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 练习题---第四单元 盐 化肥(含解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练习题---盐 化肥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Cl、AgNO3、CuSO4 B.H2SO4、KC1、NaOH
C.Na2SO4、KNO3、HCl D.FeCl3、NaNO3、KOH
2.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A.除杂的方法 B.化学物质中的“三”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CO2中混有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三大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三种黑色氧化物——CuO、MnO2、Fe3O4
C.化学物质与俗名 D.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氢氧化钠——火碱碳酸氢钠——纯碱 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用“灯火试验”
A.A B.B C.C D.D
3.下列归纳总结的知识完全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氨气
C.CO与CO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性质也相同
D.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4.化学与能源、材料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可以增加粮食产量
B.利用化学综合运用自然资源,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
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D.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可以保障人体健康
5.分类是学习化学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碱类的是
A.食盐(NaCl) B.纯碱(Na2CO3)
C.生石灰(CaO) D.烧碱(NaOH)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煤用于取暖 B.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C.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D.小苏打可以用作发酵粉
7.用下列实验方法区别物质,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滴加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B.加水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
C.用燃着的木条:氧气和二氧化碳
D.观察溶液颜色:食盐水和蔗糖溶液
8.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KCl
B.KNO3
C.Ca3(PO4)2
D.NH4HCO3
9.下列关于物质鉴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用熟石灰就可以鉴别(NH4)2SO4、K2SO4 两种化肥
B.只用酚酞就可以鉴别 NaOH、NaCl、Na2SO4、稀盐酸四种溶液
C.只用水(可以使用温度计)就可以鉴别 NaCl、NaOH、NH4NO3 三种固体
D.不需要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 Na2CO3、HNO3、NaNO3、CaCl2 四种溶液
10.下列关于硝酸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 B.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g
C.硝酸铵能与氢氧化钾反应 D.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1.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2O3Fe(OH)3
B.CuOCuSO4CuCl2
C.SSO2H2SO4
D.CO2Na2CO3NaOH
1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HCl+CuO=CuCl2+H2O
B.H2O+CO2=H2CO3
C.CaO+H2O=Ca(OH)2
D.2HCl+Cu(OH)2=CuCl2+2H2O
13.某花圃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则应施用
A.硝酸钾 B.碳酸钾 C.尿素 D.磷酸二氢钾
14.“金秋好时节,大悟赏红叶”。近年,我市陆续建立了许多生态景致,广大市民赏花叶、观美景、采摘农产品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市民的假日生活。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倡导绿色出行 B.严禁焚烧落叶秸秆 C.坚持分类回收垃圾 D.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二、填空题
1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生石灰和水反应_______。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
(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
(4)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
(5)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
(6)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
16.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图示为部分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A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的碱,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这种碱、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图B示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择H、O、C、Cl、Ca、Na六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常用来改良土壤酸性的碱_____;
(2)在人体内被称为胃酸的酸_____;
(3)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________。
18.“大理石”是常见的筑装饰材料,容易受到酸雨(含硫酸)的侵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如图1所示,用以下装置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
(1)装置A中,用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若用装置C,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如图2所示)______。(用字母X、Y、Z进行排序)
(4)为了收集一瓶较为纯净且干燥的CO2气体,进行了如图3实验:打开活塞,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
2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__口(填“①”或“②”)通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将仪器a改为______。二是将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稀释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
①量筒 ②药匙 ③烧杯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
四、推断题
21.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D是补钙剂的有效成分,E是常见的调味品,F、H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22.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E,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说明:硫酸钙视为可溶物)
实验 A+B B+C B+D C+D
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1)写出溶液E中溶质的化学式:E______。
(2)写出溶液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溶液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五、计算题
23.小山同学在实验室练习初中化学实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药品: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小山同学在实验室练习该实验,取100g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质量的图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发生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溶液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求原溶液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4.向7.73g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38.18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Na2CO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 NaCl与AgNO3能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且CuS04 溶液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B. H2SO4、与NaOH能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C. Na2S04、KN03、HCl三种物质之间不反应,且溶液是无色的,符合题意;D. FeCl3与KOH能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指的是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反应生成水、气体、沉淀。
2.C
【详解】A、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正确;
CO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三大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正确;
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必须是氧元素,CuO、MnO2、Fe3O4均为黑色氧化物,正确;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正确;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错误;
D、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用“灯火试验”,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说明氮气不与任何物质反应,故A错误;
B、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属于碱,浓硫酸能与碱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其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D、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化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提高农作物产量,农药可以杀死害虫等,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故A正确;
B、利用化学综合运用自然资源,会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故B错误;
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所以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故A正确;
D、利用化学合成药物,药的作用就是抑制细菌和病毒,以保障人体健康,故D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食盐(NaCl)属于盐,不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B、纯碱(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CaO)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D、烧碱(NaOH)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符合题意;
故选D项。
6.B
【详解】A、煤燃烧放出大量热,用于取暖,利用了化学性质;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潮解性,可以作干燥剂,利用了物理性质;
