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唐宫夜宴》的原型——“三彩乐舞俑”现存于河南博物院中,唐三彩的工艺操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矿土淘洗 B.制作成型 C.通风晾干 D.入窑烧制
2.下列能量的转化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太阳能发电 B. 风能发电
C. 水能发电 D. 火力发电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现象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酒精消毒 C.丹桂飘香 D.水落石出
4.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百炼成钢 C.积沙成塔 D.木已成舟
5.根据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下列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扫地面 B.整理床铺 C.烹饪食物 D.修剪盆栽
6.厨房是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指定的实验或应用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油分离 B. 氢气燃烧
C. 干冰升华 D. 风力发电
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9.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 B.汽油挥发 C.食品发霉 D.冰雪融化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钨做灯泡里的灯丝 B.用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
C.用水银做温度计测量体温 D.用稀硫酸洗去铁锈
11.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12.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毒性 B.密度 C.溶解性 D.熔点
13.古代诗词谚语富载化学知识,下列词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滴水成冰
C.木已成舟 D.火上浇油
14.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15.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晾晒湿衣服 B.起床叠被子
C.针线钉纽扣 D.生火烧开水
二、填空题
16.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下列问题:
(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中,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 。(填序号)
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
②将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开始燃烧
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任答两点):
(1) ;
(2) 。
18.下列诗句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锤万凿出深山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⑧吹尽狂沙始到金
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⑩伐薪烧炭南山中
19.仔细阅读下列短文,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过氧乙酸的溶液是常用的消毒剂。①通常状况下过氧乙酸为无色的液体;②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温度稍高即可分解放出氧气;⑤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⑥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
(1)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 (填序号)。
(2)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 (填序号)。
(3)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 (填序号)。
20.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 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 。
三、实验题
21.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的气体。课后为了继续探究氨气的性质,同学们先收集一试管的氨气,然后塞上带有胶头滴管的橡胶塞,再将胶头滴管的水挤入试管,最后在水中取下胶头,观察到试管内出现了红色喷泉。
(1)实验一,④中试管看到红色喷泉,说明此时试管内压强 (“变大”或“变小”或“不变”),由实验一还可推断出氨气的物理性质有 、 。
(2)课堂上老师按“实验二”的装置对分子运动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 (填“B”或“C”)试管中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最先全部变红。
22.认真观察下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发生了什么变化(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1所示,描述镁带燃烧的现象: 。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2)图2中蜡烛燃烧属于 ,蜡烛熔化属于 。
(3)图3中发生的变化是 ,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23.【实验目的】研究物质的变化。
(1)【方案设计】
实验名称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研磨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晶体由块状变成 状 变化过程中 (填“有”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 变化
②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 产生 变化过程中 (填“有”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 变化
(2)【实验反思】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②结合上述实验及所学内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物质的三态变化或形变都属于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C、变化过程中有气体产生,此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变化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此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
24.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中的现象: 。
(2)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其本质区别是 。
(3)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 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是 ;化学变化是 ,大理石物理性质有 (写一点)。
四、综合应用题
25.碳铵哪儿去了?
