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复习题-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含解析)

鲁教版 复习题-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
1.如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
B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加入稀盐酸
C 检测河水的酸碱度 取样,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D 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分别打开试剂瓶瓶塞
A.A B.B C.C D.D
3.有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建筑业上利用熟石灰制三合土或砌砖、抹墙
B.利用稀硫酸来干燥氢气
C.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和造纸业
D.利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4.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无色液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乙常温下是气体,自然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乙转化为甲
B.若甲为纯碱,甲转化为丙可通过中和反应实现
C.若甲与丙的组成元素相同,甲转化为乙和丙的反应吸收热量
D.丙在海水中的含量仅次于氯化钠
5.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当滴入液体5 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7 mL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9 mL时,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 5 20 7
反应后质量/g 10 5 8 待测
A.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7.下列物质名称、俗称、分类正确的是
A.碳酸钠、 纯碱 、碱 B.氧化钙 、生石灰、 氧化物
C.银、水银 、单质 D.氯化氢 、盐酸、 酸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冒出 B.盐酸和铁粉反应后溶液呈黄色
C.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量氢氧化钠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10.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是常见的吸热反应 B.“铜绿”是指铜在常温下呈绿色
C.“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D.“温室效应”即很温暖的空间环境
11.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原理中,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开始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B.碳酸钙放入试管中高温加热,有气泡产生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向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观察到白色块状固体变成白色浆液、放热、水沸腾
二、填空题
13.人生中伴随着酸甜苦辣咸,化学中也有酸甜苦辣咸。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传统酿醋,将糯米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转变为糖,用酵母使之发酵生成乙醇,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醋酸(CH3COOH)和水。
①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若用醋酸(化学式可简写为HAc)去除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甜:奶油蛋糕,香甜可口。焙制蛋糕用到的发酵剂主要成分是小苏打NaHCO3,画出该物质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苦:松花蛋的苦涩来自于草木灰(含有K2CO3)与生石灰加水拌合生成的KOH.按物质的分类,K2CO3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或“盐”)。
(4)辣:辣椒最适宜在pH范围6.2~7.2的土壤中种植,若某地区土壤pH=5.2,想种植辣椒,调节土壤pH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咸:盐是生活中的调味品,也可用在工农业生产和交通上
①农业上常用15%的食盐水来选种,现有15k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欲稀释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某市售“加碘盐”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加入以补碘,为更好发挥补碘效果,通常在起锅时加入加碘盐,可见碘酸钾具有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6)用液化石油气烹饪时,锅外壁常因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黑灰,将灶具的进风口___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可以避免黑灰产生。
(7)若不小心被锅烫伤,可用冷敷袋进行冰敷。揉搓冷敷袋,水袋破裂,利用其中的盐溶解吸热。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冷敷袋内盐的是___________。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
1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填化学式);______(填俗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5.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活中用含有碘酸钾的食盐防止甲状腺肿大,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
②“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Ⅰ.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__________种元素。
②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周期。
③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④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Ⅱ.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
16.为防止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我国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途径一:实际生产中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2)“捕捉室”中NaOH溶液采用喷雾方式加入,目的是______。
(3)“反应器”中生成NaOH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上述流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5)途径二: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变化过程中,反应物“”过量的目的可能是______。
三、实验题
17.怎样确定某种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小试管、小烧杯、6孔以上白色滴板(或代用品)、表面皿、pH试纸、试管架、试管刷。
除上述实验器材外,还应选择的仪器有(填字母)_____。
实验药品:2种家庭里常见的溶液、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
你所选用家庭里常见的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和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8.小明同学按下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____。
(2)小红同学观察到图C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小敏同学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氧化铁粉末、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物质进一步确定C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物质_____。
四、推断题
19.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物质H的化学式_____。
(2)物质C反应生成物质E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
20.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2.下列关系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甲、乙、丙均为黑色固体,E、F为常见金属.
请回答:
(1)A的名称为___;蓝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固体乙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写出图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5)固体乙与X的反应,说明X具有___性.
