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练习题-专题七 -初识酸、碱和盐(含解析)

仁爱版练习题--初识酸、碱和盐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
A.把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
D.把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盛有水的量筒内稀释
2.将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暴露在空气中,变化的结果正确的是
A.质量都增大 B.质量都减小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3.为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应该选择施用的化肥是
A.(NH4)2SO4 B.K2CO3 C.磷矿粉 D.KNO3
4.探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 的是气体、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实验组合是(  )
组合 滴管中 烧瓶中
A HCl Zn
B HCl CaCO3
C H2O NH4NO3
D H2SO4(浓) H2O
A.A B.B C.C D.D
5.2022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太空培养实验。水 稻种子在太空中的生长离不开氮肥,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A.NH4Cl B.KNO3 C.Ca3(PO4)2 D.K2SO4
6.化学实验一定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实验仪器 B.取用液体药品
C.给固体加热 D.稀释浓硫酸
7.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中若缺少氮元素可能导致叶片发黄,下列物质中属于氮肥的是
A.硫酸铵 B.氯化钾 C.硫酸钠 D.熟石灰
8.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制作叶脉书签 B.钻木取火
C.比较硬度 D.酸雨的腐蚀
9.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课外 实验
实验 结论 说明蜡烛 含有炭黑 说明有些花的色素 可做酸碱指示剂 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种 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A.A B.B C.C D.D
10.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过滤
C.测定溶液的pH值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A.熟石灰 B.硝酸铵
C.稀盐酸 D.氯化钠
12.下列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FeSO4 B.Fe2O3→FeCl2
C.Na2CO3→NaOH D.CuO→CuCl2
二、填空题
13.补齐连线。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___
14.了解物质的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请按下列要求将合适物质的序号填入相应空行。
A 氢氧化钙 B 氖气 C 二氧化碳 D 硝酸钾 E 活性炭
(1)用于吸附色素、异味的是_____;
(2)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
(3)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_____;
(4)可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5)用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
1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氧气 ②活性炭 ③生石灰 ④盐酸 ⑤硝酸钾 ⑥淀粉,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能吸附有异味物质的是_____;
(2)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
(4)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
(5)可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6)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
16.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新装修的房间里可以放活性炭除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
(2)校园中的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____(填字母).
A. K2CO3 B.NH4Cl C.Ca(H2PO4)2
(3)三支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白色固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钙中的一 种,只要加入足量的________,就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
三、推断题
17.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通常情况下,B、C、D、E、F均为气体,C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F有刺激性气味,G是一种无色液体,J是纯碱,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_____,G______
(2)反应①由空气分离得到,利用了各成分的_______不同。
(3) 反应②利用C、E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得到F,则消耗的C、E 的质量比为______
(4)反应③在常温下能发生的原因______
(5)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A、B、C、D、E、F、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X是红色固体单质,F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MnO2起______________作用。
(2)物质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在实验室中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Cl2的制备
(1)根据实验室制备Cl2的反应原理,图一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
(2)为获得纯净的氯气,可利用装置D除去Cl2中混有的_____;装置E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若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现象是_____。
(3)图二的装置用于收集Cl2,则气体应从图三中的_____(填“a”或“b”)进入。
(4)多余的Cl2通入NaOH溶液中进行尾气吸收,请配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NaOH+_____Cl2═_____NaCl+_____NaClO+_____H2O
Ⅱ.Cl2的性质及用途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用活动性强的金属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同理非金属单质间也存在相似的规律。已知,非金属单质活动性强弱关系如下:Cl2>I2>S.试写出将Cl2通入Na2S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Cl2可用于生产“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和盐酸。
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②喷洒“84”消毒液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主要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
A 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间有间隔
③工业上常用氢气和氯气反应制盐酸,在实验室我们测定稀盐酸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测定的操作是_____。
20.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三个实验中都使用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实验A中,可以更换一种药品保证实验的成功,可以用药品_______进行实验。
(3)实验B中,大烧杯内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填序号)。
①酚酞分子不运动 ②氨水的pH小于7 ③氨水显碱性 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4)实验C中,主要利用了铜良好的_______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五、计算题
2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1)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多少
(2)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NaOH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小明用稀盐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g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内,逐滴加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测定烧杯内溶液的pH,当pH=7时,共加入稀盐酸20g。
