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5.0分)
1. 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幼儿及青少年缺乏后容易导致佝偻病和发育不良的是( )
A. 锌 B. 铁 C. 钙 D. 碘
2.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B. C. D.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 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室内着火时立即开窗排出烟雾
B. 在天然气灶具下方安装报警器
C. 霉变食物洗净加热后方可食用
D. 加热蒸发溶剂时,蒸发皿下面不用垫陶土网
5. 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结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中含有两个原子 B. 乙从液态变为气态化学性质改变
C. 甲既是氧化物又是化合物 D. 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减少
6. 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B.
C. D.
7. 如图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 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8. 现有质量相等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
B. 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C.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D. 完全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
9. 在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 若往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铝
C. 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D. 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10.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铁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溶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段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B. 段有水生成
C. 点溶液溶质为硫酸铁 D. 点沉淀质量与点沉淀质量不相等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1.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______ 。
A.
B.
C.
D. ______
1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______ 。
A.酒精用作燃料
B.石墨用作电极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______
13.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______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氯化镁 先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即可
区分四种白色固体: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观察现象
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除去氧化铜中的少量碳粉 ______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 参加社会实践,五育并举,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家务劳动。某同学在家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 。
疫情防控。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冠。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聚丙烯属于 ______ 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长,其微观原因是 ______ 。
研学实践。步入工厂,用除锈剂主要成分是稀盐酸给铁螺钉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5. 锰元素能形成、、和等多种氧化物,其中是重要的结构材料。工业用硫酸锰制备的流程如下:
“沉淀”反应是,写出“过滤”所得滤液的一种用途: ______ 。
将加水“打浆”制成悬浊液,可加快“氧化”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______ 。
“氧化”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在条件下反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通过测定固体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来推断产物成分。“氧化”所得固体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随通空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通空气小时左右,所得固体几乎全部为,推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______ 。
通空气超过小时,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减小的原因是 ______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6. 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浓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中液面降低。
若是一种碱,可能是 ______ 填物质名称。
兴趣小组同学用的是,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取少量中溶液,测得
取少量中溶液,向其中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
取少量中溶液,测得,再向其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查阅资料可知溶液呈中性。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中溶液一定含有的是 ______ 填序号,第组实验加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兴趣小组的小聪同学为了证明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设计如下方案:
取一定量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束后进行过滤,向得到的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小聪同学得出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小聪同学实验中所加的无色酚酞溶液替换为下列 ______ 填序号操作,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
A.测溶液的
B.滴加溶液
C.通入
D.滴加稀盐酸
17. 如图是、的溶解度曲线。
小红认为,同时将的和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先析出晶体,你 ______ 填“同意”或“不同意”小红的观点。
时,向烧杯中加入水和固体配成溶液,再冷却到,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 ______ 。
在时,分别取和固体进行如图的实验。加入乙烧杯中的固体是 ______ 填“”或“”,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若用某操作使甲中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状态时,甲烧杯为饱和溶液,乙烧杯为不饱和溶液
C.乙烧杯中溶液在状态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状态时的倍
D.若将状态时的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8. 航天员王亚平带来了有趣的“太空泡腾片实验”,发现“太空水球”内产生大量气泡,结合图泡腾片说明书,进行实验与探究。
【成分分析】
该泡腾片中含有的营养素除了 ______ 外,还含有糖类、无机盐等。
【提出问题】泡腾片太空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
【作出猜想】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氮气
大家一致认为不可能为一氧化碳,理由是 ______ 。
为保证太空实验安全,小智同学认为不可能为氢气。
大家通过认真分析泡腾片的说明书,认为无氮气,理由是 ______ 。
【实验验证】图是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按要求完成猜想和的相关实验。
若要随时取用或气体,其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中的装置,若要暂停反应,操作为 ______ ;收集该气体应选用图中的 ______ 填装置序号。
同学们利用上述装置收集了两瓶该气体,经验证猜想正确。
【深入探究】图是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回答问题。
泡腾片溶于水的过程中,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从图分析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______ 。
19. 某学习小组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
【探究过程】
步骤: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______ 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步骤:向步骤的滤液中滴加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 ______ ,然后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
【反思交流】
小东认为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 ______ 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
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和步骤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 ______ 填序号。
A.溶液、溶液
B.稀盐酸、溶液
C.溶液、溶液
经过小红调整了两种试剂的位置后,达到了除杂的目的,若实验中用的稀盐酸过量也不会影响除杂,理由是 ______ 。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 某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时发现,若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得知: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当全部转化成后,再发生反应。
该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在广口瓶中加入克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
回答下列问题:
