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上海市崇明区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碳 B.氢 C.氦 D.镁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蔗糖溶解 C.铁丝弯曲 D.湿衣晾干
3.(2022·百色)钾肥能增强作物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K2CO3 B.CO(NH2)2 C.NH4HCO3 D.Ca3(PO4)2
4.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5.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冰和干冰 B.氢气和液氢 C.红磷和白磷 D.水银和银
6.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
A.氧气 B.水 C.氢氧化钙 D.二氧化碳
7.(2022·昆明)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
8.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具有可燃性 B.金刚石硬度很小
C.石墨具有导电性 D.石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9.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将明矾加入浑浊的河水中,静置,河水变澄清
10.有关氢氧化钠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俗称烧碱
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
11.氧化汞固体加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每216g氧化汞加热生成200g汞和16g氧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D.原子、分子均可以构成物质
12.如图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后应制取铜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一氧化碳体现了还原性
B.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酒精灯II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气体排放
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I,再点燃酒精灯II
13.某化合物含两种元素,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氧化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可能是盐 D.可能是碱
14.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氢氧化钠质量、硫酸钠质量随稀硫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代表氢氧化钠
B.加入m克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种类为三种
D.b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二、多选题
15.室温下,测得某种溶液的pH=10,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碱性 B.溶质可能是碳酸钠
C.一定含一种溶质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三、单选题
16.集气瓶可以完成多种实验,以下实验正确的是(  )
A.铁丝在O2中燃烧
B.储存H2
C.除去CO2 中HCl气体
D.气球收集20mL O2
四、多选题
17.现有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将其均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B.溶液质量:乙>甲>丙
C.溶剂质量:丙>乙>甲 D.溶解度:乙>甲=丙
五、填空题
18.化学与生活、能源、科技息息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I.分别取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   ;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   。
II.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1mol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2022年冬奥会中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填“清除可燃物”或“隔绝氧气”)。
(3)我国化学家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
I.乙酸由   种元素组成。
II.1mol乙酸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
III.葡萄糖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六、综合应用题
19.某兴趣小组对某氯化钠样品(可能含有硝酸钾)进行实验探究。
(1)为检验氯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硝酸钾,甲同学取少量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   色,证明样品中含有硝酸钾。
(2)为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足量的水,再进行如下实验。
I.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为确定一定量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
(3)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I.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II.80℃时,200g硝酸钾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不用计算)。
III.某样品中含38.9g氯化钠、9.8g硝酸钾。20℃时,在该样品中加入110g水,充分溶解后,蒸发浓缩;当蒸发至剩余水量为10g时,至60℃时过滤,用数据分析此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组成情况   。
七、实验题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I.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玻璃管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II.如图2,仪器M的名称是   ;该实验目的是   。
(2)根据下列装置和图像回答问题。
I.如图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装置B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集满后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此时装置A中长颈漏斗的作用为   。
II.如图4,研究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图像如图5所示。分析图像,能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并说明理由。   。
八、流程题
21.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手段。
(1)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含有较多FeSO4、CuSO4的废水,为防止废水造成污染和浪费。设计了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
I.实验过程中多次采用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II.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I.理论上要得到较多量的铜,溶液X是   。
(2)为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I.试管a中,实验现象是   ,如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试管b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理由是   。
III.实验结束后,将试管b和试管c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小烧杯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某同学对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可知,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碳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氢名称带“气”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氦名称带“气”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镁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带“石”、“气”、“氵”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铁丝弯曲只是物质的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湿衣晾干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 K2CO3是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符合题意;
B. CO(NH2)2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C. NH4HC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D. Ca3(PO4)2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含有钾元素的化学肥料,属于钾肥。
4.【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 Fe2O3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解析】【解答】A、 冰和干冰都是化合物,不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液氢为同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C、红磷和白磷为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D、水银是汞元素组成,银是由银元素组成,组成元素不同,不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氧气为单质,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符合题意;
