速率,最适合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3)若实验室要配制60g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   g,加水   mL(水的密度可近似为1g/cm3)。
(4)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制取氢气,连接图2装置,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和可燃性(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G中用于干燥的试剂X名称是   ,实验中观察到E中现象为   ,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填序号)。
a.B→G→F→E→H b.C→E→F→G→H
c.B→G→E→F→H d.A→G→E→F→H
【答案】(1);
(2)C;液封漏斗下端,防止漏气
(3)10;50
(4)浓硫酸;黑色粉末变红;c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充满水的双管集气瓶收集气体,气体从短管通入。补画见答案;
(2) 要想控制反应速率,需要可以控制进入的药品的量,C中的注射器可以控制进入的液体药品的量,故选C;
长颈漏斗在使用时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制取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液封漏斗下端,防止漏气;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 30%的过氧化氢溶液 的质量为x,则60g×5%=x×30%,解得x=10g。 需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 10g;
加水的质量=60g-10g=50g,故加水50mL;
(4)G中的干燥剂的名称是浓硫酸;
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为黑色粉末变红;
B装置用来制取氢气,G对氢气进行干燥,防止氢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E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F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H是验证氢气的可燃性,故正确的顺序为 B→G→E→F→H ,应选c。
【分析】(1)要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原理的化学方程式: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
充满水的双管集气瓶收集气体,气体从短管通入;
(2)要想控制反应速率,需要可以控制进入的药品的量,可以使用注射器或者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是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制取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稀释或浓缩类问题,借助的是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加入水的体积可以借助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差来计算;
(4)常在洗气瓶中加入浓硫酸用来干燥气体;
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实验现象;
应从实验目的来连接实验装置,B装置用来制取氢气,G对氢气进行干燥,防止氢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E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F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H是验证氢气的可燃性,故正确的顺序为 B→G→E→F→H 。
1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和碱的性质探究时,进行了图一、图二、图三等三个实验:
(1)【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说明浓硫酸稀释时   (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   (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性质不同。
(3)【实验三】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图三的实验。
①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试管是   (填编号);
②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是   。(填编号)
④H试管的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⑤E、F、G试管实验完成后,将试管内清液都倒入同一只洁净的大烧杯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呈无色。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一定有   ,可能还有   。
【答案】(1)放热
(2)B
(3)BD;;A;;氯化钠/NaCl;氯化钙/CaCl2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解析】【解答】(1) 从实验现象知石蜡融化,说明浓硫酸稀释时放热;
(2)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滴在纸上,纸会变黑,稀硫酸没有脱水性;
(3) ① B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D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D中会看到气泡;
② 试管C中发生的是氧化铁与稀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③ 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红。再滴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变为碱性后,溶液变为蓝色。所以该试管是A;
④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⑤混合后溶液中有酚酞,但是溶液显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那么G中生成的氢氧化钠一定被F中剩余的盐酸反应掉,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
因溶液不显碱性,所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不可能有,下方有碳酸钙,说明盐酸也没有剩余。F中生成的氯化钙可能完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也可能有剩余,故可能有氯化钙;
【分析】(1)从实验现象知石蜡融化,说明浓硫酸稀释时放热;
(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脱水性是化学性质,其表现为滴在木条或纸上,木条或纸会变黑;
(3) ① 根据每个试管内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有气体生成的会看到气泡这一现象;
②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课内的化学方程式,需要掌握好;
③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④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最常用的是澄清石灰水。
⑤ 对于混合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分析,要先分析出每个试管发生了什么反应,有什么物质生成,再根据混合后的现象去分析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什么,可能有的溶质是什么。
四、流程题
20.二水合氯化钙是一种食品钙质强化剂,工业上可用大理石(含有Fe2O3、MgO、SiO2等杂质)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滤渣a的化学式为   ,固体b俗称   。
(2)请写出产生气体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②调节pH”时,溶液的pH变   (填“大”“小”或“不变”);其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滤渣b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4)“③结晶”过程的操作为: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实验室进行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答案】(1)SiO2;干冰
(2)
(3)大;;Fe(OH)3和Mg(OH)2
(4)降温结晶;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得液体飞溅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因为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所以滤渣a的化学式为SiO2 ;
气体a为二氧化碳,降温加压后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3) 加入熟石灰调节pH,因为熟石灰显碱性,故溶液的pH变大;
加入足量盐酸后溶液有盐酸剩余,再加入熟石灰,发生的中和反应为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加入氢氧化钙后,使滤液a中的氯化铁和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沉淀,故滤渣b的成分是 Fe(OH)3和Mg(OH)2 ;
(4)降温结晶的完整步骤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在蒸发结晶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得液体飞溅 。
【分析】 (1)根据加入盐酸后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生成的沉淀或不与酸反应的难溶物仍为固体;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课内的化学方程式,要掌握好;
(3)加入碱性物质后溶液的pH变大;
利用中和反应的定义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滤渣的成分;
