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练习(含解析)

鲁教版 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
一、单选题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在相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甲比乙溶解的溶质多
B.t1℃时,向100g水中加入80g甲可得160g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但溶液质量不一定相等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2.铝碳酸镁片【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A12Mg6(OH)16CO3·4H2O】和碳酸氢钠片(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NaHCO3)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铝碳酸镁能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含有OH-和
B.嚼碎服用铝碳酸镁片比直接服用效果好
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它水溶液呈酸性
D.铝碳酸镁和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时都会放出CO2
3.现有a,b两种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a的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的溶液还可以再溶解b晶体。则能正确表示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A. B.
C. D.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用降温结晶法
B.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C.将t3℃等质量的甲、乙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D.在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丙
5.能在pH为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 B.
C. D.
6.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在t3℃时,把a、b两物质各5g分别加入50g水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t3℃时同时降温,a先有晶体析出
B.t3℃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大于b
C.从t3℃降到tl℃时,a、b溶解度相同,溶液质量相同
D.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蒸发结晶提纯a
7.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Cu2+、、Na+、Cl- B.K+、、、
C.Mg2+、、Ba2+、Cl- D.Na+、K+、、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9.除去如表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2CO3粉末 NaHCO3粉末 加热
B KN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C FeSO4溶液 CuSO4 加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到D液体的pH增大
B.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C.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硝酸,可能有硝酸钠
D.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11.古代用曲竹伸入火井底部“取井火”、“煮井卤”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A.NaHCO3 B.NaOH C.NaCl D.Na2CO3
12.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室温20℃)自制蔗糖晶体的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蔗糖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水后所得蔗糖溶液的质量是86g
B.加热和搅拌都可以增强蔗糖的溶解性
C.加热后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静置4~5天后结晶出的蔗糖晶体是66g
二、填空题
13.KN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霜”指KNO3,“以水淋汁”是指溶解,“煎炼而成”是指______(填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20℃时在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7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逐渐升温(不考虑水蒸发的影响),测定不同温度时剩余固体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
溶液温度/℃ 20 30 40 50 60
剩余固体质量/g 38.4 24.2 6.1 0 0
20℃时,得到的是硝酸钾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如图7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
①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其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14.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氦气 ②氯化钠 ③肥皂水 ④钛合金 ⑤浓硫酸 ⑥石墨
(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
(2)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
(3)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
(4)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_____;
(5)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是_____;
(6)能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
15.已知碳酸钙高温下会分解成氧化钙和CO2。现有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50g,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5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写出P点的含义:_______;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3)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到t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
(4)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A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
三、实验题
17.图A~H是实验室常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 。
(2)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仪器 ____________ (填序号),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 。
(3)F图为同学某利用废弃材料设计的家庭小实验,该装置虚线围起部分相当于图A~E中的仪器 ______ (填序号)组合,已知稀醋酸与烧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写出稀醋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该实验没用虚线围起部分在操作上的优点是 _________ 。
(4)某同学进行如图的实验,甲实验的现象是 _______ ,实验结束,将甲乙两支试管的废液倒在烧杯中,静置,得到无色溶液与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的名称是 _______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指示剂、 ___ 。
18.在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蒸馏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仔细观察b仪器,它起到冷凝的作用。冷水进入到b仪器的方向如图所示,从下端流入上端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
(3)在a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
(4)先收集到的 2﹣3mL蒸馏水要弃去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
四、推断题
19.某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Cu(NO3)2、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同学们为了确定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可以推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
(2)向固体A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固体部分溶解,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一定不含有___。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
20.认识碳酸钠的“朋友圈”。
(1)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K2CO3属于 _______________ (填“钾肥”或“复合肥”)。
(2)下列有关Na2CO3、K2CO3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填标号)。
A 均属于碳酸盐 B 都能用相应的碱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得 C Na2CO3能与硫酸钾反应转化为碳酸钾
(3)物质A~H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氧化物,F是稀硫酸。
(i)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ii)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iii)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F和G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i)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______ (填标号)。
A 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B 滴管中的溶液为稀硫酸
C 用紫色石蕊溶液可以鉴别a、b、c点溶液
(ii)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______ 和 ______ (填离子符号)结合成C和D分子的过程。
五、计算题
21.实验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的纯度(所含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取该食用纯碱样品12.5g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s 0 20 30 40
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g 171.0 167.0 166.6 166.6
(1)反应共生成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该品牌食用纯碱中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2.某烧杯中盛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内溶液质量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250g,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g。
(2)图中B点对应的烧杯内溶液质量是多少?
