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2021-2022九下第三次周考——化学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2021-2022九下第三次周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分)
1.(2022九下·长春月考)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而且时刻发生着各种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塑料老化 B.海水晒盐 C.纺棉成布 D.盐酸挥发
2.(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CO B.O3 C.N2 D.SO2
3.(2022九下·长春月考)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水 B.一氧化碳 C.氯化钠 D.金刚石
4.(2022九下·长春月考)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移开蒸发皿 D.读出液体体积
5.(2022九下·长春月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指靛蓝(化学式为C16H10N2O2),其耐热性差,对柠檬酸、酒石酸和碱不稳定,是人类使用历史悠久的染料一。下列有关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该物质中含有2个氧原子
C.氮、氧元素质量比是1:1 D.保存需要密封阴凉干燥
6.(2022九下·长春月考)保护环境善待大自然是每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不列关于环境问题认识不合理的是(  )
A.大力提倡使用布袋子、竹篮子等替代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效应
C.合理使用农药和提倡使用农家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D.工业废水经过滤后用于浇灌衣作物,可以节约用水
7.(2021·青岛)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8.(2022九下·长春月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实验室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灼烧蚕丝,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9.(2022九下·长春月考)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一氧化碳能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
C.碱性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碱溶液pH一定大于7
D.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由化学反应提供
10.(2022九下·长春月考)到本世纪中叶,完成“碳达峰”,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来实现对二氧化碳处理。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分离、浓缩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以减少碳排放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D.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2022九下·长春月考)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钙元素   ;
(2)生石灰   ;
(3)硝酸钙   。
12.(2022九下·长春月考)硫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1)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图A中16表示的含义为   ;
②图B中x=   _,硫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用离子符号表示) ;
(2)如图2是在一个密闭系统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②该反应的化学力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13.(2022九下·长春月考)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关乎百姓生命健康,天然水必须经过净化达标后才能饮用。
(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常用   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
(2)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水面上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某藻类含化学式为C106H263O106N16P的物质,则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
14.(2022九下·长春月考)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少量的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
(2)食醋是家庭厨房中常备的调味品,在常温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食醋的pH   (填
“大于”或“小于”)4%的食醋的pH,要使食醋的pH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厨房中常用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糖类的食材有   ;
(4)厨房中小餐桌有的是用玻璃钢制作的,玻璃钢属于   (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15.(2022九下·长春月考)溶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在常温下,小明按照图1实验操作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甲完全溶解),其正确顺序为   (用序号填空)。将配制的甲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g;
(2)图2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点的意义是   ;
②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③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降温至t2℃时,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C.降温至t1℃时,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在降温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E.在降温过程中,只有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④图2中B点是用50g水配制成的甲溶液,现需将甲溶液由B点状态移至C点状态,准确具体的操作是   。
16.(2022九下·长春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乙的化学式为   (写出一种即可);
(2)氢氧化钙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写出氢氧化钙的一种用途   ;
(3)当甲为某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甲的化学式为   ;
(4)写出硫酸转化为硫酸铜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2022九下·长春月考)作为北京市区唯一新建的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
(1)炼钢的原材料是生铁。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
式   ;
(2)为了探究铁与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收集了包括铁在内的三种金属片,分别编号为X、Y、Z。他把X、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铁与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铁用化学式表示) ;
(3)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实验室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①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   ;你选择上述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②向盛有12g大理石(杂质不参与反应)的反应容器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反应容器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则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8.(2022九下·长春月考)化学上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许多气泡,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1)[探究Ⅰ]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反应产生的气体是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他们作出猜想的依据是
[实验Ⅰ]取适量镁条、100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   ①正确。
(2)图1装置A应选用图2 (D~F)中的装置   (填装置序号) ;
(3)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把 “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这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在B和C装置之间添加盛有   的洗气瓶;
(4)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 (CO32-、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促进了镁与水反应的离子是CO3-而不是Na+、OH-。
实验2中G的作用是   ;试剂X是   ;
(5)[探究Ⅲ] :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是   ,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塑料老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纺棉成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臭氧是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分析,其中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的氧化物,空气中各成分都不属于污染物。