B、水为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为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为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化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能闻到特殊气味,是由于构成“84”消毒液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会闻到香味,故A符合题意;
B. 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 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间隔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 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能否再分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金刚石为碳单质,具有可燃性 ,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硬度很大,符合题意;
C、 石墨具有导电性 ,不符合题意;
D、 石墨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具有导电性,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不符合题意;
B、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微弱的淡蓝色 ,符合题意;
C、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二者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观察到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不符合题意;
D、 将明矾加入浑浊的河水中,明矾可吸附悬浮物质使之沉降,静置,河水变澄清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C、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分析;
D、根据明矾的吸附沉降作用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及俗称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符合题意;
B、由微观图示可知,每2个氧化汞分子反应生成2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即每216g氧化汞加热生成200g汞和16g氧气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不符合题意;
D、 氧化汞和氧气由分子构成,汞由原子构成,即原子、分子均可以构成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微观图示中粒子的构成、分子定义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解答】A、 实验中一氧化碳体现了还原性 ,不符合题意;
B、 实验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玻璃管内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不符合题意;
C、实验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空气,CO有可燃性,酒精灯II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气体排放 ,不符合题意;
D、实验时要先通CO排除装置内空气,然后再加热进行反应, 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II,再点燃酒精灯I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及操作步骤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 碱最少由三种元素组成,混合物由不种物质组成,某化合物含两种元素,该化合物可能是氧化物,可能是盐,一定不是混合物和碱;
故选C。
【分析】根据氧化物、混合物、盐、碱的元素组成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水和硫酸钠质量都会增加,氢氧化钠质量减小,甲代表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B、 加入m克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刚好反应结束,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不符合题意;
C、 a点为氢氧化钠部分反应,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钠、氢氧化钠两种 ,符合题意;
D、 b点对应的溶液硫酸过量,向其中加入锌粒,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有气泡产生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水和硫酸钠质量都会增加,氢氧化钠质量减小分析。
15.【答案】A,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室温下,测得某种溶液的pH=10,溶液呈碱性,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溶质可能是碳酸钠 ,符合题意;
C、不一定含一种溶质 ,不符合题意;
D、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根据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溶液中可能含一种碱或呈碱性的盐分析。
16.【答案】D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铁丝在O2中燃烧为防止瓶底炸裂,瓶底需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不符合题意;
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储存H2 瓶口需向下,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与氯化氢都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用石灰水除去CO2 中HCl气体 ,不符合题意;
D、从左侧注入20毫升水,装置内氧气会排出20毫升,即 气球收集20mL O2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要防止炸裂瓶底分析;
B、根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氯化氢都能与石灰水反应分析;
D、根据排水集气法分析。
17.【答案】C,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现有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将其均降温到t1℃, 甲和乙都析出晶体,变成t1℃饱和溶液,丙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是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不符合题意;
B、甲析出晶体质量大于乙,丙不析出晶体,则溶液质量:丙>乙>甲 ,不符合题意;
C、 溶剂质量不变,仍是丙>乙>甲 ,符合题意;
D、 t1℃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符合题意;
故选CD。
【分析】根据降温后甲和乙都析出晶体,变成t1℃饱和溶液,丙变成不饱和溶液,结合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等质量饱和溶液,溶解度大则溶剂质量小分析。
18.【答案】(1)二氧化硫/SO2;天然气;44
(2);清除可燃物
(3)3;1.204×1024;有机化合物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摩尔质量及相关计算;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 CO2和SO2中SO2会导致酸雨;图示中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极少,是更清洁的燃料。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1mol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1molCO2,质量为44g。
(2)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3) I.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II.1mol乙酸中约含有 1.204×1024 个碳原子。 III.葡萄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分析】(1)根据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由图示中物质燃烧的产物及1mol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1molCO2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及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3)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1mol的物质中含有6.02×1023 个粒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19.【答案】(1)紫
(2)AgNO3+NaCl=AgCl↓+NaNO3;称量固体a
(3)36.6g;;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1g,大于9.8g,所以没有硝酸钾析出。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73g,9.8g,因此析出的晶体是NaCl,质量为38.9g。-3.73g=35.17g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1)硝酸钾中含钾元素, 取少量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紫色。
(2) I.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发生的是氯化钠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的反应,方程式为 AgNO3+NaCl=AgCl↓+NaNO3 。 II.为确定一定量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需通过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质量计算出氯化钠质量,所以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称量固体a。
(3) I.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6克。
II.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克,200g硝酸钾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只能溶解169克硝酸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III.某样品中含38.9g氯化钠、9.8g硝酸钾。20℃时,在该样品中加入110g水,充分溶解后,蒸发浓缩;当蒸发至剩余水量为10g时,至60℃时过滤, 因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1g,大于9.8g,所以没有硝酸钾析出。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73g小于38.9g,因此析出的晶体是NaCl,质量为38.9g-3.73g=35.17g.
