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西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

2023年滁州市凤阳县城西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 关于空气的说法,四位同学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同学: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利用空气可以制造氮肥
B. 乙同学: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因为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C. 丁同学:空气中存在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丙同学: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我们可以通过空气质量日报关注的排放量
2. 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取材于名画千里江山图,为一匹整绢创作的青绿山水画,画中的颜料来自赭石、孔雀石、蓝铜矿等天然矿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矿石制作颜料使用,需要先研磨成粉末,该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 孔雀石、蓝铜矿中含有铜元素,用于作画可以保护画卷避免虫蛀
C. 绘画使用的墨主要成分为碳,常温下易被氧气氧化
D. “绢”是一种丝织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3. 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图是与某种单质反应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丙为有机化合物 B.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
C. 物质乙的微粒图示为“” D. 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4. 核酸因最早由细胞核中分离得到,且具有酸性而得名。它是一类含磷的有机化合物,一般由几万到几十万个原子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酸的小于 B. 核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核酸中一定含有、元素 D. 不同核酸的组成与结构都相同
5.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 个碳原子,直径约到,在低于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
B. “碳纳米泡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C. “碳纳米泡沫”是碳单质
D. “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
6.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健康人的血浆用试纸测试范围在
B.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C. 瘦肉、豆类、肝脏中都含有微量元素铁和锌
D. 人体含钠,其中一半以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人体中的钾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7. 被称为“快乐因子”的多巴胺化学式: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机物
B. 一个多巴胺分子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氧原子和个氮原子构成
C. 相对分子质量是
D. 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8. 关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个氢原子
B. 表示的物质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C. 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D. 中“”表示在硫酸铁中铁离子带个单位的正电荷
9.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变化导致分子或原子本身变大或变小
B. 的酒精与的水混合总体积小于,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C. 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
D. 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是因为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10. 下列实验设计和装置完全正确的是( )
A. 双氧水制氧气
B. 干燥
C. 收集
D. 分离与水
11.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
B. 时,可以得到质量分数的乙的饱和溶液
C. 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从甲、乙混合溶液中提纯甲
D. 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一定大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加入适量稀盐酸
泥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通过足量灼热的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溶液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3. 晓楠在家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化学问题,请你帮助她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
妈妈做她最爱吃的“红烧肉”时加入了“加铁酱油”,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指 ______ 填“元素”或“原子”,身体一旦缺铁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______ ;
她发现加洗洁精能轻松除去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______ 作用;
妈妈说,要多喝牛奶,牛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 ______ ;
她洗漱时发现卫生间内铁质的置物架生锈了,置物架生锈与氧气和 ______ 填“化学式”有关,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填“化学式”,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 填一点。我们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原理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4. 我国已向世界承诺在年实现“碳中和”。某工厂为实现本厂“碳中和”目标,设计了一种“捕捉”的减排方案,流程如图所示:
“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在“转化、沉淀室”发生的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在“循环Ⅱ”中循环的物质是 ______ 。若将“储存室”中的产品降温固化,所得固体可用于 ______ 答条。
工厂要实施这一流程,还需设计“固体热解室”零排放供热的配套方案。下列方案中可以选用的是 ______ 填编号。
A.燃煤供热
B.燃油供热
C.聚集太阳能供热
D.电供热
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也是“捕捉”的过程。工厂却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的减排方案,原因是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5. 如图装置可用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试管与______选填“”“”连接,搭建氧气发生装置。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也能制备氧气,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生成两种单质
反应后液体中氢元素的百分含量增加
液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物在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6.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_;猜想三:该气体为和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
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 ______ 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 ______ ,
淀粉碘化钾试纸 ______ 色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
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_____。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
【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溶解、______、洗涤干燥。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7. 早在战国时期的著作周礼考工记中就有关于用木材灰含和熟石灰反应制取氢氧化钾的记载。晋朝科学家葛洪指出:“此不宜预作,十日即息”原因是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试写出用和熟石灰反应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同学们用上述方法制得溶液并开展了进一步实验:将制得的溶液口于空气中,一周后从中取出克溶液,往其中加入的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待加入盐酸量为克时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此过程中溶液减轻了克设全部逸出,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试求:
所取的克溶液中有多少克?
所取的克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利用空气可以制造氮肥,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因为空气中存在水蒸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存在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天气预报的播报指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
【解析】解:、将天然矿石研磨成粉末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孔雀石、蓝铜矿中含有铜元素,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虫子啃咬不能存活,作画可以保护画卷避免虫蛀,故B正确。
C、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氧气氧化,故C错误。
D、丝织品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D错误。
故选:。
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B、根据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丝织品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碳的化学性质、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再根据各选项内容来分析解答。
【解答】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物质丙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B、“”是氧原子,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故说法正确;
C、物质乙是氢气,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由个氢原子构成,微粒图示为“”,故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故说法错误。
4.【答案】
【解析】解:、核酸因最早由细胞核中分离得到,且具有酸性而得名,则核酸的小于,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核酸是一类含磷的有机化合物,一般由几万到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核酸是一类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核酸中一定含有、,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同核酸的组成与结构都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核酸因最早由细胞核中分离得到,且具有酸性而得名,进行分析判断。
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通常称这些有机物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根据核酸是一类含磷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不同物质性质不同;故错误;
B、“碳纳米泡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如果氧气不足时,产物中还含有一氧化碳;故错误;
C、“碳纳米泡沫”,是由碳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
D、“碳纳米泡沫”,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故选:。
A、从“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去分析;
B、从“碳纳米泡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如果氧气不足时,产物中还含有一氧化碳去分析;
C、从“碳纳米泡沫”,是由碳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单质去分析;
D、从“碳纳米泡沫”,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去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碳的化学性质及单质的定义等.
6.【答案】
【解析】解:、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用试纸测试范围不不可能精确至,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故选项说法正确。
C、瘦肉、豆类、肝脏中都含有微量元素铁和锌,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钠元素和钾元素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人体含钠,其中一半以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人体中的钾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
B、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元素和锌元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钠元素在人体中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多巴胺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多巴胺的化学式为:,一个多巴胺分子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氧原子和个氮原子构成,故B正确;
C.多巴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故C正确;
D、多巴胺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多巴胺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多巴胺的化学式为:进行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
【解析】解:、表示个氢分子,个氢分子由个氢原子构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氢气,该选项不正确;
B、表示的物质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该选项不正确;
C、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即钠离子,该选项正确;
D、中“”表示在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A、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个分子,每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B、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
C、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离子是阳离子。
D、元素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9.【答案】
【解析】解:、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变化导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故A说法错误;
B、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故的酒精与的水混合总体积小于,故B说法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故C说法正确;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并且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氮气无味,故可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但是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选项实验设计错误。
B、碱石灰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碱石灰干燥氧气,故选项实验设计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长导管是进气管,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选项实验设计错误。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选项实验设计错误。
故选:。
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石灰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
【解析】解:、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故A错误;
B、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不能得到质量分数的乙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从甲、乙混合溶液中提纯甲,故C正确;
D、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乙中的溶剂质量较多,从降温到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
【解析】解:、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充分反应后应再进行蒸发,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稀硫酸和稀盐酸均能与适量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元素 贫血 乳化 蛋白质 刷漆
【解析】解: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则“加铁酱油”中的“铁”指元素;铁是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人体缺铁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分散为小油滴,除去油污;
牛奶中富含蛋白质;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化学式为;为了防止铁生锈,可以阻止铁和氧气、水接触,常见的措施刷漆、涂油等;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元素;贫血;
乳化;
蛋白质;
;;刷漆;。
根据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
根据具有洗洁精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
根据铁锈蚀的条件与防锈的方法进行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4.【答案】 氧化钙 人工降雨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解析】解:“捕捉室”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转化、沉淀室”发生的反应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循环Ⅱ”中循环的物质是氧化钙;若将“储存室”中的产品降温固化,所得固体升华时吸热,可以用作人工降雨。
燃煤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不能实现零排放;
B.燃油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不能实现零排放;
C.聚集太阳能供热能够实现零排放;
D.电供热能够实现零排放。
故选:。
工厂却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的减排方案,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故答案为:。