3.【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氢气、水等;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4.【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应用火柴引燃酒精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发生火灾,故A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B错误;
C、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移开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滴加液体;
C、应用坩埚钳移开蒸发皿;
D、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5.【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靛蓝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靛蓝由靛蓝分子构成,一个靛蓝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4×2):(16×2)=7:8,故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靛蓝耐热性差,因此靛蓝保存需要密封阴凉干燥,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靛蓝由靛蓝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D、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白色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大量使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因此大力提倡使用布袋子、竹篮子等替代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控制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所以合理使用农药和提倡使用农家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工业废水经过滤后用于浇灌衣作物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大量使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B、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农药和农家肥可提高产量,过量使用会污染环境;
D、过滤后的工业废水浇灌衣作物会造成污染。
7.【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六月茉莉花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解释不符合题意;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解释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是因为升高温度,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解释符合题意;
D、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氧气中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的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物质状态改变是分子间隔改变及氧气与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同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解析】【解答】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瓶塞不会出现白雾,故A错误;
B、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C错误;
D、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蚕丝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浓硫酸不易挥发;
B、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
C、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D、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9.【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混合物可能只含一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铁生成铁,但冶炼金属不一定要用一氧化碳,故B错误;
C、pH>7的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
D、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变化,但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由化学反应提供,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铁也能用其他还原性较强的物质;
C、pH>7的溶液呈碱性;
D、物理变化也可能产生能量变化。
10.【答案】D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该过程将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分离、浓缩后利用,可减少碳排放,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均含有碳元素,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不是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还存在光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该过程可将二氧化碳分离、浓缩后循环利用;
B、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C、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均含有碳元素;
D、电解水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利用光分解水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1.【答案】(1)Ca
(2)CaO
(3)Ca(NO3)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3)硝酸根显-1价,钙离子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硝酸钙的化学式为: Ca(NO3)2 。
【分析】(1)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
(3)硝酸根显-1价,钙离子显+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
12.【答案】(1)硫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6;6;得到;S2-
(2)2:1;2SO2+O2 2SO3;化合反应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①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图A中16表示的含义为硫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6;
②原子中,核外荷数=核外电子数,则16=2+8+x,解得x=6,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硫离子S2-;
(2)①由图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②该反应为氧气和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O2 2SO3;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1)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氧气和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13.【答案】(1)活性炭;过滤
(2)N、P
【知识点】水的净化;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因此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常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操作可分离固液混合物,则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过滤;
(2)根据该藻类的化学式可知,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N、P。
【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和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分析;
(2)根据N、P和K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分析。
14.【答案】(1)红
(2)大于;加水或加碱
(3)大米、面粉
(4)复合材料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厨房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2)同种酸,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则在常温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食醋的pH大于4%的食醋的pH;加水或加碱能使食醋的pH变大;
(3)大米和面粉富含糖类,食用油富含油脂,鸡蛋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因此富含糖类的食材有大米、面粉;
(4)玻璃钢是由合成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
【分析】(1)根据厨房清洁剂显碱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分析; (2)根据酸性越强pH越小分析; (3)根据大米和面粉富含糖类分析; (4)根据玻璃钢是由合成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分析。
15.【答案】(1)②、⑤、①、④、③;150
(2)t1℃时,甲丙溶解度相等;丙>乙>甲;AE;向溶液中加入( S2- S1) g甲物质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①、④、③;溶质的质量为10g,溶剂的质量为40g,设加水的质量为x,,解得x=150g;
(2)①图中A点时甲丙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则A的意义为: t1℃时,甲丙溶解度相等 ;
②由图可知,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
③A、t3℃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因此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A正确;
B、甲、乙溶液的质量未知,因此降温至t2℃时,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和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比较,故B错误;
