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 索养检测(含解析)

第二章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物理跨音乐】(2023山东淄博张店期中)在2022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
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
C.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
D.手指按压不同的位置改变的是音调
2.【实验探究·分析论证】(2023山东广饶期中)以下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不同实验,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8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体积的水,用棍子分别敲击8只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一定相同
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改变手指拨动钢尺的力度,可以改变所发出声音的音调
C.图丙中,敲击音叉发出声音时,紧贴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图丁中,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闹铃声逐渐减小,说明闹铃的振动越来越弱
3.(2022山东高青期中)甲、乙、丙、丁发声时振动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音色相同的只有甲、丙、丁
B.响度相同的只有甲、乙、丙
C.音调相同的只有甲、丁
D.都是乐音波形
4.【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3山东宁阳期中)下列实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珠宝首饰
B.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跳动的情况
C.有经验的瓜农根据拍击西瓜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西瓜的生熟
D.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使航船及早躲到安全区
5.【学科素养·物理观念】(2023山东威海文登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两名航天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使用MP3,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中考期间学校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听到考试开始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铃声能传递能量
6.【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1山东莱州期中)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鸟鸣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流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的不同来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
C.常温下,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不同
D.鸟鸣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7.【环境保护】(2023山东淄博临淄期中)为减少烟花爆竹的危害,滕州市公布了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防止噪声产生
B.燃放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对人的听力造成危害
C.燃放中,用双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燃放后烟雾飘散,说明烟雾不会污染环境
8.【新独家原创】(多选)小李和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
B.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细棉线中传播
C.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振动
D.“土电话”能实现通话,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    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    越高。
10.【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3山东东营期中)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的原理是声音能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2022山东高青期中)小芳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
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小芳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减弱噪声。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江苏苏州中考)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它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13.【学科素养·科学探究】(2022山东淄博临淄期中)在《声现象》一章中,出现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甲;
②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声音的变化,如图乙;
③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和声音的变化,来探究音叉振动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丙。
(1)图甲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         。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实验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3)根据图丙实验记录的实验现象如表所示。由实验现象可得到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            。
实验 次数 敲音叉 用力大小 响度 大小 乒乓球被 弹开幅度
1 较小 较小 较小
2 稍大 稍大 稍大
3 较大 较大 较大
四、计算题(第14题9分,第15题11分,共20分)
14.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隧道开去,在距离隧道440 m时鸣笛,经过2.5 s听到隧道上方的山崖反射过来的回声(设当时的声速为340 m/s),如图所示,求:
(1)声音2.5 s传播的距离;
(2)汽车的行驶速度;
(3)汽车2.5 s行驶的距离;
(4)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口的距离。
15.(2022山东招远期中改编)如表所示为几种介质中的声速。一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经过1.5 s后听到第一次声响,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听到第二次声响。(假设环境温度为15 ℃)
物质 声速/ (m/s) 物质 声速/ (m/s)
空气(0 ℃) 331 冰 3 230
空气(15 ℃) 340 铜(棒) 3 750
煤油(25 ℃) 1 324 大理石 3 810
水(常温) 1 500 铁(棒) 5 200
(1)求这段铁轨的长度;
(2)求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全解全析
1.D 不同发声体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古筝,故A错误;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太空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用手指按压不同的位置,可以改变弦的长短,从而改变弦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
2.C 图甲中,8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错误;图乙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可以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所发出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图丙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图丁中,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闹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
3.C 甲、丙、丁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A正确;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甲、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错误;甲、乙、丙、丁对应发声体的振动都是规则的,因此都是乐音,故D正确。
4.A 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珠宝首饰,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跳动的情况,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错误;有经验的瓜农根据拍击西瓜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西瓜的生熟,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使航船及早躲到安全区,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5.A 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正确;使用MP3,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中考期间学校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听到考试开始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解题总结 (1)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2)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6.D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鸟鸣声、流水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鸟鸣声和流水声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主要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故B错误;常温下,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鸟鸣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D正确。
7.D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燃放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此时声音的响度太大,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故B正确;燃放中,用双手捂住耳朵,防止噪声进入人的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燃放鞭炮形成的烟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故D错误。
8.ABC 用细棉线和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传播介质发生了改变,听到的声音大小发生了变化,说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A正确;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B正确;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线不能再振动,无法再继续传声,C正确;“土电话”用细棉线连接,表明固体能够传声,D错误。
9.答案 响度 音调
解析 钟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10.答案 传递信息 响度
解析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的原理是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声音的响度。
11.答案 分贝(dB) 不能 传播过程中
解析 据图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答案 振动 音调 音色
解析 弦的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住不同的孔,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出三弦、曲笛的声音。
13.答案 (1)振动 放大音叉的振动 (2)振动频率 低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析 (1)图甲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2)图乙实验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跟频率的关系;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越慢,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3)由表格中内容知:用较大的力敲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较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较大,说明音叉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4.解析 (1)2.5 s内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s1=v1t=340 m/s×2.5 s=850 m。
(2)设汽车的行驶速度为v2,
由v=可得2.5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2=v2t,
根据题意:s1+s2=2s,
即850 m+v2×2.5 s=2×440 m,
解得v2=12 m/s。
(3)2.5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2=v2t=12 m/s×2.5 s=30 m。
(4)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口的距离:d=s1-440 m=850 m-440 m=410 m。
关键点拨 用公式s=vt算出汽车前进的距离s2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1,是本题的根本点,建立s1、s2与鸣笛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s的几何关系是本题的难点。
15.解析 (1)第一次声响是通过铁轨传播的,根据v=可得这段铁轨的长度为s=vt=5 200 m/s×1.5 s=7 800 m;(2)第二次声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环境温度为15 ℃时,声速为340 m/s,根据t=可得听到第二次声响经过的时间为t'==≈22.9 s,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Δt=22.9 s-1.5 s=21.4 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 练习题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含解析)

下一篇:鲁教版 复习题-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