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复习
一、单选题
1.为防治含硫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仅有Fe和O
B.步骤①的反应为
C.可看作该过程的催化剂
D.每参与反应,需消耗标准状况下
2.在一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通入相同物质的量的和,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的质量保持不变
B.保持不变
C.的生成速率与的消耗速率相等
D.、、、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3.下图为某锌-铜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D.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4.已知:,4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一定条件下,分别在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X和Y,反应体系中相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浓度/ 10分钟时物质的浓度/
c(X) c(Y) c(Z)
甲 400 1 1 0.5
乙 T1 1 1 0.4
丙 400 1 2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10分钟时
B.乙中,可能T1<400
C.丙中,a<0.5
D.丙中,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1molX和2molY,X的转化率提高
5.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或操作正确的是
A.SO2的制备 B.液液分离 C.HCl的吸收 D.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
6.时,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图①中时,和的转化率均为33.3%
C.图②中的可逆反应为
D.图①②中,当时,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
7.如图是典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若用含硝酸盐废水替代图中氧气,可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已知:a室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和)。关于该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质子交换膜从a室进入b室
B.a室内发生氧化反应,电极为正极
C.b室内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D.该电池不能在高温环境工作
8.如图所示电池装置可将HCOOH转化为KH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消耗1molO2,可将2molFe2+转化为Fe3+
B.放电过程中需补充的物质X为KOH
C.左室电极反应式为:HCOO-+2OH--2e-=HCO+H2O
D.放电时,K+由右室通过阳离子膜移向左室
9.为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两组对照试验:①锌粒,稀硫酸;②锌粒,稀硫酸,比较两者收集的体积为(折合成标准状况)所用的时间。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用和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关系为
B.若实验①用了,则用来表示的速率为
C.该实验所需要的主要仪器除以上装置中的仪器,不需要其它仪器
D.组装好仪器后,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段距离,若活塞能恢复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10.℃时,在4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0到5 min Z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反应在℃进行(),反应进行2 min中后X的浓度大于0.175 mol/L
1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气体M和2mol气体N,生成气体P和固体Q,产物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测得第7min时容器内剩余0.2mol气体M和0.4mol气体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min内,Q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会减小
D.5min后,反应停止,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0
12.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C.容器温度不变 D.消耗的速率与生成的速率为1:2
13.如下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a表示吸热反应,图b是放热反应
C.图b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图b可以表示Mg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
14.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的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B.该反应中有N-H键生成
C.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都含有共价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非选择题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是1molNO2(g)和1mol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活化能E1的变化是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的变化是_____。图中最稳定的是_____(填“反应物”“过渡态”或“生成物”)。
(2)50mL0.50mol L-1盐酸与50mL0.55mol 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g cm-3,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J g-1 ℃-1)。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温度差
盐酸 NaOH溶液 t1/℃ t2/℃ (t2-t1)/℃
1 25.0 25.2 25.1 28.5 3.4
2 24.9 25.1 25.0 28.3 3.3
3 25.6 25.4 25.5 29.0 3.5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隔热层的作用是_____。根据表中数据,结合题干信息,请写出生成1molH2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3)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2.0万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表中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N≡N F-F N-F
键能/kJ mol-1 941.7 154.8 283.0
写出N2(g)与F2(g)反应合成NF3(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4)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这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第二步反应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1molNH(aq)全部氧化成NO(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6.CO2转化成有机物可实现碳循环。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3min到9min,v(H2)=______mol L-1 min-1。
(2)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编号)。
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H2,同时生成1molH2O
D.v正(H2)=3v逆(H2O)
E.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3)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
(4)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H3OH(g)的体积分数是______。
(5)一定温度下,第9分钟时v逆(CH3OH)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分钟时v正(CH3OH)。
17.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s)、Y(g)、Z(g)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转化率:某时间内原料转化掉的物质的量占投料时物质的量的百分比)。
(1)该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
(2)图2中ac段速率增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当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v=0.079mol L-1 min-1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
D.Δt1=Δt2时,Y的消耗速率:a~b段小于b~c段
E.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4)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其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减少X的物质的量
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④保持容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
