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自测题(含解析)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自测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
C.“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2.如表除杂的方法和试剂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的杂质 所选试剂和方法
A HCl H2SO4 加入适量Ba(OH)2溶解、过滤
B KCl KClO3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aCl2溶液 Ca(OH)2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3.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
A.NaOH B.NaHCO3 C.H2SO4 D.K2SO4
4.根据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纯碱属于盐类物质
C.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
5.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盐酸,但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是(  )
A.NaCl B.CuO C.Cu D.Zn
6.小明发现实验台上有序摆放整齐的药品中,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见图).这瓶标签破损的溶液最有可能是(  )
A.H2CO3 B.Na2CO3 C.BaCO3 D.CaCO3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结晶
B.检查气密性
C.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放回原瓶
D.塞紧橡皮塞
8."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
A.KCl B.NH3·H2O C.Ca3(PO4)2 D.K2SO4
9.下列化肥是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2 B.K2SO4 C.Ca3(PO4)2 D.KH2PO4
10.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O(NH2)2(尿素)、( NH4)2SO4和NaNO3均可用作氮肥
B.加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磷肥的性质
C.区分各种化肥一般先观察外观、溶解性,再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D.过度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
11.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B.氯化钾 和磷酸氢二铵 都属于复合肥料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
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12.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B.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C.发展太阳能—开发清洁能源
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二、非选择题
13.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D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B、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M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G   。
(2)物质M在反应①中所起的作用是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
③   。
14.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先给两瓶溶液和两支试管贴上标签甲、乙,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
(1)甲试管出现   (填实验现象),则甲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乙试管出现大量气泡,则乙溶液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实验结束后,小蕊同学进一步完成了如图2所示的探究。甲试管中废弃物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为   。
①若滤液M和废液N混合时,产生气泡,则废液N中溶质为   。
②若M与N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则混合物Q的溶质组成会有多种可能情况,请写出其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多的情况:   (填化学式)。
(3)能鉴别甲、乙两种溶液的试剂还有很多,下列试剂中能达到此实验目的的有____。(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镁条 C.氯化钠溶液 D.稀硝酸
E.氧化铜
1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小木条   ,由实验一可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2)实验二: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发现白磷燃烧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时,小气球变得比白磷燃烧前更瘪,其原因是   , 本实验白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填“有”或“无”)
(3)实验三:A、B、C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用序号填空,双选)。
①该实验操作的顺序为A,B,C
②B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③B中待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即停止加热
④C中漏斗中的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
16.将含杂质的碳酸钠(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加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求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食盐是生理盐水中的溶质,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食盐是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据此分析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H2SO4和HCl均能与适量Ba(OH)2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H)2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答案】C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NaHCO3与纯碱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H2SO4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纯碱是碳酸钠Na2CO3,属于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判断。
4.【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化钠中无碳、氢元素,而碳酸氢钠中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所以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盐的定义,属于盐类物质,所以正确.
C、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无关,所以错误.
D、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所以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B、根据纯碱的组成和结构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判断.
D、根据氯化铵的组成判断.信息的分析、处理是考查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题以方程式为信息源,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提供的诸多信息,透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盐的溶解性规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A、NaCl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B、CuO不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易溶于盐酸,故选项错误.
C、Cu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故选项正确.
D、锌不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易溶于盐酸,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盐的溶解性规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据此根据常见盐的溶解性、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根据破损标签可见部分表示,该物质中含有金属钠元素,因为酸中的阳离子是氢离子,因此可猜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故错误;
B、碳酸钠可溶,可以形成溶液,故可能;
C、碳酸钡不溶,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D、碳酸钙不溶,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标签中可见部分的提示信息,利用对各类物质的组成特点的认识,猜想该药品的物质类别;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B
【解析】【解答】A. KCl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 NH3·H2O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C. Ca3(PO4)2 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 K2SO4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9.【答案】D
【解析】【解答】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A不符合题意;
B、K2SO4中只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B不符合题意;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C不符合题意;
D、K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植物所需元素的化肥称为复合肥。
10.【答案】B
【解析】【解答】A. CO(NH2)2(尿素)、( NH4)2SO4和NaNO3均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加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铵肥的性质,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区分各种化肥一般先观察外观、溶解性,再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过度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要合理使用化肥,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铵盐的性质,进行分析。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合理施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属于钾肥,不是复合肥料,符合题意;
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符合题意;
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肥的作用分析;
B、根据复合肥料定义解答;
C、根据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解答;
D、根据土壤的改良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A
【解析】【解答】A、酸雨是由于含硫的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造成的,与CO2无关,所以A不对.
