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 练习题--盐化肥 (含解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练习题--盐 化肥
一、单选题
1.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反应的示意图:
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要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B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各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
D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闻气味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
取少量溶液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
分离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4.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干冰:O2 B.纯碱:CaCO3
C.食盐:NaCl D.烧碱:Na2SO4
5.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u(C):在氧气流中加热 B.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CO2(CO):点燃 D.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洗涤
6.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先加入足量的铁粉,再过滤
B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7.在以下的“四连环”图中,每环代表一种物质,相连环间所代表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下表的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B
C
D

Cu
HCl
O2
Na2CO3

HCl
NaOH
CO
HCl

Fe2O3
CaCO3
Fe2O3
NaOH

Mg
NaCl
HCl
H2SO4
A.A B.B C.C D.D
8.以下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受潮结块后,可用锤子砸碎后使用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氯化铵与碱性草木灰混合使用,以提高肥效
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9.用括号内物质无法一次性区别开下列各组物质的是
A.CaO、CaCO3、KCl三种固体(水)
B.Cu、Fe、CuO三种固体(稀盐酸)
C.CaCl2溶液、Na2CO3溶液、K2SO4溶液【Ba(OH)2溶液】
D.CuCl2溶液、NaNO3溶液、K2CO3溶液【Ca(OH)2溶液】
10.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是水,丙是铁,则丁可能是硫酸铁
B.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则甲可能是盐
C.若甲、乙、丙、丁都含有钠元素,且乙是硫酸钠,则丙一定是氢氧化钠
D.若乙是碳酸钙,丙是碳酸钠,则乙→丁转化只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完成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O2
CO2
通过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KCl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alse
B.false
C.false
D.false
二、填空题
13.现有五种物质:
A.氮气
B.浓硫酸
C.熟石灰
D.盐酸
???E.尿素
请用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
(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___;
(3)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______________;
(4)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
14.某天然矿泉水标签中有如下文字叙述:水质主要成分(mg/L):
钾离子:0.62~3.25,钠离子:18.75~29.8,钙离子:17.8~26.2,氯离子:l4.2~30.8,硫酸根离子:41.6~70.2,碳酸氢根离子:l84~261,碱性.
(1)小红用pH试纸测得该矿泉水的pH可能为________?(填字母);
A.7.3????? B.13????? C.8????? D.6
(2)要鉴别矿泉水是硬还是软水,可用________?.
(3)生产过程中,将矿泉水通过活性炭层,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
15.请根据下列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用数字序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①食盐??②福尔马林??③一氧化碳??④甲烷??⑤硫酸钾??⑥氦气??⑦甲醇??⑧氧化铝
(1)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_____。
(2)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钾肥是_____。
(3)填充在灯泡内能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
(4)生活中常用于腌制食物的是_____。
(5)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_____。
(6)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7)用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中含有_____。
(8)常用于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久保存的是_____。
16.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天然矿石,其主要矿石为: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朱砂(主要成分,HgS)。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属于______________(填“酸”、“碱”或“盐”)。
(2)画出硫化汞中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3)参观该巨作时,禁止使用闪光灯,在闪光灯中紫外线的作用下,文物农面的水和氧气生成H2O2,破坏颜料。请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7.同学们正在练习花样抛绣球比赛,A、B、C、D、E同学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按照箭头“→”指向,C同学可以把绣球扔出去,实现物质的转化;有弧线“⌒”相连的同学负责捡绣球接力——物质之间发生反应,他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D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D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2)若C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图中体现了C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则A物质的类别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为氧化物;D物质的类别是______;固体E与C的浓溶液反应,属于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8.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是小小同学在复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B”物质属于_____(填:氧化物、酸、碱、盐);
(2)若A为氧化铜,则少量A与足量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⑦_____。
四、实验题
19.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
Ⅰ.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4KI+O2+2CO2=2K2CO3+2I2
乙:4KI+O2+2H2O=4KOH+2I2
Ⅱ.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
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实验2]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③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实验3]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查阅文献获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反应须在潮湿环境中进行。
化学小组据此改进实验,很快观察到固体泛黄的现象。