C、降温至t1℃时,甲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变为t1℃时的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变为t1℃时的不饱和溶液,又因在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同,此时甲溶液饱和,丙溶液不饱和,因此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C错误;
D、在降温过程中,甲、乙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变为饱和溶液,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E、在降温过程中,甲、乙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丙的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变为t1℃时的不饱和溶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E正确;
故答案为:AE;
④t3℃时,甲的溶解度为S2g,50g水最多溶解S2 g甲,因此将甲溶液由B点状态依次移至C点状态和A点状态,准确的操作是t3℃时, 向溶液中加入 ( S2- S1) g甲物质。
【分析】(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分析。
16.【答案】(1)NaOH
(2)改良酸性土壤
(3)Ba(OH)2
(4)H2SO4+Cu(OH)2=CuSO4+2H2O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乙可以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2)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性,在生活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的物质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的化学式为Ba(OH)2;
(4)硫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
【分析】甲能与硫酸铜、硫酸反应,则甲可以是碱或活泼金属,氢氧化钙转化得到的乙能与硫酸铜反应,则乙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丙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丙是酸或二氧化碳。
17.【答案】(1)Fe2O3+3CO 2Fe+3CO2
(2)Fe>X>Z
(3)BC;反应物为固液,条件为常温;7.3%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2)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X、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液产生氢气,X不反应,所以金属活动性:Y>X,排在前面的金属(除钾、钙、钠外)可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则金属活动性:X>Z,综合可知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X>Z;
(3)①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为液体,大理石为固体,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故发生装置选择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择装置C;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原因是反应物为固液,条件为常温;
②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2g-107.6g=4.4g,设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则有:,

解得x=7.3%,
故答案为:7.3% 。
【分析】(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②先设未知数,正确书写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稀盐酸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列比例式计算。
18.【答案】(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D
(3)浓硫酸
(4)对比;NaOH
(5)稀盐酸;MgCO3+2HCl=MgCl2+H2O+CO2↑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不含二氧化碳,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进而可说明猜想①正确,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该反应不需要加热,不需要铁架台支撑,则装置A应选择D;
(3)改进方案是在B、C装置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以吸收从B装置带出的水蒸气;
(4)实验2中G的作用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水不能加快产生气体的速率;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促进了镁与水反应的离子是碳酸根而不是氢氧根、钠离子,则试剂X是NaOH;
(5) 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 则试剂Y可以是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2HCl=MgCl2+H2O+CO2↑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分析;
(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4)根据变量可知G为对比实验分析;
(5)根据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2021-2022九下第三次周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分)
1.(2022九下·长春月考)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而且时刻发生着各种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塑料老化 B.海水晒盐 C.纺棉成布 D.盐酸挥发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塑料老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纺棉成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CO B.O3 C.N2 D.SO2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臭氧是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是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分析,其中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的氧化物,空气中各成分都不属于污染物。
3.(2022九下·长春月考)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水 B.一氧化碳 C.氯化钠 D.金刚石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氢气、水等;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4.(2022九下·长春月考)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移开蒸发皿 D.读出液体体积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应用火柴引燃酒精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发生火灾,故A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B错误;
C、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移开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滴加液体;
C、应用坩埚钳移开蒸发皿;
D、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5.(2022九下·长春月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指靛蓝(化学式为C16H10N2O2),其耐热性差,对柠檬酸、酒石酸和碱不稳定,是人类使用历史悠久的染料一。下列有关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该物质中含有2个氧原子
C.氮、氧元素质量比是1:1 D.保存需要密封阴凉干燥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靛蓝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靛蓝由靛蓝分子构成,一个靛蓝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4×2):(16×2)=7:8,故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靛蓝耐热性差,因此靛蓝保存需要密封阴凉干燥,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靛蓝由靛蓝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D、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6.(2022九下·长春月考)保护环境善待大自然是每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不列关于环境问题认识不合理的是(  )
A.大力提倡使用布袋子、竹篮子等替代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效应
C.合理使用农药和提倡使用农家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D.工业废水经过滤后用于浇灌衣作物,可以节约用水
【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白色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大量使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因此大力提倡使用布袋子、竹篮子等替代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控制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所以合理使用农药和提倡使用农家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工业废水经过滤后用于浇灌衣作物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大量使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B、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农药和农家肥可提高产量,过量使用会污染环境;
D、过滤后的工业废水浇灌衣作物会造成污染。
7.(2021·青岛)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六月茉莉花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解释不符合题意;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解释不符合题意;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是因为升高温度,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解释符合题意;
