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化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类汇编-05实验题


重庆市中考化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类汇编-05实验题
一.氧气的制取装置(共2小题)
1.(2023 重庆)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A、图B装置都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O2。固体X的化学式为    ,固体Y可以是    (填序号)。
A.红砖粉
B.硫酸铜
C.氯化钠
(2)图C中仪器a的名称是    ,该实验可观察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    气味的气体。
(3)图D所示是将氨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常见稳定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021 重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
(2)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里欲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O2,需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3)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    。
(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    (填名称)。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3.(2021 重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   (填序号)处炭化程度最大。
(2)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3)图C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红磷过量
B.气密性不好
C.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4)图D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纸花变红,可能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三.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共1小题)
4.(2023 重庆)微型化学实验,因节能环保备受青睐,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图2两个微型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在直径约为1.5cm的水滴两边,同时放少量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固体。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微粒运动越慢,反之越快。实验中在    (填“A”或“B”)区域会先出现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2所示:探究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规律。
步骤1:向点滴板1~6号的孔穴中先加入如图2所示的试剂,再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6号孔穴中水的作用是    。
步骤2:将步骤1中所得的1号溶液和4号溶液互滴后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选出下列组合中互滴后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填序号)。
A.1号、5号
B.1号、3号
C.3号、4号
D.4号、5号
步骤3:重复步骤1,用吸管向5号孔穴吹入人呼出的气体,溶液表面出现白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共3小题)
5.(2022 重庆)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
(1)实验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    (填序号)。蒸发过程中,提供热源的玻璃仪器名称为    。
(2)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化学式为P4,着火点为40℃)。
向图2装置中通入O2后,   (填“甲”或“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比较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填序号)。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着火点
C.需要氧气参与
6.(2022 重庆)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粗盐配制NaCl溶液,设计了两步实验。
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NaCl固体。
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C的名称    。
(2)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    (填序号)。
(3)第一步实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第二步实验量取水时应选择    (填“10”“50”或“100”)mL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2021 重庆)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
(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    。
【探究过程】
(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    。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
【反思交流】
(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5)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    (填序号)。
A.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稀盐酸、BaCl2溶液
C.NaOH溶液、Na2CO3溶液
五.盐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8.(2023 重庆)某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进行如图所示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注射器完好,手能推动活塞,这是因为分子    。
(2)图乙:仪器a的名称是    。用手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    ,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图丙:实验室制备CO2时,注射器中所装的试剂为    ,反应后无块状固体剩余,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若观察到    ,说明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
六.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1小题)
9.(2022 重庆)化学产品制备正向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工业制备硫酸铜的两种方案原理如下:
Ⅰ: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Ⅱ:2Cu+O2 2CuO CuO+H2SO4═   (完成化学方程式)
(2)某兴趣小组三名同学探究制备硫酸铜的新方案,原理如下:
Ⅲ:Cu+H2O2+H2SO4═CuSO4+2H2O
将反应物混合,观察到:开始有少量气泡,而后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蓝色,试管发热。逸出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    。
他们对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非常好奇,推测是某些因素导致了H2O2分解。
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所导致,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于是设计了如表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试剂 温度 现象
① 10mL30%H2O2、1mL10%CuSO4 30℃ 产生少量气泡
② 10mL30%H2O2、    30℃ 无明显现象
③ 10mL30%H2O2、1mL10%CuSO4 80℃ 产生较多气泡
甲同学对比实验①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请将表中实验②补充完整。
乙同学对比实验    (填编号)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
丙同学认为,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    。
(3)综合评价制备CuSO4的方案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Ⅲ比Ⅰ更环保、比Ⅱ更节能
B.消耗等质量铜,Ⅲ生成CuSO4最多
C.Ⅲ中有原料发生分解,造成试剂浪费
重庆市中考化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类汇编-05实验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氧气的制取装置(共2小题)
1.(2023 重庆)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A、图B装置都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O2。固体X的化学式为  KMnO4 ,固体Y可以是  AB (填序号)。
A.红砖粉
B.硫酸铜
C.氯化钠
(2)图C中仪器a的名称是  集气瓶 ,该实验可观察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  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3)图D所示是将氨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常见稳定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2N2+6H2O 。
【答案】(1)KMnO4;AB;
(2)集气瓶;刺激性;