(1)滴加过程中,当测得烧杯内溶液pH>7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
(2)请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错误;
B、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者与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爆炸的发生,故B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先用水润湿pH试纸,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在烧杯中盛水,后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防止浓硫酸飞溅,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体积,不能作为配制溶液的容器,故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质量减少,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错误;B、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质量减少,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错误;C、盐酸敞口放置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变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硫酸敞口放置,溶质不变,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错误;D、盐酸敞口放置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变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硫酸敞口放置,溶质不变,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正确。故选D。
点睛: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时,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但原因却不相同。浓盐酸是因其挥发性使溶质氯化氢的质量减小,从而使其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是因其吸水性使溶剂水的质量增大,从而使其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3.D
【详解】氮肥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KNO3既含有氮元素又含有钾元素,故选D。
4.C
【分析】气压变化的原因
1、气体的增加或者减少:气体增多气压变大,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2、温度变化:升温气压变大,降温气压变小
外界大气压在短时间内认为是不发生变化的
【详解】A、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气体增多气压变大,外界大气压不变,会压缩气球,气球变小,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原理同A,气球变小,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降温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外界气体进入气球,使气球变大,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升温气压变大,外界大气压不变,会压缩气球,气球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正确;
B、KNO3中含有钾、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错误;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误;
D、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连接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标签未朝向手心处,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但是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应在烧杯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含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硫酸铵含氮元素,氯化钾、硫酸钠、熟石灰不含氮元素,故选:A。
8.C
【详解】A、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此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比较硬度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酸雨腐蚀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例如酸雨中的硫酸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C。
9.A
【详解】A、生成炭黑的实验说明蜡烛含有碳元素,而不是说明蜡烛含有炭黑,描述错误,故符合题意;
B、有些花的色素遇到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有些花的色素可做酸碱指示剂,描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该实验中可燃物已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燃烧只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描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碘能溶解在酒精中,而不能溶解在水中,所以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溶解性不同,描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根据生成炭黑的实验说明蜡烛含有碳元素进行解答;根据有些花的色素遇到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进行解答;根据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根据碘能溶解在酒精中,而不能溶解在水中进行解答。
10.A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B不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C不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除去氧气,但是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D不正确。故选A。
11.A
【分析】由图可知,pH越大,镉吸收量越小,故应施加碱性物质。
【详解】A、熟石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符合题意;
B、硝酸铵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以一步实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亚铁,故选项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一步实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一步实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3.
【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熟石灰呈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反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酒精是乙醇的俗称。
故填:。
14. E D B A C
【详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色素、异味,故填E;
(2)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D;
(3)氖气属于稀有气体,通电后发红光,用于制造电光源,故填B;
(4)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和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且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价格便宜,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A;
(5)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常用作气体肥料,故填C。
15. ② ① ④ ⑤ ③ ⑥
【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去除异味;
(2)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3)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稀盐酸反应,稀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4)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
(5)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6)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
16. 吸附性 B 水
【详解】新装修的房间里可以放活性炭除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叶子发黄.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需要选择含氮的肥料,NH4Cl属于氮肥,K2CO3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B。
