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练习题---海水中的化学(含解析)

鲁教版练习题---海水中的化学
一、单选题
1.某化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它们排放的废水中均含三种离子,经分析这些离子是Ba2+、Cu2+、K+、NO、SO、CO甲车间废水呈碱性,若将甲、乙车间的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沉淀(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车间的废水含有的离子是K+、NO、CO
B.图中的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
C.图中滤液所含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数目比为1:1
D.若向乙车间的废水中加入适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可直接排放
2.对某无色溶液成分探究后,其溶质组成结论没有错误的是
A.H2SO4 Na2SO4 KNO3 HCl B.CuSO4 H2SO4 NaCl CaCl2
C.KOH NaCl NH4Cl NaNO3 D.H2SO4 MgCl2 NaNO3 Ba(OH)2
3.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① 证明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② 确定成分 取样,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③ 确定成分 取样,加入足量的 Ba(OH)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④ 除去杂质 取样, 滴加Ca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④
4.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①实验中,紫色石蕊或酚酞溶液都可以作为此反应的指示剂
B.在②实验中没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发生
C.在③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D.在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除去黄泥水中的泥沙 过滤
B 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 蒸馏
C 鉴别二氧化碳、空气、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D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测量温度变化
A.A B.B C.C D.D
6.关于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为酸和碱 B.伴随有明显现象
C.生成物为盐和水 D.元素化合价不变
7.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质量 C.溶剂的性质 D.温度的高低
8.下列对某一无色溶液中可能存在离子的猜想合理的是
A.、、 B.K+、Cu2+、Cl-
C.Ba2+、Mg2+、 D.H+、Ag+、
9.下列有关常见的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的俗名叫烧碱 B.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C.NaCl通常从海水中提取 D.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
A.检验铵态氮肥,可加入石灰石研磨、闻气味
B.分离BaSO4、Na2CO3、NaOH,可依次加入水、Ca(OH)2溶液
C.除去N2中的CO2、CO、H2O,可依次通过NaOH溶液、灼热的CuO、浓硫酸
D.鉴别Ba(NO3)2、NaOH、HNO3、MgSO4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甲、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C时,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t2°C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
C.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C降温至t2°C,所得甲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12.下列离子在pH=1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 SO42- Cl- Na B.Mg2+ SO42- Na+ NO3-
C.OH- K+ NO3- Ba2+ D.Na+ CO32- Ca2+ Cl-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等其他溶质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含有氯化钠36g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A.NaCl的溶解度是35.8g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C.20℃时,20g NaCl加入50g水中,可以配制成68g溶液
D.将70℃的238g KNO3溶液降温至60℃,会析出28g的晶体
二、填空题
15.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 Na2SO4 溶液(Na2SO4 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至充满管 A和管B。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下图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硫酸钠在水中解离出 Na+和 SO42-,可增强导电性
B 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电极 N 与电源负极相连
D 管 A 中的气体与管 B 中的气体质量比 1:2
②电解过程中,电极 M 附近产生的微粒有______(填微粒符号)。
(2)生活中灭除水中细菌、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常用方法是______。
(3)如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当 a 中混有少量 b 时,可用______方法提纯 a;
②t1℃时物质 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______;
③t2℃时,在 100g 水中加入等质量的 a、b、c,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可以是______。(填序号)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16.利用下图装置研究硫酸的性质。
(1)能证明H2SO4与NaOH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试管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
17.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同学们野炊活动中用到的水取自一处清澈的水潭。欲判别该水潭的水是否为硬水,你认为可以用______来鉴别。
(2)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该实验中,试管1和试管2所得气体质量比约为2∶1
C.在水中溶解少量蔗糖可以增强导电性
D.该实验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都能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3)根据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
② 要在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18.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3)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比)。
③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填序号)。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
三、实验题
19.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只写一种);
(2)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2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从“低碳”角度分析,最佳方法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______。
(3)小明和小玥同学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化学反应。小明按图D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玥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______。他们利用该装置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他们又设计并进行了图E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______,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四、推断题
21.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E的化学式_________;G的化学式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2.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图中气泡所含物质为_____。
(2)滤渣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
(3)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
五、计算题
23.取NaOH和NaC1的混合物3.63g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向该溶液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测得溶液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1.2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当pH=7时,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4.白铅矿(主要成分是PbCO3)是炼铅的主要原料。为探究其性质,某同学取30g白铅矿(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于烧杯中,加入100g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再继续滴加NaOH溶液,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点时溶液质量为298.2g。求:
[提示:①PbCO3+2HNO3=Pb(NO3)2+H2O+CO2↑;②Pb(NO3)2+2NaOH=Pb(OH)2↓+2NaNO3]
(1)PbCO3中铅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所取白铅矿中PbCO3的质量为_______g。
(3)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甲车间废水呈碱性,因此甲车间废水中一定含有碳酸根,则不能含有铜离子和钡离子,一定含有钾离子,含有硫酸根离子,否则硫酸根则在乙车间废水中,会形成沉淀,错误;
B、图中的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还有碳酸铜,错误;
C、甲、乙废水混合后生成的可溶性物质是 KNO3,所含阳离于与阴离子的数目比为1:1,正确,符合题意;