(5)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_______。
18.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9min时,容器中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 L 1。
(2)从3min到9min,υ(H2)=______ mol L 1min 1。
(3)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
(4)第3min时,υ正______υ逆(填“>”、“<”或“=”)。
(5)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填序号)。
a.向容器中再加入2molCO2和3molH2 b.升高温度
c.将密闭容器由1L改为2L d.加入金属Pt(催化剂)
参考答案:
1.B
【详解】A.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Fe和O,还有,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A错误;
B.根据图示信息,步骤①的反应为,B正确;
C.该过程的催化剂为,为该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C错误;
D.根据信息,该反应的总反应为:,每参与反应,消耗,为,消耗,标准状况下,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平衡不再移动,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A不符合题意;
B.保持不变,说明平衡不再移动,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B不符合题意;
C.的生成速率与的消耗速率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C不符合题意;
D.、、、在密闭容器中共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分析】锌-铜原电池,铜的活泼性小于锌,锌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离子在此极得电子生成铜,以此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锌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
B.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经导线进入正极,即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B错误;
C.反应后,溶液中每减少2个氢离子则增加1个铜离子,铜的原子量较大,故溶液的质量增加,C正确;
D.铜做正极,铜离子在此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甲中,起始X、Y浓度均为1mol/L,10min时Z的浓度为0.5mol/L,根据方程式,Z浓度变化量为0.5mol/L,则X、Y浓度变化量为0.25mol/L,10min时c(X)、c(Y)均为0.75mol/L,此时Qc=<1,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A错误;
B.从表中数据可知,甲乙X、Y的初始浓度相同,10min时Z的浓度甲大于乙,说明甲容器中反应速率大于乙容器,则T1可能小于400℃,B正确;
C.甲和丙温度相同,丙中Y浓度大于甲,则丙中反应速率大于甲中反应速率,则10min时丙中生成的Z更多,a>0.5,C错误;
D.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丙中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1molX和2molY,此时投料比与反应开始时相同,为等效平衡,X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
故答案选B。
5.C
【详解】A.实验室用浓硫酸与Na2SO3反应制备SO2,图中导管不能插入Na2SO3溶液中,否则生成的SO2将压出烧瓶中的亚硫酸钠溶液,A错误;
B.分离苯层和水层,应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将苯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错误;
C.HCl极易溶于水,用H2O吸收HCl需进行防倒吸处理,图示装置正确,C正确;
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应该使用相同的金属,图示中一个试管使用镁片,一个试管使用铁片,D错误;
故答案选C。
6.A
【分析】图①中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此时还未达到平衡;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可逆反应为,当浓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A.图①中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发生改变,即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H2和I2的初始浓度为2mol/L,t0时,设两者转化的浓度为xmol/L,生成HI的浓度为2xmol/L,由题可知,2-x=2x,解得x=,则H2和I2的转化率为,B正确;
C.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可逆反应为,C正确;
D.图①、②中,当时,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A。
7.B
【分析】根据图中电子移动方向可知,左侧石墨电极为负极,右侧石墨电极为正极。
【详解】A.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a室进入b室,A正确;
B.左侧石墨电极为负极,负极上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生成e-,则负极上的物质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b室的石墨电极为正极,b室通入氧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C正确;
D.该电池负极上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电子,高温下微生物失去活性,原电池不工作,D正确;
故答案选B。
8.C
【分析】要在右侧产生硫酸钾,钾离子由左侧移向右侧,需要不断补充硫酸根离子,故放电过程中需补充的物质X为H2SO4,HCOOH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是正极,左侧投入KOH,为负极,右侧产生硫酸钾,以此解题。
【详解】A.每消耗1 mol O2,转移4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可将4 mol Fe2+转化为Fe3+,A错误;
B.要在右侧产生硫酸钾,钾离子由左侧移向右侧,需要不断补充硫酸根离子,故放电过程中需补充的物质X为H2SO4,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左侧为负极,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
D.HCOOH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是正极,左侧投入KOH,右侧产生硫酸钾,则钾离子由左侧移向右侧,即K+通过离子交换膜向右迁移,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Zn+2H+=Zn2++H2,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Zn2+):v(H+)=1:2,A错误;
B.若实验①用了10s,标准状况下112m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消耗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溶液中的H+的物质的量为0.04L×1mol/L=0.04mol,氢离子有剩余,则用H+来表示的速率为,B错误;
C.该实验所需要的主要仪器除以上装置中的仪器,还需要秒表,C错误;
D.组装好仪器后,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段距离,若活塞能恢复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D正确;
故答案为:D。
10.B
【详解】A.反应物为X、Y,生成物为Z,X、Y、Z变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6mol、0.2mol、0.4mol,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则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
B.0到5 min 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4mol,则==,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当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温度为℃时,X的浓度为:=0.175 mol/L;温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剩余较多,因此若反应在℃进行(),反应进行2 min中后X的浓度大于0.175 mol/L,故D正确;
答案选B。
11.B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M、N为反应物,P、Q为生成物;第7min时,反应达平衡,容器内剩余0.2mol气体M和0.4mol气体N,则参加反应的M为0.8mol、N为1.6mol,生成P为1.6mol、Q为0.8mol。
【详解】A.由题意可知,Q呈固态,不能用浓度来表示平均反应速率,A不正确;
B.该反应达平衡时,参加反应的M为0.8mol、N为1.6mol,生成P为1.6mol、Q为0.8mol,M、N、P、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1,则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
C.升高反应温度,反应物分子间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逆反应速率会增大,C不正确;
D.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但并未停止,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均大于0,D不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密度等于气体总质量除以容器体积,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气体总质量是定值,容器是恒容容器,所以混合气体密度是定值,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选;