[资料信息]
A.碳铵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铵,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易消失。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B.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铵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常用于检验氨气。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碳铵加热会消失,此过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作出假设:
(1)①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气,发生了 变化。
②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 变化。
收集证据:
(2)完成表格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 管口有水珠 ①有 生成
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 酚酞试纸变红 ②有 生成
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 ③ ④
获得结论:
(3)
交流评价:
(4)①仅仅通过碳铵加热时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来验证碳铵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方案是否严密? 原因是
②能不能根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判断碳铵加热属于什么变化? ,原因 。
③实验证明,碳铵加热确实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碳铵加热的文字表达式:
④碳铵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根据本次实验探究,你认为在使用和储存碳铵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一条即可)。


()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矿土淘洗是将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制作成型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通风晾干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入窑烧制有燃烧等的发生,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A、太阳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风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能发电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力发电的过程中需要燃烧煤等可燃物,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 、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消毒过程中,酒精能与微生物中蛋白质发生反应,从而杀死微生物,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丹桂飘香过程只是微粒的扩散,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落石出只是水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花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百炼成钢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把多余的碳除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积沙成塔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木已成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清扫地面只是改变垃圾灰尘的位置,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整理床铺只是改变床上用品的整齐程度,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烹饪食物,在加热的作用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修剪盆栽只是改变植物的样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6.B
【详解】A、苹果腐烂,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榨取果汁,只是物质形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面包发霉,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菜刀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A、水油分离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有新物质水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的状态改变,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风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9.C
【详解】A、轮胎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汽油挥发 ,是汽油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食品发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是冰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A、钨丝用于制作灯泡中的灯丝,是利用了钨丝熔点高,能导电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水银制作温度计,利用的是汞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稀硫酸除铁锈,利用的是稀硫酸可以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详解】A、毒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详解】A、花香四溢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火上浇油后,油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14.C
【详解】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B、棉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C、白土烧瓷,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D、楠木造船,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C。
15.D
【详解】A、晾晒湿衣服,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起床叠被子,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针线钉纽扣,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生火烧开水,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6.(1) 物理 化学
(2) ①③/③① ④ ②
【详解】(1)白糖熔化变成液体,只是白糖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是物理性质;
②将硫粉加热,硫粉会熔化,是物理性质;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能够燃烧,是化学性质;
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性质;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是化学性质;
故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①③;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④;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②。
17.(1)常温下是固体
(2)颜色为银白色;硬度小;密度比水小;质软等均可
【详解】(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则钠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常温下为固体,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能用小刀切下,说明质软,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说明熔点低等。
(2)见前面分析。
18. ①⑤⑦⑧ ②③④⑥⑨⑩
【详解】①千锤万凿出深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烈火焚烧若等闲,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实质是物质的腐败,微生物的分解,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⑤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⑧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⑩伐薪烧炭南山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①⑤⑦⑧四个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②③④⑥⑨⑩五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①填:①⑤⑦⑧,②填:②③④⑥⑨⑩。
19.(1)①②③
(2)④
(3)⑤⑥/⑥⑤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颜色和状态为物理性质;②气味为物理性质;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描述的是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④分解出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则温度稍高即可分解放出氧气属于化学性质;⑤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属于用途描述;⑥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属于用途描述。
【详解】(1)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①②③。
(2)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④。
(3)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⑤⑥。
20. 物理变化 能耗大,成本高
【详解】由材料“热分离法利用热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可知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热分离法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由材料可知此方法的缺点为能耗大,成本高。
21.(1) 变小 密度比空气小 易溶于水
(2)C
【详解】(1)④中试管看到红色喷泉,说明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中,说明此时试管内压强变小;
实验一中①可知,氨气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一中④可知,能产生喷泉现象,说明氨气易溶于水使试管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分子从A试管运动过来后,要先向上运动,故C试管中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最先全部变红。
22.(1)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
(2)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3) 物理变化 不一定
(4)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1)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判断出白色固体是氧化镁,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熔化,是物态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3)灯泡通电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3.(1) 粉末 无 物理 蓝色沉淀 有 化学
(2)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C
【详解】(1)①研磨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晶体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②A、物质的三态变化或形变,只是状态或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变化过程中有气体产生,此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蒸发变为水蒸气,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变化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此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1)水沸腾,生成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凝成水珠
(2)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3) 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 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硬度大
【详解】(1)装置A中的水加热时,会沸腾,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在试管口遇到冷的玻璃片,会凝结成水滴,故现象为:试管中的水沸腾,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2)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装置A中的水加热时,会沸腾,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产生气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装置B中为反应产生的新物质,产生的气泡,属于化学变化,故其本质区别是: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3)上述实验过程中,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固体、块状、硬度大这些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大理石的物理性质。
25.(1) 物理 化学
(2) 水 氨气 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 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3)碳铵受热消失,发生了化学变化
(4) 不严密 因为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不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不能 碳铵蒸汽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碳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答一条即可)
【详解】(1)①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汽,发生了物理变化;
②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管口有水珠,说明生成了水;
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酚酞试纸变红,说明生成氨气;
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观察到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说明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3)因为有水、氨气生成,所以可以得出碳铵受热消失,发生了化学变化;
(4)①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不严密,是因为因为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不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②因为碳铵蒸汽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说明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③碳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④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容易消失,因此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
【点睛】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山东泰安市化学中考真题(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2021~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化学用语》(学生卷+教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