五、计算题
21.某同学在烧杯内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当溶液恰好变成无色时,共用去稀盐酸36.5g,求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2.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列试剂分别进行实验,均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所用试剂及质量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
甲 CaO(固),10%的盐酸
乙 (固),10%的盐酸
丙 (固),10%的盐酸
已知:,
现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全部倒入一个容器内,称得此溶液质量为158.1g。
试求:
(1)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固体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由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水均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B、该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零,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选项错误;
C、反应前碳是单质水是化合物,反应后一氧化碳是化合物,氢气是单质,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物的质量比为,选项错误;
答案为:A
2.C
【详解】A、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以达到目的;
B、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的是碳粉,可以达到目的;
C、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出酸碱度,不可以达到目的;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瓶口出现白雾,而浓硫酸没有此现象,可以达到目的。
故选:C。
3.B
【详解】A、熟石灰是非常常见的建筑材料,常用来制作三合土、砌砖、抹墙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来干燥氢气,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能与油脂中的高级脂肪酸发生反应,来制作肥皂,氢氧化钠在造纸业中常用于分解纤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盐酸可与铁锈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盐酸可用于除铁锈,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分析】根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无色液体,所以丙是水,根据题中选项的不同条件分析,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详解】A、若甲和乙常温下都是气体,甲、乙均能通过反应生成水且甲能生成乙,故推断甲是氧气,乙是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氧气,选项正确;
B、若甲为纯碱,属于盐,根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盐发生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
C、若甲与丙的组成元素相同,由分析可知丙是水,则甲是过氧化氢,甲转化为乙和丙即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放出热量,选项错误;
D、丙是水,海水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水,故选项错误;
答案为:A。
5.C
【详解】A、由溶液PH变化图可知溶液的PH随着不断滴入溶液逐渐减小,故应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故A错误;
B、当滴入液体5 mL时,溶液的PH大于7,烧杯内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当滴入液体7 mL时,溶液的PH为7,说明此时溶液呈中性,即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C正确;
D、当滴入液体9 mL时,溶液PH小于7,溶液呈酸性,此时溶液中的含有的微粒有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7g,故甲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7g;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12g;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丁的质量为12g﹣7g=5g,故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7g+5g=12g,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B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根据C选项的分析,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D选项说法错误,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A、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碳酸钠俗称纯碱,是由钠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错误;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是由钙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汞俗称水银,是金属单质,错误;
D、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称为盐酸,不是俗名盐酸,错误;
故选B。
8.B
【详解】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极易结合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冒出。故A不符合题意;
B. 盐酸和铁粉反应后生成的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而不是黄色。故B符合题意;
C. 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不符合题意;
D. 盐酸与铁锈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和水,所以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A. 中和反应是常见的放热反应,选项错误;
B. “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在常温下呈绿色,选项错误;
C. “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 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造成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选项错误,故选C。
11.A
【详解】试题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反应原理)有:2KMnO4△K2MnO4+MnO2+O2↑,2H2O2MnO2 2H2O+ O2↑,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故选A
考点:基本反应类型
12.D
【详解】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开始时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钙放入试管中高温加热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只有在液体中才能观察到气泡,碳酸钙是固体,表面不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溶液红色由变为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向生石灰中加入足量的水,白色块状固体变成白色粉末、放热、水沸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1) C2H5OH/C2H6O CaCO3+2HAc=CaAc2+H2O+CO2↑
(2)
(3)盐
(4)向土壤中撒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5) 10kg 偏小 受热易分解
(6)调大
(7)c
【详解】(1)①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
②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
(2)小苏打NaHCO3的阳离子是钠离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K2CO3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
(4)辣椒最适宜在pH范围6. 2~7. 2的土壤中种植,若某地区土壤pH=5. 2,想种植辣椒,调节土壤pH的方法是:向土壤中撒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5)①农业上常用15%的食盐水来选种,现有15k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欲稀释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所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②起锅时加入加碘盐,可见碘酸钾具有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
(6)用液化石油气烹饪时,锅外壁常因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黑灰,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使其充分燃烧,可以避免黑灰产生;
