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基础题(答案)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基础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
1、很多古诗词与化学完美融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说明金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描述的是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C. “添得醋来风韵美,试尝道甚生滋味”,说明食醋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生石灰的制取方法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氧 B.空气 C.石灰石 D.矿泉水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块状的固体一般用药匙取
B.用完试剂后,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C.为了避免浪费,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D.用药匙取用食盐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碳酸钠粉末
4、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③为实验 B. ②为猜想假设
C. ①为观察 D. ③为设计实验
5、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15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
A. 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C.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 计算物质世界重量
6、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B.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石灰石加入稀盐酸有气泡
7、实验时若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
A.用嘴吹灭 B.用书扇灭 C.用水冲灭 D.用湿抹布扑灭
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湿衣晾干 B. 菜刀生锈 C. 铁丝弯曲 D. 冰雪融化
9、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是( )
①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 ②用玻璃钢制成船体 ③单晶硅.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 D. ①③
10、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8%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100mL 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A.22.5mL和77.5mL B.21mL和79mL
C.38mL和 62mL D.21.5mL和78.5mL
11、给7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⑧玻璃棒。
A.②④⑥⑦ B.②④⑦ C.①③④ D.④⑤⑧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苹果榨汁 B. 面包生霉 C. 冰雪融化 D. 蔗糖溶于水
13、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 “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 水与油可以互变
C.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 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14、《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会迅速熄灭
C.“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比空气中氮气含量要高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表明氧原子也随之消失
15、在称取5.1克二氧化锰粉末、当指针向左偏转时,这时应采取措施是(  )
A.加砝码 B.减少粉末 C.加入粉末 D.调节平衡螺母
二、填空题
16、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是各个阶段的重大成果或发现:①火药;②铜器;③纸④火的使用⑤纳米技术;⑥陶瓷⑦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⑧发现元素周期律;⑨“绿色化学”。请你将序号填入相应的阶段中。
古代化学: ;
近代化学 ;
现代化学 。
17、图1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可燃物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实验最后打开弹簧夹,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是_____
A 木炭 B 铁丝 C 红磷 D 蜡烛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
(4)图2是对图1实验的改进,请指出其中一个优点_____放大镜对太阳光有_____作用。
18、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图中常用于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H(填编号,下同)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以选择仪器D ,使用该仪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某同学在量8mL水时,俯视读数,则该同学实际量得水的体积< 8mL(填“>”、“<”或“=”);
(3)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仪器
19、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_ .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 .
(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20、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到:“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说明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指明化学对人类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根据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举出几例现实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实例:
(1) (2)
(3) (4) 。
21、读下面短文,用“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四个概念前的序号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于______),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于______),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于______),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于______)。
22、下表呈现了2种常见的错误操作,请写出正确操作。
序号 (1) (2)
错误操作
闻气体气味 取用固体
正确操作 ________ ________
三、阅读回答问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 ,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四、实验题。
24、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反应完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答出两条即可):_____ 、_____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基础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
1、很多古诗词与化学完美融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说明金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描述的是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C. “添得醋来风韵美,试尝道甚生滋味”,说明食醋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生石灰的制取方法
【答案】A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氧 B.空气 C.石灰石 D.矿泉水
【答案】A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块状的固体一般用药匙取
B.用完试剂后,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C.为了避免浪费,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D.用药匙取用食盐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碳酸钠粉末
【答案】B
4、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③为实验 B. ②为猜想假设
C. ①为观察 D. ③为设计实验
【答案】A
5、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15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
A. 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C.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 计算物质世界重量
【答案】C
6、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B.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石灰石加入稀盐酸有气泡
【答案】B
7、实验时若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
A.用嘴吹灭 B.用书扇灭 C.用水冲灭 D.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D
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湿衣晾干 B. 菜刀生锈 C. 铁丝弯曲 D. 冰雪融化
【答案】B
9、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是( )
①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 ②用玻璃钢制成船体 ③单晶硅.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 D. ①③
【答案】A
10、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8%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100mL 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A.22.5mL和77.5mL B.21mL和79mL
C.38mL和 62mL D.21.5mL和78.5mL
【答案】D
11、给7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⑧玻璃棒。
A.②④⑥⑦ B.②④⑦ C.①③④ D.④⑤⑧
【答案】A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苹果榨汁 B. 面包生霉 C. 冰雪融化 D. 蔗糖溶于水
【答案】B
13、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 “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 水与油可以互变
C.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 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答案】C
14、《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会迅速熄灭
C.“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比空气中氮气含量要高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表明氧原子也随之消失
【答案】A
15、在称取5.1克二氧化锰粉末、当指针向左偏转时,这时应采取措施是(  )
A.加砝码 B.减少粉末 C.加入粉末 D.调节平衡螺母
【答案】B
二、填空题
16、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是各个阶段的重大成果或发现:①火药;②铜器;③纸④火的使用⑤纳米技术;⑥陶瓷⑦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⑧发现元素周期律;⑨“绿色化学”。请你将序号填入相应的阶段中。
古代化学: ;
近代化学 ;
现代化学 。
【答案】①②③④⑥; ⑦⑧; ⑤⑨。
17、图1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可燃物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实验最后打开弹簧夹,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是_____
A 木炭 B 铁丝 C 红磷 D 蜡烛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
(4)图2是对图1实验的改进,请指出其中一个优点_____放大镜对太阳光有_____作用。
【答案】(1)C
(2)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
(3)红磷量不足等 (4)操作简便等 聚光
18、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图中常用于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H(填编号,下同)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以选择仪器D ,使用该仪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某同学在量8mL水时,俯视读数,则该同学实际量得水的体积< 8mL(填“>”、“<”或“=”);
(3)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仪器
【答案】(1)H;(2)D;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3)F。
19、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_ .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 .
(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答案】供给呼吸;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20、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到:“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说明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指明化学对人类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根据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举出几例现实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实例:
(1) (2)
(3) (4) 。
【答案】(1)食盐是一种调味剂 (2)石灰浆刷墙 (3)醋酸除水垢
(4)煤气作燃料 (5)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等等
21、读下面短文,用“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四个概念前的序号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于______),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于______),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于______),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于______)。
【答案】①;③;④;②
22、下表呈现了2种常见的错误操作,请写出正确操作。
序号 (1) (2)
错误操作
闻气体气味 取用固体
正确操作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用手扇闻气体;左手水平拿好试管,用镊子或药匙取药品,放在试管口处,再慢慢将试管直立,使药品慢慢滑落到试管低端
三、阅读回答问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 ,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答案】(1)氧气; (2)化合物; (3)ADE。
四、实验题。
24、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反应完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答出两条即可):_____ 、_____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
【答案】(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氮气
(2)红磷量不足 装置气密性不好
(3)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1-6 期中作文范文

下一篇: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