【分析】(1)根据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紫色分析;
(2)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及测定样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表中数据及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先由溶解度计算出10克水中所溶解的各物质质量,再由溶液中物质质量确定蒸发溶剂时析出晶体种类及质量分析。
20.【答案】(1)b;量筒;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
(2);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锥形瓶口,木条熄灭;储存回流的液体药品;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但吸收二氧化碳后比只装有水使气压降低的更多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 I.电解水实验中a管产生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管产生氢气,b管产生氧气,b管中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II.仪器M的名称量筒,该实验目的是配100g10%的氯化钠溶液。
(2) I.装置A中发生的是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即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 检验装置B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锥形瓶口,木条熄灭 ; 集满后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此时装置A中长颈漏斗的作用为储存回流的液体药品 ; II.研究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分别吸收CO2的效果, 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但吸收二氧化碳后比只装有水使气压降低的更多 ,所以由图像中水吸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趋势,可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步骤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及二氧化碳用燃着木条放瓶口验满,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但吸收二氧化碳后比只装有水使气压降低的更多,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21.【答案】(1)引流作用;Fe+CuSO4=FeSO4+Cu;稀硫酸
(2)有气泡生成;CO2+Ca(OH)2=CaCO3↓+H2O;硝酸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NaCl、BaCl2、NaOH、NaNO3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 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液体。 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理论上要得到较多量的铜,溶液X是能与铁反应但不能与铜反应的硫酸。
(2) 试管a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水,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试管b中, 硝酸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 ,所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将试管b和试管c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小烧杯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 ,说明C中溶液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B中为氯化钡和硝酸钠,混合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硝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参与反应,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 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有剩余,则烧杯中上层溶液中溶质为 NaCl、BaCl2、NaOH、NaNO3 。
【分析】(1)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引流作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与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复分解反应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水或沉淀,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一定有生成物和未参与反应的物质,反应物可能剩余分析。
上海市崇明区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碳 B.氢 C.氦 D.镁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碳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氢名称带“气”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氦名称带“气”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镁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带“石”、“气”、“氵”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蔗糖溶解 C.铁丝弯曲 D.湿衣晾干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铁丝弯曲只是物质的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湿衣晾干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2022·百色)钾肥能增强作物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K2CO3 B.CO(NH2)2 C.NH4HCO3 D.Ca3(PO4)2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 K2CO3是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符合题意;
B. CO(NH2)2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C. NH4HC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D. Ca3(PO4)2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含有钾元素的化学肥料,属于钾肥。
4.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 Fe2O3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5.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冰和干冰 B.氢气和液氢 C.红磷和白磷 D.水银和银
【答案】C
【知识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解析】【解答】A、 冰和干冰都是化合物,不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液氢为同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C、红磷和白磷为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D、水银是汞元素组成,银是由银元素组成,组成元素不同,不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分析。
6.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
A.氧气 B.水 C.氢氧化钙 D.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氧气为单质,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符合题意;
B、水为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为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为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化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分析。
7.(2022·昆明)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能闻到特殊气味,是由于构成“84”消毒液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会闻到香味,故A符合题意;
B. 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 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间隔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 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能否再分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
8.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具有可燃性 B.金刚石硬度很小
C.石墨具有导电性 D.石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金刚石为碳单质,具有可燃性 ,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硬度很大,符合题意;
C、 石墨具有导电性 ,不符合题意;
D、 石墨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具有导电性,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9.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将明矾加入浑浊的河水中,静置,河水变澄清
【答案】B
【知识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不符合题意;
B、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微弱的淡蓝色 ,符合题意;
C、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二者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观察到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不符合题意;