(7)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因此可用作冷敷袋内盐的是硝酸铵,故选:c。
14. H2O 熟石灰/消石灰
【详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熟石灰(或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呈弱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H2O;熟石灰或消石灰。
15.(1) +5 Cl2
(2) 四/4 三/3 S2- 得到 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1)
①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钾元素+1,氧元素-2,,x=5;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可知X中含有2个氯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2)
Ⅰ.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E质子数相同为同种元素,共有4种元素。
②周期数跟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有关,B图是离子结构,恢复成原子结构就由3个电子层,所以②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③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故属于阴离子的是E,E表示的是硫离子,故填 ;
④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m为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到电子。
Ⅱ.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示意图和化合价可知甲代表 乙表示 ,因和反应前后不变,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16.(1)过滤
(2)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吸收速度
(3)
(4)分解反应
(5)使二氧化碳完全转化为乙烯
【详解】(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常用来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故填:过滤;
(2)氢氧化钠溶液以喷雾的形式加入,目的是增大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吸收速度,故填: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吸收速度;
(3)在“反应器”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则生成氢氧化钠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4)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为化合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高温煅烧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分解反应,上述流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5)反应物氢气过量的目的可能是为使二氧化碳完全转化为乙烯,故填:使二氧化碳完全转化为乙烯。
17. 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B、E 食盐水 白醋 将pH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等于7(pH小于7) 该溶液是食盐水(该溶液是白醋)
【详解】实验原理:pH>7,溶液呈碱性; 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回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器材:滴加液体试剂需要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故填:B、E;
实验药品:选用家庭中常见的食盐水和白醋;故填:食盐水;白醋(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实验记录与分析:可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值,也可以选答择紫色的石蕊试液来鉴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pH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等于7(pH小于7) 该溶液是食盐水(该溶液是白醋)
18. 浓硫酸 2NaOH+H2SO4=Na2SO4+2H2O 氯化钠溶液
【详解】(1)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所以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的液面上而沸腾造成液滴飞溅。故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所以烧杯中液体A是浓硫酸;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3)进一步确定C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硫酸钠,主要是确定是否有硫酸存在。氢离子会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可以验证是否有氢离子;氧化铁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能够验证是否有硫酸的存在;碳酸钠能够和硫酸反应生成气泡,能够验证是否有验证硫酸的存在;氯化钠不能够和硫酸及碳酸钠反应,因此不能确定硫酸的存在,因此不能达到目的是氯化钠溶液。
19. Ca(OH)2 CaCO3 分解反应
【分析】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是盐酸;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氢氧化钙;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根据图示可知C电解后生成E和F,故C是水;D是氯化钙;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而盐酸和某些金属反应可生成氢气,因此E是氢气;而F是氧气。氯化钙和碳酸根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因此H是碳酸钙。
【详解】(1)物质B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物质H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物质C反应生成物质E和F,既是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是一变二,因此其基本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20. 氢气 H2SO4和CuSO4 3Fe+2O2Fe3O4 C+2CuO2Cu+CO2↑ CuO+H2SO4═CuSO4+H2O 还原
【分析】无色液体通电会生成A、B,所以A、B为氢气或氧气中的一种,黑色固体乙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乙为氧化铜,蓝色溶液是硫酸铜,且E与蓝色溶液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E为铁,F为铜,都会与B反应,所以B是氧气,黑色固体甲是四氧化三铁,E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又因X为无色气体,且能还原金属氧化物,且生成物也是气体,所以X为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由分析可知(1)A是氢气,蓝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和CuSO4;
(2)生成固体甲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3)固体乙与丙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4)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5)固体乙与X的反应,说明X具有还原性。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解:设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4g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g。
22.(1)反应后生成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固体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2)由

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分析】(1)这三个反应中只有丙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因而反应前后烧杯中的物质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
(2)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和盐酸反应生成,且最终盐酸完全反应,根据盐酸求出氯化氢的质量,从而求出氯元素质量,进而求出氯化钙的质量。
【详解】见答案。
【点睛】本道题目比较难,尤其是第二小题,它不是根据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而是总结出某几个化学反应在质量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以一个化学方程式为代表进行计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五四制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 索养检测(含解析)

下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 光的反射素养提升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