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2012) 复习题-常见的酸、碱、盐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2KClO32KCl+3O2↑
B.CuSO4+2NaOH=Na2SO4+Cu(OH)2↓
C.Zn+H2SO4=ZnSO4+H2↑
D.3CO+Fe2O32Fe+3CO2
2.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B.Cu2+和NO3-来自同一工厂
C.K+和OH-来自同一工厂
D.H+和K+来自同一工厂
3.下列变化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高温高压下制金刚石 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C.用CO2制干冰制冷剂 D.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镁带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表面变黑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量取液体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稀释液体
6.对下列各主题知识的整理不完全正确的是
A 化学与生活 B 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人体需要适量补碘,防止患甲状腺疾病 用10mL量筒量取7.2mL水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C 燃烧与现象 D 化学与安全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稀酸溅入眼睛——用大量水冲洗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A.A B.B C.C D.D
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B.CaO固体(CaCO3固体)——高温充分煅烧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
D.KCl溶液(K2SO4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8.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CO) 检验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B H2、CO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C KNO3(CuSO4)溶液 除杂 加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D CaCl2(NaCl)溶液 分离 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9.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饱和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浓盐酸
10.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若丙是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
C.若丁是水,则该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D.若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11.2020 年初,新型肺炎肆虐全国,适当对家住环境进行消毒可以防止肺炎病毒的传播。常用的消毒剂“84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钠(NaClO)。 次氯酸钠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混合物
12.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化学式和俗名一致的是
A.氧化钙、CaO、生石灰 B.氢氧化钠、NaOH、纯碱
C.碳酸钠、Na2CO3、小苏打 D.碳酸氢钠、NaHCO3、火碱
二、填空题
13.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_____(填名称),可以帮助消化。
(3)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4)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
14.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灰中含有的K2CO3属于________;
A.氮肥 B.磷肥 C. 钾肥 D.复合肥
(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粒子具有_______的性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C. “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
(4)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古代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5年2月28日上映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社会很大的反响,主演柴静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空气污染.而在随后召开的全国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又指出,从长期危害性和治理难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更值得关注.
(1)使用甲醇(CH3OH) 作为汽车的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甲醇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2)相比空气污染,水污染的生态破坏力更大,严重时会导致物种灭绝.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ClO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ClO2属于_____或(填“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有机物”)
(3)《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台,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的艰巨工作.而无土栽培为获取无污染蔬菜另辟蹊径,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硝酸钾(KNO3),硝酸钾属于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料”).
16.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
(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_______色。
(3)C处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5)B到C的过程中降温原因为_______。
三、实验题
17.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 王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①硫酸镁溶液 ②硫酸钠溶液 ③硫酸溶液
④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①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MgSO4 Na2SO4 (NH4)2SO4 H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75.4g 与水任意比互溶
②(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1)【实验探究】小明对王老师的提示进行了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①成立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溶液pH小于7 猜想③成立
小雅对小明实验操作②的结论评价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④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呢?带着这些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①碱石灰能够吸收H2O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吸收NH3但是不吸收CO2。
【性质探究】
(1)据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_____ (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2)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 B中的现象是_______。
③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149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152.4g
(3)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__g。
(4)通过反应的方程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论:这种化肥含氮量____16%。
四、推断题
19.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D与其他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份,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
(1)请写出图中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B→E:______;
(3)请写出由A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A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
20.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A~D是不同类别的含氧化合物,A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C物质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的溶液呈蓝色,E和F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F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
(2)物质B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
(3)写出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五、计算题
21.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100g水溶解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当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试计算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
22.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取样品11.77g溶于水,配成104.4g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加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干燥,称得滤渣质量为10g。请计算:
(1)纯碱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该反应为化合物KClO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KCl、O2三种物质,反应属于“一变多”的分解反应,A项错误;
B.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CuSO4与NaOH通过硫酸根与氢氧根的交换而生成两种化合物Na2SO4与Cu(OH)2,反应属于两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B项正确;
C.该反应为单质Zn与化合物H2SO4反应生成化合物ZnSO4与单质H2,反应属于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C项错误;
D.3CO+Fe2O32Fe+3CO2,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铁属于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D项错误。
故选B。
2.D
【分析】根据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利用离子的共存来判断两厂废水的成分,因OH-与H+、Cu2+不能共存,且每个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则含H+、Cu2+的污水中的阴离子为NO3-,即其中一个厂污水中的离子为:H+、Cu2+、NO3-;则另一厂污水中离子为K+、NO3-、OH-。
【详解】A. 由分析可知: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选项正确;
B. Cu2+和NO3-来自同一工厂,选项正确;
C. K+和OH-来自同一工厂,选项正确;
D. H+和K+来自同不同工厂,选项错误。
故选D。
3.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石墨在高温高压下生成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是因为氯化氢和水形成盐酸小液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用CO2制干冰制冷剂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过程中,只是把氧气和其它物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4.D
【详解】A、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正确;
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呈黑色,故表面变黑,正确;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正确;
D、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铜,产生蓝色沉淀,而不是白色沉淀,错误。
故选D。
5.C
【详解】A、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正确;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C图示错误。
D、稀释浓硫酸,为应防止酸液飞溅,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正确。故选C。
6.B
【详解】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适量补碘,防止患甲状腺疾病,故A不合题意;
B、pH试纸测定的结果只能是整数,而不能是pH为3.2,故B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故C不合题意;
D、稀酸溅入眼睛,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进入地窖时为防止地窖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人的损害,一般先做灯火实验,由于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如果灯火熄灭,则不能进入地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A、氯化氢气体与足量的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一氧化碳能够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判断原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选项错误;
B、将两种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的是氢气,不出现水雾的是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钡能够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将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都转化为沉淀,且不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
D、加适量Na2CO3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氯化钠溶液,再将滤渣洗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重新得到纯净的不含杂质的氯化钙溶液,选项正确,故选A。
9.A
【详解】A. 饱和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溶液质量减小,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属于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增加。故B错误。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质量增加,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 浓盐酸,挥发性溶液质量减小,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0.A
【分析】A、依据已知甲、丁均为单质,乙、丙均为化合物,和图中各物质的关系判断正误;
B、依据已知丙是沉淀和图中各物质的关系判断正误;
C、依据已知丁为水和图中各物质的关系判断正误;
D、依据已知乙是一种碱、 丁是一种盐和图中各物质的关系判断正误;
【详解】A、若甲和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是沉淀,可以是氢氧化钡与硫酸的反应,所以甲、乙物质不是盐也能生成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丁为水,可以是可溶性碱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甲烷、乙醇等有机物燃烧,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 ,Ca(OH)2 + CO2 = Ca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点睛】解题关键依据题设举出相应实例或反例判断正误。
11.C
【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次氯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选项A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次氯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选项B错误;
C、次氯酸钠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选项C正确;
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次氯酸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2.A
【详解】A.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钠的俗称是苏打、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1)肥皂水
(2)盐酸
(3)元素
(4)隔绝氧气
【解析】(1)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在硬水和软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2)
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3)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元素;
(4)
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将油和氧气隔开。
14. C 不断运动 B、C Fe+CuSO4=Cu+FeSO4
【分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详解】(1)K2CO3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C;
(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不用风吹就能闻到味,说明粒子在不断的运动;
(3)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使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即所说的泪,蜡烛燃烧既包含化学变化,又包含物理变化,故选BC;
(4)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15. 氢 化合物或氧化物 复合肥料
【详解】(1)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6=3:1:4,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填:氢;
(2)二氧化氯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且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化合物或氧化物;
(3)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复合肥料.
16. 放热 蓝 NaCl、HCl 减小 反应结束
【详解】(1)由图像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2)A处的温度是由低到高的初始点,此时还未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显碱性,滴加石蕊试液显示蓝色;
(3)C点的温度低于最高最高,说明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4)从B点开始温度下降,说明B点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B点pH理论值为7,B到C的过程中加入稀盐酸,氢离子浓度变大,pH值减小;
(5)B到C的过程中降温原因为反应结束不放热,同时向四周散热。
17. 猜想②不成立 常温下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20% NaOH(或氢氧化钠) 结论不正确(或结论错误) (NH4)2SO4溶液也呈酸性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详解】试题分析:(1)[实验探究]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利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温度下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值,由硫酸钠的溶解度为19.5g而标签上标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0%,可判断猜想②溶液为硫酸钠溶液是不成立的;
(2)通过滴加某试剂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而判断溶液为硫酸镁,根据三种溶液中溶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可判断所滴加溶液应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根据硫酸溶液和硫酸铵溶液都呈酸性的特点,可判断由pH小于7就得出溶液为硫酸溶液的说法不能成立;
(3)根据硫酸铵溶液中含有铵根的特殊性,可通过检验铵根的存在而确认溶液为硫酸铵.