D、 将明矾加入浑浊的河水中,明矾可吸附悬浮物质使之沉降,静置,河水变澄清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C、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分析;
D、根据明矾的吸附沉降作用分析。
10.有关氢氧化钠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俗称烧碱
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及俗称分析。
11.氧化汞固体加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每216g氧化汞加热生成200g汞和16g氧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D.原子、分子均可以构成物质
【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符合题意;
B、由微观图示可知,每2个氧化汞分子反应生成2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即每216g氧化汞加热生成200g汞和16g氧气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不符合题意;
D、 氧化汞和氧气由分子构成,汞由原子构成,即原子、分子均可以构成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微观图示中粒子的构成、分子定义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12.如图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后应制取铜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一氧化碳体现了还原性
B.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酒精灯II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气体排放
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I,再点燃酒精灯II
【答案】D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解答】A、 实验中一氧化碳体现了还原性 ,不符合题意;
B、 实验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玻璃管内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不符合题意;
C、实验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空气,CO有可燃性,酒精灯II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气体排放 ,不符合题意;
D、实验时要先通CO排除装置内空气,然后再加热进行反应, 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II,再点燃酒精灯I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及操作步骤分析。
13.某化合物含两种元素,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氧化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可能是盐 D.可能是碱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 碱最少由三种元素组成,混合物由不种物质组成,某化合物含两种元素,该化合物可能是氧化物,可能是盐,一定不是混合物和碱;
故选C。
【分析】根据氧化物、混合物、盐、碱的元素组成分析。
14.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氢氧化钠质量、硫酸钠质量随稀硫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代表氢氧化钠
B.加入m克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种类为三种
D.b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水和硫酸钠质量都会增加,氢氧化钠质量减小,甲代表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B、 加入m克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刚好反应结束,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不符合题意;
C、 a点为氢氧化钠部分反应,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钠、氢氧化钠两种 ,符合题意;
D、 b点对应的溶液硫酸过量,向其中加入锌粒,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有气泡产生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水和硫酸钠质量都会增加,氢氧化钠质量减小分析。
二、多选题
15.室温下,测得某种溶液的pH=10,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碱性 B.溶质可能是碳酸钠
C.一定含一种溶质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A,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室温下,测得某种溶液的pH=10,溶液呈碱性,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溶质可能是碳酸钠 ,符合题意;
C、不一定含一种溶质 ,不符合题意;
D、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根据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溶液中可能含一种碱或呈碱性的盐分析。
三、单选题
16.集气瓶可以完成多种实验,以下实验正确的是(  )
A.铁丝在O2中燃烧
B.储存H2
C.除去CO2 中HCl气体
D.气球收集20mL O2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铁丝在O2中燃烧为防止瓶底炸裂,瓶底需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不符合题意;
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储存H2 瓶口需向下,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与氯化氢都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用石灰水除去CO2 中HCl气体 ,不符合题意;
D、从左侧注入20毫升水,装置内氧气会排出20毫升,即 气球收集20mL O2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要防止炸裂瓶底分析;
B、根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氯化氢都能与石灰水反应分析;
D、根据排水集气法分析。
四、多选题
17.现有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将其均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B.溶液质量:乙>甲>丙
C.溶剂质量:丙>乙>甲 D.溶解度:乙>甲=丙
【答案】C,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现有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将其均降温到t1℃, 甲和乙都析出晶体,变成t1℃饱和溶液,丙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是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不符合题意;
B、甲析出晶体质量大于乙,丙不析出晶体,则溶液质量:丙>乙>甲 ,不符合题意;
C、 溶剂质量不变,仍是丙>乙>甲 ,符合题意;
D、 t1℃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符合题意;
故选CD。
【分析】根据降温后甲和乙都析出晶体,变成t1℃饱和溶液,丙变成不饱和溶液,结合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等质量饱和溶液,溶解度大则溶剂质量小分析。
五、填空题
18.化学与生活、能源、科技息息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I.分别取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   ;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   。
II.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1mol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2022年冬奥会中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填“清除可燃物”或“隔绝氧气”)。
(3)我国化学家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
I.乙酸由   种元素组成。
II.1mol乙酸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
III.葡萄糖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答案】(1)二氧化硫/SO2;天然气;44
(2);清除可燃物
(3)3;1.204×1024;有机化合物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摩尔质量及相关计算;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 CO2和SO2中SO2会导致酸雨;图示中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极少,是更清洁的燃料。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1mol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1molCO2,质量为44g。
(2)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3) I.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II.1mol乙酸中约含有 1.204×1024 个碳原子。 III.葡萄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分析】(1)根据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由图示中物质燃烧的产物及1mol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1molCO2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及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3)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1mol的物质中含有6.02×1023 个粒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六、综合应用题
19.某兴趣小组对某氯化钠样品(可能含有硝酸钾)进行实验探究。
(1)为检验氯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硝酸钾,甲同学取少量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   色,证明样品中含有硝酸钾。