(4)降温结晶的完整步骤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玻璃棒在蒸发结晶操作中的作用是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得液体飞溅 。
五、科学探究题
21.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他们用等质量不同形状的金属锌(所用金属锌均不含任何杂质)和稀盐酸反应(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氢气的体积,绘制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二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6.5g锌块、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Ⅱ 6.5g锌粒、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Ⅲ 6.5g锌粉、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1)小组按照图一中装置进行的三个实验中,实验   (填实验编号)反应速率最慢,在图二中的曲线   (填“甲”、“乙”或“丙”)代表的是实验Ⅲ。从图二中的曲线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分析表中锌和稀盐酸的用量可知:   (填物质名称)反应消耗完;请计算以上任意一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分析上表数据,请在下图中画出在6.5g锌中加入0~150g稀盐酸过程中,产生氢气质量对应的变化曲线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答案】(1)I;甲;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2)锌;解:设6.5g锌需要稀盐酸溶质的质量为x x=7.3g 则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50g×7.3%=10.95g大于7.3g,故锌反应消耗完; 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I用的是锌块,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最小,反应速率最慢;
实验Ⅲ 使用的是锌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最大,反应速率最快。图二中相同时间甲生成的氢气最多,反应速率最快。故图二中的曲线甲代表的是 实验Ⅲ ;
因为实验的自变量是固体颗粒的大小,故从图二中的曲线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
(2) 因为稀盐酸足量,所以消耗完的是锌;
根据锌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计算过程见答案;
(3)在锌消耗完之前,随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增加,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越多。当稀盐酸加到100g,此时生成0.2g氢气,金属锌也反应完,再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氢气生成;
【分析】(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相同时间生成气体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要注意哪一个是自变量,探究的是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因为盐酸足量,所以金属锌反应完;
应用金属锌的质量去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
(3)加入100g稀盐酸时,6.5g锌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再加入稀盐酸就不会有氢气生成,找出几个特殊的点,做出图像。
广东省东莞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中的“化”取自变化之意。下列日常生活所见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消毒酒精敞口放置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葡萄酿酒
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燃放烟花
2.(2020·和平模拟)学习化学使我们对商品标签和标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识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B.
C.
D.
3.联合制碱法将制碱和制氨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发明该方法的科学家是(  )
A.侯德榜 B.张青莲 C.屠呦呦 D.杨振宁
4.中国菜肴讲究色、香、味、形、器,一代代厨师研究出五花八门的菜式也是极受大众喜爱,例如北京烤鸭、豆腐、担担面等,其中担担面富含的营养成分是(  )
A.无机盐 B.维生素 C.蛋白质 D.糖类
5.(2022·虞城模拟)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收集气体
B.倾倒液体
C.加热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6.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碱的是(  )
A.苛性钠 B.小苏打 C.纯碱 D.水银
7.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B.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但会造成酸雨
C.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但不纯可能引起爆炸
D.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造成水污染
8.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NO—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B.P2O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含有2个磷原子
C.Cu2+—表示1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溶液中均存在酸根离子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10.合理使用化肥对“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NO3 B.NH4HCO3
C.CO(NH2)2 D.Ca(H2PO4)2
11.化学知识对生活、劳动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列生活实践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生活、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洗洁精洗涤餐具 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
B 铁栏杆刷一层铝粉防锈 铝能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C 生活中的一些失火可用水扑灭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以铁粉为主要成分的食品保鲜剂 铁粉可以吸收袋内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A.A B.B C.C D.D
12.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在t2℃时,H点表示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由t1℃升温到t2℃时,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利用该反应可减缓温室效应
14.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试剂
A 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 观察颜色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浑浊程度
C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水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15.表示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就能实现转化,则如图的四组物质中,不都能按箭头转化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飞船制造中使用了镁铝合金和钛合金,一般来说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增大熔点   (填“升高”“降低”之一)。
(2)火箭发动机动力源自液氢一液氧,氢气是公认的最清洁的燃料。请写出液氢和液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航天员出舱需携带高压氧气罐,并将氧气罐集成到“飞天”舱外航天服上、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氧气罐中的微观实质是   。为了保持太空舱空气新鲜,航天员产生的CO2被一种叫“分子筛”的设备分离出来,其原理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原理相似,该操作的名称是   。
(4)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制动时利用联氨液体(N2H4)和双氧水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17.新型高导热镁合金常用作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散热器。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由图1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镁元素位于第   周期。
(2)图2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为   。表示镁离子的符号为   。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叫价类二维图,图3为镁的价类二维图,B处的物质类别是   。MgCO3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比为   。