解答:解:(1)[实验探究]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值不会大于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常温下硫酸钠的溶解度为19.5g,则常温下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因此,该溶液不可能是硫酸钠,故猜想②不成立;
(2)硫酸镁、硫酸、硫酸铵三种物质中只有硫酸镁能与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形成氢氧化镁沉淀,因此,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就可判断溶液为硫酸镁溶液,说明所使用的试剂为氢氧化钠等碱的溶液;由于硫酸溶液、硫酸铵溶液都呈酸性的原因,测出溶液的pH小于7时,并不能就断定溶液为硫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铵溶液;
(3)只要检验出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即可说明溶液为硫酸铵,因此可取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微热,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试纸变成蓝色,即可说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可确认溶液为硫酸铵溶液;
故答案为(1)猜想②不成立;常温下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20%.
(2)①NaOH (或氢氧化钠)(答案合理即可);
结论不正确;(NH4)2SO4溶液也呈酸性;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Δ=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考点: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铵根的检验、溶液酸碱性与pH关系
18.(1)AC
(2) 检查装置气密性 石灰水变浑浊 NH4HCO3NH3↑+H2O↑+CO2↑
(3)3.4
(4) 14% 未达到(或小于)
【分析】(1)
碳酸氢铵应该防潮保存,避免雨天施用,说明碳酸氢铵易溶于水,阴暗处保存、避免高温条件下施用,说明碳酸氢铵伸入易分解。故填:AC;
(2)
①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二氧化碳能使B中石灰水变浑浊;
③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NH3↑+H2O↑+CO2↑;
(3)
将装置A、C、D依次连接,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装置吸收氨气, 由表格数据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152.4g-149g=3.4g;
(4)
样品中氮元素质量为:3.4g× ×100%=2.8g,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根据计算可知这种化肥含氮量未达到(或小于)16%
19.(1) CO2 CO H2CO3 CaCO3
(2)
(3) 氧气和臭氧或金刚石和石墨 一个臭氧分子比一个氧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A能转化为B、C,B、C能相互转化,可推出B、C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A为碳或氧气,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份,B能与E相互转化,可推出E为碳酸钙,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B、D能相互转化,D与其他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可推出D为碳酸,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
由分析可知,A为碳或氧气,化学式为C、O2;B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C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D为碳酸,化学式为:H2CO3;E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
A→C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E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A可能是碳,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可以是金刚石和石墨,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还可能是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为氧气和臭氧,氧气和臭氧组成元素相同,但是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一个臭氧分子比一个氧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20. Na2CO3 Ba(OH)2 酸 不属于
【分析】A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A是二氧化碳;C物质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且C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碳酸钠;E的溶液呈蓝色,E为铜盐,E和F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所以E是硫酸铜,F是氢氧化钡;D和碳酸钠可以互相转化,所以D是氢氧化钠;又A、B、C、D是不同类别的含氧化合物,则B是硫酸或硝酸等常见的含氧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由分析可知,C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F是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
(2)B是硫酸或硝酸等常见的含氧酸,属于酸;
(3)D和E反应,即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4)A转化为C,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点睛】在解答框图推断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1)NaCl、 HCl或 HCl、NaCl
(2)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z
解得x=8.8g
解得y=23.4g
解得z=21.2g
答:产生气体的质量为8.8g。
(3)解: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2.3g-21.2 g)+23.4 g=24.5 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1%
答: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1%。
【详解】(1)A点时是恰好反应,B点时稀盐酸过量,故烧杯中的溶质是NaCl、 HCl;
(2)详解见答案;
(3)详解见答案。
22.(1)5.06
(2)解: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y
y≈90.1%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0.1%
【解析】(1)
解: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纯碱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7g-10.6g=1.17g
故纯碱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答:纯碱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5.06g;
(2)
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