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练习题(含解析)

鲁教版 练习题--海水中的化学
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FeCl3 CaCl2 MgSO4
B.HCl Ba(NO3)2 CuSO4
C.NaNO3 NaCl H2SO4
D.HNO3 Na2SO4 BaCl2
2.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B.用熟石灰改良碱性土壤
C.盐酸制药物 D.用石灰水涂刷树木
3.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制备有关物质时所设计的下列途径中,正确的是
A.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B.CuCuOCuSO4溶液
C.FeFeCl3Fe(OH)3沉淀
D.H2HClNaCl溶液
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 B.物质的溶解性:
C.空气中物质含量: D.铜元素质量分数:
5.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
C.实验2后:甲、乙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实验2后:甲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6.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三瓶标签模糊的无色溶液:稀盐酸、石灰水、食盐水。下列提供的实验试剂中,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 B.镁条 C.CuO粉末 D.Na2CO3溶液
7.如图是a、b. 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D.将t2℃,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a=c
8.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可知P2>P1
B.一定量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分别与足量的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关系
9.能用溶解、过滤、蒸发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汽油和水 B.氯化钠和碳酸钠 C.碳酸钙和二氧化锰 D.二氧化锰和氯化钠
10.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
A.NaOH B.NaHCO3 C.Ca(OH)2 D.CaO
11.下列“课外实验”对应的结论错误的是
A. 说明蜡烛中含有炭黑
B. 说明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 说明有些花的色素可做酸碱指示剂
D. 说明鸡蛋壳里可能含有碳酸钙
12.下列实验探究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结论
A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得到干燥的氢气
B 分离Ca(OH)2和CaCO3固体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 得到纯净的CaCO3
C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Cl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得到纯净的KNO3
D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称取3gNaCl,在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搅拌溶解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A B.B C.C D.D
13.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或试剂。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且干燥的气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应选择装置①作为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
B.发生装置流出的气体需依次通过装置③和装置④除去杂质HCl和H2O
C.选用装置⑤收集CO2时,气流应从b管口进入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集满
1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完全对的是
A.氯化钠、食盐、NaCl2 B.碳酸氢钠、纯碱、Na2CO3
C.氢氧化钙、熟石灰,CaO D.氢氧化钠、火碱、NaOH
二、填空题
15.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可溶于水.溶于水时电离成为K+和MnO4﹣.加热干燥的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极纯的氧气(4KMnO44MnO2+2K2O+3O2↑).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变化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有(任写一点)_____.
(4)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
(5)将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入水中,发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说明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_____.
(6)t℃时,KMnO4的溶解度为6g.则t℃时,要将6g KMnO4固体完全溶解,最少需要水_____g.
16.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是______;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______(填写“能”或“不能”),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18.学习了溶解度有关的知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溶解性展开了探究。
(1)通过查阅资料,该小组的同学得到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物曲线(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②已知甲是一种常见的盐,其可能是:_______;丙可能是:_______。
③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_______方法提纯甲。
④t1℃时,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10g,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①计算配制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_。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
③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
④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某研究性课题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和反应进行了如图1探究:
(1)甲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图1所示实验,则X溶液是________。
(2)乙同学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2。通过分析可知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会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丙同学为了验证上述实验,也将盐酸滴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原因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取变质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变红;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红色没有褪去,则取变质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为_______(写化学式)。
(4)为了测定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丙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分液漏斗中装有10%的稀盐酸,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3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关闭K1和K2,向B装置中加入100.0g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忽略原装置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影响)。
③打开K2,向锥形瓶内滴加盐酸,直到B中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④打开K1关闭K2,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⑤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得固体质量为5.0g。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②若缺少步骤④,则测定结果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利用实验数据,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0.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时,某同学设计出下列6种实验装置。
(1)6个实验是否都能提供CO2跟NaOH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逐一简述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6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同学质疑,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没有排除CO2可能溶解于NaOH溶液的假设,你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1.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C、F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微溶物视为可溶)
