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复习题(含解析)

鲁教版 复习题--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
1.分析和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所以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B.同一电路中通过两盏灯的电流相等,则两盏灯一定是串联连接
C.酸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H+,所以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3.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期间不影响小白鼠的生命活动),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处下降,B处上升
C.A、B两处都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D.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变小,可用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
5.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对于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以下是某同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A.酸的溶液pH<7,碱的溶液pH>7,但是盐的溶液pH不一定等于7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C.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及所属类别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NaOH 烧碱 盐 B.CaO 生石灰 氧化物
C.NaHCO3 小苏打 酸 D.Ag 水银 金属
7.下列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酒精温度计受热示数上升 温度升高,乙醇分子的间隔变大
B 固体的氢氧化钠不导电 氢氧化钠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C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D 硫酸和盐酸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两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A.A B.B C.C D.D
8.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的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B.硫酸、氮气
C.酒精、氧气 D.水、一氧化碳
9.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aCO3(CaCl2)粉末 除杂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B SO2 和 CO2 鉴别 将气体通入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C C(Fe)粉末 检验 取样,滴入适量稀硫酸
D NaCl、FeCl3 的混合溶液 分离 溶解、加过量 NaOH 溶液、过滤、洗涤、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10.某化学学习小组用传感器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得到如下图像,其中图1是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2是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将少量金属钠投入稀的硫酸铜溶液中,会得到蓝色沉淀
D.反应后溶液显碱性,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碳酸钠
11.联想和推论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微粒性质:①气体压缩——分子间间隔减小 ②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运动 ③向气球内充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一定有单质参与 ②分解反应不一定有单质生成 ③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D
结构特征:①CO和CO2性质不相同——组成元素不同 ②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③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溶液中都含有H+ 概念: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②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 ③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A.A B.B C.C D.D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读取量筒读数
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D.连接胶塞和导管
二、填空题
13.为探究石蕊溶液在酸、碱、盐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如下图所示,在编号为①-⑥的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石蕊溶液。
(1)⑥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_______;
(2)作为对比实验的试管是__________(填编号);
(3)再向④中滴加过量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14.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下表是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
项目 标准
感官指标 无异味、异臭等
化学指标 pH 6.5~8.5,铜<1.0mg L-1,氟化物<1.0mg L-1,游离氯≥0.3mg L-1等
(1)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若化学指标中的 pH=8时,表明自来水呈________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下图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②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等。 NH2Cl中氯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15.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由此可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及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如图所示:

(1)模仿碳及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出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反应③:____。
(2)反应②中,V2O5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均为m,则V2O5在该反应中起____作用。
(3)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填反应序号)。
(4)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将浓硫酸滴在书页上,一会书页出现了黑色,且由糊状至烂洞状。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
16.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它们水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___________离子(填符号)。
(2)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___________反应。
(3)它们都能除铁锈,足量稀硫酸中加入生锈的铁钉,现象是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____;
(5)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将导致其质量_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将导致其质量_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①硫酸钠溶液呈中性;②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此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请简要写出补充的实验: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试管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丙实验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丙实验试管内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猜想二: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 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石蕊溶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氯化镁溶液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又联想到学过的氢氧化钙,发现二者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18.潜水器中可使用过氧化钠(Na2O2)固体作供氧剂,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2Na2O2+2CO2=2Na2CO3+O2,为验证该反应产物,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 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忽略稀盐酸的挥发)。
(1)装置A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4)为防止装置E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溶液。
四、推断题
19.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D为红色粉末。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E与F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_______。