(3)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在相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甲比乙溶解的溶质多,故A正确;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6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t1℃时,向100g水中加入80g甲只能溶解60g,可得160g饱和溶液,故B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但溶液质量不一定相等,故C正确;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两种溶液都有溶质析出,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D。
【点睛】在比较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态,再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判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2.C
【详解】A、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和胃酸中氢离子反应,故说法正确,正确;
B、嚼碎服用铝碳酸镁片可以增加与胃酸的接触面积,效果更好,正确;
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它水溶液呈碱性,错误;
D、铝碳酸镁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钠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均能和胃酸中的氢离子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说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还可以再溶解b晶体,说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B。
4.C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用降温结晶法,不符合题意;
B、t2℃时,丙的溶解度为25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不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符合题意;
D、t1℃时,溶解度:乙=丙>甲,等质量的甲、乙、丙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故所得溶液质量甲>乙=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虽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但FeCl2在水中为浅绿色,CuSO4在水中为蓝色,选项错误;
B、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选项正确;
C、因CaCl2、AgNO3能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H+与Na2CO3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D、因BaCl2、Na2SO4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H+与Na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6.C
【详解】A、在t3℃时,把a、b两物质各5g分别加入50g水中,根据该温度下的溶解度都大于10,即5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都比5g多,可知两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降低温度,b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是10g,b先达到饱和,析出晶体,故题目描述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且都大于10g;即在t3℃时,两种物质形成的溶液均不饱和,所以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题目描述错误;
C、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小于10g;所以从t3℃降到t1℃时,a、b溶解度相同,由于水都是50g,因此溶质质量相同,则溶液质量相同,正确;
D、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提纯a,故题目描述错误;
故选C。
7.D
【分析】pH=1的溶液表示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详解】A、铜离子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B、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为碳酸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结合为硫酸钡沉淀,因此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D、钠离子、钾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以及氢离子,均不能结合为水、气体或沉淀,因此能共存,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大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是本题中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B错误;
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NaHCO3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硝酸钡能与适量的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足量的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稀硫酸能与适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A、加水有固体生成,加稀硝酸仍有固体生成,C到D液体的pH不一增大,故A错误;B、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C、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可能有硝酸钠,故C错误;D、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不可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氯化银与氯化钾或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现象,故D错误。
点睛∶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与氯化钾或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11.C
【详解】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故选:C。
12.C
【详解】A、室温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为204g,因此20g水中,溶解蔗糖的质量=20g× =40.8g,所以加入水后所得蔗糖溶液的质量=20g+40.8g=60.8g,故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加热可以增强蔗糖的溶解性,而搅拌只能加速蔗糖溶解,不能增强蔗糖的溶解性,故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加热后,蔗糖的溶解度增大,烧杯底部的固体溶解,所以加热后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正确;
D、静置4~5天后,恢复到室温20℃,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20g水中溶解蔗糖的质量为40.8g,所以结晶出的蔗糖晶体=66g-40.8g=25.2g,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1)蒸发
(2)饱和
(3) 不变 加水
【解析】(1)
硝酸钾溶液,将水蒸发后,可以得到硝酸钾晶体,故该实验基本操作是蒸发。
(2)
根据表格中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8.4g,说明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硝酸钾,根据题意,20℃时在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70g硝酸钾,则会有31.6g硝酸钾未溶解,故得到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3)
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都没有改变,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b点为7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点为7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欲使硝酸钾溶液由饱和状态转变为不饱和状态,根据题意,温度不变,故方法是:加水。
14. ⑥ ⑤ ④ ① ② ③
【详解】解:(1)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3)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所以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4)液氦汽化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液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5)氯化钠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