D、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氧气中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的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物质状态改变是分子间隔改变及氧气与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同分析。
8.(2022九下·长春月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实验室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灼烧蚕丝,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解析】【解答】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瓶塞不会出现白雾,故A错误;
B、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C错误;
D、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蚕丝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浓硫酸不易挥发;
B、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
C、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D、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9.(2022九下·长春月考)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一氧化碳能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
C.碱性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碱溶液pH一定大于7
D.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由化学反应提供
【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混合物可能只含一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铁生成铁,但冶炼金属不一定要用一氧化碳,故B错误;
C、pH>7的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
D、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变化,但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由化学反应提供,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铁也能用其他还原性较强的物质;
C、pH>7的溶液呈碱性;
D、物理变化也可能产生能量变化。
10.(2022九下·长春月考)到本世纪中叶,完成“碳达峰”,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来实现对二氧化碳处理。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分离、浓缩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以减少碳排放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D.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D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该过程将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分离、浓缩后利用,可减少碳排放,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均含有碳元素,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不是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还存在光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该过程可将二氧化碳分离、浓缩后循环利用;
B、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C、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均含有碳元素;
D、电解水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利用光分解水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2022九下·长春月考)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钙元素   ;
(2)生石灰   ;
(3)硝酸钙   。
【答案】(1)Ca
(2)CaO
(3)Ca(NO3)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3)硝酸根显-1价,钙离子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硝酸钙的化学式为: Ca(NO3)2 。
【分析】(1)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
(3)硝酸根显-1价,钙离子显+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
12.(2022九下·长春月考)硫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1)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图A中16表示的含义为   ;
②图B中x=   _,硫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用离子符号表示) ;
(2)如图2是在一个密闭系统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②该反应的化学力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答案】(1)硫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6;6;得到;S2-
(2)2:1;2SO2+O2 2SO3;化合反应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①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图A中16表示的含义为硫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6;
②原子中,核外荷数=核外电子数,则16=2+8+x,解得x=6,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硫离子S2-;
(2)①由图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②该反应为氧气和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O2 2SO3;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1)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氧气和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13.(2022九下·长春月考)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关乎百姓生命健康,天然水必须经过净化达标后才能饮用。
(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常用   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
(2)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水面上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某藻类含化学式为C106H263O106N16P的物质,则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
【答案】(1)活性炭;过滤
(2)N、P
【知识点】水的净化;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因此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常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操作可分离固液混合物,则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过滤;
(2)根据该藻类的化学式可知,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N、P。
【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和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分析;
(2)根据N、P和K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分析。
14.(2022九下·长春月考)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少量的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
(2)食醋是家庭厨房中常备的调味品,在常温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食醋的pH   (填
“大于”或“小于”)4%的食醋的pH,要使食醋的pH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厨房中常用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糖类的食材有   ;
(4)厨房中小餐桌有的是用玻璃钢制作的,玻璃钢属于   (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答案】(1)红
(2)大于;加水或加碱
(3)大米、面粉
(4)复合材料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厨房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2)同种酸,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则在常温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食醋的pH大于4%的食醋的pH;加水或加碱能使食醋的pH变大;
(3)大米和面粉富含糖类,食用油富含油脂,鸡蛋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因此富含糖类的食材有大米、面粉;
(4)玻璃钢是由合成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
【分析】(1)根据厨房清洁剂显碱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分析; (2)根据酸性越强pH越小分析; (3)根据大米和面粉富含糖类分析; (4)根据玻璃钢是由合成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分析。
15.(2022九下·长春月考)溶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在常温下,小明按照图1实验操作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甲完全溶解),其正确顺序为   (用序号填空)。将配制的甲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g;
(2)图2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点的意义是   ;
