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练习题-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含解析)

沪教版(全国) 练习题-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会出现白色烟雾
B.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2.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铁丝和稀盐酸反应:
D.电解饱和食盐水:
3.能将盐酸、食盐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次性区分开来的试剂是
A.Na2CO3 溶液 B.CaCl2 溶液 C.NaOH 溶液 D.酚酞溶液
4.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关于传统文化中所涉及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C.“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藏着自然界中元素的循环
5.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和类别全部正确的是
A.烧碱 Na2CO3 盐 B.酒精 C2H5OH 氧化物
C.熟石灰 Ca(OH)2 碱 D.小苏打 NaHCO3 酸
6.将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测定有关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其中横坐标表示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纵坐标表示溶液在变化过程中各种变化量。则符合图示要求的变化量有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可以
7.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C.铁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D.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8.已知N2中可能混有H2O、CO,把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无水硫酸铜固体、灼热的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现象如下:无水硫酸铜固体不变色,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没有CO B.一定混有H2O
C.一定没有H2O D.一定混有H2O 和CO
9.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小明向反应后滤液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滤液 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甲中只有一种溶质
B.BC段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C.CD段没有新物质生成
D.最终溶液的pH将接近14
10.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杂质氯化钙: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制备Mg(OH)2:将MgSO4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11.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B.锌粒与硫酸反应时产生氢气
C.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蓝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2.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完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后,为检测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分别加入四种不同的物质并绘制图像,下列图像中不能与其它三个得到同一结论的是
A. B.
C. D.
1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B.等质量的镁条和等质量的氧气反应
C.向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浓度相等且足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H2SO4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
二、填空题
1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1)铜丝用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性。
(2)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空:
(1)用下列四种元素(O、H、Na、S)写化学式:酸_____,碱______。
(2)上述酸与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16.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已知:Fe2(SO4)3+ Fe=3FeSO4
(1)步骤1中,操作甲是_________。
(2)步骤Ⅰ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___。(简要的文字概括)
(4)步骤Ⅱ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其转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该试剂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17.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小苏打 ②熟石灰 ③石灰石 ④苛性钠固体 ⑤稀盐酸
(1)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2)胃里含有的能帮助消化的物质是________
(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医疗上可用于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
(4)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于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________
(5)通常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18.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9.进行如下图所示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2)若要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据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在锌、铁、铜、银中,通过该实验,无法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种金属是______。
四、推断题
20.同学们玩过“化学扑克”牌吗?它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如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
甲→ →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
写出B玩家牌中物质与D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 .
(2)写出A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_____ ,B物质的俗名是 _____ .
2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B、D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E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金属。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五、计算题
22.取一条表面氧化的铝片,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1.40 g氢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66. 75 g氯化铝。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
(2)计算该铝片的氧化程度(计算结果保留到0.1%)。
提示:铝片的氧化程度指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百分数。
23.将104g由氯化钠和氯化钡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足量的水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4.2%的硫酸钠溶液,所加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硫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克。
(2)求生成沉淀的质量。
(3)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白雾,不是白色烟雾,A错误;
B、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B错误;
C、氯化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氯化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C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错误;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错误;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错误;
D、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氯化钠不会反应,将Na2CO3 溶液分别加入三种物质中的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CaCl2 溶液与三种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NaOH溶液与盐酸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NaOH 溶液与食盐水、澄清石灰水不能发生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
D、酚酞在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中都不会变色,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4.A
【详解】A、氧化铁是红色(或描述为红棕色),不是青色,故A选项错误;
B、牡蛎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高温煅烧后,反应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剩下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故B选项正确;
C、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氧气参与反应,所以是氧化反应,故C选项正确;
D、“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了,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5.C
【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其化学式为NaOH;而Na2CO3(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属于盐,故错误;
B.酒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属于碱,故正确;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故选:C。
6.A
【详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溶剂质量增多,溶液质量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A。
7.C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不符合题意。故选C。
8.C
【详解】无水硫酸铜固体不变色,说明混合气体中不含水蒸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一氧化碳,故选C。
9.C
【详解】A、根据甲溶液的pH=2可知甲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溶质除了CaCl2还含有HCl,故A错误;
B、BC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故B错误;