由于氯化钠能溶于水,溶液温度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碳酸钙难溶于水,会有固体沉淀,只要加入足量的水,就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
CaO H2O 沸点 14:3 常温下NaHCO3溶解度较小
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C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C为氮气。
F有刺激性气味气体:F为氨气或二氧化硫。能由C制得,所以是氨气。
J是纯碱:J为碳酸钠。
G是一种无色液体,G通电可分解为E和D。E和氮气可制取氨气。所以G为水,D为氧气,E为氢气。
碳酸钙煅烧生成A和B,B与氯化钠、水、氨气可制取碳酸氢钠和H,所以A为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H为氯化铵。
A(氧化钙)与G(水)反应生成I,所以I为氢氧化钙。
碳酸氢钠加热可生成J,J与I(氢氧化钙)可生成碳酸钙,所以J为碳酸钠。
所以A为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C为氮气,D为氧气,E为氢气,F为氨气,G为水,H为氯化铵,I为氢氧化钙,J为碳酸钠。
带入条件验证。符合。
【详解】(1)A为氧化钙,化学式CaO,G为水,化学式H2O。
(2)空气分离得到氮气和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利用的是空气中各成份的沸点不同。
(3)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氮气,氢元素全部来自于氢气。所以消耗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与氨气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相同,为:14:3。
(4)反应③在常温下能发生的原因,常温下NaHCO3溶解度较小,生成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
(5)反应④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18. 催化 Ca(OH)2 CuO+2HCl═CuCl2+H2O 有蓝色沉淀物生成 复分解反应
【分析】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A、C分别是H2O2、H2O。F为蓝色溶液,F为含有铜离子的盐,X是红色固体单质,B是O2,X是Cu,2Cu+O22CuO,E为CuO,CuO+2HCl=CuCl2+H2O,F为CuCl2。CaO+H2O=Ca(OH)2,D是Ca(OH)2,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MnO2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起催化作用。
(2)物质D的化学式为Ca(OH)2。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Cl2= Cu(OH)2↓+CaCl2,现象为有蓝色沉淀物生成。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点睛】在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 C 氯化氢气体 除去水蒸气 白纸变黑 a 2 1 1 1 1 +1 B pH试纸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确定溶液的pH
【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
(2)根据氯气中混有的杂质、杂质去除方法以及浓硫酸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5)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6)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分子的性质以及测定溶液pH的方法来分析。
【详解】(1)在实验室中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该反应属于固液加热型,所以选择装置C来制取。故填:C。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所以可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再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除去水蒸气,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若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现象是白纸变黑。故填:氯化氢气体;除去水蒸气;白纸变黑。
(3)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图三装置收集氯气时,氯气从长管进入。故填:a。
(4)观察可知,反应后有两个钠原子,所以反应物NaOH前面添加化学计量数2,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即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2;1;1;1;1。
(5)由题干信息可知,将Cl2通入Na2S溶液中反应生成硫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6)①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填:+1。
②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所以喷洒“84”消毒液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故填:B。
③测定溶液pH的简单方法是用pH试纸测定;测定操作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确定溶液的pH。故填:pH试纸;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确定溶液的pH。
20. 烧杯 硫酸铜溶液 小烧杯b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③④ 导热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详解】(1)A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试管、烧杯,B实验用到的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C实验用到的仪器有烧杯,因此三个实验中都使用的仪器名称是烧杯,故填:烧杯;
(2)该装置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装置是敞开的不是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实验,且镁和氯化钠不能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可以将氯化钠溶液换成硫酸铜溶液进行验证,故填:硫酸铜溶液;
(3)由于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氨分子会不断地运动,会向四周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烧杯b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显碱性,pH大于7,氨分子和酚酞分子都在不断运动,故填:小烧杯b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③④;
(4)C实验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铜片上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这一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填:导热;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1.(1)5.3g;(2)75.0% (3)2NaOH+CO2=Na2CO3+H2O
【分析】本题结合图像进行有关问题的探究,题目选择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碱性物质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并能计算样品的物质质量分数,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看明白图像的含义,注意图像中特殊的点的意义,然后结合题目条件,解答此类问题。
【详解】由图像可知,在检验样品中的杂质时加入稀硫酸,并无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原因是在碱性溶液中,硫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不产生气体,当加入的硫酸的质量为50多克时,开始与样品中的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随着反应的进行,当继续滴加硫酸时,产生的气体为2.2g,并且不再变化,说明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完毕,由此可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样品的碳酸钠的质量,同理也可计算出原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从而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过程如下:
[数据处理]从图中得知:产生CO2的最大量为2.2g。
(1)解:设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则:
x=5.3g
(2)则样品中NaOH质量分数为:
[反思与交流]由图象可知开始加入硫酸时无气体生成,则一定是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2.(1)NaCl和NaOH
(2)解:设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答: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复习题-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含解析)

下一篇:广东省茂名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