②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③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降温至t2℃时,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C.降温至t1℃时,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在降温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E.在降温过程中,只有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④图2中B点是用50g水配制成的甲溶液,现需将甲溶液由B点状态移至C点状态,准确具体的操作是   。
【答案】(1)②、⑤、①、④、③;150
(2)t1℃时,甲丙溶解度相等;丙>乙>甲;AE;向溶液中加入( S2- S1) g甲物质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①、④、③;溶质的质量为10g,溶剂的质量为40g,设加水的质量为x,,解得x=150g;
(2)①图中A点时甲丙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则A的意义为: t1℃时,甲丙溶解度相等 ;
②由图可知,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
③A、t3℃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因此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A正确;
B、甲、乙溶液的质量未知,因此降温至t2℃时,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和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比较,故B错误;
C、降温至t1℃时,甲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变为t1℃时的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变为t1℃时的不饱和溶液,又因在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同,此时甲溶液饱和,丙溶液不饱和,因此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C错误;
D、在降温过程中,甲、乙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变为饱和溶液,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E、在降温过程中,甲、乙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丙的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变为t1℃时的不饱和溶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E正确;
故答案为:AE;
④t3℃时,甲的溶解度为S2g,50g水最多溶解S2 g甲,因此将甲溶液由B点状态依次移至C点状态和A点状态,准确的操作是t3℃时, 向溶液中加入 ( S2- S1) g甲物质。
【分析】(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分析。
16.(2022九下·长春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乙的化学式为   (写出一种即可);
(2)氢氧化钙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写出氢氧化钙的一种用途   ;
(3)当甲为某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甲的化学式为   ;
(4)写出硫酸转化为硫酸铜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NaOH
(2)改良酸性土壤
(3)Ba(OH)2
(4)H2SO4+Cu(OH)2=CuSO4+2H2O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乙可以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2)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性,在生活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的物质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的化学式为Ba(OH)2;
(4)硫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
【分析】甲能与硫酸铜、硫酸反应,则甲可以是碱或活泼金属,氢氧化钙转化得到的乙能与硫酸铜反应,则乙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丙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丙是酸或二氧化碳。
17.(2022九下·长春月考)作为北京市区唯一新建的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
(1)炼钢的原材料是生铁。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
式   ;
(2)为了探究铁与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收集了包括铁在内的三种金属片,分别编号为X、Y、Z。他把X、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铁与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铁用化学式表示) ;
(3)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实验室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①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   ;你选择上述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②向盛有12g大理石(杂质不参与反应)的反应容器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反应容器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则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1)Fe2O3+3CO 2Fe+3CO2
(2)Fe>X>Z
(3)BC;反应物为固液,条件为常温;7.3%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2)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X、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液产生氢气,X不反应,所以金属活动性:Y>X,排在前面的金属(除钾、钙、钠外)可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则金属活动性:X>Z,综合可知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X>Z;
(3)①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为液体,大理石为固体,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故发生装置选择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择装置C;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原因是反应物为固液,条件为常温;
②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2g-107.6g=4.4g,设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则有:,

解得x=7.3%,
故答案为:7.3% 。
【分析】(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②先设未知数,正确书写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稀盐酸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列比例式计算。
18.(2022九下·长春月考)化学上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许多气泡,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1)[探究Ⅰ]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反应产生的气体是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他们作出猜想的依据是
[实验Ⅰ]取适量镁条、100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   ①正确。
(2)图1装置A应选用图2 (D~F)中的装置   (填装置序号) ;
(3)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把 “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这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在B和C装置之间添加盛有   的洗气瓶;
(4)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 (CO32-、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促进了镁与水反应的离子是CO3-而不是Na+、OH-。
实验2中G的作用是   ;试剂X是   ;
(5)[探究Ⅲ] :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是   ,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答案】(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D
(3)浓硫酸
(4)对比;NaOH
(5)稀盐酸;MgCO3+2HCl=MgCl2+H2O+CO2↑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不含二氧化碳,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进而可说明猜想①正确,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该反应不需要加热,不需要铁架台支撑,则装置A应选择D;
(3)改进方案是在B、C装置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以吸收从B装置带出的水蒸气;
(4)实验2中G的作用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水不能加快产生气体的速率;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促进了镁与水反应的离子是碳酸根而不是氢氧根、钠离子,则试剂X是NaOH;
(5) 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 则试剂Y可以是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2HCl=MgCl2+H2O+CO2↑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分析;
(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4)根据变量可知G为对比实验分析;
(5)根据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1.3功》同步练习-2023-2024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答案)

下一篇:重庆市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