(3)4NH3+3O22N2+6H2O。
【解答】解:(1)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固体X的化学式为KMnO4。
装置B属于固液常温型,固体Y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固体Y可以是红砖粉、硫酸铜。
(2)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该实验可观察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将氨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常见稳定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的单质和氧化物分别是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故答案为:
(1)KMnO4;AB;
(2)集气瓶;刺激性;
(3)4NH3+3O22N2+6H2O。
2.(2021 重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  外焰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
(2)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实验室里欲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O2,需选用的装置是  AC (填序号)。
(3)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  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
(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  澄清石灰水 (填名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常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答案为:外焰;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室里欲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O2,需选用的装置是AC,因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答案为:2H2O22H2O+O2↑;AC;
(3)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答案为: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澄清石灰水;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3.(2021 重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 a (填序号)处炭化程度最大。
(2)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B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3)图C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可能原因是 BC (填序号)。
A.红磷过量
B.气密性不好
C.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4)图D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纸花变红,可能原因是 逸出的二氧化碳带有水分或是使用的浓盐酸挥发出来导致的结果 (写一条即可)。
【答案】(1)a;
(2)B;
(3)4P+5O22P2O5;BC;
(4)逸出的二氧化碳带有水分或是使用的浓盐酸挥发出来导致的结果。
【解答】解:(1)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故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a处炭化程度最大,故填:a;
(2)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填:B;
(3)图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可能是因为气密性不好或是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故填:4P+5O22P2O5;BC;
(4)图D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纸花变红,可能是因为逸出的二氧化碳带有水分或是使用的浓盐酸挥发出来导致的结果,故填:逸出的二氧化碳带有水分或是使用的浓盐酸挥发出来导致的结果。
三.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共1小题)
4.(2023 重庆)微型化学实验,因节能环保备受青睐,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图2两个微型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在直径约为1.5cm的水滴两边,同时放少量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固体。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微粒运动越慢,反之越快。实验中在  A (填“A”或“B”)区域会先出现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
(2)如图2所示:探究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规律。
步骤1:向点滴板1~6号的孔穴中先加入如图2所示的试剂,再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6号孔穴中水的作用是  作对比 。
步骤2:将步骤1中所得的1号溶液和4号溶液互滴后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选出下列组合中互滴后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BD (填序号)。
A.1号、5号
B.1号、3号
C.3号、4号
D.4号、5号
步骤3:重复步骤1,用吸管向5号孔穴吹入人呼出的气体,溶液表面出现白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答案】(1)A;CuSO4+2NaOH=Cu(OH)2↓+Na2SO4;
(2)步骤1:作对比;
步骤2:BD;
步骤3:CO2+Ca(OH)2=CaCO3↓+H2O。
【解答】解:(1)如图1所示:在直径约为1.5cm的水滴两边,同时放少量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固体。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微粒运动越慢,反之越快。硫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则氢氧化钠运动得快,所以实验中在A区域会先出现沉淀,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如图2所示:探究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规律。
步骤1:向点滴板1~6号的孔穴中先加入如图2所示的试剂,再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1~5号的孔穴中分别是酸性、碱性溶液,水是中性溶液,则6号孔穴中水的作用是作对比。
步骤2:将步骤1中所得的1号溶液和4号溶液互滴后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即酸性、碱性溶液互滴后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A、1号、5号都是碱性溶液,互滴后溶液颜色不会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B、1号、3号分别是碱性、酸性溶液,互滴后溶液颜色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C、3号、4号都是酸性溶液,互滴后溶液颜色不会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4号、5号分别是酸性、碱性溶液,互滴后溶液颜色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步骤3:重复步骤1,用吸管向5号孔穴吹入人呼出的气体,溶液表面出现白膜,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
(1)A;CuSO4+2NaOH=Cu(OH)2↓+Na2SO4;
(2)步骤1:作对比;
步骤2:BD;
步骤3:CO2+Ca(OH)2=CaCO3↓+H2O。
四.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共3小题)
5.(2022 重庆)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
(1)实验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  ③①② (填序号)。蒸发过程中,提供热源的玻璃仪器名称为  酒精灯 。
(2)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化学式为P4,着火点为40℃)。
向图2装置中通入O2后, 乙 (填“甲”或“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P4+5O22P2O5 。比较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C (填序号)。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着火点
C.需要氧气参与
【答案】(1)③①②;酒精灯;
(2)乙;P4+5O22P2O5;C。
【解答】解:(1)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成一个扇形,即③→①,然后打开中间,使其中一边是3层,一边1层,即,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
蒸发过程中,提供热源的玻璃仪器名称为酒精灯。
(2)向图2装置中通入O2后,乙烧杯中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5O22P2O5。
比较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通氧气前,不能燃烧,通氧气后,能燃烧,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参与。
故答案为:
(1)③①②;酒精灯;
(2)乙;P4+5O22P2O5;C。
6.(2022 重庆)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粗盐配制NaCl溶液,设计了两步实验。
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NaCl固体。
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C的名称  酒精灯 。
(2)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  D (填序号)。