(1)氢氧化钙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写出氢氧化钙的一种用途:______。
(2)甲、乙、丙可能依次为______(填字母)。
A.Cu、NaOH、CO2 B.Fe、BaCl2、Cu(NO3)2
C.BaCl2、NaOH、CO2 D.NaOH、CaCO3、HCl
(3)当甲为某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上述反应可能涉及______种基本反应类型。
五、计算题
23.复方氢氧化镁片[有效成分Mg(OH)2]和复方碳酸镁片[有效成分MgCO3]是两种常见的抗胃酸药。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 B
(1)Mg(O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2)用复方碳酸镁片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MgC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2)用复方氢氧化镁片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4.为测定某工厂废水中CuSO4的含量,取废水样品400g,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是10g。(废水中其它杂质易溶于水,但不与NaOH反应)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若想通过沉淀的质量计算CuSO4的质量,应对过滤后的沉淀进行   、干燥后再称量。
(2)计算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FeCl3溶液呈黄色,A不符合题意;
B、CuSO4溶液呈蓝色,且Ba(NO3)2溶液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B不符合题意;
C、三种物质不发生反应,且均为无色,C符合题意;
D、Na2SO4和B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2.B
【详解】A、食盐氯化钠可以配制生理盐水,正确;
B、熟石灰显碱性,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C、盐酸可以制药物,正确;
D、用石灰水涂刷树木,可以杀灭害虫虫卵,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还可以防止树木的冻害,正确。
故选B。
3.B
【分析】按照图示一步转化,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氯化钠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选项制备有关物质所设计的途径正确,符合题意;
C、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硫酸钠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间的转化,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4.D
【详解】A.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Fe、Cu、Ag,故选项A不正确;
B.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三种物质的溶解性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CO3、Ca(OH)2、NaCl,故选项B不正确;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78%、O221%、CO20.03%,空气中物质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N2、O2、CO2,故选项C不正确;
D.Cu2O可变形为CuO0.5,CuS可变形为CuO2,其它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越少的,在该化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变形后CuO0.5中其它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最小,则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为Cu2O,最小的是CuS,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有高到低的顺序是:Cu2O、CuO 、CuS ,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B、实验2后,甲溶液被稀释,乙溶液本身为饱和溶液,加入的氯化钠不溶解,溶液质量不变,甲溶液质量大于乙溶液,说法错误;
C、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因为乙中加入的氯化钠不再溶解,说法正确;
D、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因为加入了溶剂,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综合性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D
【详解】A、酚酞溶液与稀盐酸(显酸性)和食盐水(显中性)不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镁条与石灰水和食盐水都不能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铜与石灰水和食盐水都不能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食盐水不反应,无明显现实,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大小也不能确定,故A不符合题意;
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相应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P点是a、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符合题意;
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仍是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按t2℃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小,故A正确;
B、一定量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当红磷燃烧完全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为定值,故B错误;
C、浓度不同的稀盐酸与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反应,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但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D错误;
故选择A;
9.D
【分析】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步骤进行分离的物质,必须需要满足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不同:一种不能溶于水,另一种物质能溶于水。
【详解】A、汽油是难溶于水的液体,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和碳酸钠均易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和二氧化锰均难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故B正确;
C、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C错误;
D、氧化钙极易和水反应,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炭黑只能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而不是说明蜡烛中含有炭黑,故选项A错误;
B、自制汽水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又生成了碳酸,说明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B说法正确;
C、有些花的色素遇到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说明有些花的色素可做酸碱指示剂,故选项C说法正确;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说明鸡蛋壳里可能含有碳酸钙,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故实验探究错误,此选项错误;
B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实验探究错误,此选项错误;
C、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得到硝酸钾溶液,故实验探究正确,此选项正确;
D、称取3gNaCl,在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搅拌溶解,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实验探究错误,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条件为常温,因此应该用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②,故该项说法错误;
B、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由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和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要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流出的气体需依次通过装置③和装置④除去杂质,故该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用装置⑤收集CO2时,气流应从a管口进入,故该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若二氧化碳收集满,则集气瓶口会有较多二氧化碳,因此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集满,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A、氯化钠,俗名食盐,化学式为NaCl,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化学式NaHCO3,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化学式Ca(OH)2,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俗名火碱,化学式NaOH,说法正确。
故选D。
15. 分解反应 +7 暗紫色或可溶于水 MnO2、K2O 在不停地运动 100
【分析】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1)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价,故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3)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有暗紫色、可溶于水;
