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是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3.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以上都是
4.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
5.放映幻灯时,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 )
A.小于一倍焦距。
B.等于一倍焦距。
C.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大于两倍焦距。
6.用照相机给物体拍照时,照相底片的位置离镜头的距离( )
A 小于焦距。
B 等于焦距。
C 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
D大于两倍焦距。
7.用放大镜看自己手的指纹,当手指与放大镜的距离为5厘米时,能看到清晰、放大的指纹,这个放大镜的焦距( )
A 大于5厘米 B 小于5厘米 C 等于5厘米 D 以上都有可能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图1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 照相机。
B 潜望镜。
C 放映机。
D 放大镜。
9.图2所示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种邮票。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 大于10厘米 B 大于20厘米
C 小于10厘米 D 小于20厘米
10.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烛焰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0厘米 B.15厘米 C.20厘米 D.30厘米。
11.当烛焰离凸透镜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0厘米 B.40厘米 C.30厘米 D.20厘米
13.图3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答案:C
14.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
二、填空题
1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_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_________。
17.如图4所示、把一只玻璃球分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则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____。
18. 有下列光学器具:①潜望镜、②放大镜、③老花眼镜、④穿衣镜、⑤牙医的内窥镜、⑥幻灯机镜头。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1)一类包括__________(填写器具名称前序号),其特征为__________。
(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填写器具名称前序号),其特征为__________。
19.如图5所示,其中线段MM’ 叫做透镜的____________。O点叫做____________,位于透镜的____________
20.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符号_________表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表示。
2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成为__________光线,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______________,该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用符号_______表示。
22.透镜的__________各有一个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_________。
23.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又叫做_______透镜,凸透镜越厚对光的_________作用越明显,焦距越________。
24.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又叫做_______,常见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就是一块______。
25.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直尺测量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焦距,他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线,移动凸透镜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直尺进行测量,如图6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厘米。
26.丢弃的玻璃瓶某些部位如果装有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因此,为了防止森林起火,应禁止在森林中乱丢玻璃瓶。
27.我们把物体到_________的距离叫做物距,用_________表示。把像到_________的距离叫做像距,用_________表示。
29.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得到的,而对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往往采用列表法进行归纳、分析。下表为一某学生为了分析、归纳凸透镜成像特点而初步设计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你把表格中空白的项目填写完整。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例举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u<f
30.若有一个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距离透镜3倍焦距处,则像距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像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最后像比物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1.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__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像,放大镜成的是__________像(均选填“虚”或“实”)。
32.如图7所示,把手放在一盛水的烧瓶后面,看到手的像是一个_______的像,这是由光的_______现象形成的。
33.牛顿在1666年做了___________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白光是一种___________光。(选“单色或“复色”)
3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两次_________(选填“折射”或“反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_____连续排列的七彩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是红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色光。
三、画图题
35.在图8的A~D中,画出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6.在图9中已知某一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沿AC方向射出,AC与主光轴平行;另一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沿OB方向射出(O是透镜的光心),试画出与光线AC和OB分别对应的入射光线。
37.在图10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四、实验题
3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3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________跟烛焰的_______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从光具座上读取的物距和像距应跟凸透镜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比较,才能归纳出实验结果。
40.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 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_。
② 在如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③ 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
④ 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4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时应先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________,使它们的________跟烛焰的_______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________;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图13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处,则应在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直到光屏上的像最________为止。
42.在图12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5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_______,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_______。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透镜左侧光具座上的某一位置,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的像_________后,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用另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B替换透镜A(位置不变),此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的像一定是_______的(选填“倒立”、“正立”、“放大”或“缩小”)。
43.图13所示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情景,所用透镜焦距为10厘米,图示烛焰的中心和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上,图示情景验证的是凸透镜成________像的特点(填写像的性质)。
44.小王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14所示的A、B、C、D四处,则:蜡烛放在________处时光屏上成的像最大;蜡烛放在______处时光屏上成的像离凸透镜最近;蜡烛放在______处时在光屏上找不到像。
45.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15所示。首先将烛焰、透镜、光屏放置在_________上,并将三者的中心调节在________________。
(1)该同学把这块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地面大约15厘米处出现了一个亮点,由此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厘米;
(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A点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那么成的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仍保持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B点时,若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该像肯定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透镜并调至C点时,成像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小明利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6所示的光路图。图中10厘米表示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_____________上,并使凸透镜、光屏和_____________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5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① 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__________厘米,
② 当烛焰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4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凸透镜A(焦距为20厘米)前某一位置上,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到的现象如图17(a)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调换不同的凸透镜B和C重复实验,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10(b)、(c)所示,已知fA >fB >fC。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a)和(b)和(c)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如图18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
① 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厘米或____________厘米。
② 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③ 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厘米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49.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图19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____高度。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5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____________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___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