C、在C点氯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再加碳酸钠溶液,不会有新物质生成,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多可以达到11.6,最终溶液的pH可以接近11.6不是14,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氯化钙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钙中混有的杂质氯化钙加水溶解、过滤可去除氯化钙,对固体碳酸钙洗涤、干燥,可得纯净碳酸钙,符合题意。
B、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过滤之后得到的是氢氧化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不仅和氯化氢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还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不变,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气体逸出,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且密封,比较混合前后总质量,不是比较溶液质量,D错。
故选:A。
11.D
【详解】A、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现象为产生气泡,生成氢气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反应可能恰好反应、可能盐酸过量、可能氢氧化钠过量;
【详解】A、加入氢氧化铜溶液质量增大,说明盐酸过量,盐酸和氢氧化铜生成氯化铜和水;
B、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开始pH小于7,说明盐酸过量;
C、氯化钠会和硝酸银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不能说明反应情况;
D、锌和稀盐酸生成氢气,说明盐酸过量;
分析可知,C不能与其它三个得到同一结论;
故选C。
13.C
【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增大,该选项图象不合理;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4×2):32=3:2;等质量的镁条和等质量的氧气反应,氧气有剩余,镁全部参加反应,故选项图象错误;
C、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若消耗稀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稀盐酸过量,镁消耗的稀盐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合理;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图象不合理。
故选C。
14. 导电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通性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详解】(1)铜丝用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3)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点睛】熟练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15.(1) H2SO4/ H2SO3 NaOH
(2)/
(3) 离子交换膜法 蒸馏法
【详解】(1)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由O、H、Na、S组成的酸有硫酸、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4、H2SO3;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阳离子,由O、H、Na、S组成的碱有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2)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或是亚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取决于其操作简便性和经济性,其中蒸馏法和离子交换膜法在目前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16. 过滤 () 铁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铁和硫酸铁又生成硫酸亚铁,因此对成分没有影响(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可以,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Na2CO3 (K2CO3)
【详解】(1)通过操作甲分别得到了固体和溶液,故操作甲是过滤;
(2)溶液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硫酸、硫酸铁,加入过量的铁后,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还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根据资料铁还能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步骤Ⅰ中的化学方程式有三个,分别是: 、、;
(3)由于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铁和硫酸铁又生成硫酸亚铁,因此对成分没有影响;
(4)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要生成碳酸亚铁则反应前应加入碳酸盐溶液如Na2CO3 或K2CO3均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碳酸亚铁。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认真阅读题干,画出重点,知道流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化学方程式,最后根据问题返回到流程图中进行解答。
17. ② ⑤ ① ④ ③
【详解】(1)熟石灰属于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胃里含有的能帮助消化的物质是盐酸;(3)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和水,医疗上可用于胃酸过多;(4)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于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能与酸反应的气体;(5)石灰石通常用于建筑材料。
18. NaOH + HCl=NaCl + H2O HCl 12 C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7的水溶液呈中性,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酸性。
【详解】(1)烧杯中发生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A中溶液是稀盐酸,故溶质是氯化氢,化学式为HCl。
(3)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放热反应,图8中V对应的温度最高,则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故V的数值最接近12。
(4)A、图7中b点所示溶液显碱性,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
B、取图7中d点所示溶液显碱性,则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氯化钠,则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7中,c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完全反应,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则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图8中e→f变化趋势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C。
【点睛】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19. AB B中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C中无明显现象 Fe+CuSO4=FeSO4+Cu 锌、铁
【详解】(1)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锌、铁都能和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银的活动性比铜弱,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故填AB;
(2)铁比铜活泼,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反应现象是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银的活动性比铜弱,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依据故填B中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C中无明显现象;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方程式故填Fe+CuSO4=FeSO4+Cu;
(3)锌、铁都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即锌、铁都比铜活泼,但无法比较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故填锌、铁。
【点睛】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以采用“两金夹一盐”或者是“两盐夹一金”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都可以达到目的。
20. D B A Ca(OH)2+CuSO4=CaSO4+Cu(OH)2↓ 复分解反应 灭火 熟石灰
【详解】(1)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顺序是:甲→C→D→B→A;
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SO4=CaSO4+Cu(OH)2↓,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氢氧化钙又叫熟石灰或消石灰。
21.
【分析】由题意可知,B、D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B、D为硫酸铜、氢氧化钙中的一种,D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硫酸铜中铜元素质量分数为40%,氢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4%,则D为硫酸铜,B为氢氧化钙。E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金属,则E为铁。C能和A、B、E反应,且可以生成D,则C为硫酸。A能生成B,且B为碱、D为盐、C为酸、E为单质,则A为氧化物,故A为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由分析可知C为硫酸,化学式为 ,故填;
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方程式为 ,故填;
D为硫酸铜,E为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方程式为 ,故填;
22.(1)12.60g;(2)6.7%
【分析】(1)由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与酸反应的铝的质量;(2)根据氯化铝的质量计算其中铝元素的质量,可得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铝片的氧化程度。
【详解】解:(1)设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为x
(2)氯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66.75g× ×100%=13.50g
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13.50g-12.60g=0.90g
铝片的氧化程度: ×100%=6.7%
答:(1)铝单质的质量为12.60g。
(2)铝片的氧化程度为6.7%。
23.(1)100
(2)解:14.2%的硫酸钠溶液100 g,其溶质硫酸钠的质量=100g×14.2% =14.2 g,设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x,参与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 g;
(3)由第二问可知,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104 g-20.8 g=83.2 g,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0%。
【详解】(1)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酸钡沉淀,根据关系图可知,当加入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保持不变,即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消耗的硫酸钠溶液的质量是100 g,故答案为:10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五四学制) 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北京课改版 九年级下册 第10章 金属 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