(4)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有MnO2、K2O。
(5)将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入水中,发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说明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在不停地运动。
(6)t℃时,KMnO4的溶解度为6g.则t℃时,设要将6g KMnO4固体完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为x,,x=100g,最少需要水100g。
16.Na2CO3+CaCl2=CaCO3↓+2NaCl
【详解】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17.(1)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
(2) 不能 75
(3)c、b、a/cba/c<b<a
【解析】(1)
t1℃时,a和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则P点的含是: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
(2)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因此该温度下50g水最多溶解25ga,形成75g饱和溶液,故答案填:不能;
由前面分析可知,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5g。
(3)
由图像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c、b、a。
18.(1) 在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同 硝酸钾 氢氧化钙 降温结晶 甲
(2) 6g 适量减少氯化钠的量 加快溶解速率 氯化钠中含有杂质(合理即可)
【详解】(1)①t2℃时甲、丙两条曲线相交,溶解度相等;
②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其可能是硝酸钾;
③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可能是氢氧化钙;
④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当甲中有少最的乙时,提纯甲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⑤同一温度下,溶解度越大,溶解相同质量的溶质需要水越少。t1℃时,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10g,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最多的物质是甲。
(2)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该减少药品的量;
③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速溶解氯化钠;
④造成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的原因有溶质质量的偏小或者溶剂质量的偏大,围绕这两个原因,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如计算错误、称量中有错误操作或药品不纯净含有杂质等等;故可填写: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量取的水体积偏大,选用的氯化钠混有杂质。
19.(1)无色酚酞试液
(2)放出
(3) NaOH、Na2CO3
(4)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偏小 解:设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 ,可得关系式:Na2CO3~CO2~BaCO3;
可得:
x≈2.69%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69%。
【分析】(1)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氢氧化钠溶液滴加X溶液后,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是无色酚酞试液;
(2)
由图A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可知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3)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变质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变红;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过量的氯化钡能将碳酸钠除尽,红色没有褪去,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溶液中溶质成分为NaOH、Na2CO3;
(4)
①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②若缺少步骤④,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被C装置吸收,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③见答案。
20. 6个实验都可以证明CO2和NaOH反应 分别出现的现象是:实验(1),反应后,试管内液面上升;
实验(2),反应后,倒置可发现玻璃片被吸住;
实验(3),反应后,塑料饮料瓶被压瘪;
实验(4),反应后,气球会充气鼓起来;
实验(5),反应后,烧瓶中有“喷泉”出现
实验(6),反应后,烧杯中的水被吸到锥形瓶中。 反应后,盛有CO2的容器内压强减小,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如果出现气泡,则说明CO2确实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详解】(1)实验(1)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实验(2)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片被吸住,故现象为倒置可发现玻璃片被吸住;实验(3)中反应后,由于气体减小,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实验(4)中反应后,由于压强减小,气球胀大;实验(5)中反应后,由于压强减小,烧瓶中有“喷泉”出现;实验(6)中反应后,由于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被吸到锥形瓶中,故均能提供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
(2)上述6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设计实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稀盐酸,如果出现气泡,则说明CO2确实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21. CaCO3 C CaCO3+2HCl=CaCl2+H2O+CO2↑ 黑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
【详解】(1)根据“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可知A是铁,根据“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知C是碳酸钙,根据“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且“B由两种元素组成”,结合B能与A或C反应,可知B为盐酸、E与D分别为碱和氧化物中的某一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可知E为二氧化碳、D为氢氧化钙。根据E能与F反应,F可转化为E,且F能转化为A,可知F为碳单质。
(2)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实验中观察到黑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
故答案为(1). CaCO3; C;(2). CaCO3+2HCl=CaCl2+H2O+CO2↑ ;(3). 黑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
22.(1)改良酸性土壤
(2)C
(3)
(4)两/2
【详解】(1)氢氧化钙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比如,改良酸性土壤或制作建筑材料或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2)A、铜与硫酸不反应。甲不可能是铜。A错。
B、氢氧化钙能生成乙,氢氧化钙无法生成氯化钡,所以乙不可能是氯化钡。B错。
C、带入框图,氯化钡可以和硫酸铜、硫酸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二氧化碳可以反应,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C正确。
D、硫酸铜能与乙反应,硫酸铜不能与碳酸钙反应,所以乙不可能是碳酸钙。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3)甲为某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碱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两种沉淀也是碱与盐,所以碱是氢氧化铜沉淀,盐是硫酸钡沉淀。所以化学方程式
(4)根据框图可知,上述反应是酸碱盐氧化物或酸碱盐氧化物金属单质之间的反应,可能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就是复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两种。
23. 58 MgCO3+2HCl=MgCl2+H2O+CO2↑ ×100% Mg(OH)2+2HCl=MgCl2+2H2O
【详解】14-A(1)Mg(OH)2的相对分子质量=24+(16+1)×2=58;
14-A(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以和MgCO3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2HCl═MgCl2+H2O+CO2↑;
14-B(1)MgC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
14-B(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以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24.(1)洗涤
(2)设400g废水中CuSO4的质量为x,
x=2g
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
答: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0.5%。
【详解】(1)若想通过沉淀的质量计算CuSO4的质量,应对过滤后的沉淀进行洗涤、干燥后再称量。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复习题(含解析)

下一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素养提升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