(4)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金属镁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以生成A和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
18.如图1是某实验小组组装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请将D中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   。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减慢反应速率,最适合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3)若实验室要配制60g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   g,加水   mL(水的密度可近似为1g/cm3)。
(4)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制取氢气,连接图2装置,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和可燃性(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G中用于干燥的试剂X名称是   ,实验中观察到E中现象为   ,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填序号)。
a.B→G→F→E→H b.C→E→F→G→H
c.B→G→E→F→H d.A→G→E→F→H
1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和碱的性质探究时,进行了图一、图二、图三等三个实验:
(1)【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说明浓硫酸稀释时   (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   (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性质不同。
(3)【实验三】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图三的实验。
①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试管是   (填编号);
②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是   。(填编号)
④H试管的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⑤E、F、G试管实验完成后,将试管内清液都倒入同一只洁净的大烧杯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呈无色。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一定有   ,可能还有   。
四、流程题
20.二水合氯化钙是一种食品钙质强化剂,工业上可用大理石(含有Fe2O3、MgO、SiO2等杂质)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滤渣a的化学式为   ,固体b俗称   。
(2)请写出产生气体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②调节pH”时,溶液的pH变   (填“大”“小”或“不变”);其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滤渣b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4)“③结晶”过程的操作为: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实验室进行蒸发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五、科学探究题
21.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他们用等质量不同形状的金属锌(所用金属锌均不含任何杂质)和稀盐酸反应(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氢气的体积,绘制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二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6.5g锌块、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Ⅱ 6.5g锌粒、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Ⅲ 6.5g锌粉、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
(1)小组按照图一中装置进行的三个实验中,实验   (填实验编号)反应速率最慢,在图二中的曲线   (填“甲”、“乙”或“丙”)代表的是实验Ⅲ。从图二中的曲线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分析表中锌和稀盐酸的用量可知:   (填物质名称)反应消耗完;请计算以上任意一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分析上表数据,请在下图中画出在6.5g锌中加入0~150g稀盐酸过程中,产生氢气质量对应的变化曲线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
B.葡萄发酵酿酒,所有的发酵都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进入胃中与盐酸反应,转化为易溶的钙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所有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质,标识使用恰当,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标识使用恰当,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没有毒性,不属于有毒品,标识使用不恰当,符合题意;
D、饮料瓶属于可回收塑料,标识使用恰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A符合题意;
B. 张青莲对化学的贡献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B不符合题意;
C.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C不符合题意;
D.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联合制碱法的发明人是侯德榜。
4.【答案】D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担担面属于面食,所有的面食都富含糖类,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生命活动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根据面食富含糖类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故收集氧气从短导管导入,选项符合题意;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标签要朝向手心,试剂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如图瓶塞未倒放,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水倒流炸裂试管,如图所示不符合题意;
D、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先注入水把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用水封住,将导气管一端伸到水中,再紧握试管,若冒气泡则装置不漏气,如图所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短管进,长管出水;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先注入水把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用水封住。
6.【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A.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属于碱,A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属于盐,B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C不符合题意;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汞属于单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类别及常见物质的俗称。碱的定义是溶于水解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7.【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食物反应使食物变质,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但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酸性弱,造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B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所有的可燃性气体不纯,有可能引起爆炸,C不符合题意;
D.化肥能促进植物生成,但是过量使用容易造成水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正常的雨水就显酸性,pH约为5.6,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能使雨水的pH小于5.6,即酸雨。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2NO中的数字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A不符合题意;
B. P2O5中的数字2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2个磷原子,B符合题意;
C. Cu2+中的数字2表示1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C不符合题意;