(2)A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0.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N、O、Na、S、Cl、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A、B、C物质类别相同,A、G、H、I由两种元素组成且H、I为氧化物,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C,农业上可用D与F等配制波尔多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C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A→B_________,D→E________。
五、计算题
21.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______污染。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05)n],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
①检测废水呈碱性的简单方法是_____。
②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 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 (计算过程写在答题卡上)____________
22.实验室欲用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现取18g稀硫酸样品加入到烧杯中,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入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当pH=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质量为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所以质量越大,惯性越大,选项推理正确;
B、同一电路中通过两盏灯的电流相等,则两盏灯一定是串联连接,并联时只要电阻相同,电流也能相等,选项推理错误;
C、酸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H+,但是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比如硫酸氢钠中也能电离出氢离子,但硫酸氢钠不是酸,选项推理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也是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但不是溶液,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2.C
【详解】A.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正确;B.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可用皮肤直接接触,正确;C. 氢氧化钠固体不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二者会发生化学反应,错误;D. 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正确。选C。
3.A
【详解】因为在实验期间,小白鼠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排出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造成整个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A处上升,B处下降的情况,故选A。
4.D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温度降低,错误;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错误;
C、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溶解,错误;
D、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变小,是因为气体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小了,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酸的溶液pH<7,碱的溶液pH>7,但是盐的溶液pH不一定等于7,比如碳酸钠显示碱性,选项正确;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且必需是只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选项错误;
C、碳酸盐还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是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A错误;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
D、Ag是银,是一种金属单质,故D错误。故选B。
7.D
【详解】A、酒精温度计受热示数上升,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乙醇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固体的氢氧化钠不导电,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硫酸和盐酸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由于两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8.A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气体被消耗,导致压强变小,①中水可以沸腾,则A正确;
B、硫酸与氮气不反应,压强不变,则B错误;
C、酒精和氧气在通常情况下不反应,压强不会发生变化,则C错误;
D、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压强不会变化,则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A、除去碳酸钙粉末混有的氯化钙粉末,若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粉末会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导致原物质被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A错误;
B、二氧化硫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能。根据现象不同,可以进行鉴别。B正确;
C、向混有少量铁粉的碳粉中加入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碳粉不和硫酸反应。可以检验铁粉和碳粉。C正确;
D、向氯化钠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经过过滤后得到氢氧化铁沉淀,与溶液分离。随后将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铁固体。随后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形成氯化铁溶液。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可以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形成对应的氯化钠溶液,从而实现分离的效果。D正确。
故选A。
10.C
【详解】A、由图1可知,钠与水的反应温度升高,属于放热反应,错误;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不是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由图2可知,钠和水反应后溶液显碱性,故将少量金属钠投入稀的硫酸铜溶液中,会得到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正确;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没有碳元素,反应后不可能生成碳元素,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①气体压缩使得分子间间隔减小,说法正确,②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运动,说法正确,③向气球内充气,压强变大,分子间间隔减小,说法错误,故选项错误;
B、①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有单质参加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合反应,没有单质参加,说法错误,②分解反应不一定有单质生成,说法正确,③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说法错误,故选项错误;
C、①CO和CO2性质不相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说法错误,②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③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H+,说法正确,故选项错误;
D、①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有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说法正确,②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说法正确;
③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说法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的基本常识。
12.D
【详解】A、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未用玻璃棒进行引流,不符合题意;
B、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连接胶塞和导管,应先把玻璃管一端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皮塞内,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 K2CO3 溶液显碱性 ③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紫色,最终变为红色
【详解】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1)⑥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K2CO3 溶液显碱性,碳酸钾溶液呈碱性。(2)作为对比实验的试管是③,蒸馏水呈中性。(3)再向④中滴加过量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逐渐变紫色,最终变为红色,石蕊遇碱性溶液变蓝,中性溶液呈紫色,石蕊本身颜色,遇酸性溶液变红。
点睛∶石蕊本身呈紫色,遇碱性溶液变蓝,遇酸性溶液变红。
14.(1) 物理 碱性
(2) 肥皂水 煮沸/加热煮沸 71:4
【解析】(1)
感官指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表现的是自来水的物理性质。pH>7呈碱性,若化学指标中的 pH=8时,表明自来水呈碱性。
(2)