D、乙车间废水中的离子为钡离子、铜离子、硝酸根,若向乙车间的废水中加入适量铁粉,铁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单质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仍有亚铁离子和钡离子,不能直接排放,错误。
故选C。
2.A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A、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没有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四种物质之间不反应,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NH4Cl和K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OH)2和H2SO4反应会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水,和MgCl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A
【详解】①、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盐酸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有无气泡,判断是否变质,①正确;
②、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若有碳酸钠,则全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氯化钠显中性,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酚酞试剂,若变色,则说明含有氢氧化钠,若不变色,则氢氧化钠全部变质生成碳酸钠,因此可以确定组分,②正确;
③、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的氢氧化钡和生成的氢氧化钠都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变色,影响原来溶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的判断,不能确定组分,③错误;
④、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加入氯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去除碳酸钙,但是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④错误;
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去除物质的杂质时,不得将原物质消耗,也不可去除杂质后引入新的杂质。
4.B
【详解】A、在①实验中,稀硫酸加入紫色石蕊,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红色→紫色→蓝色;稀硫酸加入酚酞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红色,都可以作为此反应的指示剂 ,证明反应发生,说法正确;
B、在②实验中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说法错误;
C、在③实验中,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法正确;
D、在④中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黄泥水中的泥沙属于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除去,不符合题意;
B、自来水中的杂质主要为可溶性杂质,可用蒸馏除去,不符合题意;
C、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会复燃,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都会熄灭,没有明显区别,无法区分,故用带火星的木条无法鉴别二氧化碳、空气、氧气,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温度下降,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温度升高,故可用加水测量温度变化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否则不能进行,据此解答。
【详解】A、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B、有的复分解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错误;C、生成物不一定是盐和水,也可以是盐和碱等,错误;D、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正确。故选D。
【点睛】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特点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可简记为:“两化交换”,或“张冠李戴”)。其表达式为AB+CD=AD+CB。
7.B
【详解】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如蔗糖和氯化钠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就是因为蔗糖和氯化钠性质的不同;溶解度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碘单质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这是因为水和酒精的性质的差异;同时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温度越高蔗糖的溶解度越大。溶解度是不受溶剂质量多少影响的一个性质。故选B。
【点睛】溶解度受到溶剂和溶质性质影响,还受到温度的影响,与当前溶液是否处于饱和无关,与溶剂的多少无关。
8.D
【详解】A、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共存,故A错误;
B、铜离子显蓝色,故B错误;
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
D、三种离子间不反应,可以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Na2CO3为碳酸钠,碳酸钠的俗名为纯碱而非烧碱,故A不正确;
B、CaCO3为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故B正确;
C、NaCl为氯化钠,海水蒸发可得到氯化钠,因此通常从海水中提取,故C正确;
D、NaHCO3为碳酸氢钠,可与胃酸中的盐酸发生反应而减少胃酸中的盐酸,因此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正确。
故选A。
10.D
【详解】A、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与石灰石的成分碳酸钙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加入水,硫酸钡不溶解,但是没有经过过滤,无法分离出来,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除去N2中的CO2、CO、H2O,通过氢氧化钠,能将二氧化碳除去,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将一氧化碳除去,但是又生成看了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硫酸镁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将两两混合,有一种试剂能与其他两种试剂产生沉淀,这种物质是硫酸镁,剩余的一种物质是硝酸,产生的沉淀遇到硝酸溶解的,说明产生的沉淀的是氢氧化镁,则能与硫酸镁反应的物质是氢氧化钠,产生的沉淀遇到硝酸不溶解的,说明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则能与硫酸镁反应的物质是硝酸钡,符合题意。故选D。
11.D
【详解】A、t1℃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错误;
B、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但是题干没有说明溶液的状态,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错误;
D、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小于乙的溶剂质量,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C降温至t2°C,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所得甲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故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2.C
【分析】pH=11的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详解】A、Cu2+能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在pH=11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Mg2+能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pH=11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水、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Ca2+能与CO32-会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离子间若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不能大量共存。
13.D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说法正确;
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等其他溶质,说法正确;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说法正确;
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此时对应的应该是100g水,溶液的质量为136g,所以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小于36g,说法错误。
故选:D。
14.A
【详解】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0℃时,20gNaCl加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8g,可以配制成18g+50g=68g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8g,含义是7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38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238g;则70℃的238gKNO3溶液中含溶质138g,含溶剂100g。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将70℃的238gKNO3溶液降温至60℃,会析出138g﹣110g=28g的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15. AC O2、H+ 煮沸 降温结晶 1:5 BCD
【详解】(1)①A、硫酸钠在水中解离出 Na+和 SO42-,可增强导电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电极 N 与电源负极相连,符合题意;
D、管 A 中的气体与管 B 中的气体体积比1:2,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②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电极M为正极,电极 M 附近产生了氧分子,电解中,电极N附件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说明管A中溶液显酸性,电极M附近含有氢离子,故电极 M 附近产生的微粒有:O2、H+;
(2)生活中通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消毒灭菌,故填:煮沸;