【实验结论】④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0.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小亮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1)在白色点滴板上完成实验A,请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稀硫酸
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
溶液变蓝色
(2)在实验B的烧杯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C的试管①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小亮用实验D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22.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现取某工业盐酸l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g。
(2)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新的两种物质,不是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新的两种物质,不是一种物质参与反应,所以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新的两种物质,既没有单质参与反应,又没有新的单质生成,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新的两种物质,即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用pH试纸测酸碱度,一般要求试纸是干燥的,不能湿润,湿润相当于稀释待测液,使结果不准,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杂不能除去目标物,不符合题意;
C、向等量的两种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D、检验铵根离子存在于否,应向其中加入强碱如氢氧化钠,使其反应生成氨水,而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氨气具有刺鼻性气味,根据其特殊气味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有铵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可燃不助燃,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不正确;
B、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盐酸不能和氯化钡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过滤除掉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引入新杂质,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氯化钙都不反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都没有明显现象,故选项不正确;
D、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钙不反应,过滤除去沉淀,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即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去,但不能将碳酸钠和氯化钠分离,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化学式是CO2,不是O2,选项A不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不是CaCO3,选项B不正确;
C、食盐是氯化钠是俗称,化学式是NaCl,选项C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OH,不是Na2SO4,选项D不正确。故选C。
5.D
【详解】A、铜在氧气中加热能生成氧化铜,在除去碳的同时也除去了铜,方法错误;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会把CaO除去,方法错误;C、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气体因不能与氧气接触,因此使用点燃的方法并不能把一氧化碳气体燃烧掉,方法错误;D、氯化钾可溶而二氧化锰不能溶解于水,通过加水溶解后过滤而除去氯化钾,然后洗涤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解决除杂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C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详解】A、 铁粉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和硫酸亚铁,过滤可以除去铜单质,正确;
B、盐酸可以与碳酸钠溶液与生成氯化钠、水和气体二氧化碳,之后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正确;
C、氯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钾是新的杂质,违背除杂原则,故错误;
D、磁铁可以磁吸除去铁粉而不影响铜粉,正确。
故本题选C。
7.D
【详解】A、铜排在氢后和盐酸不反应(即甲和丁不反应),镁和铜之间不反应,选项错误;
B、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混合后无气体、沉淀或是水生成,因此不反应(即丙与乙和丁都不反应),选项错误;
C、氧气与盐酸不反应(即甲与丁不反应),选项错误;
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硝酸铵在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结块时不能用铁锤砸碎,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C、氯化铵与碱性草木灰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了肥效,故选项错误;
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后不会留下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损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Cu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Ba(OH)2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与Na2CO3溶液、K2SO4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钡、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D、Ca(OH)2溶液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与NaNO3溶液不反应,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若甲是水,丙是铁,则丁不可能是硫酸铁,因为铁与硫酸反应只能生成硫酸亚铁;故选项错误;
B、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则甲可能是盐,因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C、若甲、乙、丙、丁都含有钠元素,且乙是硫酸钠,则丙不一定是氢氧化钠,还可能是碳酸钠;故选项错误;
D、若乙是碳酸钙,丙是碳酸钠,则乙→丁转化不一定通过复分解反应完成,如果丁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则将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得到氧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钾不与氢氧化钡反应,则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可以得到氯化钾溶液,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氢气,硫酸亚铁为可溶性物质,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则在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铜,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氧化钙、碳酸钙与盐酸都能反应,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为在保留原物质的基础上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12.B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C、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 C???? A???? E???? B
【详解】(1)改良酸性土壤常用弱碱性的物质,最常用的就是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故答案为C;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袋装食品保护气;故答案为A;
(3)尿素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学肥料;故答案为E;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干燥剂;故答案为B。
答案:(1)C;(2)A;(3)E;(4)B.