①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煮沸能将部分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②NH2Cl中氯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35.5:(1×2)=71:4。
15. 催化 ①②③ 脱水性
【详解】(1)硫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2)V2O5是反应中的催化剂,它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起催化作用;
(3)化合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成物是一种。故①②③属化合反应;
(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脱去纸张等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16. H+ 中和 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过一段时间,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 浓盐酸 增大 减小 减小 减小
【详解】(1)硫酸和盐酸都属于酸,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H+;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现象是: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过一段时间,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
(5)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将导致其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将导致其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17. 试管内液面上升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 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 硫酸钠 AC OH-
【详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此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产生试管内液面上升的现象,因此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若上升的体积氢氧化钠的大于水的,则说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现象为由红色变为无色,所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
(4)猜想假设:
丙实验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2NaOH+CuSO4=Na2SO4+Cu(OH)2↓反应后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二是:硫酸钠;
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一成立,本质上是证明存在氢氧根。
A、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若溶液变蓝色说明存在氢氧化钠,猜想一正确,符合题意;
B、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猜想一、二哪个成立,不符合题意;
C、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说明存在氢氧化钠,猜想一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C。
拓展延伸: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18.(1) 分液漏斗 锥形瓶
(2)2HCl+CaCO3=CaCl2+CO2↑+H2O
(3)干燥CO2
(4)NaOH
【分析】(1)
由图可知,仪器分别为分液漏斗、锥形瓶,故填:分液漏斗;锥形瓶。
(2)
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故填:CaCO3+2HCl=CaCl2+CO2↑+H2O。
(3)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故填:干燥CO2。
(4)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为防止装置E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故填:NaOH。
19.(1) CO2 工业炼钢用作还原剂
(2)
【分析】根据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故A是盐酸,G是最轻的气体,可确定G为氢气;物质F为由氢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且又可生成氢气,可判断F为水;与水和盐酸A都可以反应的氧化物E为可溶性碱所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常见的此类物质为生石灰氧化钙,则可判断物质E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能由盐酸生成的氧化物主要为水和二氧化碳,而F物质为水,则B物质为二氧化碳;能与B物质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的氧化物C应为一氧化碳,根据气体一氧化碳的性质,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可判断物质D为常见的红色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为工业炼铁的原理反应;代入检验,推导正确。
(1)
由分析可知,B是二氧化碳,E是氧化钙,F是水,C是一氧化碳,故B的化学式为CO2;E与 F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C的一 种用途是工业炼钢用作还原剂;
(2)
由分析可知,A是盐酸,D是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A与 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H2SO4 CuCl2 H2O HCl +AgNO3 =AgCl↓+HNO3 Ca(OH)2+Na2CO3 =2NaOH+CaCO3 ↓
【分析】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C,所以C为硫酸,A、B、C物质类别相同,所以A、B也是酸,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它们由H、N、O、Na、S、Cl、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可以生成盐酸和氯化钡沉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所以A、B分别是盐酸和硝酸;农业上可用D与F等配制波尔多液,C硫酸可以生成F,所以F为硫酸铜,D为氢氧化钙;D氢氧化钙可以转化为E,E能分别与C硫酸和F硫酸铜发生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酸碱中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E为氢氧化钠;F硫酸铜可以生成G,G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G只能含铜离子,不能含硫酸根,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铜,所以G是氯化铜, H、I由两种元素组成,且H、I为氧化物,氧化铜分别与硫酸和盐酸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铜和氯化铜,所以I为氧化铜;D氢氧化钙和E氢氧化钠都可以分别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H为水。综上分析,A、B、C、D、E、F、G、H、I分别是盐酸、硝酸、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铜、水和氧化铜。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得C为硫酸,G为氯化铜,H为水,所以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H2SO4、CuCl2、H2O。故填:H2SO4、CuCl2、H2O。
(2)由以上分析可得A、B分别为盐酸和硝酸,所以A→B的反应方程式为HCl +AgNO3 =AgCl↓+HNO3;由以上分析可得D、E分别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所以D→E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2NaOH+CaCO3 ↓。故填:HCl +AgNO3 =AgCl↓+HNO3;Ca(OH)2+Na2CO3 =2NaOH+CaCO3 ↓。
【点睛】本题关键是先找突破口,结合题目信息,代入框图验证。
21. 烟尘 36∶5∶40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酚酞变红,则废水呈碱性(合理即可) 100t
【分析】(1)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之比。
(2)①检验溶液的碱性常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②可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在根据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求出废水的质量。
【详解】(1)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空气。根据纤维素的化学式(C6H1005)n知,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10)∶(16×5)=36∶5∶40。
(2)①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常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可以用酚酞试液进行检验,若变红证明溶液呈碱性。
②解:9.8t废硫酸溶液中含硫酸的质量为9.8t×20%=1.96t
设9.8t废硫酸溶液可以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之得:x=1.6t
含1.6t氢氧化钠的废水的质量==100t
答: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100t。
22.(1)1.6;
(2)解:设恰好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x=2.84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68%
【详解】(1)当pH=7时,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质量为:32g×5%=1.6g。
(2)见答案
【点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西省忻州市重点学校2022-2023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练习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