D.中的数字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B.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C.离子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带的电荷;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
9.【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的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A正确;
B. 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是因为溶液中均存在氢离子。B错误;
C.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数目很多,说明水分子很小。C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是氧分子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正确;
故选B。
【分析】A.利用水的天然循环的原因解释;
B.酸的通性是因为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C.利用分子的特性之一:分子很小来解释;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0.【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A符合题意;
B. NH4HCO3 属于氮肥,B不符合题意;
C. CO(NH2)2 属于氮肥,C不符合题意;
D. Ca(H2PO4)2 属于磷肥,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者三种元素的化肥叫做复合肥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用洗洁精用来洗涤餐具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除油污。A正确;
B. 铁栏杆刷一层铝粉防锈是因为铝能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防止内部的金属锈蚀。B正确;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正确;
D. 以铁粉为主要成分的食品保鲜剂是因为铁粉可以吸收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防止食品腐败。D错误;
故选D。
【分析】A.洗洁精除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B.利用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解释;
C.利用灭火的原理解释;
D.食品腐败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利用药品除去氧气和水蒸气即可防腐。
12.【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而通过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①某固体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
A.在t1℃时, 甲、乙两物质溶解曲线交于一点,二者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 在t1℃时, 甲、乙两物质溶解曲线交于一点,二者溶解度相等,但题干并没有说明甲、乙物质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C. 在t2℃时,H点在乙溶解度曲线上方,表示饱和溶液,故错误;
D. 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由t1℃升温到t2℃时,甲的溶解度变大,其它条件不变,故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从微观示意图中可以看出, 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A正确;
B.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正确;
C.反应物中的四个氢分子反应后还有一个剩余,故实际参与反应的氢分子个数为三个,所以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C错误;
D.该反应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减缓温室效应。D正确;
故选C。
【分析】A.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甲醇的化学式;
B.计算出甲醇中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得出各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C.从微观示意图中分析出参与反应的微粒个数比,要注意实际参与反应的微粒数目是多少;
D.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温室效应,若能利用二氧化碳,则能减缓温室效应。
14.【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纯棉线和羊毛线都是白色的,故不能通过观察颜色进行鉴别。A错误;
B.硬水和软水都是澄清透明的,故无法通过观察浑浊程度来鉴别。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故可以用水来鉴别硝酸钠和氯化钠。C正确;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引入新的杂质。D错误;
故选C。
【分析】A.鉴别的思路是要有区别现象,若想通过观察颜色鉴别,二者的颜色应不同;
B.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是溶解在水中的,硬水和软水均是澄清透明的;
C.课内常见的通过水鉴别的三种物质是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因为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
D.溶液中的除杂问题,要看所选用的试剂是否会引入新的杂质以及是否与原物质反应。
15.【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碳酸钙高温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转化为碳酸钙。A正确;
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氯化钠无法转变成氢氧化钠。B错误;
C.碳不充分燃烧转化为一氧化碳,碳充分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C正确;
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D正确;
故选B。
【分析】A.利用钙三角的转化关系分析;
B.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C.利用碳三角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D.利用复分解反应以及课内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16.【答案】(1)降低
(2);化合反应
(3)分子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过滤
(4)H2O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 合金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熔点降低;
(2)氢气与液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该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 气体可压缩是因为 分子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
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是过滤;
(4)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可知X为 H2O 。
【分析】(1)合金比组成的纯金属在很多方面的性能都有极大的提升,但是熔沸点降低;
(2)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课内的化学方程式,记好课内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3)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容易被压缩,压缩之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过滤是最常见的固液分离的操作方式;
(4)推断化学方程式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借助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这一原理。
17.【答案】(1)24.31;3/三
(2)12;Mg2+
(3)盐;1:2
(4)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由信息图可知,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
镁元素为12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 镁元素为12号元素,则质子数为12。所以X的数值为12;
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
(3) MgCO3属于盐,所以B处的物质类别是盐;
MgCO3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比为 24:16×3=1:2;
(4) 根据信息可知金属镁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分析】(1)元素信息图中的最下部的数字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周期有两种元素,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都有八种元素。镁元素是第12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根据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相等分析;
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和离子符号的关系写出镁离子的符号;
(3)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
根据化学式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式分析;