因反应物的量不同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写出初中化学中一个类似的例子 ______ 。
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 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过程中若没有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原因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
A、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A错误;
B、二氧化氮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B错误;
C、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错误;
D、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由题意,只有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所以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3.【答案】
【解析】解:、用试纸测定溶液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根据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室内着火时不能立即开窗排出烟雾,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A不正确;
B、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应在天然气灶具上方安装报警器,故B不正确;
C、霉变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洗净加热后也不可食用,以免危害人体健康,故C不正确;
D、蒸发皿可直接加热,加热蒸发溶剂时,蒸发皿下面不用垫陶土网,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室内着火时不能立即开窗排出烟雾进行分析;
B、根据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C、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
D、根据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进行分析。
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本题从多个角度考查了化学学习中的安全知识,难度不大。
5.【答案】
【解析】解:、由微观图示可知,每个甲分子中含有个氮原子、个氧原子共两个原子,故A错误;
B、由微观图示可知,乙为水,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分子种类不变,化学性质不变,故B错误;
C、甲为,一氧化氮是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6.【答案】
【解析】解:、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用试纸测得溶液的等于,说明溶液显中性,能证明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稀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证明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可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和有新物质生成,结合酸与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可通过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改变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图中实验,温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
B、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
C、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
D、图中实验,根据熔化的快慢,可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
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大,设计实验时要掌握其原理和区别,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质量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但是化合价未知,无法判断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故A不正确;
B、由图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故B不正确;
C、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后,、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且反应速率快,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且比活泼,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故C不正确;
D、生成氢气的质量:,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稀硫酸,故完全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质量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
B、根据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稀硫酸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9.【答案】
【解析】解: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在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后,铝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
A、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滤液为硝酸铝溶液,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因为滤渣中可能只有银和铜,该选项不正确。
B、若往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有硝酸银,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铜和铝,该选项不正确。
C、若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铝粉,则滤液中一定有,一定没有和,该选项不正确。
D、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该选项正确。
故选:。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答案】
【解析】解:、段表示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溶质减少,但是溶剂增加,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减小,故A不正确;
B、段表示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有水生成,故B正确;
C、点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此时溶液溶质为硫酸铁,故C正确;
D、点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沉淀是硫酸钡沉淀,点硫酸、硫酸铁都完全反应,且氢氧化钡过量,此时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铁,故点沉淀质量与点沉淀质量不相等,故D正确。
故选:。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铁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铁。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
【解析】解:、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故A不正确;
B、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故B不正确;
C、磷酸二氢铵含、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正确;
D、硝酸钾含、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
A、根据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进行分析;
B、根据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进行分析;
C、根据磷酸二氢铵含、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进行分析;
D、根据硝酸钾含、两种营养元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2.【答案】 铜用作导线
【解析】解:、酒精用作燃料,利用酒精的可燃性,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
B、石墨用作电机,利用其导电性,没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正确;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其酸碱性,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
D、铜用作导线,利用其导电性,没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补充:铜用作导线。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3.【答案】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解析】解:、先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还应将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可以分别取样,加适量水,观察现象,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溶于水放热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吸热的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的是氯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如果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则都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区分,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除去氧化铜中的少量碳粉,可以通过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的方法,碳粉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除去。
故答案为: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隔绝氧气或空气 合成 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解: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聚丙烯属于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长,其微观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隔绝氧气或空气;