(3)①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当 a 中混有少量 b 时,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 a;
②由图可知,t1℃时,物质 a 的溶解度为20g,故该温度下,物质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20g:100g=1:5;
③若加入的物质质量较少,a、b、c 均为不饱和溶液或c恰好达到饱和,则溶液质量 a=b=c;若加入的物质质量使 a、b 不饱和(或b恰好饱和)、c 饱和(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 a=b>c;若加入的物质质量使 b、c 饱和(有晶体析出)a不饱和,b的溶解度大于c,则溶液质量 a>b>c;若加入物质质量使 a、b、c 饱和(有晶体析出),a的溶解度大于b大于c,则溶液质量 a>b>c。
故选BCD。
【点睛】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6.(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
(3)硫酸钠/Na2SO4
【解析】(1)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滴加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不再显碱性,有新物质生成,证明H2SO4与NaOH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
试管2中发生反应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
试管3稀硫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硫酸钠。
17.(1)肥皂水
(2)BC
(3) 甲=乙>丙 升高温度
【解析】(1)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为硬水;
(2)
A、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
B、试管1连接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试管2连接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蔗糖溶液不导电,加入蔗糖不能增强导电性,故C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都能证明水的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BC;
(3)
①由图像可看出,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②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加溶质、蒸发溶剂都会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8. 溶解 B 相等 1:2 C
【详解】(1)汽油能溶解油污,故填:溶解。
(2)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A错误。
B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正确。
C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C错误。
故选:B。
(3)①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相等。
②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溶解度50g,故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故填:1:2。
③由图可知t1℃甲、乙、丙溶解度甲=乙>丙,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甲乙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甲=乙>丙,故选:C。
19. 氯化钙 蒸发结晶 稀盐酸
【详解】(1) 将碳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需要钡离子和钙离子,但是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就是氯化钡或氯化钙;
(2)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从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提纯氯化钠,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3) 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需要加入盐酸。
【点睛】在解此类物质的除杂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只会与杂质反应,而不与物质反应,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20.(1)铁架台
(2)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3) 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造成气压降低气球膨胀 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1)如图所示,仪器X的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制氧气无需加热,故符合题意,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3)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装置内气压降低气球变故,但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出现相同现象,故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造成气压降低气球膨胀;
图E所示的实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再加入氯化钡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钡反应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则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填:生成白色沉淀。
21. CH4 CaO Na2CO3 化合反应 CH4+2O2CO2+2H2O 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是甲烷;A(甲烷)和B能够发生燃烧,则B为氧气;A(甲烷)燃烧生成C和D,D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和G,则C为水,D为二氧化碳,G为碳酸钠;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能够与C(水)反应F,则E为氧化钙,F为氢氧化钙;G(碳酸钠)和F(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即H为碳酸钙。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E为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故填CaO;
G为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故填Na2CO3。
(2)C为水,E为氧化钙,则反应③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3)由分析可知,A为甲烷,B为氧气,则反应①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4+2O2CO2+2H2O。
(4)由分析可知,F为氢氧化钙,G为碳酸钠,反应④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2.(1)氢气
(2)铜
(3)铁粉、氧化铜
【分析】固体样品加水得到的滤液A中加入氯化铜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A中不含有氢氧化钾;滤渣甲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说明含有铁,得到的滤液B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得到的滤渣乙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有固体残留物,说明滤渣乙中含有铜,故原固体中含有氧化铜,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由于乙中含有铜,故滤液B中不一定含有硫酸铜,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1)
由分析可知:滤渣甲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说明含有铁,所以生成的气泡是氢气;
(2)
由分析可知:滤渣乙中一定含有铜;
(3)
由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铁粉、氧化铜。
23.(1)NaCl、HCl;
(2)解: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x

x=1.17g;

y=0.8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3.63g﹣0.8g)+1.17g=4g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4g
【分析】熟练掌握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能通过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用已知物质的质量去求未知物质的质量;注意要将混合物质量转化为化学反应中纯净物的质量。
【详解】(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所以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1.2g时,溶液pH<7,溶液呈酸性,此时盐酸过量,所含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
答案:NaCl、HCl
(2)混合物3.63g为NaOH和NaC1的混合物,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并且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是原来的一部分是新生成的。
见答案。
24.(1)69:16
(2)26.7
(3)解:设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CO2的质量为y,
由图可知:Pb(OH)2的质量为:27.4g-3.3g=24.1g,则
NaOH溶液的质量为:298.2g+24.1g-(100g+26.7g-4.4g)=200g
故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答: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解析】(1)
PbCO3中铅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7:(16×3)=69:16;
(2)
由图示可知加入NaOH溶液前,固体质量剩余3.3g.
由题意:向30g白铅矿(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中加入100g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可知3.3g为杂质,故所取白铅矿中PbCO3的质量为:30g-3.3g=26.7g;
(3)
详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教科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3.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共打包5份)

下一篇:山西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18原子结构化合键(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