(4)在书写非课内的化学方程式时,先找出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进行书写。
18.【答案】(1);
(2)C;液封漏斗下端,防止漏气
(3)10;50
(4)浓硫酸;黑色粉末变红;c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充满水的双管集气瓶收集气体,气体从短管通入。补画见答案;
(2) 要想控制反应速率,需要可以控制进入的药品的量,C中的注射器可以控制进入的液体药品的量,故选C;
长颈漏斗在使用时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制取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液封漏斗下端,防止漏气;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 30%的过氧化氢溶液 的质量为x,则60g×5%=x×30%,解得x=10g。 需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 10g;
加水的质量=60g-10g=50g,故加水50mL;
(4)G中的干燥剂的名称是浓硫酸;
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为黑色粉末变红;
B装置用来制取氢气,G对氢气进行干燥,防止氢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E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F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H是验证氢气的可燃性,故正确的顺序为 B→G→E→F→H ,应选c。
【分析】(1)要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原理的化学方程式: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
充满水的双管集气瓶收集气体,气体从短管通入;
(2)要想控制反应速率,需要可以控制进入的药品的量,可以使用注射器或者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是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制取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稀释或浓缩类问题,借助的是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加入水的体积可以借助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差来计算;
(4)常在洗气瓶中加入浓硫酸用来干燥气体;
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实验现象;
应从实验目的来连接实验装置,B装置用来制取氢气,G对氢气进行干燥,防止氢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E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F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H是验证氢气的可燃性,故正确的顺序为 B→G→E→F→H 。
19.【答案】(1)放热
(2)B
(3)BD;;A;;氯化钠/NaCl;氯化钙/CaCl2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解析】【解答】(1) 从实验现象知石蜡融化,说明浓硫酸稀释时放热;
(2)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滴在纸上,纸会变黑,稀硫酸没有脱水性;
(3) ① B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D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D中会看到气泡;
② 试管C中发生的是氧化铁与稀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③ 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红。再滴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变为碱性后,溶液变为蓝色。所以该试管是A;
④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⑤混合后溶液中有酚酞,但是溶液显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那么G中生成的氢氧化钠一定被F中剩余的盐酸反应掉,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
因溶液不显碱性,所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不可能有,下方有碳酸钙,说明盐酸也没有剩余。F中生成的氯化钙可能完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也可能有剩余,故可能有氯化钙;
【分析】(1)从实验现象知石蜡融化,说明浓硫酸稀释时放热;
(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脱水性是化学性质,其表现为滴在木条或纸上,木条或纸会变黑;
(3) ① 根据每个试管内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有气体生成的会看到气泡这一现象;
②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课内的化学方程式,需要掌握好;
③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④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最常用的是澄清石灰水。
⑤ 对于混合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分析,要先分析出每个试管发生了什么反应,有什么物质生成,再根据混合后的现象去分析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什么,可能有的溶质是什么。
20.【答案】(1)SiO2;干冰
(2)
(3)大;;Fe(OH)3和Mg(OH)2
(4)降温结晶;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得液体飞溅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1)因为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所以滤渣a的化学式为SiO2 ;
气体a为二氧化碳,降温加压后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3) 加入熟石灰调节pH,因为熟石灰显碱性,故溶液的pH变大;
加入足量盐酸后溶液有盐酸剩余,再加入熟石灰,发生的中和反应为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加入氢氧化钙后,使滤液a中的氯化铁和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沉淀,故滤渣b的成分是 Fe(OH)3和Mg(OH)2 ;
(4)降温结晶的完整步骤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在蒸发结晶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得液体飞溅 。
【分析】 (1)根据加入盐酸后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生成的沉淀或不与酸反应的难溶物仍为固体;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课内的化学方程式,要掌握好;
(3)加入碱性物质后溶液的pH变大;
利用中和反应的定义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滤渣的成分;
(4)降温结晶的完整步骤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玻璃棒在蒸发结晶操作中的作用是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得液体飞溅 。
21.【答案】(1)I;甲;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2)锌;解:设6.5g锌需要稀盐酸溶质的质量为x x=7.3g 则150g含HCl 7.3%足量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50g×7.3%=10.95g大于7.3g,故锌反应消耗完; 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I用的是锌块,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最小,反应速率最慢;
实验Ⅲ 使用的是锌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最大,反应速率最快。图二中相同时间甲生成的氢气最多,反应速率最快。故图二中的曲线甲代表的是 实验Ⅲ ;
因为实验的自变量是固体颗粒的大小,故从图二中的曲线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
(2) 因为稀盐酸足量,所以消耗完的是锌;
根据锌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计算过程见答案;
(3)在锌消耗完之前,随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增加,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越多。当稀盐酸加到100g,此时生成0.2g氢气,金属锌也反应完,再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氢气生成;
【分析】(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相同时间生成气体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要注意哪一个是自变量,探究的是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因为盐酸足量,所以金属锌反应完;
应用金属锌的质量去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
(3)加入100g稀盐酸时,6.5g锌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再加入稀盐酸就不会有氢气生成,找出几个特殊的点,做出图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2-202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华侨中学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