合成;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粒子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除锈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材料的分类、粒子的性质以及除锈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作氮肥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部分转化为更高价态的锰的氧化物
【解析】解: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得到的滤液是硫酸铵溶液,硫酸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可作氮肥;
将加水“打浆”制成悬浊液,可加快“氧化”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氧化”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在条件下反应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氢元素,故还应生成了水,化学方程式为:;
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由图可知,通空气小时左右,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所以此时所得固体几乎全部为;
通空气超过小时,部分转化为更高价态的锰的氧化物或部分转化为、,所以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故答案为:作氮肥;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部分转化为更高价态的锰的氧化物或部分转化为、。
根据“过滤”所得滤液是硫酸铵,含有氮元素进行分析;
根据在通入空气是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氧化”反应速率进行分析;
根据氢氧化锰与空气中的氧气在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锰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通空气超过小时,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减小的原因是部分转化为更高价态的锰的氧化物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6.【答案】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解析】解: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浓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中液面降低,若是一种碱,说明该碱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取少量中溶液,测得,不能说明中溶液一定含有,因为溶液中可能存在没有反应完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大于,不符合题意;
取少量中溶液,向其中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能说明中溶液一定含有,符合题意;
取少量中溶液,测得,再向其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能说明中溶液一定含有,符合题意;
所以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中溶液一定含有的是;
第组实验加入溶液,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即检验的存在;
A、测溶液的,证明含有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B、与过量的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镁,若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无法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可以证明含有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无法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

根据盐与碱的反应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与检验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及检验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不同意
【解析】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同时将的和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和同时析出,不同意小红的观点;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时,向烧杯中加入水和固体配成溶液,此时溶质为 ,再冷却到,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在时,分别取和固体进行实验,状态可知:该温度下,甲烧杯固体没有全部溶解,属于饱和溶液,乙烧杯固体全部溶解,属于不饱和溶液,加入乙烧杯中的固体是硝酸钾;应大于,乙中固体全部溶解,且再加入同种固体仍全部溶解。所以应小于等于。所以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的取值范围是;
、采用加水操作使甲中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减小,说法错误;
B、状态时,甲烧杯为饱和溶液,乙烧杯为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C、溶质质量变为倍,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是倍,乙烧杯在状态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状态时的倍,说法错误;
D、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将状态时的甲、乙烧杯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说法正确;
答案:。
故答案为:不同意;

;;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维生素 一氧化碳有毒 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 关闭导管上的活塞 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或
【解析】解:该泡腾片中含有的营养素有:维生素、糖类、无机盐,故答案为:维生素;
泡腾片是食品,不可能产生有毒物质,所以不可能为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故答案为:一氧化碳有毒;
根据泡腾片的说明书配料,不含有氮元素,所以认为无氮气,理由是: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故答案为: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
图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的开闭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若要暂停反应,操作为:关闭导管上的活塞,液体会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隔板上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收集氧气或二氧化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该气体应选用图中的。故答案为:关闭导管上的活塞;;
根据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和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从图分析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或。故答案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或。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的开闭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根据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
根据图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9.【答案】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沉淀部分溶解 蒸发结晶过程中,盐酸的浓度变大,挥发性增强,当蒸干时,氯化氢完全挥发
【解析】解:步骤: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和能生成沉淀,说明溶液中无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步骤:向步骤的滤液中滴加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然后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小东认为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没有杂质,则盐酸不跟氯化钠反应,无现象,若观察到沉淀部分溶解的现象,稀盐酸和硫酸钠不能反应,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
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和步骤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溶液、溶液,先加氯化钡再加碳酸钠可以保证过量的钡离子形成碳酸钡沉淀被除去,反之,过量的钡离子会成为新的杂质,故选:;
经过小红调整了两种试剂的位置后,达到了除杂的目的,若实验中用的稀盐酸过量也不会影响除杂,是因为蒸发结晶过程中,盐酸的浓度变大,挥发性增强,当蒸干时,氯化氢完全挥发。
故答案为:;。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沉淀部分溶解。

蒸发结晶过程中,盐酸的浓度变大,挥发性增强,当蒸干时,氯化氢完全挥发。
和能生成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盐酸易挥发。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当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相等 复分解反应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解析】解:因反应物的量不同导致生成物不同,如:当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由于碳酸钠的量是一定的,只要稀盐酸是足量的,所以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设加入稀盐酸质量为。



答:加入稀盐酸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若没有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故答案为:当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相等;复分解反应;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根据碳的燃烧分析;
根据碳酸钠的量是一定的分析;
根据碳酸钠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根据盐酸的挥发性和石灰水变质的角度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学生整合基本化学知识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2023年江苏省南京重点大学附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