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测试(无答案)---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测试一
一、单选题
1.在蜡烛的燃烧试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中含水
C.蜡烛中含二氧化碳 D.蜡烛中只含水不含二氧化碳
2.下列方法不属于实验教学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A.实验归纳法 B.实验验证法
C.理想实验法 D.观察法
3.为了了解水的组成,某同学提出了电解水的方法,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4.如图1是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2往锥形瓶中加水至所示位置,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思维模型中的
A.建构封闭体系 B.改变压强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
5.准确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是推断实验结论的依据。小红同学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做了如下的观察记录,其中不合理的是
A.火柴梗如图放置约1s后取出,a处最先炭化
B.在火焰上方压一片白瓷板,白瓷板上有黑色物质生成
C.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内壁出现了水雾
D.蜡烛熄灭的瞬间看到一缕“黑烟”升起
6.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净水 D.蔗糖水
7.下列行为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嘴吹灭 B.实验结束时,剩余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
C.在实验室里,有时也可用手直接拿药品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任何人
8.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得更浑浊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而空气不能
C.证明空气中含较多氧气的依据是:带火星木条在空气中复燃,而在呼出的气体熄灭
D.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9.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10.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 和 CO 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 O2 含量的变化
B.蜡烛燃烧过程中 CO 含量增大
C.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含量小于 10%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蜡烛火焰中温度最高的一层是外焰
B.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呼出气体中少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
D.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少
1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洒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滴管架上_____;
(3)倒液体时,细口瓶口紧挨试管口部___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_____
三、简答题
14.为了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实验:
(1)首先,由导管口________(填A、B)吸气约30秒,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填“变浑浊”、“不变浑浊”),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
(2)然后,从导管口________(填A、B)呼气约30秒,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填“变浑浊”、“不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
小结: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
四、科普阅读题
15.在建筑火灾中,高温、有毒有害烟气是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第一大敌。建筑火灾的消防教育中常提及“要往低处逃生”,该策略是否合理呢?
研究人员通过蜡烛在亚克力密闭容器中燃烧模拟建筑火灾的场景,实验中蜡烛(含烛台)高度设计及放置位置(见图1)。在亚克力圆筒形容器壁垂直方向开3列小孔用于放置传感器。每列3个小孔,共9个。 是氧气传感器、 是二氧化碳传感器、 是温度传感器(见图2)。
本实验实时测量不同高度的蜡 烛同时在封闭容器内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使用手持技术测量容器内不同高度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的变化,并呈现相应的曲线图像(见下图),为火灾烟流实验提供定量数据支持,进而分析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O2含量-时间曲线
CO2浓度—时间曲线
温度—时间曲线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O2含量-时间曲线分析,图像中曲线先快速下降的原因_____。请再从微观角度解释曲线又升高的原因_________ 。
(2)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和毒气,相同温度下其运动路径与二氧化碳的运动相似,由CO2浓度—时间曲线可知,建筑火灾中,二氧化碳气体和烟气迅速往高处逸散,其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
A.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
B.高处蜡烛燃烧更充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多
C.蜡烛燃烧放热导致了容器内的空气温度上升,随着高温气流上升,二氧化碳气体也往上升。
(3)据图温度—时间曲线分析,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不同高度的温度有何差异________ 。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建筑物火灾时“往低处逃生”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 常用的金属和盐练习 (含解析)

下一篇:教科版(2019) 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抛体运动 第4节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共打包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