C、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因为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利用了化学性质;
D、小苏打可以用作发酵粉,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糕点疏松多孔,利用了化学性质。
故选B。
7.D
【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食盐水和蔗糖溶液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溶液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睛】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8.B
【详解】A、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是钾肥;
B、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氮元素,是复合肥;
C、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是磷肥;
D、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是氮肥;
故选B。
9.B
【详解】A、由于铵盐遇碱能释放氨气,所以(NH4)2SO4和K2SO4两种化肥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生成的是硫酸铵,无味的是硫酸钾;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NaOH、NaCl、Na2SO4、稀盐酸四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中性、酸性,分别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无色、无色、无色,再分别将NaCl、Na2SO4、稀盐酸滴加至红色溶液中,能使红色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法鉴别NaCl、Na2SO4,故选项说法错误。
C、NaOH、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N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Cl2;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NO3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0.C
【分析】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性质、化学肥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详解】A、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氨气、硝酸钾、水,符合题意;
D、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A、铁和氧气能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错误;
B、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错误;
C、硫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是亚硫酸,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正确;
故选D。
12.D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详解】A、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氧化铜是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误;
B、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3.A
【分析】根据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说明必须施用含有N、K元素的复合肥;
【详解】A、属于含有N、K元素的复合肥,A正确;
B、碳酸钾中只有营养元素钾元素,属于钾肥,B错误;
C、化学式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C错误;
D、化学式中有营养元素P、K,属于复合肥,D错误。
故选A。
14.D
【详解】A、倡导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说法正确;
B、焚烧落叶秸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B说法正确;
C、坚持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故C说法正确;
D、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能禁止使用,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5.(1)
(2)
(3)
(4)
(5)
(6)
【详解】(1)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最外层电子数 钠离子和氯离子 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沉淀
【详解】(1)据图A可看出:钠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通过得到最外层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两者相互结合形成氯化钠,故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这种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为氢氧化钠)、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图可知: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沉淀。
17. Ca(OH)2 HCl Na2CO3(合理即可)
【详解】(1)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
(2)在人体内被称为胃酸的酸为盐酸,化学式为:HCl;
(3)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且碳酸钠由Na、C、O三种元素组成,化学式为:Na2CO3。
18.CaCO3+H2SO4 = CaSO4+CO2↑+H2O
【详解】“大理石”是常见的筑装饰材料,容易受到酸雨(含硫酸)的侵蚀,原因是CaCO3+H2SO4 = CaSO4+CO2↑+H2O。
19.(1)酒精灯
(2) AD(或BD) (或) 在n端放一个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Z 、Y、 X
(4) 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浓硫酸/浓H2SO4
【解析】(1)
装置A中酒精灯作为热源可以用于加热。
(2)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通过加热氯酸钾分解制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A装置,收集方法应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装置选用D,或是通过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B装置,故答案为:AD(或B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m端通入,若气体满了在n端能检测到氧气的存在,故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在n端放一个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
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反应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二氧化碳不能沿导管排出,试管内的压强增大,试管内的液面逐渐下降,长颈漏斗内的液柱逐渐升高,固体和液体逐渐分离,故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Z、Y、X。
(4)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制得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故装置C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20. AD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NaHCO3+HCl=NaCl+H2O+CO2↑ 2H2O22H2O+O2↑ 分液漏斗 ①③⑤⑥
【详解】(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干燥,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为了充分吸收氯化氢气体,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②口通入,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AD;CaCO3+2HCl=CaCl2+H2O+CO2↑;②;NaHCO3+HCl=NaCl+H2O+CO2↑;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将仪器a改为分液漏斗,是因为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体滴加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在稀释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故填:2H2O22H2O+O2↑;分液漏斗;①③⑤⑥。
21.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等(合理即可) 置换
【分析】D是补钙剂的有效成分,D是碳酸钙,E是常见的调味品,E是氯化钠,A和B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则AB为氯化钙和碳酸钠;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F、H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F为二氧化碳,H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G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G为碳单质。一氧化碳和I在高温下生成二氧化碳,则I可能为氧化铁。B和C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B为碳酸钠,C为稀盐酸。
【详解】(1)D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2)C为稀盐酸,C的一种用途是制取氢气,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等(合理即可)。
(3)反应⑤为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5)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为分解反应;反应④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为化合反应。反应⑤为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22. NaOH
【详解】B+C,产生气体,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B、C为碳酸钠和稀硫酸中的一种,B能与A、D反应生成沉淀,硫酸只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B为碳酸钠溶液,C为稀硫酸;A、D为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溶液中的一种,C+D能产生沉淀,则D为氯化钡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则E为氢氧化钠。
(1)溶液E为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NaOH。
(2)溶液B与C反应,即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溶液B和D反应,即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解该类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23.(1)(2)Na2SO4、NaOH(3)16%
【详解】(1)a—b段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图可知,b点时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c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故c点溶液溶质是:Na2SO4、NaOH;
(3)设原溶液中硫酸铜质量为x
x= 16g
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6%。
24.(1)5.91;(2)5%
【详解】(1)由图像可知,每加入20g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1.97g,当加入60g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3.94g+1.97g=5.91g,即m=5.91。
(2)解:设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氯化钡的质量为y。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 练习题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含解析)

下一篇:外研版八年级下册夯实基础训练module9-10(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