(2)为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足量的水,再进行如下实验。
I.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为确定一定量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
(3)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I.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II.80℃时,200g硝酸钾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不用计算)。
III.某样品中含38.9g氯化钠、9.8g硝酸钾。20℃时,在该样品中加入110g水,充分溶解后,蒸发浓缩;当蒸发至剩余水量为10g时,至60℃时过滤,用数据分析此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组成情况   。
【答案】(1)紫
(2)AgNO3+NaCl=AgCl↓+NaNO3;称量固体a
(3)36.6g;;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1g,大于9.8g,所以没有硝酸钾析出。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73g,9.8g,因此析出的晶体是NaCl,质量为38.9g。-3.73g=35.17g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1)硝酸钾中含钾元素, 取少量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紫色。
(2) I.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发生的是氯化钠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的反应,方程式为 AgNO3+NaCl=AgCl↓+NaNO3 。 II.为确定一定量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需通过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质量计算出氯化钠质量,所以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称量固体a。
(3) I.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6克。
II.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克,200g硝酸钾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只能溶解169克硝酸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III.某样品中含38.9g氯化钠、9.8g硝酸钾。20℃时,在该样品中加入110g水,充分溶解后,蒸发浓缩;当蒸发至剩余水量为10g时,至60℃时过滤, 因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1g,大于9.8g,所以没有硝酸钾析出。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73g小于38.9g,因此析出的晶体是NaCl,质量为38.9g-3.73g=35.17g.
【分析】(1)根据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紫色分析;
(2)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及测定样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表中数据及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先由溶解度计算出10克水中所溶解的各物质质量,再由溶液中物质质量确定蒸发溶剂时析出晶体种类及质量分析。
七、实验题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I.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玻璃管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II.如图2,仪器M的名称是   ;该实验目的是   。
(2)根据下列装置和图像回答问题。
I.如图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装置B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集满后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此时装置A中长颈漏斗的作用为   。
II.如图4,研究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图像如图5所示。分析图像,能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并说明理由。   。
【答案】(1)b;量筒;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
(2);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锥形瓶口,木条熄灭;储存回流的液体药品;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但吸收二氧化碳后比只装有水使气压降低的更多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 I.电解水实验中a管产生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管产生氢气,b管产生氧气,b管中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II.仪器M的名称量筒,该实验目的是配100g10%的氯化钠溶液。
(2) I.装置A中发生的是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即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 检验装置B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锥形瓶口,木条熄灭 ; 集满后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此时装置A中长颈漏斗的作用为储存回流的液体药品 ; II.研究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分别吸收CO2的效果, 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但吸收二氧化碳后比只装有水使气压降低的更多 ,所以由图像中水吸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趋势,可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步骤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及二氧化碳用燃着木条放瓶口验满,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但吸收二氧化碳后比只装有水使气压降低的更多,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八、流程题
21.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手段。
(1)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含有较多FeSO4、CuSO4的废水,为防止废水造成污染和浪费。设计了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
I.实验过程中多次采用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II.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I.理论上要得到较多量的铜,溶液X是   。
(2)为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I.试管a中,实验现象是   ,如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试管b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理由是   。
III.实验结束后,将试管b和试管c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小烧杯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某同学对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可知,烧杯中上层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答案】(1)引流作用;Fe+CuSO4=FeSO4+Cu;稀硫酸
(2)有气泡生成;CO2+Ca(OH)2=CaCO3↓+H2O;硝酸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NaCl、BaCl2、NaOH、NaNO3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 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液体。 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理论上要得到较多量的铜,溶液X是能与铁反应但不能与铜反应的硫酸。
(2) 试管a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水,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试管b中, 硝酸钠与氯化钡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 ,所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将试管b和试管c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小烧杯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 ,说明C中溶液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B中为氯化钡和硝酸钠,混合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硝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参与反应,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 另取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有剩余,则烧杯中上层溶液中溶质为 NaCl、BaCl2、NaOH、NaNO3 。
【分析】(1)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引流作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与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复分解反应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水或沉淀,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一定有生成物和未参与反应的物质,反应物可能剩余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年小区域化学联考三模试题

下一篇:2023年山东泰安市化学中考真题(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