(3)第一步实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4)第二步实验量取水时应选择  50 (填“10”“50”或“100”)mL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酒精灯;
(2)D;
(3)引流;
(4)50;偏大。
【解答】解:(1)仪器C的名称是酒精灯。
(2)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烧杯、酒精灯、漏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烧杯。
(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5%=2.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2.5g=47.5g(合47.5mL)。应选择50mL量筒。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D;
(3)引流;
(4)50;偏大。
7.(2021 重庆)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
(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探究过程】
(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MgCl2(或氯化镁) 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  NaOH(或氢氧化钠) 。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
【反思交流】
(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  沉淀部分溶解 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5)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  A (填序号)。
A.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稀盐酸、BaCl2溶液
C.NaOH溶液、Na2CO3溶液
【答案】(1)玻璃棒;
(2)MgCl2(或氯化镁);CaCl2+Na2CO3=CaCO3↓+2NaCl;
(3)NaOH(或氢氧化钠);
(4)沉淀部分溶解;
(5)A。
【解答】解:(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用玻璃棒搅拌就可以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故填:玻璃棒;
(2)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在步骤1中,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氯化镁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这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同时还生成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填:MgCl2(或氯化镁);CaCl2+Na2CO3=CaCO3↓+2NaCl;
(3)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这已经将可能存在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碳酸钠完全除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故填:NaOH(或氢氧化钠);
(4)硫酸钡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而碳酸钡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沉淀部分溶解,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故填:沉淀部分溶解;
(5)上述实验中,过滤所得滤液中仍含有氯化钡,所以应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用于除去硫酸钠,然后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用于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所以应调整Na2CO3溶液、BaCl2溶液的滴加顺序;故填:A。
五.盐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8.(2023 重庆)某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进行如图所示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注射器完好,手能推动活塞,这是因为分子  间有间隔 。
(2)图乙: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用手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  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图丙:实验室制备CO2时,注射器中所装的试剂为  稀盐酸 ,反应后无块状固体剩余,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若观察到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无气泡产生 ,说明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
【答案】(1)间有间隔;
(2)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稀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无气泡产生。
【解答】解:(1)注射器完好,手能推动活塞,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2)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用手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则注射器中所装的试剂为稀盐酸。
反应后无块状固体剩余,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若观察到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无气泡产生,说明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
(1)间有间隔;
(2)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稀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无气泡产生。
六.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1小题)
9.(2022 重庆)化学产品制备正向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工业制备硫酸铜的两种方案原理如下:
Ⅰ: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Ⅱ:2Cu+O2 2CuO CuO+H2SO4═ CuSO4+H2O (完成化学方程式)
(2)某兴趣小组三名同学探究制备硫酸铜的新方案,原理如下:
Ⅲ:Cu+H2O2+H2SO4═CuSO4+2H2O
将反应物混合,观察到:开始有少量气泡,而后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蓝色,试管发热。逸出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  氧气 。
他们对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非常好奇,推测是某些因素导致了H2O2分解。
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所导致,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于是设计了如表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试剂 温度 现象
① 10mL30%H2O2、1mL10%CuSO4 30℃ 产生少量气泡
② 10mL30%H2O2、 1mL水  30℃ 无明显现象
③ 10mL30%H2O2、1mL10%CuSO4 80℃ 产生较多气泡
甲同学对比实验①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请将表中实验②补充完整。
乙同学对比实验  ①③ (填编号)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
丙同学认为,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  产生大量气泡是硫酸铜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
(3)综合评价制备CuSO4的方案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
A.Ⅲ比Ⅰ更环保、比Ⅱ更节能
B.消耗等质量铜,Ⅲ生成CuSO4最多
C.Ⅲ中有原料发生分解,造成试剂浪费
【答案】(1)CuSO4+H2O;
(2)氧气;1mL水;①③;产生大量气泡是硫酸铜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3)AC。
【解答】解:(1)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该气体为氧气;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所导致,甲同学对比实验①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根据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硫酸铜是变量,故②10mL30% H2O2、1mL水;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乙同学实验变量是温度,其它相同,故乙同学对比实验①③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产生大量气泡是硫酸铜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3)A.Ⅰ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Ⅱ中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故Ⅲ比Ⅰ更环保、比Ⅱ更节能,正确;
B.根据Ⅰ、Ⅱ、Ⅲ方程式可知,铜和生成的硫酸铜关系为Cu~CuSO4,故消耗等质量铜,生成CuSO4一样多,错误;
C.Ⅲ中过氧化氢发生分解,造成试剂浪费,正确;
故选:AC。
故答案为:
(1)CuSO4+H2O;
(2)氧气;1mL水;①③;产生大量气泡是硫酸铜和温度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3)AC。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7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重庆市中考化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类汇编-07高频考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