B、丢弃的塑料制品导致了白色污染,应对废弃塑料回收利用,以减少白色污染,所以B正确.
C、太阳能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开发太阳能等新兴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所以C正确.
D、使用含磷洗衣粉,生活污水因为磷元素会引起赤潮,污染水源,所以限制生产可以减少水质污染,所以D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环境问题是当前重要问题,也是中考中常考点.
13.【答案】(1)CaCO3
(2)催化作用(或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信息中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推断F为氢氧化钙;
根据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推断G为碳酸钙;
根据D和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D可与赤铁矿反应,所以推断D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E为二氧化碳,且E可由G碳酸钙制得,符合碳酸钙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性质;
根据M为黑色粉末,反应前后不改变,推断其为催化剂,而常用黑色固体粉末催化剂为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B为气体,所以推断B为氧气,C为水;
根据水可以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氧气可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推断A为过氧化氢,B为氧气,C为水,D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F为氢氧化钙,G为碳酸钙,M为二氧化锰;代入转化图,验证正确。
(1)G物质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 CaCO3 。
(2)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物质M在反应①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或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反应②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③为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4.【答案】(1)白色沉淀;HCl
(2)碳酸钙/CaCO3;NaCl、HCl;NaCl、NaOH、Ca(OH)2、CaCl2
(3)A;B;E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甲试管出现白色沉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泡,故乙溶液的溶质为HCl。
(2)甲试管中的固体为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故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为碳酸钙。
① 若 若滤液M和废液N混合时,产生气泡, 则说明乙试管中盐酸过量,故废液N中的溶质为 NaCl、HCl(其中的NaCl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HCl为反应后剩余的)。
② 甲试管反应后的溶质有三种可能:NaOH、NaOH和Na2CO3、NaOH和 Ca(OH)2 。乙试管反应后的溶质有三种可能: NaCl、NaCl 和Na2CO3、NaCl 和 HCl 。根据题意,M和N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其中溶质种类最多的情况是甲中溶质情况是NaOH和 Ca(OH)2,乙中溶质情况是NaCl 和 HCl ,混合后 HCl和Ca(OH)2反应又生成CaCl2,且反应后Ca(OH)2有剩余,混合后溶质有 NaCl、NaOH、Ca(OH)2、CaCl2 。
(3)因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稀盐酸显酸性,滴入酚酞后,若是氢氧化钙溶液,溶液会变红,若是稀盐酸,溶液仍为无色,故酚酞可以用来鉴别两种溶液。镁条与氢氧化钙溶液溶液不反应,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故镁条可以用来鉴别两种溶液。氯化钠溶液和两种溶液都不反应,故氯化钠溶液不能用来鉴别两种溶液。稀硝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物明显现象,稀硝酸与稀盐酸不反应也无明显现象,故稀硝酸不能用来鉴别两种溶液。氧化铜与氢氧化钙溶液不反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故氧化铜可以用来鉴别两种溶液。
【分析】对于两份反应后的溶液混合后的溶质组成,首先找出两份溶液的所有的溶质可能,再推断混合后的溶质组成可能。
15.【答案】(1)剧烈燃烧;氢元素和氧元素(或)
(2);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气压降低;无
(3)玻璃棒;②④或④②
【解析】【解答】(1)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如图所示,b管与正极相连,所以生成的是氧气,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故填:剧烈燃烧;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2)白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发现白磷燃烧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时,小气球变得比白磷燃烧前更瘪,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气压降低;如图该实验是探究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关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白磷的量是否足量不会对结果有影响,故填:无;
(3)如图,实验三:A、B、C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为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①该实验操作的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故应该是A、C、B,选项不正确;
②B是蒸发,搅拌的目的是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选项正确;
③B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为防止晶体飞溅,不能将溶液蒸干,选项不正确;
④C是过滤要注意两低和三靠,漏斗中的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否则会造成滤液直接流下造成过滤失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
【分析】(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负极产生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溶解、蒸发、过滤均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16.【答案】(1)、
(2)解:由图中信息可知,当加入50g稀盐酸溶液时是恰好反应完全,生成4.4g的二氧化碳,
设所需盐酸质量为x
解得x=7.3g
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4.6%,
答: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解答】(1)由图中信息可知,当加入50g稀盐酸溶液时是恰好反应完全,b点是加入稀盐酸后气体质量没有变化,说明稀盐酸过量,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b点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氢两种。
(2)由图可知,稀盐酸过量,可以根据生成气体的质量求出实际反应所需的盐酸的质量,再求出稀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加入50g稀盐酸溶液时是恰好反应完全,b点是加入稀盐酸后气体质量没有变化,说明稀盐酸过量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盐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