(6)硬水和软水的鉴别使用的是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15. 50%
【详解】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剩余固体为氧化钙,故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与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相同,故钙元素的质量为:,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 t2 °C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60g 降温结晶 B>C>A 300g
【详解】(1) P点是A、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是:t2 °C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60g;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A,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
(3)将t1 °C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到t2℃后,A、B溶解度增大,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t1 °C时B的溶解度大于t2 °C时C的溶解度大于t1 °C时A的溶解度,因此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B>C>A;
(4)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20%=(100g+x)×5%,x=300g,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300g。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知道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
长颈漏斗 BD 2H2O22H2O+O2↑ ACE
2CH3COOH+Zn= (CH3COO)2Zn+H2↑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红色溶液变无色 碳酸钙 NaCl
【详解】(1)仪器a是长颈漏斗。
(2)双氧水制氧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室温,故选择发生装置BD,双氧水在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 O2↑。
(3)装置F是模拟实验室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该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装置虚线围起部分相当于还原氧化铜装置,相当于图A~E中的仪器ACE。由醋酸和烧碱的反应可知,醋酸为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Zn=(CH3COO)2Zn+H2↑;该实验没用虚线围起部分可以通过提起、浸入眼药水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向氢氧化钠、酚酞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最终得到HCl、NaCl、酚酞的混合液;乙试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将甲、乙试管内的废液混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无色溶液呈中性或酸性,一定存在的物质是NaCl。
【点睛】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及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18.(1) 蒸馏烧瓶 冷凝管
(2)能使冷水和水蒸气充分接触,增强冷凝效果
(3)防止水暴沸
(4)防止导气管内有杂质,使蒸馏水不纯
【详解】(1)仪器a、b分别是蒸馏烧瓶、冷凝管;
(2)制取蒸馏水时,为能使冷水和水蒸气充分接触,增强冷凝效果,冷水进入到b仪器从下端流入上端流出;
(3)在a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水暴沸;
(4)防止导气管内有杂质,使蒸馏水不纯,所以先收集到的2mL--3mL蒸馏水要弃去。
19.(1)Cu(NO3)2
(2) Na2CO3 BaCl2 Na2SO4 MgCl2 NaOH
【解析】(1)
因为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而Cu(NO3)2溶液显蓝色,故一定不含Cu(NO3)2;
(2)
BaCl2和Na2CO3、Na2SO4分别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硫酸钡白色沉淀,NaOH和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镁能和稀盐酸反应,硫酸钡不溶于盐酸,但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一定没有MgCl2, NaOH溶液是否存在不能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是NaOH,故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BaCl2、Na2SO4;一定不含有MgCl2,可能存在的物质是NaOH。
20. 钾肥 C 化合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BC CO32﹣ H+
【分析】(1)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
(2)根据盐的性质和制备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以及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图象pH的变化分析物质间的反应即可。
【详解】(1)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K2CO3属于钾肥;
(2)A、碳酸钠和碳酸钾都含有碳酸根离子,均属于碳酸盐,故选项正确;B、都能用相应的碱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得,故选项正确;C、Na2CO3不能与硫酸钾反应转化为碳酸钾,故选项错误。故填:C;
(3)物质A~H之间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D事二氧化碳,C是水,生成的G是碳酸钠,E是一种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F,F是稀硫酸,故E是三氧化硫,硫酸雨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i)反应③是水和三氧化硫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i)反应②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ii)反应④是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i)A、该反应是碳酸钠和稀硫酸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B、开始溶液的pH大于7,故滴管中的溶液为稀硫酸,故选项正确;C、a点溶液呈碱性,b点溶液呈中性,c点溶液呈酸性,故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可以鉴别a、b、c点溶液,故选项正确。故填:BC;
(ii)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CO32﹣和H+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的过程。
【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2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71.0g-166.6g=4.4g;
(2)设:食用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
x=84.8%
答:该品牌食用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4.8%。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71.0g-166.6g=4.4g;
(2)设:食用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
x=84.8%
答:该品牌食用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4.8%。
22.(1)12.5(2)290.2g(3)16%
【详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250g,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50g×5%=12.5g;
(2)由图像可知,A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g-100g=40g,则反应从A点到B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0g-40g=160g,设从A点到B点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
解得x=9.8g
B点对应的烧杯内溶液质量为:100g+200g-9.8g=290.2g;
(3)设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y。
解得y=16g
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对于溶质质量分数,首先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找准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仁爱湘教版 九年级下册 专题七 初识酸、碱和盐 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人教版 练习题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