B.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和是否平衡无关,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选;
C.容器是绝热的,该反应有热量变化,当容器温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选;
D.消耗氮气和生成氨气都是正反应,没有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消耗 N2的速率与生成 NH3 的速率为1:2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
故选C。
13.C
【详解】A.图a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不能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因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
B.图a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图b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吸热反应,B错误;
C.图b表示吸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C正确;
D.图b表示吸热反应,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不能表示Mg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D错误;
答案选C。
14.D
【详解】A.在可见光下,氮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气,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故A正确;
B.该反应生成氨气,有N-H键生成,故B正确;
C.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N2、H2O、NH3、O2都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故D错误;
故选D。
15.(1) 减小 不变 生成物
(2) 玻璃搅拌器 隔热、保温,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H+(aq)+OH-(aq)=H2O(l) ΔH=-56.8kJ mol-1
(3)N2(g)+3F2(g)=2NF3(g) ΔH=-291.9kJ mol-1
(4) 放热 NH(aq)+2O2(g)=NO(aq)+2H+(aq)+H2O(l) ΔH=-346kJ mol-1
【详解】(1)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则E1减小,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即反应热不变,所以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即ΔH不变;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能量越低越稳定,故图中最稳定的是生成物;
(2)由图可知,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玻璃搅拌器;为了防止反应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环境中,故使用隔热层,则隔热层的作用是隔热、保温,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次温度差平均值为3.4℃,的NaOH溶液50mL与的硫酸溶液50mL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则生成水放出的热量为,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故答案为: ;则生成1mol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6.8kJ mol-1;
(3) 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941.7 kJ·mol-1+3×154.8 kJ·mol-1-6×283.0 kJ·mol-1= -291.9 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F2(g)=2NF3(g) H= -291.9 kJ·mol-1,故答案为:N2(g)+3F2(g)=2NF3(g) H= -291.9 kJ·mol-1;
(4)由图可知,第二步反应的焓变小于0,所以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第一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第二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根据盖斯定律则。
16.(1)0.125
(2)DE
(3)75%
(4)30%
(5)小于
【详解】(1)从3min到9min消耗二氧化碳的浓度是0.5mol/L-0.25mol/L=0.25mol/L,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气是3×0.25mol/L=0.75mol/L,则v(H2)=0.75mol/L÷6min=0.125mol L-1 min-1。
(2)A.由图可知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时,并未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因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H2,同时生成1molH2O,故C错误;
D.v正(H2)=3v逆(H2O)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E.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E正确;
故答案为:DE;
(3)平衡时CO2的转化率==75%,故答案为:75%;
(4)容器容积是1L,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生成甲醇0.75mol,依据方程式可知同时生成水蒸气是0.75mol,消耗氢气是0.75mol×3=2.25mol,剩余氢气是0.75mol,剩余二氧化碳是0.25mol,故反应后物质的总量为=0.25mol+0.75mol+0.75mol+0.75mol=2.5mol,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H3OH(g)的体积分数就是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30%,故答案为:30%;
(5)一定温度下,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关,第9分钟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CH3OH)=v逆(CH3OH),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故第9分钟时v逆(CH3OH)小于第3分钟时v正(CH3OH),故答案为:小于。
17.(1)X(s)+Y(g)2Z(g)
(2)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的影响,反应速率增大
(3)DE
(4)①③
(5)79%
【详解】(1)X、Y随着反应进行,其物质的量不断减小,说明X、Y为反应物,即Z为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变化物质的量之比,即变化物质的量之比X∶Y∶Z=(1.20-0.41)∶(1.00-0.21)∶1.58=1∶1∶2,即该反应方程式为X(s)+Y(g)2Z(g);故答案为X(s)+Y(g)2Z(g);
(2)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减缓,但ac段正反应速率增大,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该阶段,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为主要因素,故答案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导致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的影响,反应速率增大;
(3)A.在条件不变时,达到平衡,反应速率应保持不变,根据图像可知,c点以后速率还在变化,因此c点没有达到平衡,故A错误;
B.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因此a点反应物浓度大于b点,故B错误;
C.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9mol/(L·min)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bc段反应速率比ab段大,因此在相同时间段内,bc段消耗Y的速率大于ab段,故D正确;
E.根据问题(2)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E正确;
答案为DE;
(4)①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缓,故①符合题意;
②X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减小X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容器体积增大,组分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缓,故③符合题意;
④保持容积不变,充入He,虽然体系压强增大,但组分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①③;
(5)根据图像1,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则Y的转化率为79%;故答案为79%。
18.(1)0.75
(2)0.125
(3)75%
(4)>
(5)c
【详解】(1)9min时,CH3OH物质的量浓度改变了,根据改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得到容器中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答案为:0.75。
(2)从3min到9min,二氧化碳物质的量浓度改变了,则υ(H2)= ;故答案为:0.125。
(3)平衡时,CO2物质的量浓度改变量为,则CO2转化率为,故答案为:75%。
(4)第3min时,反应正向进行,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υ正>υ逆;故答案为:>。
(5)a.向容器中再加入2molCO2和3molH2,CO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c.将密闭容器由1L改为2L,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c符合题意;d.加入金属Pt(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