氧化钙;人工降雨。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在“循环Ⅱ”中循环的物质是氧化钙;若将“储存室”中的产品降温固化,所得固体升华时吸热,可以用作人工降雨。
燃煤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B.燃油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D.电能是清洁能源。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铁架台;;;催化作用;;都含有氧元素
【解析】解:仪器是铁架台;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否则不利于气体的排出,故填:铁架台;;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填:;催化作用;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方程式为。
生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故错误;
反应生成了氧气,而反应前后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液体中氢元素的百分含量增加,故正确;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液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之和,故错误;
故填:;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物在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氧元素;故填:都含有氧元素。
熟记仪器的名称以及仪器的连接方法;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6.【答案】 引流
【解析】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猜想二:该气体为;猜想三:该气体为和的混合物。故填:。
【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
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一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
淀粉碘化钾试纸为蓝色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
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这是因为氯气能够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填: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氧气没有刺激性气味。故填:氧气没有刺激性气味。
【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步骤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过滤;引流。
故答案为:
【猜想假设】;【实验探究】一; 复燃; 蓝;
【反思评价】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能溶于水;
无刺激性气味收集到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拓展应用】过滤; 引流。
考虑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玻璃棒的用途有引流、搅拌、转移物质等。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
【解析】解:用和熟石灰反应制取,同时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由题意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解得:
与氢氧化钾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设氢氧化钾的质量为


解得:
所取的克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
故答为:;所取的克溶液中有克;所取的克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
根据和熟石灰制取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所取的克溶液中含有的质量、与碳酸钾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
根据与氢氧化钾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可求出氢氧化钾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与盐、碱的反应,在解答本题是要注意盐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另一部分与碳酸钾发生了反应,这解答大本题的关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能力提升测试卷(无答案)---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下一篇: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刘府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四)(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