14.???? C;???? 肥皂水;???? 吸附
【详解】(1)由标签可知,钾离子:0.62~3.25,钠离子:18.75~29.8,钙离子:17.8~26.2,氯离子:l4.2~30.8,硫酸根离子:41.6~70.2,碳酸氢根离子:l84~261,因含有碳酸氢根离子,显弱碱性,而用pH试纸测得的pH只能是整数,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2)检验此矿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3)生产过程中,将矿泉水通过活性炭层,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15.???? ③???? ⑤???? ⑥???? ①???? ⑧???? ④???? ⑦???? ②
【详解】(1)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一氧化碳,故填③。
(2)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钾肥是硫酸钾,故填⑤。
(3)填充在灯泡内能发出有色光的是氦气,故填⑥。
(4)生活中常用于腌制食物的是食盐,故填①。
(5)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故填⑧。
(6)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④。
(7)用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中含有甲醇,故填⑦。
(8)常用于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久保存的是福尔马林,故填②。
16.(1)盐;
(2);
(3)false。
【详解】(1)Cu2(OH)2CO3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属于盐类;
(2)硫离子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核外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可由此画出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3)氧气与水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false。
17.???? C+O2falseCO2???? 复分解反应???? 不一定???? 盐???? 放热
【分析】(1)若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则C为二氧化碳,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则B可以为氧气,A能与B、C反应,则A可以为碳;D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D为碳酸钠,E能与D、C反应,则E可以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2)若C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则C为盐酸;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铵盐和碱反应可以产生氨气;且E能够和C盐酸反应,因此E为碱,如氢氧化钙,则D可以是盐酸与碳酸氢铵等反应产生的氯化铵;盐酸能够转化为B,B能够和A反应,因此A可能是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铁,B可能为氢气或氯化铜等,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A与B反应即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falseCO2;D与E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C+O2falseCO2;复分解反应;
(2)由分析可知,A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单质;E为氯化铵,属于铵盐,固体E与C的浓溶液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填:不一定;盐;放热。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8.???? 酸????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2NaOH+CO2=Na2CO3+H2O(合理即可)
【详解】(1)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盐溶液反应,故B物质属于酸;
(2)氧化铜与酸的反应生成铜盐和水,反应的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3)C能和酸、盐、CO2反应,故C为碱,只要写碱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就可,如:2NaOH+CO2=Na2CO3+H2O。
【点睛】本题是推断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19.???? false???? 无法判断K2CO3是按反应甲原理产生的,还是按反应乙原理生成的KOH又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K2CO3???? 氧气和水不能使碘化钾变质????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①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这是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化学方程式为:false;
②碘化钾直接变质可以生成碳酸钾,碘化钾变质生成的氢氧化钾,吸收二氧化碳也会生成碳酸钾,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不能判断碳酸钾是如何转化成的,所以,理由是:无法判断K2CO3是按反应甲原理产生的,还是按反应乙原理生成的KOH又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K2CO3;
③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和水不能使碘化钾变质;
④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的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20.???? 溶液变红色????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分子在不断运动;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 产生蓝色沉淀???? false???? 气球胀大
【详解】(1)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在实验B的烧杯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②中时,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实验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alse;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气球胀大。
21.(1)H2SO4;(2)过滤;(3)20%
【分析】C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产生蓝色沉淀E,则E是氢氧化铜沉淀;故C中一定含有铜离子,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故D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所以C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C是硫酸铜溶液;A是一种常见的酸:硫酸;黑色固体B是氧化铜;
【详解】(1)A是稀硫酸,溶质是硫酸,化学式:H2SO4;
(2)将沉淀与液体分离的操作1是:过滤;
(3)设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硫酸铜的质量为x,
false
false
解之得:x=16g
由图乙可知,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60g与过量的硫酸溶液反应,40g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false
false??解之得:y=8g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NaOH%=false
答: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22.???? 2.14????
由图可知,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再和氯化铁溶液反应,故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72g-160g=12g;设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false
false
x=2.4g,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alse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20%。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下一篇:化学人教版九上:2.1空气(第一课时)作业(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